星盤演義-卷二-第一章
****************************************************************
本作純屬虛構,若有雷同,純屬巧合
****************************************************************
第一章九龍拳身法
義拳山是南圳市之中為數眾多的小山頭之一,本來也是跟其它山頭一樣沒有名字的,自從三年前吳琰尋到了這個山頭上進行鍛煉的時候,便給它取了這麽一個名字。
這個義字很有點來頭,至少對於吳琰來講算得上是一件不小的事情,當時吳琰剛從學校畢業出來,雖然平時有做些截拳道的基礎鍛煉,但身體還很瘦弱。那時候的吳琰雖然有著一副俠義心腸,無奈論身體不夠強壯,論實力不夠強悍,即使想像武俠小說上的英雄般終日無所事事、遊手好閑到處管閑事也是不可能的,更何況即使你煉就了一身好武功又如何,這現代法律不是還有個防衛過當嗎,你雖無心致人死地,但終究還是一條人命,或者重傷置殘了,都是大事情,所以像那《水滸傳》裏麵的英雄一樣“該出手時就出手”是不可能的,即使偶爾給你撞了一兩次能出手的機會,一旦把人打了,人來尋仇,他不直接找你,卻找你的家人下手,那更是讓人提心吊膽,豈不是惹了禍害,總之沒個安寧。明白了這個道理之後,吳琰鬱鬱不得誌,尤其當截拳道及鷹爪功小有所成的時候,更是常常有“英雄無用武之地”的感歎。得了“義拳”兩字,無甚用處,遂給了這座未被哪位名人大頭占用了的小山,取名義拳山。
此時,義拳山山頂平台處,一個身影正自鍛煉著。
隻見這人影身處寬闊的平台之上,身形不斷地移動著,腳下步法錯綜複雜,甚至顯得有些淩亂,每一步踏在地上,連一點聲音都不發出來,輕盈至極,隻有空氣中微微有著塵土在飛揚。人影身形不停地旋、挪、閃、轉,攪得周圍的空氣隱隱地旋動起來,形成一股微型的小旋風,圍繞著這人影不停地打轉。
驟然間,這人影一腳頓在了地上,發出了一個不大不小的聲響——
卟!
人影在這一腳頓地的時候便停止了移動,硬生生地站在平台中央,周圍的空氣恢複了平靜,伴著飛揚的塵土徐徐地沉澱下去。
“唿——”
長長地吐出一口氣,這個赤裸著上半身的青年一時隻覺兩條大腿一陣酥軟,站立不住,一屁股坐在了地上,他勉強地收攏雙腿,成盤膝打坐姿勢坐在了山頂平台正中央,閉上雙眼,然後便開始按照既定的方式唿吸吐納起來。
隻見他時而深吸一口氣,時而緩緩吐出一口氣,一次一次地重複著唿吸吐納。
不知過了多久,他猛然張開眼睛,一對明亮的眼睛之中有著異樣的光芒閃爍。
“這唿吸吐納之法果然神奇,原來這就是所謂內家拳的內修,通過這一番唿吸吐納之後,之前修煉九龍拳步法時的氣息紊亂已經得以調整恢複了。嗯……沒想到這九龍拳中的步法這麽難練,光是一個纏龍勢就這麽難,後麵的其它龍勢就更不用說了!看來這內功對於內家拳來說實在太重要了!可惜我現在才開始修煉,不知要修煉到何年何月才能夠學會這一整套的九龍拳啊!”
這個赤裸著上半身的青年正是吳琰,而他剛剛修煉的正是九龍拳中的身法——纏龍勢。這九龍拳無論是在攻擊方麵或是防守方麵都有著非常實用非常強勁的手段,同時這身法也是非常奇異,其中一個遊龍勢用來提高發動攻擊時的速度,令對方措手不及,一擊致勝;除了遊龍勢之外,還有另外一個龍勢的身法,這就是纏龍勢了。纏龍勢,顧名思義,纏龍,便是接近敵人,並利用高速的移動糾纏敵人,無論敵人作出什麽動作,無論是攻擊或是防守,無論是後退或是前進,纏龍勢都能夠力求緊貼對手而不受攻擊。
聽上去有些匪疑所思,貼近對手卻不懼對手攻擊,照吳琰的截拳道理論,這是需要借助於極度高速的移動,一方麵還需要不斷地觀察判斷對手的行動才可能做到的,但是這纏龍勢的步法卻非常奇異,無論是步法的交錯或是移動都跟正常的步法有著截然不同的風格,而且在吳琰看來,這步法根本跟喝醉了酒的醉漢走路沒什麽區別,第一次照著這步法練習,吳琰甚至於不斷地摔倒,因為這纏龍勢的步法非常奇怪,明明上一個步法一腳踏出去之後,整個人的平衡便已經是向著一邊倒了,然而下一個步法卻是要向相反的方向出腳,這就好比你要向左看,同時卻還要向右看一樣,難度不是一般的大。
這九龍拳拳譜上也說了,有難度不表示沒法辦到,首先是要掌握平衡,如何在身軀倒向一邊的時候控製住身軀不倒而是向相反的方向邁步,雖然理論上來說不太可能,這等於是挑戰牛頓的地心吸力學說以及物理學上的慣性理論。一開始吳琰也在懷疑這九龍拳拳譜所記載的能否實現,但一想起那天晚上黃莽麵對自己的一番搶攻依舊輕鬆從容應付的場麵,不由深信不疑起來,於是咬牙開始練習。
一開始吳琰隻是起第二腳便摔倒了,因為一個人要在失衡的情況下做出跟慣性相反的動作難度實在太大,吳琰一次次地跌倒,練了三天好不容易才邁出了第三步,但是在第三步的時候他仍然不斷地摔倒。
原本認為能夠邁出第二步便是證明自己能夠掌握平衡了,這接下來的步法應該就不難了,哪知道這第三步比起第二步卻更難上十倍。這第一步的出腳角度十分怪異,一出步整個人的身形都會失衡,而後第二步卻要反向而行,已經有違慣性理論了,可是即使如此,第二步畢竟隻是反向的難度,但是這第三步就更難了。
這麽說吧,如果這第一步是朝左前方踏出,這時候身體是向左前方向斜著倒下的,那這時候第二步便是要朝右後方踏出,難度自然就出來了,這也就罷了,然而這第三步卻更可怕,當你在第二步的時候向右後方踏出一步之後,整個人已經改變了一次方向,從左前方到右後方,這時候身體在慣性的作用下是朝右後方倒下的,可是接下來的這第三步卻是要你再一次倒迴左前方,這等於是說,在三步之內,你要完成一個來迴的前俯後仰,而且這一個來迴的前俯後仰隻是上半身的,下半身還需要高速地進行邁步,跟你上半身的慣性卻必須是相反的。
吳琰用了五天,才勉強完成了一個來迴的前俯後仰,通過練習,他明白了這套步法的精深之處了。這控製平衡是一個方麵,最重要的是,當一個敵人向你的上盤進行攻擊的時候,你隻要靠著這一前一後的擺動身體便已經足夠躲避對方的攻擊了,然而這時候你的下半身卻還可以自如行動,這時候要突然給予對手一記下盤攻擊那還不是易如反掌,不過前提是必須你能夠完全自如地學會這套動作。
吳琰用了五天總算了完成了前麵三個步法,勉強將這三個動作連成一氣,完成了一個來迴的前俯後仰,隻是第四步卻是無論如何也接不下去了。這第四步比起第三步的逆慣性還要更難,因為這第四步是需要跳躍的,在第三步完成一個來迴的前俯後仰之後,要在第一時間控製身體移動,這時候下半身還處在動作不停的情況下,能夠支撐上半身的平衡便已經很不錯了,這時候要如何跳躍,如果不是吳琰看過黃莽施展過這套步法,隻怕打死他都是不信能夠做到的。
這第四步之難,吳琰練了一整天也沒有進展,除了摔倒根本沒有一點改進,六天後的今天,吳琰已經摔了不下一千次了,直把吳琰身上都摔出許多淤青來了,雖然內傷是沒有,但這肌肉骨頭卻還是狠狠受了一次大難。後來不得已,吳琰隻好先放棄,因為後天就是格鬥大賽的初賽了,與其練習生疏難學的步法,還不如溫習一下自己已經掌握並且能夠自如運用了的身法,那樣對於接下來的比賽也是有好處的。
主意打定後,吳琰這才開始練習起截拳道的特有步法。這截拳道的步法主要是建立在截拳道的格鬥勢之上的,也可以說截拳道的步法是專門為格鬥勢而量身定做的,這步法配合格鬥勢,才能夠完美地轉換各種攻擊動作,無論是前進或是後退,都能夠在最短的時間內轉換過來。
李小龍曾經說過,要像水一樣,能夠隨時隨地改變自己,才能夠做到攻防合一。所以,這截拳道的步法便是起了這樣一種“水”的作用。
但是在練習截拳道步法的時候,吳琰忽然突發奇想:如果把九龍拳的纏龍勢身法前麵三個已經掌握了的步法融入截拳道的步法之中,那將會是什麽情況!?
****************************************************************
本作純屬虛構,若有雷同,純屬巧合
****************************************************************
第一章九龍拳身法
義拳山是南圳市之中為數眾多的小山頭之一,本來也是跟其它山頭一樣沒有名字的,自從三年前吳琰尋到了這個山頭上進行鍛煉的時候,便給它取了這麽一個名字。
這個義字很有點來頭,至少對於吳琰來講算得上是一件不小的事情,當時吳琰剛從學校畢業出來,雖然平時有做些截拳道的基礎鍛煉,但身體還很瘦弱。那時候的吳琰雖然有著一副俠義心腸,無奈論身體不夠強壯,論實力不夠強悍,即使想像武俠小說上的英雄般終日無所事事、遊手好閑到處管閑事也是不可能的,更何況即使你煉就了一身好武功又如何,這現代法律不是還有個防衛過當嗎,你雖無心致人死地,但終究還是一條人命,或者重傷置殘了,都是大事情,所以像那《水滸傳》裏麵的英雄一樣“該出手時就出手”是不可能的,即使偶爾給你撞了一兩次能出手的機會,一旦把人打了,人來尋仇,他不直接找你,卻找你的家人下手,那更是讓人提心吊膽,豈不是惹了禍害,總之沒個安寧。明白了這個道理之後,吳琰鬱鬱不得誌,尤其當截拳道及鷹爪功小有所成的時候,更是常常有“英雄無用武之地”的感歎。得了“義拳”兩字,無甚用處,遂給了這座未被哪位名人大頭占用了的小山,取名義拳山。
此時,義拳山山頂平台處,一個身影正自鍛煉著。
隻見這人影身處寬闊的平台之上,身形不斷地移動著,腳下步法錯綜複雜,甚至顯得有些淩亂,每一步踏在地上,連一點聲音都不發出來,輕盈至極,隻有空氣中微微有著塵土在飛揚。人影身形不停地旋、挪、閃、轉,攪得周圍的空氣隱隱地旋動起來,形成一股微型的小旋風,圍繞著這人影不停地打轉。
驟然間,這人影一腳頓在了地上,發出了一個不大不小的聲響——
卟!
人影在這一腳頓地的時候便停止了移動,硬生生地站在平台中央,周圍的空氣恢複了平靜,伴著飛揚的塵土徐徐地沉澱下去。
“唿——”
長長地吐出一口氣,這個赤裸著上半身的青年一時隻覺兩條大腿一陣酥軟,站立不住,一屁股坐在了地上,他勉強地收攏雙腿,成盤膝打坐姿勢坐在了山頂平台正中央,閉上雙眼,然後便開始按照既定的方式唿吸吐納起來。
隻見他時而深吸一口氣,時而緩緩吐出一口氣,一次一次地重複著唿吸吐納。
不知過了多久,他猛然張開眼睛,一對明亮的眼睛之中有著異樣的光芒閃爍。
“這唿吸吐納之法果然神奇,原來這就是所謂內家拳的內修,通過這一番唿吸吐納之後,之前修煉九龍拳步法時的氣息紊亂已經得以調整恢複了。嗯……沒想到這九龍拳中的步法這麽難練,光是一個纏龍勢就這麽難,後麵的其它龍勢就更不用說了!看來這內功對於內家拳來說實在太重要了!可惜我現在才開始修煉,不知要修煉到何年何月才能夠學會這一整套的九龍拳啊!”
這個赤裸著上半身的青年正是吳琰,而他剛剛修煉的正是九龍拳中的身法——纏龍勢。這九龍拳無論是在攻擊方麵或是防守方麵都有著非常實用非常強勁的手段,同時這身法也是非常奇異,其中一個遊龍勢用來提高發動攻擊時的速度,令對方措手不及,一擊致勝;除了遊龍勢之外,還有另外一個龍勢的身法,這就是纏龍勢了。纏龍勢,顧名思義,纏龍,便是接近敵人,並利用高速的移動糾纏敵人,無論敵人作出什麽動作,無論是攻擊或是防守,無論是後退或是前進,纏龍勢都能夠力求緊貼對手而不受攻擊。
聽上去有些匪疑所思,貼近對手卻不懼對手攻擊,照吳琰的截拳道理論,這是需要借助於極度高速的移動,一方麵還需要不斷地觀察判斷對手的行動才可能做到的,但是這纏龍勢的步法卻非常奇異,無論是步法的交錯或是移動都跟正常的步法有著截然不同的風格,而且在吳琰看來,這步法根本跟喝醉了酒的醉漢走路沒什麽區別,第一次照著這步法練習,吳琰甚至於不斷地摔倒,因為這纏龍勢的步法非常奇怪,明明上一個步法一腳踏出去之後,整個人的平衡便已經是向著一邊倒了,然而下一個步法卻是要向相反的方向出腳,這就好比你要向左看,同時卻還要向右看一樣,難度不是一般的大。
這九龍拳拳譜上也說了,有難度不表示沒法辦到,首先是要掌握平衡,如何在身軀倒向一邊的時候控製住身軀不倒而是向相反的方向邁步,雖然理論上來說不太可能,這等於是挑戰牛頓的地心吸力學說以及物理學上的慣性理論。一開始吳琰也在懷疑這九龍拳拳譜所記載的能否實現,但一想起那天晚上黃莽麵對自己的一番搶攻依舊輕鬆從容應付的場麵,不由深信不疑起來,於是咬牙開始練習。
一開始吳琰隻是起第二腳便摔倒了,因為一個人要在失衡的情況下做出跟慣性相反的動作難度實在太大,吳琰一次次地跌倒,練了三天好不容易才邁出了第三步,但是在第三步的時候他仍然不斷地摔倒。
原本認為能夠邁出第二步便是證明自己能夠掌握平衡了,這接下來的步法應該就不難了,哪知道這第三步比起第二步卻更難上十倍。這第一步的出腳角度十分怪異,一出步整個人的身形都會失衡,而後第二步卻要反向而行,已經有違慣性理論了,可是即使如此,第二步畢竟隻是反向的難度,但是這第三步就更難了。
這麽說吧,如果這第一步是朝左前方踏出,這時候身體是向左前方向斜著倒下的,那這時候第二步便是要朝右後方踏出,難度自然就出來了,這也就罷了,然而這第三步卻更可怕,當你在第二步的時候向右後方踏出一步之後,整個人已經改變了一次方向,從左前方到右後方,這時候身體在慣性的作用下是朝右後方倒下的,可是接下來的這第三步卻是要你再一次倒迴左前方,這等於是說,在三步之內,你要完成一個來迴的前俯後仰,而且這一個來迴的前俯後仰隻是上半身的,下半身還需要高速地進行邁步,跟你上半身的慣性卻必須是相反的。
吳琰用了五天,才勉強完成了一個來迴的前俯後仰,通過練習,他明白了這套步法的精深之處了。這控製平衡是一個方麵,最重要的是,當一個敵人向你的上盤進行攻擊的時候,你隻要靠著這一前一後的擺動身體便已經足夠躲避對方的攻擊了,然而這時候你的下半身卻還可以自如行動,這時候要突然給予對手一記下盤攻擊那還不是易如反掌,不過前提是必須你能夠完全自如地學會這套動作。
吳琰用了五天總算了完成了前麵三個步法,勉強將這三個動作連成一氣,完成了一個來迴的前俯後仰,隻是第四步卻是無論如何也接不下去了。這第四步比起第三步的逆慣性還要更難,因為這第四步是需要跳躍的,在第三步完成一個來迴的前俯後仰之後,要在第一時間控製身體移動,這時候下半身還處在動作不停的情況下,能夠支撐上半身的平衡便已經很不錯了,這時候要如何跳躍,如果不是吳琰看過黃莽施展過這套步法,隻怕打死他都是不信能夠做到的。
這第四步之難,吳琰練了一整天也沒有進展,除了摔倒根本沒有一點改進,六天後的今天,吳琰已經摔了不下一千次了,直把吳琰身上都摔出許多淤青來了,雖然內傷是沒有,但這肌肉骨頭卻還是狠狠受了一次大難。後來不得已,吳琰隻好先放棄,因為後天就是格鬥大賽的初賽了,與其練習生疏難學的步法,還不如溫習一下自己已經掌握並且能夠自如運用了的身法,那樣對於接下來的比賽也是有好處的。
主意打定後,吳琰這才開始練習起截拳道的特有步法。這截拳道的步法主要是建立在截拳道的格鬥勢之上的,也可以說截拳道的步法是專門為格鬥勢而量身定做的,這步法配合格鬥勢,才能夠完美地轉換各種攻擊動作,無論是前進或是後退,都能夠在最短的時間內轉換過來。
李小龍曾經說過,要像水一樣,能夠隨時隨地改變自己,才能夠做到攻防合一。所以,這截拳道的步法便是起了這樣一種“水”的作用。
但是在練習截拳道步法的時候,吳琰忽然突發奇想:如果把九龍拳的纏龍勢身法前麵三個已經掌握了的步法融入截拳道的步法之中,那將會是什麽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