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毅輕輕晃動幾下裝著茶葉的袋子,把整茶和碎茶分開,再把上麵的整茶全都抓到一個新塑料袋裏。
雖說碎掉的茶葉不少可離著需要的量還是不夠,徐毅看這點兒碎茶根本不夠製作茶粉,隻能再晃動下袋子把最上麵那些采摘時候太長茶梗太多的茶葉抓出來,掰掉上麵的茶梗扔在袋子裏。不過即便如此這點茶還是少了點兒,徐毅隻好不舍地把挑剩下來的茶葉再抓過去一半。
留下來的茶葉,徐毅珍而重之地收藏起來。這麽好的茶葉喝光就沒了,剩下來的最多也就夠泡六七杯茶的量。短時間內自己就算有時間也沒茶樹可采,這茶自己也不能放開量來喝,要不然這根本就喝不了多久就該斷頓了。徐毅歎息一聲,隻怕喝慣這茶再喝自己買來的那些茶葉就難入口了,由儉入奢易,由奢入儉難這話果然沒錯。
抹茶都是用完全展開的片茶製造的,用芽茶來製作不管怎麽說都有些浪費。不過歸根結底,這這都得怪沒有適合采摘茶葉的茶樹,要不然自己至於這麽舍不得嘛,大不了再采點茶葉辛苦幾迴就是了。
說來片茶自己采摘倒是容易,至少那棵大樹上麵能采摘不少,真要把上麵的葉子都摘下來,恐怕弄上幾斤茶粉還是一點問題都沒有的,而且這東西製作也沒有炒茶這麽麻煩直接上鍋蒸一遍,然後晾曬去葉脈再碾成茶粉就行了。不過自己這是順帶著嚐試一下,這東西有點兒就夠。
感歎完,徐毅接著忙碌起來。不管怎樣,自己還是這個勞碌命閑極無聊自己都會覺得難受,還是接著幹活的好。
徐毅搬了一台新磨出來,照例清洗幹淨再晾幹,把留出來的這些茶葉不管好壞全都倒進送料口裏,隨後就開始慢慢地轉動磨盤。很快,就看著兩個磨扇中間翠綠的茶粉簌簌而下,如同一場綠雨般落在磨台上麵。
這石磨太粗了。拿來磨製大顆粒的調料沒什麽問題,卻不太適合磨製茶粉。磨製出來的茶粉不止粗糙,裏麵還混雜了大量的細碎葉片以及茶梗。
許毅隻能仔細地把茶梗挑出去,一遍遍不厭其煩地過篩,把篩出來的碎茶重新投放進喂料口,重新磨製一遍。
就這麽一點兒茶粉,徐毅就差不度磨了半小時才完成。
把茶粉收集起來,徐毅重新把水燒開再多準備出一個杯子,往一個杯子裏倒上半杯水晾著,一直等到杯裏的水水溫降到六十度。徐毅才往剩下的那個空杯裏麵倒了點開水。把杯子燙了一下。往燙好的杯子裏加了點茶粉倒進去一點晾好的開水。徐毅用調羹輕輕攪動茶粉,把它調製成一薄層碧綠的膏狀物。等到完全調和均勻,徐毅再向裏麵添進去小半杯水,再用調羹快速攪拌。把茶膏和水混合均勻。
隨著調羹的攪動,水麵上很快浮起一薄層潔白的細膩泡沫。對於這點這是茶葉裏麵的蛋白質和氨基酸溶解在水中,增加了茶湯的表麵張力造成的。茶水也能形成泡沫,隻不過可溶性蛋白質和氨基酸沒這麽多,所以泡沫少持久力更差。
晃動下杯子裏的茶水,徐毅也算是理解了“碧雲引風吹不斷,白花浮光凝碗麵”到底是怎樣的一種場景。
看起來還算不錯,不過徐毅也發現了這茶粉還是有所欠缺,自己這茶粉太粗不能完全有效溶解。顯得水裏麵顆粒感很重,另外在杯底還能看到少許如同綠色細沙一般的沉澱。
徐毅炮製這抹茶的目的倒不全是為了喝,更不是為了找尋古意或者異國情趣,最主要的目的其實還是為了檢驗這茶粉的品質,順帶著品嚐下這東西的味道。
看著這東西的表現。徐毅總算理解為什麽茶粉會在上千年的茶文化裏被邊緣化直至最終被淘汰了。
相比通透清澈的茶水,這茶粉的表現實在不佳或者在各種茶葉炒製工藝未完善的時候能夠更好地體現茶葉味道。但是相對更加簡單便捷更加美觀的茶葉而言,茶粉不止操作繁瑣,更是品相不佳,所以當製茶工藝成熟,這東西被淘汰就隻能是一種注定的結果,遺存的恐怕也隻剩一個想象中的美好。
看著這一杯綠糊糊,尤其又是在剛剛品嚐過美形美色的綠茶,徐毅徹底對這東西徹底沒什麽興趣了。端起杯子抿了一口,徐毅隻覺得滿嘴渣滓,第一感覺就非常不舒服。雖說造成這難以愉悅的口感和自己石磨太粗,無法磨細的有關,不過也和這茶整體看來就跟一杯綠糨糊一般的感官脫不了幹係。
除了這個,嚴格說來這茶的本質並不差,味道還是可圈可點的。排除那種渣滓感以後,雖說這茶本質還是炒製的綠茶,不過還是能喝出明顯不一樣的差別來。
整體而言,茶粉不管是苦澀感還是迴味的甘甜都比較強烈,茶香也愈加厚重。徐毅在心裏比較了一下嗎,覺得哪怕把那四杯茶濃縮成這麽小半杯也要比這東西清淡許多。如果真想喝到這麽濃烈的味道,泡茶時候的茶量至少也得達到普通茶量的十倍八倍那麽多才行。
本著不浪費的精神,徐毅閉著眼睛一口把杯裏的茶幹掉,起身去收拾東西了。他也打定主意,在沒有更好的加工加工方法以前,他是不會再嚐試著喝這個玩意兒了。徐毅甚至惡意滿滿地想到:這東西還是留給某國當成國藝吧,真正算起來這實在是國人淘汰的低劣飲茶方式,某國人喜歡就讓他們拿著當成寶就好了。
自己以後再製造這東西,最多也就是品嚐下味道看這茶粉的品質,說起來這東西也就隻適合當成調料,拿來製作青團!
最難的茶粉都有了,所以徐毅就生出來製作青團的念頭來。當然,這茶粉不過是當成染色以及調味的調料,現在徐毅還缺少包青團的糯米粉以及當成餡料的豆沙粉。現成的糯米粉沒有,徐毅自然就把目光對準了那些已經晾幹了的糯玉米。
徐毅家裏沒有水田,所以家裏以前都是種植黍子磨製小黃米代替糯米使用的。不過後來老道腿腳不方便,眼神兒也不好,黍子這種種植比較操心費力的東西也就沒再種了,都是改成種植糯玉米。除了夏天時候掰迴來一點兒嚐鮮煮食或者燒烤以外,大部分的玉米都等到完全成熟,脫粒磨製成糯玉米粉或者是玉米糝子。
前者徐毅家裏也都是拿來包豆包或者是青團之類的東西,後者則是用來代替小黃米或者糯米拿來燒糯米飯用的。對於這東西怎麽包青團,用什麽樣的配比徐毅還是了然於心的,不過空間裏麵沒有脫皮機,想加工玉米粉難度其實還是不小的。
不過出去買點糯米粉的想法,徐毅隻是想想就放棄了。這大半夜的上哪兒去找這玩意兒?更何況自己這玉米是現成的,還有這麽多的工具,要是連點兒糯米粉都得花錢去買,那可真是花錢買笑話!
世上無難事,隻怕有心人,咱不去買自己搞!打定主意以後,徐毅就準備開工了。
徐毅拿著天平稱量了下茶粉的重量,差不多還剩下八克。考慮到這茶粉味道比較重所以徐毅準備著多弄一點團子,哪怕顏色稍微淡點兒,味道也淡點兒也比味道太濃更讓人容易接受。
徐毅稱出來四百克紅小豆裝在盆子裏,朝著裏麵加進去半盆水把紅小豆浸泡起來。就幹料而言,兩斤皮子包一斤餡料就差不多少了,這次也不例外。
不過考慮到糯米黏性雖好,可惜加熱以後質地太軟,皮子如果光用糯米粉,等到青團蒸熟了就會塌在簾子上麵,所以這糯米粉裏麵還得摻上別的東西。大米粉自然是個好選擇,而且大米有現成的,自己隻要直接上電磨磨出來就行,現在隻差糯米粉了。
一次隻磨幾兩這事兒徐毅是不幹的,他拿著簸箕從竹竿上麵摘下來三十多掛玉米蹲在苫布邊上搓了起來。
普通玉米一般一穗能有三兩就算高產的了,糯玉米的話產量更是隻有普通玉米的一半左右,不過自己空間這玉米個頭不小籽粒飽滿,看這樣子一穗也差不多能打到二兩左右。
徐毅很快把玉米搓光,端著簸箕簸去雜質和癟子以後,稱了下重量,差一點十一斤,這產量果然不錯,差不多也跟長勢差點兒的玉米差不多少了,當然這糯玉米株距要比普通玉米長了不少,單位麵積產量的話,糯玉米還是要比普通玉米差不少。
徐毅稱出來十斤糯玉米,準備製成糯米粉。剩下的裝到袋子裏留種這也能種一分多地,而且整數計算出粉率更方便一些。
這糯玉米直接上電磨肯定不行了,徐毅幹脆就坐在石磨邊上手工磨製起來,咯咯作響聲中,白色的糯米粉以及被咬碎的玉米粒以及那些胚芽嘩嘩地從磨扇中間流出來。
照例過篩子,剩下的倒在喂料口繼續磨製,反複磨製三次以後,篩子再篩出來的直接就倒在簸箕裏麵,徐毅直接用簸箕把胚芽和玉米皮簸出去。隻剩下白花花差不多有小米粒一般的一堆玉米糝子。
雖說碎掉的茶葉不少可離著需要的量還是不夠,徐毅看這點兒碎茶根本不夠製作茶粉,隻能再晃動下袋子把最上麵那些采摘時候太長茶梗太多的茶葉抓出來,掰掉上麵的茶梗扔在袋子裏。不過即便如此這點茶還是少了點兒,徐毅隻好不舍地把挑剩下來的茶葉再抓過去一半。
留下來的茶葉,徐毅珍而重之地收藏起來。這麽好的茶葉喝光就沒了,剩下來的最多也就夠泡六七杯茶的量。短時間內自己就算有時間也沒茶樹可采,這茶自己也不能放開量來喝,要不然這根本就喝不了多久就該斷頓了。徐毅歎息一聲,隻怕喝慣這茶再喝自己買來的那些茶葉就難入口了,由儉入奢易,由奢入儉難這話果然沒錯。
抹茶都是用完全展開的片茶製造的,用芽茶來製作不管怎麽說都有些浪費。不過歸根結底,這這都得怪沒有適合采摘茶葉的茶樹,要不然自己至於這麽舍不得嘛,大不了再采點茶葉辛苦幾迴就是了。
說來片茶自己采摘倒是容易,至少那棵大樹上麵能采摘不少,真要把上麵的葉子都摘下來,恐怕弄上幾斤茶粉還是一點問題都沒有的,而且這東西製作也沒有炒茶這麽麻煩直接上鍋蒸一遍,然後晾曬去葉脈再碾成茶粉就行了。不過自己這是順帶著嚐試一下,這東西有點兒就夠。
感歎完,徐毅接著忙碌起來。不管怎樣,自己還是這個勞碌命閑極無聊自己都會覺得難受,還是接著幹活的好。
徐毅搬了一台新磨出來,照例清洗幹淨再晾幹,把留出來的這些茶葉不管好壞全都倒進送料口裏,隨後就開始慢慢地轉動磨盤。很快,就看著兩個磨扇中間翠綠的茶粉簌簌而下,如同一場綠雨般落在磨台上麵。
這石磨太粗了。拿來磨製大顆粒的調料沒什麽問題,卻不太適合磨製茶粉。磨製出來的茶粉不止粗糙,裏麵還混雜了大量的細碎葉片以及茶梗。
許毅隻能仔細地把茶梗挑出去,一遍遍不厭其煩地過篩,把篩出來的碎茶重新投放進喂料口,重新磨製一遍。
就這麽一點兒茶粉,徐毅就差不度磨了半小時才完成。
把茶粉收集起來,徐毅重新把水燒開再多準備出一個杯子,往一個杯子裏倒上半杯水晾著,一直等到杯裏的水水溫降到六十度。徐毅才往剩下的那個空杯裏麵倒了點開水。把杯子燙了一下。往燙好的杯子裏加了點茶粉倒進去一點晾好的開水。徐毅用調羹輕輕攪動茶粉,把它調製成一薄層碧綠的膏狀物。等到完全調和均勻,徐毅再向裏麵添進去小半杯水,再用調羹快速攪拌。把茶膏和水混合均勻。
隨著調羹的攪動,水麵上很快浮起一薄層潔白的細膩泡沫。對於這點這是茶葉裏麵的蛋白質和氨基酸溶解在水中,增加了茶湯的表麵張力造成的。茶水也能形成泡沫,隻不過可溶性蛋白質和氨基酸沒這麽多,所以泡沫少持久力更差。
晃動下杯子裏的茶水,徐毅也算是理解了“碧雲引風吹不斷,白花浮光凝碗麵”到底是怎樣的一種場景。
看起來還算不錯,不過徐毅也發現了這茶粉還是有所欠缺,自己這茶粉太粗不能完全有效溶解。顯得水裏麵顆粒感很重,另外在杯底還能看到少許如同綠色細沙一般的沉澱。
徐毅炮製這抹茶的目的倒不全是為了喝,更不是為了找尋古意或者異國情趣,最主要的目的其實還是為了檢驗這茶粉的品質,順帶著品嚐下這東西的味道。
看著這東西的表現。徐毅總算理解為什麽茶粉會在上千年的茶文化裏被邊緣化直至最終被淘汰了。
相比通透清澈的茶水,這茶粉的表現實在不佳或者在各種茶葉炒製工藝未完善的時候能夠更好地體現茶葉味道。但是相對更加簡單便捷更加美觀的茶葉而言,茶粉不止操作繁瑣,更是品相不佳,所以當製茶工藝成熟,這東西被淘汰就隻能是一種注定的結果,遺存的恐怕也隻剩一個想象中的美好。
看著這一杯綠糊糊,尤其又是在剛剛品嚐過美形美色的綠茶,徐毅徹底對這東西徹底沒什麽興趣了。端起杯子抿了一口,徐毅隻覺得滿嘴渣滓,第一感覺就非常不舒服。雖說造成這難以愉悅的口感和自己石磨太粗,無法磨細的有關,不過也和這茶整體看來就跟一杯綠糨糊一般的感官脫不了幹係。
除了這個,嚴格說來這茶的本質並不差,味道還是可圈可點的。排除那種渣滓感以後,雖說這茶本質還是炒製的綠茶,不過還是能喝出明顯不一樣的差別來。
整體而言,茶粉不管是苦澀感還是迴味的甘甜都比較強烈,茶香也愈加厚重。徐毅在心裏比較了一下嗎,覺得哪怕把那四杯茶濃縮成這麽小半杯也要比這東西清淡許多。如果真想喝到這麽濃烈的味道,泡茶時候的茶量至少也得達到普通茶量的十倍八倍那麽多才行。
本著不浪費的精神,徐毅閉著眼睛一口把杯裏的茶幹掉,起身去收拾東西了。他也打定主意,在沒有更好的加工加工方法以前,他是不會再嚐試著喝這個玩意兒了。徐毅甚至惡意滿滿地想到:這東西還是留給某國當成國藝吧,真正算起來這實在是國人淘汰的低劣飲茶方式,某國人喜歡就讓他們拿著當成寶就好了。
自己以後再製造這東西,最多也就是品嚐下味道看這茶粉的品質,說起來這東西也就隻適合當成調料,拿來製作青團!
最難的茶粉都有了,所以徐毅就生出來製作青團的念頭來。當然,這茶粉不過是當成染色以及調味的調料,現在徐毅還缺少包青團的糯米粉以及當成餡料的豆沙粉。現成的糯米粉沒有,徐毅自然就把目光對準了那些已經晾幹了的糯玉米。
徐毅家裏沒有水田,所以家裏以前都是種植黍子磨製小黃米代替糯米使用的。不過後來老道腿腳不方便,眼神兒也不好,黍子這種種植比較操心費力的東西也就沒再種了,都是改成種植糯玉米。除了夏天時候掰迴來一點兒嚐鮮煮食或者燒烤以外,大部分的玉米都等到完全成熟,脫粒磨製成糯玉米粉或者是玉米糝子。
前者徐毅家裏也都是拿來包豆包或者是青團之類的東西,後者則是用來代替小黃米或者糯米拿來燒糯米飯用的。對於這東西怎麽包青團,用什麽樣的配比徐毅還是了然於心的,不過空間裏麵沒有脫皮機,想加工玉米粉難度其實還是不小的。
不過出去買點糯米粉的想法,徐毅隻是想想就放棄了。這大半夜的上哪兒去找這玩意兒?更何況自己這玉米是現成的,還有這麽多的工具,要是連點兒糯米粉都得花錢去買,那可真是花錢買笑話!
世上無難事,隻怕有心人,咱不去買自己搞!打定主意以後,徐毅就準備開工了。
徐毅拿著天平稱量了下茶粉的重量,差不多還剩下八克。考慮到這茶粉味道比較重所以徐毅準備著多弄一點團子,哪怕顏色稍微淡點兒,味道也淡點兒也比味道太濃更讓人容易接受。
徐毅稱出來四百克紅小豆裝在盆子裏,朝著裏麵加進去半盆水把紅小豆浸泡起來。就幹料而言,兩斤皮子包一斤餡料就差不多少了,這次也不例外。
不過考慮到糯米黏性雖好,可惜加熱以後質地太軟,皮子如果光用糯米粉,等到青團蒸熟了就會塌在簾子上麵,所以這糯米粉裏麵還得摻上別的東西。大米粉自然是個好選擇,而且大米有現成的,自己隻要直接上電磨磨出來就行,現在隻差糯米粉了。
一次隻磨幾兩這事兒徐毅是不幹的,他拿著簸箕從竹竿上麵摘下來三十多掛玉米蹲在苫布邊上搓了起來。
普通玉米一般一穗能有三兩就算高產的了,糯玉米的話產量更是隻有普通玉米的一半左右,不過自己空間這玉米個頭不小籽粒飽滿,看這樣子一穗也差不多能打到二兩左右。
徐毅很快把玉米搓光,端著簸箕簸去雜質和癟子以後,稱了下重量,差一點十一斤,這產量果然不錯,差不多也跟長勢差點兒的玉米差不多少了,當然這糯玉米株距要比普通玉米長了不少,單位麵積產量的話,糯玉米還是要比普通玉米差不少。
徐毅稱出來十斤糯玉米,準備製成糯米粉。剩下的裝到袋子裏留種這也能種一分多地,而且整數計算出粉率更方便一些。
這糯玉米直接上電磨肯定不行了,徐毅幹脆就坐在石磨邊上手工磨製起來,咯咯作響聲中,白色的糯米粉以及被咬碎的玉米粒以及那些胚芽嘩嘩地從磨扇中間流出來。
照例過篩子,剩下的倒在喂料口繼續磨製,反複磨製三次以後,篩子再篩出來的直接就倒在簸箕裏麵,徐毅直接用簸箕把胚芽和玉米皮簸出去。隻剩下白花花差不多有小米粒一般的一堆玉米糝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