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麽去申斥的,吐蕃是什麽反應,張昌宗就沒再管了,他不喜歡金城公主去和親這件事,哪怕現在是大唐更強盛,金城去了吐蕃肯定會受到優待和尊敬,他也覺得不樂意,幹脆撂開手不管,他就隻負責提出問題,眼不見心不煩。
政治利益這個東西,並不會因為你不喜歡就不存在,理智是一迴事兒,但是,感情又是一迴事兒,人就是這麽矛盾。
張昌宗說破了吐蕃人的打算就不管,這事兒最後還是李隆基接的手,和親是吐蕃人求來的,最後搞成這樣,大唐占理,自然有話說。
李隆基從四方館出來,剛才還一臉沉肅的麵孔,多了個玩味的笑容,腳步頓了下,眯著眼,微微仰頭,露出個笑容來。
“殿下?”
“無事,迴吧。”
“喏。”
一路迴到東宮,跟著他出宮的高力士看他表情,不由問了一句:“殿下在笑什麽?”
李隆基這會兒看著心情挺好,笑眯眯地道:“沒什麽,隻是覺得張將軍是個挺有意思的人。”
說到張昌宗,高力士也笑起來:“原來是張將軍。”
“哦,力士你熟悉他?”
“不曾有機會與張將軍熟識,隻是,當年在天後麵前行走伺候時,見過張將軍。那時,奴婢身份低微,張將軍自幼便於宮中行走,深受寵愛,奴婢這等人哪裏有可能與他熟識。”
高力士笑著平靜地說道。李隆基頷首,語氣似乎有些感慨:“他的師父上官昭儀,還有皇祖母,還有姑母,每一個認識他的人都把他寶貝一樣,上官昭儀更是看他相像看眼珠子似的,生怕旁人害了他。我小的時候一度很嫉妒他,明明我才是皇祖母的親孫子,為何還不如一個外姓旁人受喜愛,還與他鬥過氣,隻是被他化解了。”
高力士微笑道:“張將軍實是一個很難讓人討厭的人。”
李隆基想了想,點頭認同:“你說得對。”
兩人之間的對話,外人無從知曉,被申斥過後,吐蕃讚普命人送了一封言辭懇切的文書來,重又呈上金銀珠寶,表達結親的誠意。由太平公主提議,重又選了中原富饒之地的數百戶人家作為金城公主的食邑,九曲之地卻再沒提起,依舊掌握在大唐手中。
之後,張昌宗再沒過問過這件事情,每天除了上班就是奉老婆和嶽母大人的命,努力的陪老婆“製造”一個兒子出來,並於入冬後成功地完成目標。
因為完成了目標,張家即將添丁進口,六房這一支不再隻有一個閨女孤零零地站著,張家闔家都很高興,約好了過年的時候,大家一起齊聚長安,一起過個年,順便阿嫂過來,也可以幫忙處理一下過年事宜,畢竟,薛崇秀剛有身孕,勞累不得。
今年過年,不止張家一片和諧,便是宮裏,也是一片和諧,李旦剛登基不久,韋後集團剛被消滅,餘留的影響尚未肅清,來年開春後還要舉行恩科,李旦、李隆基父子都很忙,忙得十分充實,還不到抽出手爭權的時候,對兩父子來說,現在是最首要的問題是坐穩各自自己的位置。
然而,哪怕入了冬,也沒降低想參加明年恩科的舉子們的熱情,長安城裏的客棧很有經驗,早早地就做好了迎客的準備,大比之年生意都不會差,越臨近考試,越人滿為患。同樣的,投到各府的行卷也更多起來。
張昌宗這段時間並不忙,每日下差迴來最大的樂趣,除了貼在老婆肚子上跟還未出世的二寶打招唿之外,就是看各種行卷——
“這詩寫的……我為什麽想在行卷裏找好詩呢?太想不開了!”
臨近科考,行卷的質量好了許多,文章寫得好的,張昌宗看到好幾個,但是,詩做得好的卻鮮少,不免有些嫌棄。
薛崇秀靠著憑幾,投到她那裏的,因懷孕要養神,也全推給張昌宗看,聽張昌宗挑剔,不由一笑,道:“你是被後世各種好詩集錦養叼了眼界和胃口,你常看的都是流傳千年而不朽的作品,這些自然就入不了你的眼。”
張昌宗一想,也是,點頭道:“娘子說的有理,那我得客觀點,哈哈,不過,文章寫得好的倒是有好幾個,雖算不得特優,卻也是難得的好文章,娘子看看。”
薛崇秀接過看了一遍,也跟著點頭:“確實是好文章,這是投到你哪裏的還是我這裏的?”
兩人細察了一下,分清楚到底是投到哪裏的,記下來,等場合適當的時候,幫人吹上一波,揚下文名,才不枉別人投到他們這裏的本意。
現下的科舉製度不像宋明時的那麽成熟完善,世家的影響還沒有完全消息,對於寒門舉子來說,出人頭地太難,能幫一把是一把。
把近日收到的所有行卷看完,張昌宗突然想起一件事來:“秀兒,你說,我們這裏就這麽多,那嶽母那裏,想必更多吧?”
“此是自然,母親如今位高權重,雖有不願與她合流的,也有想投到她門下以作進身之階,好出人頭地的。”
薛崇秀說得平淡,並不以為意。張昌宗卻凝了眉頭,蛋疼起來:“這一科的進士,是為了朝廷尋找人才,將來能重用他們的人,約莫也就是東宮了,嶽母若是收入門下的太多……”
薛崇秀坐直身子,懂了他的未盡之意,但麵上鎮定如常:“難道少收便行嗎?以母親今日的威勢,這般退讓……有用?”
張昌宗啞然。薛崇秀道:“既然無用,那幹脆不用退了,該取士取士,該幹嘛幹嘛,趁他們父子未站穩腳跟,我們也積蓄力量壯大就是。”
張昌宗沒說話,隻是啪啪拍巴掌,給老婆大人的勇氣鼓掌,隻是她老人家倒是勇氣可嘉了,但是,後續的問題依舊還是問題,張昌宗揉揉眉心,決定等看看嶽母大人收到什麽人才再說。
這事兒過了,張昌宗就沒再提,還不到科舉結果出來,現在說什麽都還為時過早,直到元正,長安城裏再沒什麽特殊的大事發生,今年新君登基,新年新氣象,元正那天,皇帝李旦大宴群臣。在宴席開始前,還左邊站著太子,右邊站著太平公主,一起登上城樓,向聚集在城門前的群眾揮手致意,笑眯眯地說了好幾句兆頭好的話,李隆基興高采烈的與他爹站在一起,太平公主一貫板著的臉,今天也好看了許多,難得的又幾分笑意,一派其樂融融地場景。
政治利益這個東西,並不會因為你不喜歡就不存在,理智是一迴事兒,但是,感情又是一迴事兒,人就是這麽矛盾。
張昌宗說破了吐蕃人的打算就不管,這事兒最後還是李隆基接的手,和親是吐蕃人求來的,最後搞成這樣,大唐占理,自然有話說。
李隆基從四方館出來,剛才還一臉沉肅的麵孔,多了個玩味的笑容,腳步頓了下,眯著眼,微微仰頭,露出個笑容來。
“殿下?”
“無事,迴吧。”
“喏。”
一路迴到東宮,跟著他出宮的高力士看他表情,不由問了一句:“殿下在笑什麽?”
李隆基這會兒看著心情挺好,笑眯眯地道:“沒什麽,隻是覺得張將軍是個挺有意思的人。”
說到張昌宗,高力士也笑起來:“原來是張將軍。”
“哦,力士你熟悉他?”
“不曾有機會與張將軍熟識,隻是,當年在天後麵前行走伺候時,見過張將軍。那時,奴婢身份低微,張將軍自幼便於宮中行走,深受寵愛,奴婢這等人哪裏有可能與他熟識。”
高力士笑著平靜地說道。李隆基頷首,語氣似乎有些感慨:“他的師父上官昭儀,還有皇祖母,還有姑母,每一個認識他的人都把他寶貝一樣,上官昭儀更是看他相像看眼珠子似的,生怕旁人害了他。我小的時候一度很嫉妒他,明明我才是皇祖母的親孫子,為何還不如一個外姓旁人受喜愛,還與他鬥過氣,隻是被他化解了。”
高力士微笑道:“張將軍實是一個很難讓人討厭的人。”
李隆基想了想,點頭認同:“你說得對。”
兩人之間的對話,外人無從知曉,被申斥過後,吐蕃讚普命人送了一封言辭懇切的文書來,重又呈上金銀珠寶,表達結親的誠意。由太平公主提議,重又選了中原富饒之地的數百戶人家作為金城公主的食邑,九曲之地卻再沒提起,依舊掌握在大唐手中。
之後,張昌宗再沒過問過這件事情,每天除了上班就是奉老婆和嶽母大人的命,努力的陪老婆“製造”一個兒子出來,並於入冬後成功地完成目標。
因為完成了目標,張家即將添丁進口,六房這一支不再隻有一個閨女孤零零地站著,張家闔家都很高興,約好了過年的時候,大家一起齊聚長安,一起過個年,順便阿嫂過來,也可以幫忙處理一下過年事宜,畢竟,薛崇秀剛有身孕,勞累不得。
今年過年,不止張家一片和諧,便是宮裏,也是一片和諧,李旦剛登基不久,韋後集團剛被消滅,餘留的影響尚未肅清,來年開春後還要舉行恩科,李旦、李隆基父子都很忙,忙得十分充實,還不到抽出手爭權的時候,對兩父子來說,現在是最首要的問題是坐穩各自自己的位置。
然而,哪怕入了冬,也沒降低想參加明年恩科的舉子們的熱情,長安城裏的客棧很有經驗,早早地就做好了迎客的準備,大比之年生意都不會差,越臨近考試,越人滿為患。同樣的,投到各府的行卷也更多起來。
張昌宗這段時間並不忙,每日下差迴來最大的樂趣,除了貼在老婆肚子上跟還未出世的二寶打招唿之外,就是看各種行卷——
“這詩寫的……我為什麽想在行卷裏找好詩呢?太想不開了!”
臨近科考,行卷的質量好了許多,文章寫得好的,張昌宗看到好幾個,但是,詩做得好的卻鮮少,不免有些嫌棄。
薛崇秀靠著憑幾,投到她那裏的,因懷孕要養神,也全推給張昌宗看,聽張昌宗挑剔,不由一笑,道:“你是被後世各種好詩集錦養叼了眼界和胃口,你常看的都是流傳千年而不朽的作品,這些自然就入不了你的眼。”
張昌宗一想,也是,點頭道:“娘子說的有理,那我得客觀點,哈哈,不過,文章寫得好的倒是有好幾個,雖算不得特優,卻也是難得的好文章,娘子看看。”
薛崇秀接過看了一遍,也跟著點頭:“確實是好文章,這是投到你哪裏的還是我這裏的?”
兩人細察了一下,分清楚到底是投到哪裏的,記下來,等場合適當的時候,幫人吹上一波,揚下文名,才不枉別人投到他們這裏的本意。
現下的科舉製度不像宋明時的那麽成熟完善,世家的影響還沒有完全消息,對於寒門舉子來說,出人頭地太難,能幫一把是一把。
把近日收到的所有行卷看完,張昌宗突然想起一件事來:“秀兒,你說,我們這裏就這麽多,那嶽母那裏,想必更多吧?”
“此是自然,母親如今位高權重,雖有不願與她合流的,也有想投到她門下以作進身之階,好出人頭地的。”
薛崇秀說得平淡,並不以為意。張昌宗卻凝了眉頭,蛋疼起來:“這一科的進士,是為了朝廷尋找人才,將來能重用他們的人,約莫也就是東宮了,嶽母若是收入門下的太多……”
薛崇秀坐直身子,懂了他的未盡之意,但麵上鎮定如常:“難道少收便行嗎?以母親今日的威勢,這般退讓……有用?”
張昌宗啞然。薛崇秀道:“既然無用,那幹脆不用退了,該取士取士,該幹嘛幹嘛,趁他們父子未站穩腳跟,我們也積蓄力量壯大就是。”
張昌宗沒說話,隻是啪啪拍巴掌,給老婆大人的勇氣鼓掌,隻是她老人家倒是勇氣可嘉了,但是,後續的問題依舊還是問題,張昌宗揉揉眉心,決定等看看嶽母大人收到什麽人才再說。
這事兒過了,張昌宗就沒再提,還不到科舉結果出來,現在說什麽都還為時過早,直到元正,長安城裏再沒什麽特殊的大事發生,今年新君登基,新年新氣象,元正那天,皇帝李旦大宴群臣。在宴席開始前,還左邊站著太子,右邊站著太平公主,一起登上城樓,向聚集在城門前的群眾揮手致意,笑眯眯地說了好幾句兆頭好的話,李隆基興高采烈的與他爹站在一起,太平公主一貫板著的臉,今天也好看了許多,難得的又幾分笑意,一派其樂融融地場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