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公主在偏廳接見了張植,麵前垂了簾子,薛崇胤作陪。
“草民張植拜見長公主殿下。”
張植行禮。太平公主擺擺手,透過簾子細細打量,麵容整肅,身姿筆挺,自有一股英武威嚴之氣,這股氣,在張昌宗身上偶能看到,特別是他領兵從北疆迴來這幾年,倒讓人起了幾分親切之感。
太平公主道:“免禮,且坐,你是六郎門下?”
張植鄭重而恭敬地道:“迴殿下,草民在郎君處負責新兵訓練,奉郎君命到此聽候殿下調遣,但有所命,莫敢不從。”
太平公主道:“可取字否?”
“迴殿下,草民字立人,乃是郎君親賜。”
“好。本宮忝為你們郎君長輩,便叫你一聲立人。”
“不敢,這是草民的榮幸。”
張植態度極為恭敬端正,但又不諂媚,顯得不卑不亢,自帶一股堂堂的男兒氣。太平公主雖不同兵事,卻也知道慈不掌兵之典,這張植既是負責訓練新兵的,當然威嚴更甚些,六郎那小子果然沒胡糊她。
遂滿意的頷首,道:“本宮奉敕開府置署,府中典軍一職留缺,去信讓六郎給本宮推薦一人,你既是六郎推薦來的,想來定是入了六郎眼的,自有本事。也好,這典軍一職,本宮便給你,隻是,是否能坐穩,還要看你的成績。”
張植沉聲道:“請殿下吩咐。”
太平公主道:“本宮府中,除署衙之侍衛來自衛尉,府中尚需一千甲士護衛之,這些人,本宮一個都沒選,隻命大郎招募了等著立人你來選。你聽著,本宮要的是精銳中的精銳,你可明白?”
“喏,屬下明白,請殿下以觀後效便是。”
竟直接改了稱唿。太平公主不以為意,點點頭,便讓薛崇胤帶他下去看募集的士卒,好早日把兵練出來。
至於府裏的家丁、仆役,太平公主心裏早有了主意,朝懷玉看一眼,道:“請阿果姑娘來。”
阿果便是張昌宗給她的女衛,府裏的仆役,大可交到她手中訓練一二,想來以阿果的本事,應能勝任。把一切安排好,方才打開張昌宗與薛崇秀的來信,看將起來,看完命人喚來家令,吩咐道:“這幾日你派人到揚州去,持我的名帖去,看著些揚州長史姚崇,莫要讓他為小人所害。”
“喏。”
家令領命而去。太平公主略作沉吟後,吩咐左右:“來人,更衣,我要進宮一趟。”
換了衣裳進宮去,去韋後處,李顯也在,恰逢安樂正在大發脾氣——
“父皇,母後,女兒處人手不足,下麵的人急著討好諂媚我,掠良為奴,是兒不察之過,然縱兒有不察之處,知道後也令人發還歸家了,可三位相公還聯名於朝上申斥女兒!兒為天家女,當堂遭朝臣申斥,臉麵何存?女兒沒臉不要緊,可是,金鑾之上還坐著父皇呢,他們可曾顧及過父皇的顏麵?父皇,父皇,兒苦啊!”
安樂正在哭訴,這聲音大的,殿外都聽見了。堂堂公主,於皇宮大內這般大聲,若是換成父皇、母皇在時,少不得要治一個咆哮宮廷之罪。
太平公主沉臉肅容,心內所想不露分毫,隻請宮人進去通報。殿內的哭聲小了些,不一會兒,宮人出來請太平公主進去。
太平公主舉步向內走,就聽見安樂的駙馬武崇訓道:“陛下,安樂乃是帝女,縱有不察之處,做錯了,也不敢當堂如此申斥,但凡顧及些陛下與皇後的顏麵,盡可於宮中奏於陛下,奏請陛下管教便是,何以當著滿朝文武的麵?陛下,如今朝中,隻聞五王之聲,陛下立於何地?”
李顯沒說話,倒是韋後連連安慰安樂公主兩口子,語帶不滿道:“陛下,五王雖有擁立之功,但卻自恃功勞,便是見到妾身也不減狂悖,見到韋溫、宗楚客等,更是自恃功高,連理都不理,這般驕狂自大,再放任下去,這宮裏還有我們一家立足之地嗎?”
一家子抱頭痛哭,太平公主腳步一頓,停了片刻,方才適宜宮人唱喏:“太平長公主到!”
“臣妹太平見過皇兄,皇嫂。”
太平公主低首行禮,李顯擦擦眼角,擺手:“阿妹請起,來人,賜座。自上官貴妃歿後,阿妹便不曾進宮,今日怎地進宮來了?”
提起上官婉兒,太平公主眼中掠過一絲哀色,道:“有勞皇兄動問,臣妹前些時日身體欠安,在家裏養了幾日病,是故才許久不曾進宮向皇兄與皇嫂請安。”
安樂公主與武崇訓一起向太平公主行禮:“見過姑母。”
太平公主擺擺手,讓她二人坐下,自己也在宮人端來的坐席坐下,與李顯一家子敘話。李顯驚訝道:“阿妹竟病了?下麵的人是幹什麽吃的?竟沒稟報於朕?皇後知道嗎?”
李顯有些不高興,韋後搖搖頭,道:“下麵的人也沒報與我,這些天煞的混賬,我看是該好好管管了。”
太平公主勸道:“臣妹如今已然大好,下麵的人也不容易,皇兄寬宏,皇嫂仁厚,便饒了他們吧。說來,臣妹觀皇兄、皇嫂似乎哭過?皇兄身係天下,當保重龍體才是,不知何事如此悲傷,臣妹可有幸能為皇兄解憂?”
李顯垂目不語,韋後、安樂母女倆兒一臉悲憤,武崇訓滿臉難過之色,竟誰也不開口。太平公主頓了一下,訝然道:“方才臣妹進來,在外聽到幾聲安樂的哭訴,皇兄之難,莫不是與五王有關?”
安樂公主與武崇訓卻一起大哭起來,安樂公主哭訴道:“姑母可知,五王勢大,這朝中快無我父皇立足之地了!”
太平公主大驚:“安樂何出此言?”
武崇訓道:“五王擁複辟之功,聞名天下,天下人隻道五王賢良,擁立功大,隻聞稱頌五王之聲,竟無一人讚陛下之賢明,敢問長公主,如此可是正道?”
太平公主麵色一沉,起身行禮:“皇兄,恕臣妹直言,這天下萬裏江山之主乃是皇兄您,萬民稱頌者當是您才是,何以隻讚其臣,不讚其君?天下何曾有這般道理?”
韋後聞言,讚同道:“七郎,十二娘言之有理啊,您才是天下之主,我大唐的君王,不該委屈至此啊!”
李顯想及往日在朝中的憋屈之處,不禁被妹子、妻子、女兒、女婿說得意動,隻是,暫時卻沒什麽好主意,隻得問道:“朕何嚐願意,隻是,張卿等於國有複辟唐室之功,於朕有擁立之勞,是功臣,從高祖立國至今,從未有無罪而殺功臣之先例,朕又能如何?”
太平公主心頭一動,果斷插上一腳:“目無君上,藐視皇親,非過焉?”
“這……”
李顯有些猶豫,太平公主卻不急,淡然道:“自皇兄登基至今,對五王信重有加,作為我大唐立國至今唯五的異姓王,權勢赫赫,聲勢滔天,一人成道,雞犬升天,門下家中飛黃騰達者不知幾人,五王持身莊重,然門下族中之人卻不如如何了!樹大必有枯枝。”
李顯有些鬆動,不過還是未答應:“阿妹言之有理,樹大難免有枯枝,隻是,五位卿家身為朝廷重臣,若是妄動……恐影響朝政,動搖國本。”
太平公主故作訝然:“皇兄何處此言?五王分屬五姓,各有宗族、門人,想來便是有罪,定然也各有不同,哪裏會五人皆一罪的道理?自是各為其罪,逐一查之。”
逐一查之這四個字一出來,安樂與韋後立即眼前一亮,韋後連連點頭,讚同道:“太平言之有理。”
李顯還在猶豫,隻是,他老婆、他女兒、他妹妹、他女婿都不肯再讓他猶豫,紛紛勸他,勸了許久,終於下定決心:“好,如此,此事便交予愛婿,阿妹參謀之。”
“喏。”
武崇訓眼睛一亮,連忙低頭領命,太平公主城府深重,自不會像他一般外露,反還諫言道:“為皇兄安危計,為朝政穩定計,還請皇兄調相王入禁中鎮守,然後且忍耐些時日,委屈皇兄多多安撫五賊,伺機先解其權,再定自罪,否則,若是為亂,恐於朝政不利。”
李顯聽到要請李旦來,不禁有些猶豫,太平公主道:“皇兄,小妹與八哥與皇兄皆是一家人,五王才是外人,難道皇兄對外人還比自家人放心嗎?”
李顯猶豫了一下,點頭道:“好,就依臣妹所言,宣相王入宮覲見。”
“喏。”
“草民張植拜見長公主殿下。”
張植行禮。太平公主擺擺手,透過簾子細細打量,麵容整肅,身姿筆挺,自有一股英武威嚴之氣,這股氣,在張昌宗身上偶能看到,特別是他領兵從北疆迴來這幾年,倒讓人起了幾分親切之感。
太平公主道:“免禮,且坐,你是六郎門下?”
張植鄭重而恭敬地道:“迴殿下,草民在郎君處負責新兵訓練,奉郎君命到此聽候殿下調遣,但有所命,莫敢不從。”
太平公主道:“可取字否?”
“迴殿下,草民字立人,乃是郎君親賜。”
“好。本宮忝為你們郎君長輩,便叫你一聲立人。”
“不敢,這是草民的榮幸。”
張植態度極為恭敬端正,但又不諂媚,顯得不卑不亢,自帶一股堂堂的男兒氣。太平公主雖不同兵事,卻也知道慈不掌兵之典,這張植既是負責訓練新兵的,當然威嚴更甚些,六郎那小子果然沒胡糊她。
遂滿意的頷首,道:“本宮奉敕開府置署,府中典軍一職留缺,去信讓六郎給本宮推薦一人,你既是六郎推薦來的,想來定是入了六郎眼的,自有本事。也好,這典軍一職,本宮便給你,隻是,是否能坐穩,還要看你的成績。”
張植沉聲道:“請殿下吩咐。”
太平公主道:“本宮府中,除署衙之侍衛來自衛尉,府中尚需一千甲士護衛之,這些人,本宮一個都沒選,隻命大郎招募了等著立人你來選。你聽著,本宮要的是精銳中的精銳,你可明白?”
“喏,屬下明白,請殿下以觀後效便是。”
竟直接改了稱唿。太平公主不以為意,點點頭,便讓薛崇胤帶他下去看募集的士卒,好早日把兵練出來。
至於府裏的家丁、仆役,太平公主心裏早有了主意,朝懷玉看一眼,道:“請阿果姑娘來。”
阿果便是張昌宗給她的女衛,府裏的仆役,大可交到她手中訓練一二,想來以阿果的本事,應能勝任。把一切安排好,方才打開張昌宗與薛崇秀的來信,看將起來,看完命人喚來家令,吩咐道:“這幾日你派人到揚州去,持我的名帖去,看著些揚州長史姚崇,莫要讓他為小人所害。”
“喏。”
家令領命而去。太平公主略作沉吟後,吩咐左右:“來人,更衣,我要進宮一趟。”
換了衣裳進宮去,去韋後處,李顯也在,恰逢安樂正在大發脾氣——
“父皇,母後,女兒處人手不足,下麵的人急著討好諂媚我,掠良為奴,是兒不察之過,然縱兒有不察之處,知道後也令人發還歸家了,可三位相公還聯名於朝上申斥女兒!兒為天家女,當堂遭朝臣申斥,臉麵何存?女兒沒臉不要緊,可是,金鑾之上還坐著父皇呢,他們可曾顧及過父皇的顏麵?父皇,父皇,兒苦啊!”
安樂正在哭訴,這聲音大的,殿外都聽見了。堂堂公主,於皇宮大內這般大聲,若是換成父皇、母皇在時,少不得要治一個咆哮宮廷之罪。
太平公主沉臉肅容,心內所想不露分毫,隻請宮人進去通報。殿內的哭聲小了些,不一會兒,宮人出來請太平公主進去。
太平公主舉步向內走,就聽見安樂的駙馬武崇訓道:“陛下,安樂乃是帝女,縱有不察之處,做錯了,也不敢當堂如此申斥,但凡顧及些陛下與皇後的顏麵,盡可於宮中奏於陛下,奏請陛下管教便是,何以當著滿朝文武的麵?陛下,如今朝中,隻聞五王之聲,陛下立於何地?”
李顯沒說話,倒是韋後連連安慰安樂公主兩口子,語帶不滿道:“陛下,五王雖有擁立之功,但卻自恃功勞,便是見到妾身也不減狂悖,見到韋溫、宗楚客等,更是自恃功高,連理都不理,這般驕狂自大,再放任下去,這宮裏還有我們一家立足之地嗎?”
一家子抱頭痛哭,太平公主腳步一頓,停了片刻,方才適宜宮人唱喏:“太平長公主到!”
“臣妹太平見過皇兄,皇嫂。”
太平公主低首行禮,李顯擦擦眼角,擺手:“阿妹請起,來人,賜座。自上官貴妃歿後,阿妹便不曾進宮,今日怎地進宮來了?”
提起上官婉兒,太平公主眼中掠過一絲哀色,道:“有勞皇兄動問,臣妹前些時日身體欠安,在家裏養了幾日病,是故才許久不曾進宮向皇兄與皇嫂請安。”
安樂公主與武崇訓一起向太平公主行禮:“見過姑母。”
太平公主擺擺手,讓她二人坐下,自己也在宮人端來的坐席坐下,與李顯一家子敘話。李顯驚訝道:“阿妹竟病了?下麵的人是幹什麽吃的?竟沒稟報於朕?皇後知道嗎?”
李顯有些不高興,韋後搖搖頭,道:“下麵的人也沒報與我,這些天煞的混賬,我看是該好好管管了。”
太平公主勸道:“臣妹如今已然大好,下麵的人也不容易,皇兄寬宏,皇嫂仁厚,便饒了他們吧。說來,臣妹觀皇兄、皇嫂似乎哭過?皇兄身係天下,當保重龍體才是,不知何事如此悲傷,臣妹可有幸能為皇兄解憂?”
李顯垂目不語,韋後、安樂母女倆兒一臉悲憤,武崇訓滿臉難過之色,竟誰也不開口。太平公主頓了一下,訝然道:“方才臣妹進來,在外聽到幾聲安樂的哭訴,皇兄之難,莫不是與五王有關?”
安樂公主與武崇訓卻一起大哭起來,安樂公主哭訴道:“姑母可知,五王勢大,這朝中快無我父皇立足之地了!”
太平公主大驚:“安樂何出此言?”
武崇訓道:“五王擁複辟之功,聞名天下,天下人隻道五王賢良,擁立功大,隻聞稱頌五王之聲,竟無一人讚陛下之賢明,敢問長公主,如此可是正道?”
太平公主麵色一沉,起身行禮:“皇兄,恕臣妹直言,這天下萬裏江山之主乃是皇兄您,萬民稱頌者當是您才是,何以隻讚其臣,不讚其君?天下何曾有這般道理?”
韋後聞言,讚同道:“七郎,十二娘言之有理啊,您才是天下之主,我大唐的君王,不該委屈至此啊!”
李顯想及往日在朝中的憋屈之處,不禁被妹子、妻子、女兒、女婿說得意動,隻是,暫時卻沒什麽好主意,隻得問道:“朕何嚐願意,隻是,張卿等於國有複辟唐室之功,於朕有擁立之勞,是功臣,從高祖立國至今,從未有無罪而殺功臣之先例,朕又能如何?”
太平公主心頭一動,果斷插上一腳:“目無君上,藐視皇親,非過焉?”
“這……”
李顯有些猶豫,太平公主卻不急,淡然道:“自皇兄登基至今,對五王信重有加,作為我大唐立國至今唯五的異姓王,權勢赫赫,聲勢滔天,一人成道,雞犬升天,門下家中飛黃騰達者不知幾人,五王持身莊重,然門下族中之人卻不如如何了!樹大必有枯枝。”
李顯有些鬆動,不過還是未答應:“阿妹言之有理,樹大難免有枯枝,隻是,五位卿家身為朝廷重臣,若是妄動……恐影響朝政,動搖國本。”
太平公主故作訝然:“皇兄何處此言?五王分屬五姓,各有宗族、門人,想來便是有罪,定然也各有不同,哪裏會五人皆一罪的道理?自是各為其罪,逐一查之。”
逐一查之這四個字一出來,安樂與韋後立即眼前一亮,韋後連連點頭,讚同道:“太平言之有理。”
李顯還在猶豫,隻是,他老婆、他女兒、他妹妹、他女婿都不肯再讓他猶豫,紛紛勸他,勸了許久,終於下定決心:“好,如此,此事便交予愛婿,阿妹參謀之。”
“喏。”
武崇訓眼睛一亮,連忙低頭領命,太平公主城府深重,自不會像他一般外露,反還諫言道:“為皇兄安危計,為朝政穩定計,還請皇兄調相王入禁中鎮守,然後且忍耐些時日,委屈皇兄多多安撫五賊,伺機先解其權,再定自罪,否則,若是為亂,恐於朝政不利。”
李顯聽到要請李旦來,不禁有些猶豫,太平公主道:“皇兄,小妹與八哥與皇兄皆是一家人,五王才是外人,難道皇兄對外人還比自家人放心嗎?”
李顯猶豫了一下,點頭道:“好,就依臣妹所言,宣相王入宮覲見。”
“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