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個月後——
張梁客從吏部下職出來,巧遇一群小郎君打獵剛迴,唿朋喚友,走狗攆雞,好不熱鬧。長安城裏,權貴世家如雲,鮮衣怒馬,走狗鬥雞的少年兒郎也眾多。張梁客區區一個吏部郎中,雖有品級,在權貴世家麵前,卻算不得什麽,幹脆謹慎的讓仆從勒住馬,避讓在一旁,等這些少年兒郎過去了再走也不遲。
“敢問可是吏部張郎中?”
人群中有個圓臉圓眼的少年郎,抱拳行禮問道。張梁客點點頭:“正是某家,不知小郎君是?”
那少年一聽他便是張梁客,臉上笑容便止都止不住:“小子婁誌學,家父婁思穎,今日冒昧叫住郎中,乃是有一事請教!”
婁思穎的兒子?!那便是婁金吾的孫子!
張梁客心中有數了,和聲道:“婁郎不知有何事?且不妨說來聽聽。”
婁誌學笑嘻嘻地道:“不是什麽難事,不過是小子見獵心喜,想請郎中問問,六郎可有新作麵世?不瞞郎中說,自從讀了六郎的《詠雪》詩,再讀其他,雖更文雅卻總覺得少了幾分意趣,還是六郎的詩讀來有趣!”
張梁客一怔,問道:“《詠雪》詩?!六郎……可是昌宗?”
婁誌學笑得圓眼睛微眯,點頭道:“正是昌宗小郎。郎中,六郎有新作嗎?”
張梁客驚訝道:“六郎何時作了詩?我竟不知!婁郎可知,我家六郎正月十五過後才開蒙,讀書不過短短幾日,哪裏便會作詩了?”
婁誌學也愣了一下,微帶訝然的問道:“郎中竟不知道嗎?六郎的詩作乃是從貴府西席手中流出,當時小子也在場。”
說著,便把當日情形說了一遍,他口齒伶俐,口才便給,三言兩語便把事情說了個明白。張梁客一聽,瞬間明白過來——
就說這段時日怎麽人人見了他都一副笑臉,甚至還有不熟識的人專程借故跑到吏部看他,合著都是因為六郎的緣故!
一切謎底都解開了!
張梁客也說不上心裏是什麽感覺,匆匆打發了婁誌學,轉身便上馬往迴趕,待他趕到學裏,孩子們自然已經放學迴家,不過,李欽讓卻是還在的。
“欽讓!”
“東翁怎麽過來了?”
張梁客進去的時候,李欽讓剛準備用哺食,見張梁客來了,李欽讓連忙起身讓客:“東翁可是下職直接過來的?用過哺食否?若不曾用過,請來粗茶淡飯一起用些?”
張梁客擺擺手,急切道:“哺食且不急。我來問你,六郎的詩作是怎麽迴事?何時做的?為何我竟不知?”
竟是來問這個的!
李欽讓微微一笑,拱手作揖:“勞東翁動問,是欽讓自作主張,還請東翁原諒則個,不瞞東翁,今日若東翁不來,過不得幾日,欽讓也會去拜訪東翁。至於六郎的詩作,欽讓這裏有下情,東翁容稟!”
說著,命柏舟從書房把當日張昌宗所作之詩歌,遞與張梁客閱讀。張梁客一看,直接傻眼:“咳咳,這……這便是六郎的詩作?”
李欽讓對張昌宗的詩已然爛熟於胸,自然知道初讀的反應,笑著道:“正是,東翁,這便是六郎所作,東翁以為如何?”
張梁客表情很是複雜,有心誇兩句,但是良心不允許,不誇吧,外頭似乎傳得挺廣,似乎也有不少人喜歡。這般心理之下,脫口而出的話便成了:“用語俚俗難登大雅之堂,然勝在意趣十足,童趣可愛。”
李欽讓笑道:“東翁言之有理!六郎作出這等詩作,雖用詞簡單淺顯,然他才四歲,與他年齡一比,豈不是意趣十足,童趣可愛?”
想到六郎那張清秀漂亮的臉孔,又想想那首詩,張梁客點頭,摸著胡須,臉上終於有了幾分笑意:“確實可愛!六郎才四歲,開蒙不過旬日,卻已能作出此等詩作,更添意趣。”
這麽一說,倒是對那些上門圍觀他的人有了幾分理解。人皆有看熱鬧的心思,若是他的同僚家裏出了這麽一個可愛有趣的孩子,隻怕他也會忍不住打聽打聽。不過,湊上門去圍觀這等事他是斷然做不出來的,那般行事真真失於矜持,與他性情不符。不過,這個孩子出自他家,心裏卻不禁有些歡喜的。
張梁客沉默的想了一陣,複又問道:“隻是,我近幾日觀之,此詩想必傳播頗廣,六郎才四歲,便有如此名聲,恐於他將來有礙。”
李欽讓拱手道:“東翁憂慮之事,欽讓理解,隻是,欽讓卻有不同看法,東翁容稟。”
“你且說來。”
張梁客沉聲道。李欽讓道:“六郎開蒙不過旬日,卻已經能背誦《孝經》、《論語》、《詩經》、《切韻》、《千字文》,其中,《切韻》、《孝經》已然能通讀,《千字文》、《論語》學生近日正與他講解,《詩經》隻讓他誦讀,然以六郎之悟性與勤奮,通讀隻需時日。太宗貞觀年間,有童子薛震六歲便能通讀《孝經》、《論語》兼習《左傳春秋》,世人謂之神童。學生觀之,六郎並不弱於此子。六郎有此天資,若能有名師指點,豈不是未來可期?”
張梁客被嚇了一跳:“六郎竟學得如此之快?”
李欽讓肅然道:“這還是學生刻意壓製的結果,學生讓他每日練字一個時辰,其餘時間才可用來讀書學習。不然,隻怕還要快些。”
“以欽讓之學識,不能教導六郎嗎?”
張梁客又問道。李欽讓正色道:“多謝東翁看中,然學生不過是區區一個舉子,連進士也未曾得中,自己還需苦讀學習,又如何敢耽擱六郎這等良才美玉!給六郎開蒙已是勉強,若要說教導六郎……學生隻怕力有不逮,為六郎之將來計,還當尋一名師才是。”
張梁客點點頭,不過麵上的表情卻是有些欣慰,又有些感動,更多的卻是在苦笑,心裏倒是明白為何李欽讓要把六郎的詩作傳開了——
這世間,名師難得,張氏並不是什麽起眼的家族。就如六郎所說,長安城內權貴雲集,張氏如蟻啊!不出名,不以資質、才名取勝,六郎……又如何有機會尋名師教導呢!
張梁客從吏部下職出來,巧遇一群小郎君打獵剛迴,唿朋喚友,走狗攆雞,好不熱鬧。長安城裏,權貴世家如雲,鮮衣怒馬,走狗鬥雞的少年兒郎也眾多。張梁客區區一個吏部郎中,雖有品級,在權貴世家麵前,卻算不得什麽,幹脆謹慎的讓仆從勒住馬,避讓在一旁,等這些少年兒郎過去了再走也不遲。
“敢問可是吏部張郎中?”
人群中有個圓臉圓眼的少年郎,抱拳行禮問道。張梁客點點頭:“正是某家,不知小郎君是?”
那少年一聽他便是張梁客,臉上笑容便止都止不住:“小子婁誌學,家父婁思穎,今日冒昧叫住郎中,乃是有一事請教!”
婁思穎的兒子?!那便是婁金吾的孫子!
張梁客心中有數了,和聲道:“婁郎不知有何事?且不妨說來聽聽。”
婁誌學笑嘻嘻地道:“不是什麽難事,不過是小子見獵心喜,想請郎中問問,六郎可有新作麵世?不瞞郎中說,自從讀了六郎的《詠雪》詩,再讀其他,雖更文雅卻總覺得少了幾分意趣,還是六郎的詩讀來有趣!”
張梁客一怔,問道:“《詠雪》詩?!六郎……可是昌宗?”
婁誌學笑得圓眼睛微眯,點頭道:“正是昌宗小郎。郎中,六郎有新作嗎?”
張梁客驚訝道:“六郎何時作了詩?我竟不知!婁郎可知,我家六郎正月十五過後才開蒙,讀書不過短短幾日,哪裏便會作詩了?”
婁誌學也愣了一下,微帶訝然的問道:“郎中竟不知道嗎?六郎的詩作乃是從貴府西席手中流出,當時小子也在場。”
說著,便把當日情形說了一遍,他口齒伶俐,口才便給,三言兩語便把事情說了個明白。張梁客一聽,瞬間明白過來——
就說這段時日怎麽人人見了他都一副笑臉,甚至還有不熟識的人專程借故跑到吏部看他,合著都是因為六郎的緣故!
一切謎底都解開了!
張梁客也說不上心裏是什麽感覺,匆匆打發了婁誌學,轉身便上馬往迴趕,待他趕到學裏,孩子們自然已經放學迴家,不過,李欽讓卻是還在的。
“欽讓!”
“東翁怎麽過來了?”
張梁客進去的時候,李欽讓剛準備用哺食,見張梁客來了,李欽讓連忙起身讓客:“東翁可是下職直接過來的?用過哺食否?若不曾用過,請來粗茶淡飯一起用些?”
張梁客擺擺手,急切道:“哺食且不急。我來問你,六郎的詩作是怎麽迴事?何時做的?為何我竟不知?”
竟是來問這個的!
李欽讓微微一笑,拱手作揖:“勞東翁動問,是欽讓自作主張,還請東翁原諒則個,不瞞東翁,今日若東翁不來,過不得幾日,欽讓也會去拜訪東翁。至於六郎的詩作,欽讓這裏有下情,東翁容稟!”
說著,命柏舟從書房把當日張昌宗所作之詩歌,遞與張梁客閱讀。張梁客一看,直接傻眼:“咳咳,這……這便是六郎的詩作?”
李欽讓對張昌宗的詩已然爛熟於胸,自然知道初讀的反應,笑著道:“正是,東翁,這便是六郎所作,東翁以為如何?”
張梁客表情很是複雜,有心誇兩句,但是良心不允許,不誇吧,外頭似乎傳得挺廣,似乎也有不少人喜歡。這般心理之下,脫口而出的話便成了:“用語俚俗難登大雅之堂,然勝在意趣十足,童趣可愛。”
李欽讓笑道:“東翁言之有理!六郎作出這等詩作,雖用詞簡單淺顯,然他才四歲,與他年齡一比,豈不是意趣十足,童趣可愛?”
想到六郎那張清秀漂亮的臉孔,又想想那首詩,張梁客點頭,摸著胡須,臉上終於有了幾分笑意:“確實可愛!六郎才四歲,開蒙不過旬日,卻已能作出此等詩作,更添意趣。”
這麽一說,倒是對那些上門圍觀他的人有了幾分理解。人皆有看熱鬧的心思,若是他的同僚家裏出了這麽一個可愛有趣的孩子,隻怕他也會忍不住打聽打聽。不過,湊上門去圍觀這等事他是斷然做不出來的,那般行事真真失於矜持,與他性情不符。不過,這個孩子出自他家,心裏卻不禁有些歡喜的。
張梁客沉默的想了一陣,複又問道:“隻是,我近幾日觀之,此詩想必傳播頗廣,六郎才四歲,便有如此名聲,恐於他將來有礙。”
李欽讓拱手道:“東翁憂慮之事,欽讓理解,隻是,欽讓卻有不同看法,東翁容稟。”
“你且說來。”
張梁客沉聲道。李欽讓道:“六郎開蒙不過旬日,卻已經能背誦《孝經》、《論語》、《詩經》、《切韻》、《千字文》,其中,《切韻》、《孝經》已然能通讀,《千字文》、《論語》學生近日正與他講解,《詩經》隻讓他誦讀,然以六郎之悟性與勤奮,通讀隻需時日。太宗貞觀年間,有童子薛震六歲便能通讀《孝經》、《論語》兼習《左傳春秋》,世人謂之神童。學生觀之,六郎並不弱於此子。六郎有此天資,若能有名師指點,豈不是未來可期?”
張梁客被嚇了一跳:“六郎竟學得如此之快?”
李欽讓肅然道:“這還是學生刻意壓製的結果,學生讓他每日練字一個時辰,其餘時間才可用來讀書學習。不然,隻怕還要快些。”
“以欽讓之學識,不能教導六郎嗎?”
張梁客又問道。李欽讓正色道:“多謝東翁看中,然學生不過是區區一個舉子,連進士也未曾得中,自己還需苦讀學習,又如何敢耽擱六郎這等良才美玉!給六郎開蒙已是勉強,若要說教導六郎……學生隻怕力有不逮,為六郎之將來計,還當尋一名師才是。”
張梁客點點頭,不過麵上的表情卻是有些欣慰,又有些感動,更多的卻是在苦笑,心裏倒是明白為何李欽讓要把六郎的詩作傳開了——
這世間,名師難得,張氏並不是什麽起眼的家族。就如六郎所說,長安城內權貴雲集,張氏如蟻啊!不出名,不以資質、才名取勝,六郎……又如何有機會尋名師教導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