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毅掛上電話暗自撇撇嘴,規培這事兒才剛開始,未來會帶來怎樣的變化還不清楚。
假設沒有得到空間,自己或許也會如同自己的同學一樣,咬著牙走規培那條路子,過三年再迴中醫院。
盡管時過境遷,不過想迴去的話,問題應該不會太大。
首先一條,三年後也還在院長任期內,主任也可能還會返聘,天時地利人和這三要素應該說還是占了人和這一條。
總不至於中醫內科安置不下,別的科室也一個位置都沒有,規培對自己的影響或者也隻是晚報到幾年。對於自己而言,規培應該算是一件好事兒吧,至少那些錢解決了自己燃眉之急,也斷了自己去中醫院的念頭,這也算絕了後顧之憂吧。
有這麽一個空間,隻要足夠的小心謹慎,哪怕躲到深山老林這輩子也肯定衣食無憂,直接迴家肯定也比留在中醫院能帶來的效益收益更加直接。
至於留在省城,這並不是自己貪戀省城的繁華和現代化,也不違自己的本心。
真咬咬牙把這樓賣了,想必千八百萬不成問題,有這些錢自己這輩子大富大貴不行,但是衣食無憂是肯定的了。
隻不過這種一錘子買賣,看著收益巨大,卻不如自己開店細水長流的收入更高。
畢竟自己能種的材料,除了籽種和苗木基本就沒什麽成本,最多也就是自己累點。
除了做夢,剩下想要賺錢,幹什麽不得勞心勞力?
隻要別腦子抽得太厲害,自己這基本上還算是怎麽都穩賺不賠。
這樣的資金流,顯然比把這店賣了更加劃算。
尤其自己想要涉足的農業原本就是低收益的基礎產業,尤其是加入世貿組織以後,基礎種植業越來越難,外加著信息不對等,種什麽什麽不值錢也不奇怪了。可以說,農業的產業升級也是迫在眉睫不可不做的事情了。
嘴上說說容易,真的想要升級隻怕要麵對的更多的未知因素和條件,不管幹什麽錢總是少不了的。更何況,自己別說門都不知道朝著哪麵開的升級產業,就連最基本的種植業,自己眼前的就差不多是個無底洞了。
自己目前能想到的,隻怕也就隻在那座清源山,還有山下的幾畝薄田而已。
如果隻是那幾畝地倒是簡單了,最多也就是保護地栽培什麽的,不過想想清源山,徐毅就真覺得壓力山大了。
整座清源山,東西接近兩千米,最寬的地方也差不多四五百米,總麵積更是接近四千畝。
這是林權證上的數字,按著村裏的慣例來說,真實的麵積應該還有不小的誤差,而且肯定是隻大不小。
清源山也沒躲過當初大煉鋼鐵的劫難,這也使得水土流失情況非常嚴重,最嚴重的北坡上,很多地方的岩石都裸露出來,就算好一些的南坡,山上土層最厚的地方也不到半米深,想栽種大樹不大動幹戈改造是不可能了。
要麽是強行改造種樹,要麽因地製宜種草,可是這麽大的麵積,別說種樹,就算種草有的地方也仍然得覆土改造才行。
這年頭兒人工、籽種化肥什麽不要錢?
假設這樓真的賣掉,算兩千萬的話,平均到這山頭上一畝地估計也就三四百塊。雖不至於說杯水車薪,可想把這山改造到自己滿意的程度,估計差的也不少一星半點。
如果之前沒這空間,那恐怕能改造到看得過去的程度就足以自豪了;不過現在有了這麽個空間,那自己要求高些過分麽?
這年頭兒賣啥啥便宜,買啥啥貴都成基本的套路了。
認真算的話,這麽點兒錢,買樹苗都未必夠用。
尤其農林業又是長線投資,不止整個生產周期可能有冰雹、大雪病蟲害等等各種天災,還躲不過市場變動、政策調整等各種人為因素。
想規避風險,要麽是提高產品附加值,要麽就隻能想辦法縮短生產周期,盡早獲得效益。
前者,別說錢要多少,就連思路自己也沒什麽太出彩的東西,那就隻能靠後者了。
比如說不考慮太小的樹苗,做大樹或者嫁接苗移栽,這樣定植成活以後,養護個一年半載就能看到效益。
當然,自己有這麽個空間,苗木的事兒肯定沒難度,說來想要大樹也不過就是比小樹多澆一瓢水的事兒。
對於空間來說,別說常見樹種,哪怕什麽小葉紫檀、楨楠什麽的都沒問題。
真種了這些國家保護品種名錄或者進了世界貿易公約名錄的珍稀樹種,隻怕也隻能明珠投暗,自己空間種著玩了。真的漫山遍野去移栽成樹,要麽落入有心人眼中,要麽擋了別人財路,自己又不能解釋來源的後果……
這也是為什麽得了空間這麽長時間,缺錢缺得眼睛都發綠的徐毅也沒把主意打到類似人參、石斛這些稀缺藥材上的原因。
畢竟不是水果、蔬菜這些,就算再怎麽變化,茄子仍然是茄子,最多也就是口感、味道更好,茄子的本味更濃鬱。怎麽也吃不出黃瓜的味道,更吃不出肉的味道。消化以後更都是一泡屎,跟普通的食材沒什麽差別。
但是把食材換成治病救人的藥材,徐毅首先顧忌的就是這空間長出的東西,成分和療效如何?
有別於現代醫學體係,中醫所用的中藥材大多是天生地長,取之自然的動植物材料,經過長期的反複探索,最終形成的一套治療規範。
對於藥材的選擇講究個道地藥材,存世的曆代醫書也無不把這奉為圭臬。現代研究發現,不同地域環境引起的中藥材所含化學成分的天然變異,會令同一種藥材裏所含的相同化學成分的含量出現巨大差異。同樣的藥材產地不同,有效成分含量相差數十倍也不是不可能。
有效成分含量低的話,可能沒什麽效果,無疑對患者無益。畢竟用了無效的藥物,很可能貽誤病情,如果疾病進展就可能造成不良後果。
但如果有效成分或者有毒有害成分含量過高,那同樣不是什麽好事兒。畢竟中藥是經驗醫學,用量有變化但是也有一個大致範圍,真出現幾十倍的含量差異遠遠超過了用藥的調整範圍,甚至可能經過炮製過的藥材也不能完全保障用藥安全。
這樣的藥材徐毅也懷疑到底是不是該歸類成毒藥了。真的給人吃了,吃出人命也不是不可能!
而且,市麵上一根百年人參就是幾百萬塊,這不過是因為稀缺性導致的炒作行為。
真正治病的,有多少人會買這些,又有多少人能買得起這些?
平時能用的野山參、林下參什麽的,價錢稍高卻也是普羅大眾能消費得起的。
真在空間種植販賣貴重藥材什麽的,一星半點肯定解決不了根本問題,真大量販賣,隻怕給自己種下無數禍根。
除了解釋不清來源的問題,隻怕自己就進入那些手眼通天的權貴眼中,畢竟“無藥可醫貧,有錢難買命”
有錢有權者,對於生命的眷戀更甚於平凡之人,真正的好東西自然都想著收入囊中。
錢財是身外之物,但是性命交關的東西備著總沒錯的。
如果真的是這些人吃藥沒效果或者吃出問題,怎麽想倒黴的都是自己。
賣那些,怎麽都覺得跟與虎謀皮沒啥區別。
就算沒這些問題,徐毅也是連自己這關都過不去,那隻顧著錢,不講醫德的做派跟圖財害命有什麽差別?
所以,真的移栽大樹,常見樹種仍然是首選,而且是唯一的首選。即便移栽,那也得有合適的辦法掩飾才行。
做生意,總比上班的時間機動靈活一些,能接觸到的人也多,辦法也肯定更多。
自己多用心,穩步發展幾年,那以後不管這空間還有沒有,自己的目的肯定能夠達到。
這樣看,按著唯心點的說法就是——自己實在是跟中醫院無緣……
可是,這種神奇的事情不可能落到所有人頭上。
對自己這屆的絕大多數人而言,更可能像是墮入一場噩夢。
找工作本來就不容易,好的單位更是難進,隻怕這次錯過就真沒機會再進去了,這對他的影響隻怕難以估算了,真的可能影響他一輩子。
這樣悲催的事情,光自己班裏就有幾個人。對他們來說,一顆馬蹄釘亡了一個帝國也真的發生了。
畢竟也許本來剛好有機會能進三甲,結果這下被規培,協議作廢,可能這機會也就徹底失去了。
自己班裏甚至還有個小夥子,原本簽的就是省醫院,這下規培了,他咬咬牙決定迴老家的縣醫院,他老家還沒推行規培,所以還可以上班。
他說家裏不算富裕,自己還有個在讀高中的弟弟,再規陪三年,父母的負擔太重了。
可是他的女友卻覺得他選擇不對,勸他在省城咬咬牙撐三年,自己也能幫襯一二,這樣規培結束,怎麽也能找個比縣醫院更好的工作,最終的收益也肯定比在縣醫院強。
不過這夥子也硬不下心來,更覺得這樣沒名沒份就花女人的錢是吃軟飯,抬不起頭。等著看到規培補貼標準出來後,更是毅然決然地簽了就業協議寄迴了老家的縣醫院。
兩個人的矛盾至此激化,為了這個吵了幾次,最終隻能無奈地分手了。
也不怪姑娘現實,有情飲水飽一頓當減肥,要是每天喝水頂餓,甚至西北風都喝不起,那還愛尼瑪比?
雖然,這規培對就業影響挺大的,但是對於宋本立寄希望於社會招聘,徐毅卻也覺得他有些想當然了。
社會招聘的確是條路子,急缺人才引進這編製和待遇問題肯定能夠解決。
但是,這也隻能說有一點希望,可全指望這個,希望也挺渺茫。
盡管這些年醫療市場放開,國家出於提高全民健康水平的目的,鼓勵民間資本進入醫療行業辦醫。在這樣的背景下,普田係的民營醫院廣告更是各種途徑鋪天蓋地。
不過普田係給醫療市場注入活力的同時,卻也帶來了更多的問題。
民營醫院想要有真正的未來,顯然不是撈一票走人就能達到的。
畢竟作為一種關係千家萬戶的健康問題
在目前相當長的一段時間內,公立醫療體係仍然是保障社會醫療的最主要體係。
現在的醫療問題,很多並不是醫療本身的問題。
可以說在相當大的程度上,生活水平提高,人口壽命延長,外加著健康觀念的轉變,使得醫療供需矛盾被凸顯出來而已。
比如,放在幾十年前,可能頭疼腦熱咬咬牙就忍過去了,當然如果運氣不好,這人就沒了。
但是到了今天,很多人就會選擇去醫院。
以前得了慢性病,有可能就隻能在無望中慢慢掙紮著,等待末日的降臨。
而現在,不管治療效果和結果如何,但凡有著一線希望,總是會想方設法求醫問診。
放在以前,可能縣裏這三家醫院就差不多能滿足全縣人民的醫療需求了。
但是,到了現在,這供需矛盾就出現並且被迅速放大了。
當然像醫保覆蓋人群不足,衛生資源不足,看病價格增長太快等引起醫患關係緊張,甚至導致各種醫療矛盾的出現。
不過作為業內人士,徐毅還是得說——單就同等經濟發展水平而言,國內衛生保障事業已經做得相當不錯了。
隻要在後繼的發展中,國家繼續加大投入,擴大受益人群範圍,提高普通民眾的社會保障水平,降低就醫難度。那麽當下的問題,在發展中也許就一點點地解決了。
當然,不要總弄類似規培這些幺蛾子就好了,畢竟長遠來看似乎是打通了從學院到臨床的最後一段關卡,但是從另一個角度來說,這規培的影響遠不如看起來那麽美好。
本來學醫就難,即便是本科也比別的行業多出一年,這再加上三年規培,加起來足足八年,省裏幾家規培基地的補貼已經出來了,就算最高的二院,也不超過一千塊一個月。
這點錢,隻怕醫院雇清潔工的工資都比這個高,說來應該算是一種變相的吸血。
外加著醫患關係緊張,隻怕肯學醫,就算學醫肯當醫生的人也會越來越少了。
人家讀一個大學,換成醫科院校,八年讀個本科,這樣的成本已經不是普通人家能承受得起的。
如果就業了,工資收入比別的行業高也還算了,可實際上醫療行業收入並不算高。
這樣看,有些醫務人員收受紅包什麽的,就不奇怪了。
可以說,規培的出台,必將對整個醫療行業造成了極大的衝擊。
公立醫療單位人員的薪資待遇從來都是財政部門定的,同地區同級別的醫院隻算工資這一塊的話,差別不算太大。
真正造成收入差別的,主要在績效獎金這一塊。
如果績效達到財政部門的指標,那麽做再多的工作,也不允許發放了。
在這樣的前提下,那所有的醫院,就連績效這一塊也沒什麽區別了。
但是,這隻是理論上的,實際上績效跟科室收入等密切相關。
除了地區差異以外,從三級到一級醫院,同樣學曆、同樣工種並且有同樣工齡的醫生,薪資收入水平卻是遞減的。
之所以有這樣的結果,並不完全是三級醫院業務量更大這麽簡單的問題。
公立醫療機構的收費標準是財政部門製定的,而且根據不同的醫院等級進行調整。
同樣的檢查和治療,三級醫院和二級醫院收費標準也是前者遠高於後者。幹一樣多的活兒,三級醫院可能這績效就超過上限,而二級醫院績效就會差了一大截。
再加上三級醫院的病員量更多,自然是拿得到上限,可是下麵的醫院,很多科室就麵臨著病員不足,自然也就拿不到那麽多的績效。
所以隻要是從業者,除非工作以外的原因,沒多少人會主動從大醫院往小醫院跑。
那些大型的三甲醫院也從來用不到擔心招不到人,畢竟除了兒科等少數科室以外,他們大部分科室的績效收入遠遠高於財政部門的指標,獎金發放完全沒問題。
即便是兒科,大醫院的兒科醫生收入也絕對比小醫院的兒科醫生收入高。
在全麵規培的前提下,很多三級醫院都有規培基地,有大量的廉價勞動力,對於招聘自然不急,哪怕同樣是有招聘的需求,也同樣可以靠著社會招聘,人才引進來解決。
可是下麵的一二級醫院,原本招聘可能就不容易,現在又一下子強直性地搞三年規培,隻怕這幾年的招聘就更有難度了。
事實上,一個人會選擇什麽樣的工作,在哪裏工作,除了知識等個人因素以外,同樣受著其它社會因素的製約。
比如說求職地點的經濟發展程度,比如說當地的醫療條件。
客觀地講,縣裏麵的醫療資源明顯不足,或者比起某些更加偏遠落後地區而言,已經相當不錯了,不過總體來看,醫療條件並不算特別的好。
縣裏麵大一些的醫療機構主要有這麽幾家:縣醫院、中醫院、婦保院這麽三家,縣醫院是二級甲等綜合醫院,中醫院是二級甲等中醫醫院,至於婦保院則是二級乙等專科醫院。
剩下小一些的衛生單位主要是原來的鎮醫院解體改製,形成的社區衛生中心。
這樣的數據看起來還算不錯,不過卻也遠遠不能滿足本地的醫療需求。
縣裏尚且如此,下麵的醫療條件就更差了。
除了零散分布的一些私人診所以及牙醫診所以外,各個村裏也就像徐毅老家一樣。最多也就是有個村衛生站,沒有常駐的醫療人員——這玩意兒說起來是應付檢查的意義更大一些。
畢竟不是哪個村子都有徐毅這樣,沒編製沒工資地給村民提供醫療服務。
執業是需要注冊執業的,徐毅之前的中醫執業證書是注冊在中醫院,並沒有注冊在村裏的衛生站。
甚至更早一些時候,他連中醫的執業證書都沒有。
就這一點而言,他其實已經違反執業醫師法,涉嫌非法行醫了。
不過,誰在乎呢,衛生局真不知道徐毅在家給村裏人幫村民看病什麽的?
這事兒前前後後也不是一年半載,村裏人不管是到縣醫院、中醫院還是藥店買藥也都是徐毅簽名的處方——當然,有些非處方藥倒是真的不用處方。
這幾年到處都在抓非法行醫,無證行醫。
衛生局真要說對這樣的情況一點都不知道,那得說領導無能還是失明失聰呢?
究其根本不過睜一隻眼閉一隻眼罷了。
畢竟能讓一個原本隻是為了政績,最多也就是每年醫療下鄉體檢能用一次的衛生站真能運轉起來,不用增加一分財政支出,還提高了當地百姓的健康服務水平,哪個領導會傻到去討各個方麵的不滿,上門來找徐毅麻煩,這不是自找不自在麽?
當然這種脆弱的平衡維持也有前提,這隻能建立在衛生站幾年下來也沒出醫療事故,徐毅也沒做什麽太超出自己執業範圍的基礎之上。
萬一真出點什麽事情,這衛生局第一個就帶隊下來找徐毅麻煩,他也妥妥地跑不掉。
各個村裏的衛生站如此,各個鄉裏的衛生院也沒好到哪兒去。好一些的鄉裏可能會有兼職的化驗人員,至於專職的化驗員,哪兒來的錢發工資,又上哪兒去招人?
即便開展,往往這些衛生院的檢查項目也沒多少,最多也就是三大常規做做,再好點的能查個血糖什麽的,至於生化、免疫這些就不用想了。放射、超聲、心電圖這些項目基本都沒開展,有兩個鄉有心電圖,也都是衛生院的內科或者全科醫生兼職的。
這樣的醫療配置跟省城對比一下,差距就更加明顯了。
省城光是省醫院、省中醫院、市一醫院等等省市級的三級甲等醫院就有數家,外加紅會醫院以及郵電、建工這些企業醫院也都是三級綜合醫院。還有皮膚醫院、省精神病院、省腫瘤醫院、傳染病院等不下十家的三級專科醫院。各個區還有自己的區醫院、婦幼保健院以及中醫院這些都是二級醫院。
省城這裏的社區衛生,已經覆蓋了省城以及下麵的鄉鎮和村落。
甚至有一些社區衛生服務中心還有留觀床位,醫療設備配置都比縣裏離著覆蓋全縣城居民的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強了好多。這些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基本上都配置了放射、超聲和檢驗科室,甚至好一些的社區連生化係列都能做。
這樣的條件,單從科室配置而言,比起十幾年前的中醫院都不差太多。
但是,這樣的醫療條件放在省會一級的城市比起來,就已經很一般了,各個省會城市大抵如此,再對比北上廣,那又有著相當大的差距。甚至一半以上的百強醫院都紮堆在京滬兩地。
醫療如此,教育如此,社會福利同樣如此。
這也不難想象為什麽一線城市人口紮堆,房價也愈加難以控製了。
前天晚上出去鍛煉,徐毅還聽肖璃說過,她家裏的那套老房子,因為正好劃在魔都的一所重點小學邊上,現在房價差不多都要十萬八萬一平米了。
在徐毅老家的縣城,這麽多錢的話,小點的房子差不多都夠買半套了。
徐毅問她這麽貴,她幹嘛不把房子賣了,不過肖璃卻也沒說什麽。
哪怕自己以後不迴去,這房子她也是不肯賣不肯租出去。
自己這病也不知道能不能好,就算錢再多也沒用,更何況那房子裏滿滿的都是迴憶。
大點的城市,什麽條件都好,除了找不到工作,人家憑啥往下麵跑?
即便真的有理由到縣城來,又為什麽一定要選中醫院呢?
中醫院也不過是一家區區的二級甲等中醫醫院。
在西醫發展數十年,外加著中醫院經營不善也幾十年,除了一些年紀大的,真相信中醫院水平的人並不算多。
但凡有點什麽毛病,有錢的會選到市裏省裏去看,就算經濟條件等原因沒辦法出去看病的,首選也是去縣醫院。
雖然也是二甲醫院,不過怎麽說那也是縣裏最大的綜合醫院,不管是科室配置還是醫療設施設置都比中醫院強了不少,綜合實力還是有的。
這幾年中醫院勵精圖治,想著更進一步,縣醫院又何嚐不是?
縣醫院這幾年的發展力度和投資力度也蠻大的,中醫院隻是計劃,不過縣醫院已經新建了全新的住院樓,更引進不少先進的醫療設備。
去年縣醫院還第一次進行了三級乙等綜合醫院的等級評審,不過可能有些方麵不足,沒通過評審。不過私底下的說法是兩年後會再申請等級評審,進三一點問題都沒有。
中醫院能給的待遇,本就沒多少吸引力,更有縣醫院的吸引力在前。
更何況市裏的醫院,甚至省城的醫院,哪兒都可能因為政策而出現大量空缺崗位,還用問他們會比中醫院的吸引力大多少麽?
搞不好這兩年中醫院跳槽的都不少了,甚至倒黴點科裏都可能有人走,還指望社會招聘?
用胖子的說法就是——圖樣!
別說今年,搞不好的話這期規培結束前,都沒太好的辦法解決這人員缺口問題。
要是領導再出點昏招,隻怕這人才流失就不是可能,而是百分之百的肯定了。
光想著讓人奉獻卻不給出足夠吸引人、留住人的待遇和政策,哪兒有那麽好的事兒!
所以這全員規培對真正的大醫院影響還不大,不過像中醫院這樣縣一級的衛生機構更可能遭受到滅頂之災。
如果再展開點,說來這規培最終倒黴的,隻怕還是下麵這些老百姓。
真跟那句“興百姓苦,亡百姓苦”差不多
怎麽改,倒黴的都是基層,都是看病成問題的窮人。
而且這樣搞還有個嚴重的問題,家境貧寒的學子真的別想著學醫,更學不起醫;至於殷實之家,在醫患關係日益緊張的當下,又有多少人肯讓孩子學醫呢?
隻怕這醫患矛盾、就醫難的困局還會長期影響著這個古老卻又飽經磨難的國家。
假設沒有得到空間,自己或許也會如同自己的同學一樣,咬著牙走規培那條路子,過三年再迴中醫院。
盡管時過境遷,不過想迴去的話,問題應該不會太大。
首先一條,三年後也還在院長任期內,主任也可能還會返聘,天時地利人和這三要素應該說還是占了人和這一條。
總不至於中醫內科安置不下,別的科室也一個位置都沒有,規培對自己的影響或者也隻是晚報到幾年。對於自己而言,規培應該算是一件好事兒吧,至少那些錢解決了自己燃眉之急,也斷了自己去中醫院的念頭,這也算絕了後顧之憂吧。
有這麽一個空間,隻要足夠的小心謹慎,哪怕躲到深山老林這輩子也肯定衣食無憂,直接迴家肯定也比留在中醫院能帶來的效益收益更加直接。
至於留在省城,這並不是自己貪戀省城的繁華和現代化,也不違自己的本心。
真咬咬牙把這樓賣了,想必千八百萬不成問題,有這些錢自己這輩子大富大貴不行,但是衣食無憂是肯定的了。
隻不過這種一錘子買賣,看著收益巨大,卻不如自己開店細水長流的收入更高。
畢竟自己能種的材料,除了籽種和苗木基本就沒什麽成本,最多也就是自己累點。
除了做夢,剩下想要賺錢,幹什麽不得勞心勞力?
隻要別腦子抽得太厲害,自己這基本上還算是怎麽都穩賺不賠。
這樣的資金流,顯然比把這店賣了更加劃算。
尤其自己想要涉足的農業原本就是低收益的基礎產業,尤其是加入世貿組織以後,基礎種植業越來越難,外加著信息不對等,種什麽什麽不值錢也不奇怪了。可以說,農業的產業升級也是迫在眉睫不可不做的事情了。
嘴上說說容易,真的想要升級隻怕要麵對的更多的未知因素和條件,不管幹什麽錢總是少不了的。更何況,自己別說門都不知道朝著哪麵開的升級產業,就連最基本的種植業,自己眼前的就差不多是個無底洞了。
自己目前能想到的,隻怕也就隻在那座清源山,還有山下的幾畝薄田而已。
如果隻是那幾畝地倒是簡單了,最多也就是保護地栽培什麽的,不過想想清源山,徐毅就真覺得壓力山大了。
整座清源山,東西接近兩千米,最寬的地方也差不多四五百米,總麵積更是接近四千畝。
這是林權證上的數字,按著村裏的慣例來說,真實的麵積應該還有不小的誤差,而且肯定是隻大不小。
清源山也沒躲過當初大煉鋼鐵的劫難,這也使得水土流失情況非常嚴重,最嚴重的北坡上,很多地方的岩石都裸露出來,就算好一些的南坡,山上土層最厚的地方也不到半米深,想栽種大樹不大動幹戈改造是不可能了。
要麽是強行改造種樹,要麽因地製宜種草,可是這麽大的麵積,別說種樹,就算種草有的地方也仍然得覆土改造才行。
這年頭兒人工、籽種化肥什麽不要錢?
假設這樓真的賣掉,算兩千萬的話,平均到這山頭上一畝地估計也就三四百塊。雖不至於說杯水車薪,可想把這山改造到自己滿意的程度,估計差的也不少一星半點。
如果之前沒這空間,那恐怕能改造到看得過去的程度就足以自豪了;不過現在有了這麽個空間,那自己要求高些過分麽?
這年頭兒賣啥啥便宜,買啥啥貴都成基本的套路了。
認真算的話,這麽點兒錢,買樹苗都未必夠用。
尤其農林業又是長線投資,不止整個生產周期可能有冰雹、大雪病蟲害等等各種天災,還躲不過市場變動、政策調整等各種人為因素。
想規避風險,要麽是提高產品附加值,要麽就隻能想辦法縮短生產周期,盡早獲得效益。
前者,別說錢要多少,就連思路自己也沒什麽太出彩的東西,那就隻能靠後者了。
比如說不考慮太小的樹苗,做大樹或者嫁接苗移栽,這樣定植成活以後,養護個一年半載就能看到效益。
當然,自己有這麽個空間,苗木的事兒肯定沒難度,說來想要大樹也不過就是比小樹多澆一瓢水的事兒。
對於空間來說,別說常見樹種,哪怕什麽小葉紫檀、楨楠什麽的都沒問題。
真種了這些國家保護品種名錄或者進了世界貿易公約名錄的珍稀樹種,隻怕也隻能明珠投暗,自己空間種著玩了。真的漫山遍野去移栽成樹,要麽落入有心人眼中,要麽擋了別人財路,自己又不能解釋來源的後果……
這也是為什麽得了空間這麽長時間,缺錢缺得眼睛都發綠的徐毅也沒把主意打到類似人參、石斛這些稀缺藥材上的原因。
畢竟不是水果、蔬菜這些,就算再怎麽變化,茄子仍然是茄子,最多也就是口感、味道更好,茄子的本味更濃鬱。怎麽也吃不出黃瓜的味道,更吃不出肉的味道。消化以後更都是一泡屎,跟普通的食材沒什麽差別。
但是把食材換成治病救人的藥材,徐毅首先顧忌的就是這空間長出的東西,成分和療效如何?
有別於現代醫學體係,中醫所用的中藥材大多是天生地長,取之自然的動植物材料,經過長期的反複探索,最終形成的一套治療規範。
對於藥材的選擇講究個道地藥材,存世的曆代醫書也無不把這奉為圭臬。現代研究發現,不同地域環境引起的中藥材所含化學成分的天然變異,會令同一種藥材裏所含的相同化學成分的含量出現巨大差異。同樣的藥材產地不同,有效成分含量相差數十倍也不是不可能。
有效成分含量低的話,可能沒什麽效果,無疑對患者無益。畢竟用了無效的藥物,很可能貽誤病情,如果疾病進展就可能造成不良後果。
但如果有效成分或者有毒有害成分含量過高,那同樣不是什麽好事兒。畢竟中藥是經驗醫學,用量有變化但是也有一個大致範圍,真出現幾十倍的含量差異遠遠超過了用藥的調整範圍,甚至可能經過炮製過的藥材也不能完全保障用藥安全。
這樣的藥材徐毅也懷疑到底是不是該歸類成毒藥了。真的給人吃了,吃出人命也不是不可能!
而且,市麵上一根百年人參就是幾百萬塊,這不過是因為稀缺性導致的炒作行為。
真正治病的,有多少人會買這些,又有多少人能買得起這些?
平時能用的野山參、林下參什麽的,價錢稍高卻也是普羅大眾能消費得起的。
真在空間種植販賣貴重藥材什麽的,一星半點肯定解決不了根本問題,真大量販賣,隻怕給自己種下無數禍根。
除了解釋不清來源的問題,隻怕自己就進入那些手眼通天的權貴眼中,畢竟“無藥可醫貧,有錢難買命”
有錢有權者,對於生命的眷戀更甚於平凡之人,真正的好東西自然都想著收入囊中。
錢財是身外之物,但是性命交關的東西備著總沒錯的。
如果真的是這些人吃藥沒效果或者吃出問題,怎麽想倒黴的都是自己。
賣那些,怎麽都覺得跟與虎謀皮沒啥區別。
就算沒這些問題,徐毅也是連自己這關都過不去,那隻顧著錢,不講醫德的做派跟圖財害命有什麽差別?
所以,真的移栽大樹,常見樹種仍然是首選,而且是唯一的首選。即便移栽,那也得有合適的辦法掩飾才行。
做生意,總比上班的時間機動靈活一些,能接觸到的人也多,辦法也肯定更多。
自己多用心,穩步發展幾年,那以後不管這空間還有沒有,自己的目的肯定能夠達到。
這樣看,按著唯心點的說法就是——自己實在是跟中醫院無緣……
可是,這種神奇的事情不可能落到所有人頭上。
對自己這屆的絕大多數人而言,更可能像是墮入一場噩夢。
找工作本來就不容易,好的單位更是難進,隻怕這次錯過就真沒機會再進去了,這對他的影響隻怕難以估算了,真的可能影響他一輩子。
這樣悲催的事情,光自己班裏就有幾個人。對他們來說,一顆馬蹄釘亡了一個帝國也真的發生了。
畢竟也許本來剛好有機會能進三甲,結果這下被規培,協議作廢,可能這機會也就徹底失去了。
自己班裏甚至還有個小夥子,原本簽的就是省醫院,這下規培了,他咬咬牙決定迴老家的縣醫院,他老家還沒推行規培,所以還可以上班。
他說家裏不算富裕,自己還有個在讀高中的弟弟,再規陪三年,父母的負擔太重了。
可是他的女友卻覺得他選擇不對,勸他在省城咬咬牙撐三年,自己也能幫襯一二,這樣規培結束,怎麽也能找個比縣醫院更好的工作,最終的收益也肯定比在縣醫院強。
不過這夥子也硬不下心來,更覺得這樣沒名沒份就花女人的錢是吃軟飯,抬不起頭。等著看到規培補貼標準出來後,更是毅然決然地簽了就業協議寄迴了老家的縣醫院。
兩個人的矛盾至此激化,為了這個吵了幾次,最終隻能無奈地分手了。
也不怪姑娘現實,有情飲水飽一頓當減肥,要是每天喝水頂餓,甚至西北風都喝不起,那還愛尼瑪比?
雖然,這規培對就業影響挺大的,但是對於宋本立寄希望於社會招聘,徐毅卻也覺得他有些想當然了。
社會招聘的確是條路子,急缺人才引進這編製和待遇問題肯定能夠解決。
但是,這也隻能說有一點希望,可全指望這個,希望也挺渺茫。
盡管這些年醫療市場放開,國家出於提高全民健康水平的目的,鼓勵民間資本進入醫療行業辦醫。在這樣的背景下,普田係的民營醫院廣告更是各種途徑鋪天蓋地。
不過普田係給醫療市場注入活力的同時,卻也帶來了更多的問題。
民營醫院想要有真正的未來,顯然不是撈一票走人就能達到的。
畢竟作為一種關係千家萬戶的健康問題
在目前相當長的一段時間內,公立醫療體係仍然是保障社會醫療的最主要體係。
現在的醫療問題,很多並不是醫療本身的問題。
可以說在相當大的程度上,生活水平提高,人口壽命延長,外加著健康觀念的轉變,使得醫療供需矛盾被凸顯出來而已。
比如,放在幾十年前,可能頭疼腦熱咬咬牙就忍過去了,當然如果運氣不好,這人就沒了。
但是到了今天,很多人就會選擇去醫院。
以前得了慢性病,有可能就隻能在無望中慢慢掙紮著,等待末日的降臨。
而現在,不管治療效果和結果如何,但凡有著一線希望,總是會想方設法求醫問診。
放在以前,可能縣裏這三家醫院就差不多能滿足全縣人民的醫療需求了。
但是,到了現在,這供需矛盾就出現並且被迅速放大了。
當然像醫保覆蓋人群不足,衛生資源不足,看病價格增長太快等引起醫患關係緊張,甚至導致各種醫療矛盾的出現。
不過作為業內人士,徐毅還是得說——單就同等經濟發展水平而言,國內衛生保障事業已經做得相當不錯了。
隻要在後繼的發展中,國家繼續加大投入,擴大受益人群範圍,提高普通民眾的社會保障水平,降低就醫難度。那麽當下的問題,在發展中也許就一點點地解決了。
當然,不要總弄類似規培這些幺蛾子就好了,畢竟長遠來看似乎是打通了從學院到臨床的最後一段關卡,但是從另一個角度來說,這規培的影響遠不如看起來那麽美好。
本來學醫就難,即便是本科也比別的行業多出一年,這再加上三年規培,加起來足足八年,省裏幾家規培基地的補貼已經出來了,就算最高的二院,也不超過一千塊一個月。
這點錢,隻怕醫院雇清潔工的工資都比這個高,說來應該算是一種變相的吸血。
外加著醫患關係緊張,隻怕肯學醫,就算學醫肯當醫生的人也會越來越少了。
人家讀一個大學,換成醫科院校,八年讀個本科,這樣的成本已經不是普通人家能承受得起的。
如果就業了,工資收入比別的行業高也還算了,可實際上醫療行業收入並不算高。
這樣看,有些醫務人員收受紅包什麽的,就不奇怪了。
可以說,規培的出台,必將對整個醫療行業造成了極大的衝擊。
公立醫療單位人員的薪資待遇從來都是財政部門定的,同地區同級別的醫院隻算工資這一塊的話,差別不算太大。
真正造成收入差別的,主要在績效獎金這一塊。
如果績效達到財政部門的指標,那麽做再多的工作,也不允許發放了。
在這樣的前提下,那所有的醫院,就連績效這一塊也沒什麽區別了。
但是,這隻是理論上的,實際上績效跟科室收入等密切相關。
除了地區差異以外,從三級到一級醫院,同樣學曆、同樣工種並且有同樣工齡的醫生,薪資收入水平卻是遞減的。
之所以有這樣的結果,並不完全是三級醫院業務量更大這麽簡單的問題。
公立醫療機構的收費標準是財政部門製定的,而且根據不同的醫院等級進行調整。
同樣的檢查和治療,三級醫院和二級醫院收費標準也是前者遠高於後者。幹一樣多的活兒,三級醫院可能這績效就超過上限,而二級醫院績效就會差了一大截。
再加上三級醫院的病員量更多,自然是拿得到上限,可是下麵的醫院,很多科室就麵臨著病員不足,自然也就拿不到那麽多的績效。
所以隻要是從業者,除非工作以外的原因,沒多少人會主動從大醫院往小醫院跑。
那些大型的三甲醫院也從來用不到擔心招不到人,畢竟除了兒科等少數科室以外,他們大部分科室的績效收入遠遠高於財政部門的指標,獎金發放完全沒問題。
即便是兒科,大醫院的兒科醫生收入也絕對比小醫院的兒科醫生收入高。
在全麵規培的前提下,很多三級醫院都有規培基地,有大量的廉價勞動力,對於招聘自然不急,哪怕同樣是有招聘的需求,也同樣可以靠著社會招聘,人才引進來解決。
可是下麵的一二級醫院,原本招聘可能就不容易,現在又一下子強直性地搞三年規培,隻怕這幾年的招聘就更有難度了。
事實上,一個人會選擇什麽樣的工作,在哪裏工作,除了知識等個人因素以外,同樣受著其它社會因素的製約。
比如說求職地點的經濟發展程度,比如說當地的醫療條件。
客觀地講,縣裏麵的醫療資源明顯不足,或者比起某些更加偏遠落後地區而言,已經相當不錯了,不過總體來看,醫療條件並不算特別的好。
縣裏麵大一些的醫療機構主要有這麽幾家:縣醫院、中醫院、婦保院這麽三家,縣醫院是二級甲等綜合醫院,中醫院是二級甲等中醫醫院,至於婦保院則是二級乙等專科醫院。
剩下小一些的衛生單位主要是原來的鎮醫院解體改製,形成的社區衛生中心。
這樣的數據看起來還算不錯,不過卻也遠遠不能滿足本地的醫療需求。
縣裏尚且如此,下麵的醫療條件就更差了。
除了零散分布的一些私人診所以及牙醫診所以外,各個村裏也就像徐毅老家一樣。最多也就是有個村衛生站,沒有常駐的醫療人員——這玩意兒說起來是應付檢查的意義更大一些。
畢竟不是哪個村子都有徐毅這樣,沒編製沒工資地給村民提供醫療服務。
執業是需要注冊執業的,徐毅之前的中醫執業證書是注冊在中醫院,並沒有注冊在村裏的衛生站。
甚至更早一些時候,他連中醫的執業證書都沒有。
就這一點而言,他其實已經違反執業醫師法,涉嫌非法行醫了。
不過,誰在乎呢,衛生局真不知道徐毅在家給村裏人幫村民看病什麽的?
這事兒前前後後也不是一年半載,村裏人不管是到縣醫院、中醫院還是藥店買藥也都是徐毅簽名的處方——當然,有些非處方藥倒是真的不用處方。
這幾年到處都在抓非法行醫,無證行醫。
衛生局真要說對這樣的情況一點都不知道,那得說領導無能還是失明失聰呢?
究其根本不過睜一隻眼閉一隻眼罷了。
畢竟能讓一個原本隻是為了政績,最多也就是每年醫療下鄉體檢能用一次的衛生站真能運轉起來,不用增加一分財政支出,還提高了當地百姓的健康服務水平,哪個領導會傻到去討各個方麵的不滿,上門來找徐毅麻煩,這不是自找不自在麽?
當然這種脆弱的平衡維持也有前提,這隻能建立在衛生站幾年下來也沒出醫療事故,徐毅也沒做什麽太超出自己執業範圍的基礎之上。
萬一真出點什麽事情,這衛生局第一個就帶隊下來找徐毅麻煩,他也妥妥地跑不掉。
各個村裏的衛生站如此,各個鄉裏的衛生院也沒好到哪兒去。好一些的鄉裏可能會有兼職的化驗人員,至於專職的化驗員,哪兒來的錢發工資,又上哪兒去招人?
即便開展,往往這些衛生院的檢查項目也沒多少,最多也就是三大常規做做,再好點的能查個血糖什麽的,至於生化、免疫這些就不用想了。放射、超聲、心電圖這些項目基本都沒開展,有兩個鄉有心電圖,也都是衛生院的內科或者全科醫生兼職的。
這樣的醫療配置跟省城對比一下,差距就更加明顯了。
省城光是省醫院、省中醫院、市一醫院等等省市級的三級甲等醫院就有數家,外加紅會醫院以及郵電、建工這些企業醫院也都是三級綜合醫院。還有皮膚醫院、省精神病院、省腫瘤醫院、傳染病院等不下十家的三級專科醫院。各個區還有自己的區醫院、婦幼保健院以及中醫院這些都是二級醫院。
省城這裏的社區衛生,已經覆蓋了省城以及下麵的鄉鎮和村落。
甚至有一些社區衛生服務中心還有留觀床位,醫療設備配置都比縣裏離著覆蓋全縣城居民的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強了好多。這些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基本上都配置了放射、超聲和檢驗科室,甚至好一些的社區連生化係列都能做。
這樣的條件,單從科室配置而言,比起十幾年前的中醫院都不差太多。
但是,這樣的醫療條件放在省會一級的城市比起來,就已經很一般了,各個省會城市大抵如此,再對比北上廣,那又有著相當大的差距。甚至一半以上的百強醫院都紮堆在京滬兩地。
醫療如此,教育如此,社會福利同樣如此。
這也不難想象為什麽一線城市人口紮堆,房價也愈加難以控製了。
前天晚上出去鍛煉,徐毅還聽肖璃說過,她家裏的那套老房子,因為正好劃在魔都的一所重點小學邊上,現在房價差不多都要十萬八萬一平米了。
在徐毅老家的縣城,這麽多錢的話,小點的房子差不多都夠買半套了。
徐毅問她這麽貴,她幹嘛不把房子賣了,不過肖璃卻也沒說什麽。
哪怕自己以後不迴去,這房子她也是不肯賣不肯租出去。
自己這病也不知道能不能好,就算錢再多也沒用,更何況那房子裏滿滿的都是迴憶。
大點的城市,什麽條件都好,除了找不到工作,人家憑啥往下麵跑?
即便真的有理由到縣城來,又為什麽一定要選中醫院呢?
中醫院也不過是一家區區的二級甲等中醫醫院。
在西醫發展數十年,外加著中醫院經營不善也幾十年,除了一些年紀大的,真相信中醫院水平的人並不算多。
但凡有點什麽毛病,有錢的會選到市裏省裏去看,就算經濟條件等原因沒辦法出去看病的,首選也是去縣醫院。
雖然也是二甲醫院,不過怎麽說那也是縣裏最大的綜合醫院,不管是科室配置還是醫療設施設置都比中醫院強了不少,綜合實力還是有的。
這幾年中醫院勵精圖治,想著更進一步,縣醫院又何嚐不是?
縣醫院這幾年的發展力度和投資力度也蠻大的,中醫院隻是計劃,不過縣醫院已經新建了全新的住院樓,更引進不少先進的醫療設備。
去年縣醫院還第一次進行了三級乙等綜合醫院的等級評審,不過可能有些方麵不足,沒通過評審。不過私底下的說法是兩年後會再申請等級評審,進三一點問題都沒有。
中醫院能給的待遇,本就沒多少吸引力,更有縣醫院的吸引力在前。
更何況市裏的醫院,甚至省城的醫院,哪兒都可能因為政策而出現大量空缺崗位,還用問他們會比中醫院的吸引力大多少麽?
搞不好這兩年中醫院跳槽的都不少了,甚至倒黴點科裏都可能有人走,還指望社會招聘?
用胖子的說法就是——圖樣!
別說今年,搞不好的話這期規培結束前,都沒太好的辦法解決這人員缺口問題。
要是領導再出點昏招,隻怕這人才流失就不是可能,而是百分之百的肯定了。
光想著讓人奉獻卻不給出足夠吸引人、留住人的待遇和政策,哪兒有那麽好的事兒!
所以這全員規培對真正的大醫院影響還不大,不過像中醫院這樣縣一級的衛生機構更可能遭受到滅頂之災。
如果再展開點,說來這規培最終倒黴的,隻怕還是下麵這些老百姓。
真跟那句“興百姓苦,亡百姓苦”差不多
怎麽改,倒黴的都是基層,都是看病成問題的窮人。
而且這樣搞還有個嚴重的問題,家境貧寒的學子真的別想著學醫,更學不起醫;至於殷實之家,在醫患關係日益緊張的當下,又有多少人肯讓孩子學醫呢?
隻怕這醫患矛盾、就醫難的困局還會長期影響著這個古老卻又飽經磨難的國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