師徒倆兒抱頭痛哭了一場,上官婉兒麵上現出倦怠之色,張昌宗方才說錯了話,這下子還有些不敢開口,就怕惹師父傷心。寧願師父跳起來活力十足的追著打人,也不願見她傷心難過到渾身無力的樣子,張昌宗其實想給自己兩巴掌來著——
叫你口無遮攔,叫你信口開河!pia!
張昌宗年少時是京裏有名的神童的才子,京城裏隻要喜歡打馬球的,基本都認識他,也願意與他一隊,算是京裏的風雲人物。隻是,他的受歡迎程度卻是冰火兩重天,特別的極端,要麽特別喜歡跟他玩兒,要麽就是對他有怨言,完全沒有中間地帶,這也跟女皇對他特殊的寵愛有關,有人羨慕,有人討好,自然也就有人厭惡,有人嫉妒。
當年他在女皇處確實挺吃得開的。女皇寵他,又不是小家子氣的人,便是龍子鳳孫也要靠邊站的,當年,中二期的李隆基就為此還嫉恨過張昌宗,隻是被張昌宗三言兩語、連消帶打的給糊弄過去了。
李隆基這是段位低,還不夠卑鄙,段位高且卑鄙的,如武家那一撥,幹什麽都想爭個高下,一力就想在女皇跟前爭臉,有機會的時候,毫不介意在女皇跟前給他上眼藥,要不是他師父是上官婉兒,是女皇陛下的近侍女官,常有機會幫他說話,怕是早就被一幹人等黑得體無完膚了。
這些年來,師徒倆兒都不容易。想起往年風光之下的兇險和憋屈,張昌宗對婉兒師父從來隻有感激和心疼,斷不至於說嫌棄之類的,要說嫌棄,也隻會嫌棄自己無能。
這是個真實的世界,每個人都是活生生的,每個人也都有自己的打算,不可能因為他是神童或是智慧天生就俯首聽命,女皇也不是受人擺布的人,就算把自己打造成偽神童,有些事還是做不到就是做不到,再如何能耐,也隻是個小孩子,體型受限不說,話語權更是幾近於無,所有的大人們都覺得,小孩子就該做小孩子的事情,大人也有大人該做的事情,小孩子要插手大人的事情……翅膀長硬了嗎?話語權是要靠實力來爭取的,而實力是需要時間積累的。
在張昌宗成長的過程中,母親、哥哥們,上官婉兒、太平公主、鄭太太,族中的叔叔們,甚至是女皇陛下都給予過他庇護和教導,正是因為有這些人,他與薛崇秀才能成為今日的自己。
怔怔地出了一陣神,聽到腳步聲,張昌宗扭頭,是薛崇秀迴來了,她方才送他師父迴房去了,扭頭衝人一笑,伸出手拉著薛崇秀坐到他身邊,不好意思的摸摸頭:“我師父她情緒恢複了吧?”
薛崇秀笑著睨他一眼,道:“擔心就不要信口開河。”
張昌宗羞愧不已:“我就是順嘴吐槽,覺得師父受委屈了,絕沒別的意思。”
薛崇秀白他一眼,道:“知道你是這個意思,並無惡意,然而,言語說出來卻不是你的本意,反而惹了師父傷心,你是不是該反思?”
張昌宗老實點頭:“是,夫人說的對。”
薛崇秀眼裏帶了點笑意,道:“其實我方才有勸師父。”
“怎麽勸的?”
趕緊學學,增進一下哄師父的技能,張昌宗學習態度既積極又端正。那樣子,逗得薛崇秀直接笑彎了眼睛,眼神泛著愛意,隻是,嘴角的笑怎麽看都有些狡黠,張昌宗還以為自己看錯了,就聽她道:“我對師父說,她的徒弟是一個成親這麽多年,從來不會誇一句娘子今天真好看或是真漂亮之類的話,根本不會注意你換了一件新衣裳,也從來不會讚美的人,有時候直男到令人發指,除了心地好,能擔得起事情,比較可靠外,基本毫無情趣可言。”
張昌宗:“……”
那種不敢置信的表情,簡直叫人過目難忘,耳目一新。
薛崇秀忍不住“噗嗤”笑出來,道:“騙你的!我怎麽可能對師父這麽說,我隻是告訴她,你的本意是心疼師父,舍不得她委屈,隻是用錯了表達方式,左右都做了這麽多年師徒了,還請師父不要嫌棄你,一把年紀了還把你趕出師門,那就太可憐了。”
張昌宗:“……”
生無可戀的表情太過生動具體,惹得薛崇秀笑得直不起腰,張昌宗……張昌宗隻有一個感想——
以前看月亮的時候還叫人家小甜甜,現在就叫人家牛夫人!果然是老夫老妻了,沒有以前愛他了,以前還說他是心肝寶貝呢,現在……張昌宗感覺心境十分滄桑。
廣州諸事畢,帶著人迴到島上過年,並沒有迴京,太平公主現在權勢正盛,在張昌宗丁憂結束起複入朝之前,對太平公主的幫助有限,且冬天行船有風險,還不如等開春天氣迴暖了再迴去,薛崇秀提前備了年禮,押送去長安。
閑著也是閑著,正好大家心情都比較輕鬆,借著給閨女啟蒙的功夫,張昌宗決定好好地整理一下自己的學術思想和體係,認真的寫幾篇文發季刊上去,好好刷一刷作為文人的名望,好提醒天下人,他不止是軍功彪炳的將軍,還是一個讀書略有小成的才子,文武兼備的。
雖然名聲有時候不太有卵用,但是,這也是軟實力的一部分,他要努力的把軟實力、硬實力都盡可能的提高,不管將來有沒有用,但是,他得先具備了才行,機會隻青睞有準備的人,張昌宗不喜歡打不準備的仗,所以,管他有用無用,先刷起來再說。
自唐始,道家、佛家思想盛行,儒學並非時下最受追捧的學說,儒家子弟在唐朝並不如宋明那般受重視。在張昌宗看來,他喜歡百花齊放,包容並蓄,並不偏重一家一派,每一派都有優缺,單取一派,完全的摒棄另一派,否定別派思想的存在,這是偏頗且不可取,對時代發展完全沒好處的。佛道兩家也好,儒法兩派也好,皆有可取之處,張昌宗欲取諸派之長來表達自己的理政觀點,希望大唐能成為一個蓬勃向上的社會,希望能開拓時下學子的眼界和心胸、見識。
時下偏重佛道學說不好,後來的程朱理學滅人欲存天理也太過苛求和偏頗,王陽明的心學,就時下來說,也有不足之處,並非是跨越時代的東西都是好的,適應時代,符合時下世情的才是最好的。
張昌宗秉持著這個觀點和思想,趁著空閑,整理一下自己的思想,拿出來與人交流、交流也好,學問這種東西,閉門造車是不行的,不會得到進步的,讀了這麽多年書,雖然不科舉了,但張昌宗也想對自己有個交代。
有這般打算,張昌宗隻要有空,就會跟手下的劉嬰,跟鄭太太、跟婉兒師父,跟薛崇秀等探討學問,閑下來就一個人沉思,時不時的寫幾句,幾易其稿,務必要說得明白且簡潔。
叫你口無遮攔,叫你信口開河!pia!
張昌宗年少時是京裏有名的神童的才子,京城裏隻要喜歡打馬球的,基本都認識他,也願意與他一隊,算是京裏的風雲人物。隻是,他的受歡迎程度卻是冰火兩重天,特別的極端,要麽特別喜歡跟他玩兒,要麽就是對他有怨言,完全沒有中間地帶,這也跟女皇對他特殊的寵愛有關,有人羨慕,有人討好,自然也就有人厭惡,有人嫉妒。
當年他在女皇處確實挺吃得開的。女皇寵他,又不是小家子氣的人,便是龍子鳳孫也要靠邊站的,當年,中二期的李隆基就為此還嫉恨過張昌宗,隻是被張昌宗三言兩語、連消帶打的給糊弄過去了。
李隆基這是段位低,還不夠卑鄙,段位高且卑鄙的,如武家那一撥,幹什麽都想爭個高下,一力就想在女皇跟前爭臉,有機會的時候,毫不介意在女皇跟前給他上眼藥,要不是他師父是上官婉兒,是女皇陛下的近侍女官,常有機會幫他說話,怕是早就被一幹人等黑得體無完膚了。
這些年來,師徒倆兒都不容易。想起往年風光之下的兇險和憋屈,張昌宗對婉兒師父從來隻有感激和心疼,斷不至於說嫌棄之類的,要說嫌棄,也隻會嫌棄自己無能。
這是個真實的世界,每個人都是活生生的,每個人也都有自己的打算,不可能因為他是神童或是智慧天生就俯首聽命,女皇也不是受人擺布的人,就算把自己打造成偽神童,有些事還是做不到就是做不到,再如何能耐,也隻是個小孩子,體型受限不說,話語權更是幾近於無,所有的大人們都覺得,小孩子就該做小孩子的事情,大人也有大人該做的事情,小孩子要插手大人的事情……翅膀長硬了嗎?話語權是要靠實力來爭取的,而實力是需要時間積累的。
在張昌宗成長的過程中,母親、哥哥們,上官婉兒、太平公主、鄭太太,族中的叔叔們,甚至是女皇陛下都給予過他庇護和教導,正是因為有這些人,他與薛崇秀才能成為今日的自己。
怔怔地出了一陣神,聽到腳步聲,張昌宗扭頭,是薛崇秀迴來了,她方才送他師父迴房去了,扭頭衝人一笑,伸出手拉著薛崇秀坐到他身邊,不好意思的摸摸頭:“我師父她情緒恢複了吧?”
薛崇秀笑著睨他一眼,道:“擔心就不要信口開河。”
張昌宗羞愧不已:“我就是順嘴吐槽,覺得師父受委屈了,絕沒別的意思。”
薛崇秀白他一眼,道:“知道你是這個意思,並無惡意,然而,言語說出來卻不是你的本意,反而惹了師父傷心,你是不是該反思?”
張昌宗老實點頭:“是,夫人說的對。”
薛崇秀眼裏帶了點笑意,道:“其實我方才有勸師父。”
“怎麽勸的?”
趕緊學學,增進一下哄師父的技能,張昌宗學習態度既積極又端正。那樣子,逗得薛崇秀直接笑彎了眼睛,眼神泛著愛意,隻是,嘴角的笑怎麽看都有些狡黠,張昌宗還以為自己看錯了,就聽她道:“我對師父說,她的徒弟是一個成親這麽多年,從來不會誇一句娘子今天真好看或是真漂亮之類的話,根本不會注意你換了一件新衣裳,也從來不會讚美的人,有時候直男到令人發指,除了心地好,能擔得起事情,比較可靠外,基本毫無情趣可言。”
張昌宗:“……”
那種不敢置信的表情,簡直叫人過目難忘,耳目一新。
薛崇秀忍不住“噗嗤”笑出來,道:“騙你的!我怎麽可能對師父這麽說,我隻是告訴她,你的本意是心疼師父,舍不得她委屈,隻是用錯了表達方式,左右都做了這麽多年師徒了,還請師父不要嫌棄你,一把年紀了還把你趕出師門,那就太可憐了。”
張昌宗:“……”
生無可戀的表情太過生動具體,惹得薛崇秀笑得直不起腰,張昌宗……張昌宗隻有一個感想——
以前看月亮的時候還叫人家小甜甜,現在就叫人家牛夫人!果然是老夫老妻了,沒有以前愛他了,以前還說他是心肝寶貝呢,現在……張昌宗感覺心境十分滄桑。
廣州諸事畢,帶著人迴到島上過年,並沒有迴京,太平公主現在權勢正盛,在張昌宗丁憂結束起複入朝之前,對太平公主的幫助有限,且冬天行船有風險,還不如等開春天氣迴暖了再迴去,薛崇秀提前備了年禮,押送去長安。
閑著也是閑著,正好大家心情都比較輕鬆,借著給閨女啟蒙的功夫,張昌宗決定好好地整理一下自己的學術思想和體係,認真的寫幾篇文發季刊上去,好好刷一刷作為文人的名望,好提醒天下人,他不止是軍功彪炳的將軍,還是一個讀書略有小成的才子,文武兼備的。
雖然名聲有時候不太有卵用,但是,這也是軟實力的一部分,他要努力的把軟實力、硬實力都盡可能的提高,不管將來有沒有用,但是,他得先具備了才行,機會隻青睞有準備的人,張昌宗不喜歡打不準備的仗,所以,管他有用無用,先刷起來再說。
自唐始,道家、佛家思想盛行,儒學並非時下最受追捧的學說,儒家子弟在唐朝並不如宋明那般受重視。在張昌宗看來,他喜歡百花齊放,包容並蓄,並不偏重一家一派,每一派都有優缺,單取一派,完全的摒棄另一派,否定別派思想的存在,這是偏頗且不可取,對時代發展完全沒好處的。佛道兩家也好,儒法兩派也好,皆有可取之處,張昌宗欲取諸派之長來表達自己的理政觀點,希望大唐能成為一個蓬勃向上的社會,希望能開拓時下學子的眼界和心胸、見識。
時下偏重佛道學說不好,後來的程朱理學滅人欲存天理也太過苛求和偏頗,王陽明的心學,就時下來說,也有不足之處,並非是跨越時代的東西都是好的,適應時代,符合時下世情的才是最好的。
張昌宗秉持著這個觀點和思想,趁著空閑,整理一下自己的思想,拿出來與人交流、交流也好,學問這種東西,閉門造車是不行的,不會得到進步的,讀了這麽多年書,雖然不科舉了,但張昌宗也想對自己有個交代。
有這般打算,張昌宗隻要有空,就會跟手下的劉嬰,跟鄭太太、跟婉兒師父,跟薛崇秀等探討學問,閑下來就一個人沉思,時不時的寫幾句,幾易其稿,務必要說得明白且簡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