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頁
我家是個墓景房[快穿] 作者:高婉婷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那你的意思是?”
“咱村也是遠近聞名的富裕村子了,辦個大集,四裏八鄉的鄉親們趕來也能相一相人不是?這可比靠著媒婆兩張嘴強。”
眾人聽了覺得也是個理,不約而同的看向了周存彥,有實力辦個大集的隻有東家,而且現在每人都忙著腳打後腦勺東家不同意也沒法弄啊!
周存彥想著杜春琪天天喊著無趣,辦個集市熱鬧一下也好,點頭同意了。
接下來似乎就和他沒什麽關係了,大傢夥喜氣洋洋的開始籌辦起了集市。
倒是杜春琪也來了興致,隨著她的肚子一天比一天大,周存彥基本上是眼不錯的盯著她,就算他忙活著也不放心她一人在家,定要張媽等傭人將她看得牢牢的。
“嘿,我要辦個供應社。”
說完杜春琪就忙活開了,首先是場地的問題,這個簡單,讓工人們蓋就是了,不用太大。順帶連著貨架也一併找木匠訂做了。時間太趕也無妨,她拿了把大大的遮陽傘,一個玻璃一個臨時的櫃子暫時當了臨時攤點。
接著就是貨物了,她大概想了想,不能超出這個時代,也要鄉村化一些。
於是列了一張單子,不過蠟燭、火柴、壓縮餅幹這三樣。
高傳就比周存彥夫妻倆忙多了,先是確定了攤位擺放的位置,一個集市新開必然要有個噱頭,他找人四處找些雜耍藝人,也不過找到一個耍猴的。好在薛湖鎮本就不大,耍猴就足以吸引四裏八鄉的人了。他也就不打算繼續在這上麵磨叨,轉而找到常給小高莊送肉的屠戶坐鎮。
有雜耍、有草台班子、有肉鋪,再加上吳錦繡坊也要了個攤位賣些手絹、花布,集市熱熱鬧鬧的開了起來。
耍猴的是一對祖孫,老的老,小的小,帶著一隻狗兩隻猴,從南陽新野逃難至此,正是艱辛難以為繼的時候。一聽高傳讓他們常駐在新的市集,立刻收拾了一下不多的行禮就過來了。
祖孫倆帶著猴子一來,高傳立刻帶著他們去給杜春琪演了場猴戲。
現代倒也有耍猴人,但他們一般不去城市表演,一直生活在城市的杜春琪二人無緣一見,這次見到高傳帶著耍猴人來了很是高興。
“張媽快去拿些蛋糕來。”杜春琪囑咐張媽,眼不錯的看著兩隻小猴子並那隻大黃狗。
祖孫倆爺爺叫周得嗣孫子叫周承明,老得一臉皺紋,小的也是滿麵風霜,怯弱不堪。看著讓人憐惜,猴子被二人牽著,一看到蛋糕端了出來立刻嗷嗷叫喚了起來。
周承明年紀幼小,聞到香甜的味道鼻子一個勁的翕動,等杜春琪發話給了他們,立刻抓起一塊往嘴裏塞。一旁的猴子一看沒給它,惱怒的掀翻了盤子。
周得嗣見在主人家失了體統,尷尬的解釋,“好讓東家知道,祖上的規矩第一碗飯是敬給猴子的,承明壞了規矩猴子就惱了。”
杜春琪還是第一次聽說這個規矩,她倒是知道有個節目是人先鞭打猴,猴再奪過鞭子反過來打人,因這個常會遭到十五六歲的小女孩舉報他們虐待動物。
她這麽想著,就問了出來。
周得嗣弓著腰解釋,“靠猴吃飯的哪裏捨得真的打,都是假打,倒是猴子下手沒個輕重。”
如此一說杜春琪明白了,又讓張媽端上了一托盤的蛋糕。
這迴周承明先給了猴子,自己拿了一塊一麵吃一麵餵在旁急得搖尾巴的大黃狗。
等他們草草吃完,杜春琪想和小猴子握手,周承明忙牽著一隻小猴子過來指揮它於杜春琪握了手。
周承明耍猴有模有樣,雖都是傳統的橋段也讓杜春琪二人看得津津有味,親眼看可比電視裏看得有意思多了。
“猴子多大了?”她問。
照例還是周得嗣迴答,“迴東家的話,猴子七歲了,和俺孫孫一樣大,他倆吃一個娘奶長大的,算是兄弟了。”
經解釋,杜春琪才知道新野縣耍猴有著兩千年的歷史,有著一套自己養猴的規矩。
和猴子同吃同睡是不用說的,猴子小時候必是親自餵奶,這樣就算是一家人了。
小猴子和周承明同歲,倒是趕上了吃同一個媽的奶。
又問了他們的來歷,才知道新野縣在1939年被日本人占了去,在那裏奉行殺光、搶光、燒光的三光政策,他二人慶幸農閑在外耍猴戲才逃過一劫,想來家中人是兇多吉少。
她本心善,加上有孕在身更是感性。見祖孫二人衣衫襤褸,小的瘦瘦小小,怯弱非常。就是那兩隻猴子也幹瘦得可憐一張臉上幾乎隻剩下兩個銅鈴的大眼,大黃狗個頭大,腰細得不盈一握。
“既然你們也沒了去處就留在小高莊,待遇和戲班子一樣,狗和猴子也跟著人一樣領一份口糧。”
周得嗣不知道戲班子是什麽待遇,但自古以來唱戲看著總比耍猴高端一些的,連忙拉著孫子周承明磕頭謝過,旁邊的兩隻小猴子見主人磕頭了,大黃狗沒那麽機靈,可也會作揖。
杜春琪如今也習慣當地人磕頭了,安心受了,而後叫起二人。又見他們祖孫倆衣衫襤褸,忙讓張媽拿了幾件新衣服來,連兩隻猴子都發了件新衣裳。
摸著厚實細密的棉布衣裳,周得嗣感動的直落淚,他還是頭一迴見到如此大方的東家。
連忙又帶著周承明給杜春琪磕頭道謝,這一次杜春琪說什麽也不受禮了,板著臉說,“既然我雇了你合該讓你們吃飽穿暖,不然算什麽東家?”
</br>
“咱村也是遠近聞名的富裕村子了,辦個大集,四裏八鄉的鄉親們趕來也能相一相人不是?這可比靠著媒婆兩張嘴強。”
眾人聽了覺得也是個理,不約而同的看向了周存彥,有實力辦個大集的隻有東家,而且現在每人都忙著腳打後腦勺東家不同意也沒法弄啊!
周存彥想著杜春琪天天喊著無趣,辦個集市熱鬧一下也好,點頭同意了。
接下來似乎就和他沒什麽關係了,大傢夥喜氣洋洋的開始籌辦起了集市。
倒是杜春琪也來了興致,隨著她的肚子一天比一天大,周存彥基本上是眼不錯的盯著她,就算他忙活著也不放心她一人在家,定要張媽等傭人將她看得牢牢的。
“嘿,我要辦個供應社。”
說完杜春琪就忙活開了,首先是場地的問題,這個簡單,讓工人們蓋就是了,不用太大。順帶連著貨架也一併找木匠訂做了。時間太趕也無妨,她拿了把大大的遮陽傘,一個玻璃一個臨時的櫃子暫時當了臨時攤點。
接著就是貨物了,她大概想了想,不能超出這個時代,也要鄉村化一些。
於是列了一張單子,不過蠟燭、火柴、壓縮餅幹這三樣。
高傳就比周存彥夫妻倆忙多了,先是確定了攤位擺放的位置,一個集市新開必然要有個噱頭,他找人四處找些雜耍藝人,也不過找到一個耍猴的。好在薛湖鎮本就不大,耍猴就足以吸引四裏八鄉的人了。他也就不打算繼續在這上麵磨叨,轉而找到常給小高莊送肉的屠戶坐鎮。
有雜耍、有草台班子、有肉鋪,再加上吳錦繡坊也要了個攤位賣些手絹、花布,集市熱熱鬧鬧的開了起來。
耍猴的是一對祖孫,老的老,小的小,帶著一隻狗兩隻猴,從南陽新野逃難至此,正是艱辛難以為繼的時候。一聽高傳讓他們常駐在新的市集,立刻收拾了一下不多的行禮就過來了。
祖孫倆帶著猴子一來,高傳立刻帶著他們去給杜春琪演了場猴戲。
現代倒也有耍猴人,但他們一般不去城市表演,一直生活在城市的杜春琪二人無緣一見,這次見到高傳帶著耍猴人來了很是高興。
“張媽快去拿些蛋糕來。”杜春琪囑咐張媽,眼不錯的看著兩隻小猴子並那隻大黃狗。
祖孫倆爺爺叫周得嗣孫子叫周承明,老得一臉皺紋,小的也是滿麵風霜,怯弱不堪。看著讓人憐惜,猴子被二人牽著,一看到蛋糕端了出來立刻嗷嗷叫喚了起來。
周承明年紀幼小,聞到香甜的味道鼻子一個勁的翕動,等杜春琪發話給了他們,立刻抓起一塊往嘴裏塞。一旁的猴子一看沒給它,惱怒的掀翻了盤子。
周得嗣見在主人家失了體統,尷尬的解釋,“好讓東家知道,祖上的規矩第一碗飯是敬給猴子的,承明壞了規矩猴子就惱了。”
杜春琪還是第一次聽說這個規矩,她倒是知道有個節目是人先鞭打猴,猴再奪過鞭子反過來打人,因這個常會遭到十五六歲的小女孩舉報他們虐待動物。
她這麽想著,就問了出來。
周得嗣弓著腰解釋,“靠猴吃飯的哪裏捨得真的打,都是假打,倒是猴子下手沒個輕重。”
如此一說杜春琪明白了,又讓張媽端上了一托盤的蛋糕。
這迴周承明先給了猴子,自己拿了一塊一麵吃一麵餵在旁急得搖尾巴的大黃狗。
等他們草草吃完,杜春琪想和小猴子握手,周承明忙牽著一隻小猴子過來指揮它於杜春琪握了手。
周承明耍猴有模有樣,雖都是傳統的橋段也讓杜春琪二人看得津津有味,親眼看可比電視裏看得有意思多了。
“猴子多大了?”她問。
照例還是周得嗣迴答,“迴東家的話,猴子七歲了,和俺孫孫一樣大,他倆吃一個娘奶長大的,算是兄弟了。”
經解釋,杜春琪才知道新野縣耍猴有著兩千年的歷史,有著一套自己養猴的規矩。
和猴子同吃同睡是不用說的,猴子小時候必是親自餵奶,這樣就算是一家人了。
小猴子和周承明同歲,倒是趕上了吃同一個媽的奶。
又問了他們的來歷,才知道新野縣在1939年被日本人占了去,在那裏奉行殺光、搶光、燒光的三光政策,他二人慶幸農閑在外耍猴戲才逃過一劫,想來家中人是兇多吉少。
她本心善,加上有孕在身更是感性。見祖孫二人衣衫襤褸,小的瘦瘦小小,怯弱非常。就是那兩隻猴子也幹瘦得可憐一張臉上幾乎隻剩下兩個銅鈴的大眼,大黃狗個頭大,腰細得不盈一握。
“既然你們也沒了去處就留在小高莊,待遇和戲班子一樣,狗和猴子也跟著人一樣領一份口糧。”
周得嗣不知道戲班子是什麽待遇,但自古以來唱戲看著總比耍猴高端一些的,連忙拉著孫子周承明磕頭謝過,旁邊的兩隻小猴子見主人磕頭了,大黃狗沒那麽機靈,可也會作揖。
杜春琪如今也習慣當地人磕頭了,安心受了,而後叫起二人。又見他們祖孫倆衣衫襤褸,忙讓張媽拿了幾件新衣服來,連兩隻猴子都發了件新衣裳。
摸著厚實細密的棉布衣裳,周得嗣感動的直落淚,他還是頭一迴見到如此大方的東家。
連忙又帶著周承明給杜春琪磕頭道謝,這一次杜春琪說什麽也不受禮了,板著臉說,“既然我雇了你合該讓你們吃飽穿暖,不然算什麽東家?”
</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