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西行長率領八萬倭軍進攻九連城,最終隻有六萬五千人離開,足足一萬五千人倒在戰場上,加上幾天前的戰鬥,足足有三萬五千人倒在九連城外。
三萬五千人,這可是三萬五千人,倭軍在征服高麗的過程中也沒有損失這麽多人,征服海西女真時死傷人數更少,如今在敵人的一座城池下就損失如此多人,這太匪夷所思了。
九連城中人民軍的強大恐怕會讓小西行長終身難忘,小西行長已經不打算繼續進攻九連城了,接下來就等宇喜多秀家的戰報,要是宇喜多秀家指揮大軍也吃了敗仗,那倭國可以絕了占領華夏大地的念頭。
就在小西行長率軍第二次進攻九連城的時候,另一邊,宇喜多秀家也在率領大軍進攻長奠堡。
實際上昨天下午倭軍就已經接近長奠堡,不過宇喜多秀家比較謹慎,倭軍行軍一天多路程,身體有些疲憊,需要時間休息才能恢複戰鬥力,所以在今天上午才對長奠堡發動進攻。
九連城是一座城池,勉強可以駐守一萬五千人,長奠堡是一座大一些的堡壘,或者說一座小城,城池麵積比九連城小很多,城牆也低矮不少,人民軍在這裏隻駐守五千人,主力部隊有火槍兵一個營,先登兵一個營,擲彈兵一個營,一個榴彈炮營,以及其他冷兵器部隊。
在倭軍抵達長奠堡當天夜裏,又有火槍兵兩個營、擲彈兵一個營、先登兵一個營趕來支援,使得長奠堡內火槍兵達到一個團規模,擲彈兵和先登兵各有兩個月,戰鬥力提升一倍多。
戰鬥打響,在宇喜多秀家指揮下,十萬倭軍一起撲向長奠堡。
猶豫敵我雙方兵力差距非常大,長奠堡守軍的任務不是盡可能殺傷倭軍,而是盡快將倭軍擊退,在倭軍進入到長奠堡一千米範圍內時,榴彈炮營就開始攻擊。
一枚枚榴彈砸到倭軍陣列中,給倭軍帶來微小死傷,不過這能夠爆炸的炮彈讓宇喜多秀家大開眼界,要是這種火炮多一點,也能夠產生巨大威力,宇喜多秀家想著等攻下長奠堡繳獲這種火炮後,也要讓倭國多打造一些出來裝備給倭軍。
倭軍前進三百米,人民軍火槍兵和虎頭炮先後發威,虎頭炮發射的實心炮彈,給倭軍帶來的殺傷效果還不如榴彈炮,但火槍兵的戰鬥力不可小覷,每一波鉛彈襲來,都有超過二百五十名倭寇倒下,每前進一百米距離,倭軍就要損失大約一千名士卒。
宇喜多秀家終於體會到小西行長的感受了,還沒有給敵人帶來多少死傷,己方大軍每前進一步都有幾十上百人死去,幾乎是以己方士卒身體鋪路,才接近敵方堡壘。
宇喜多秀家帶領大軍先後征服高麗和海西女真,這是宇喜多秀家的輝煌戰績,宇喜多秀家足以自傲,開始現在遭遇的戰鬥讓宇喜多秀家內心的驕傲漸漸退去,麵前的敵人的確非常強,這才是倭國的大敵,倭國想要占領華夏大地,必須將麵前這個強大的敵人滅掉。
前進!繼續前進!
倭軍在付出六、七千傷亡後,終於來到長奠堡城牆下,就在倭軍士卒以為自己能夠成功登上城牆殺死城牆上的敵人搶奪長奠堡內的財富、女人時,幾十上百枚手榴彈從天而降,迎接倭軍的到來。
連綿不絕的爆炸聲中,城牆外的倭軍士卒全部倒在血泊中,但是倭軍的進攻沒有因為上千倭軍士卒被手榴彈炸死炸傷而結束。
已經損失這麽多兵力,宇喜多秀家決定必須攻下長奠堡,若是連長奠堡都無法攻下,這一次進攻遼東的戰爭就徹底失敗了,還白白損失好幾萬人,這個代價小西行長無法承受,宇喜多秀家也無法承受,他這指揮官位置肯定會被豐臣秀吉撤掉。
戰鬥在繼續,每當城牆下大部分倭寇都倒下,擲彈兵們都會暫停進攻,長奠堡儲備大量手榴彈,若是一直扔手榴彈,能夠炸死三萬倭寇都算是多的,而城外倭寇數量足足有十萬,手榴彈必須省著點用。
擲彈兵的攻擊停下來了,倭寇以為人民軍手榴彈扔光了,繼續接近城牆,隨著城牆下倭寇想要架起雲梯攀登城牆,擲彈兵又開始扔手榴彈,在將城牆下的倭寇炸得差不多,再一次結束攻擊。
這樣的攻守模式已經持續好幾輪,為此倭軍已經死傷上萬人。
“那種能夠爆炸的火器敵人還有多少?”
看著士卒死傷不斷增加,宇喜多秀家心態都快要崩了,總以為那種火器敵人用光了,但是隨著倭軍進攻,又會有更多火器被扔出來,好似源源不竭一般。
從倭軍接近長奠堡開始到現在,倭軍死傷人數已經多達兩萬,占大軍五分之一人數,卻連長奠堡的城牆都沒有登上去,再損失下去,這一仗就真的不用打了。
慘烈的戰鬥嚇得一些倭寇逃跑,並且隨著戰鬥的繼續,出現逃兵的數量越來越多,已經有許多倭寇不相信人民軍手榴彈用光了,即便軍官再怎麽驅趕,都不願意前進一步。
當倭軍死傷人數超過兩萬四千後,沒有見到一點攻克長奠堡的希望,宇喜多秀家終於下達撤退命令。
來時以倭軍士卒屍體鋪路,撤退時也要以倭軍士卒屍體鋪路!
最終隻有七萬一千倭軍士卒成功撤出長奠堡人民軍攻擊範圍,意味著在長奠堡外戰場上,有兩萬九千倭軍士卒倒下。
“不打了,不打了,這個敵人太強大了,我們遠遠不是對手,如此強大的敵人,我們怎可匹敵?”
第一次遭遇慘敗,年紀輕輕的指揮官宇喜多秀家心灰意冷,若是他知道小西行長率軍攻擊九連城又損失一萬五千人,恐怕真的是有要死的心。
兩萬,一萬五千,兩萬九千,三次戰鬥一共損失六萬四千人,出征的倭軍總計才二十萬人,幾乎損失三分之一兵力。
隨著慘敗,宇喜多秀家的野心徹底破碎了,什麽攻占華夏大地,就連一個小小的遼東,二十萬倭軍都無法攻占,要知道守在城中的人民軍遠小於倭軍,倭軍卻一次又一次敗退。
三萬五千人,這可是三萬五千人,倭軍在征服高麗的過程中也沒有損失這麽多人,征服海西女真時死傷人數更少,如今在敵人的一座城池下就損失如此多人,這太匪夷所思了。
九連城中人民軍的強大恐怕會讓小西行長終身難忘,小西行長已經不打算繼續進攻九連城了,接下來就等宇喜多秀家的戰報,要是宇喜多秀家指揮大軍也吃了敗仗,那倭國可以絕了占領華夏大地的念頭。
就在小西行長率軍第二次進攻九連城的時候,另一邊,宇喜多秀家也在率領大軍進攻長奠堡。
實際上昨天下午倭軍就已經接近長奠堡,不過宇喜多秀家比較謹慎,倭軍行軍一天多路程,身體有些疲憊,需要時間休息才能恢複戰鬥力,所以在今天上午才對長奠堡發動進攻。
九連城是一座城池,勉強可以駐守一萬五千人,長奠堡是一座大一些的堡壘,或者說一座小城,城池麵積比九連城小很多,城牆也低矮不少,人民軍在這裏隻駐守五千人,主力部隊有火槍兵一個營,先登兵一個營,擲彈兵一個營,一個榴彈炮營,以及其他冷兵器部隊。
在倭軍抵達長奠堡當天夜裏,又有火槍兵兩個營、擲彈兵一個營、先登兵一個營趕來支援,使得長奠堡內火槍兵達到一個團規模,擲彈兵和先登兵各有兩個月,戰鬥力提升一倍多。
戰鬥打響,在宇喜多秀家指揮下,十萬倭軍一起撲向長奠堡。
猶豫敵我雙方兵力差距非常大,長奠堡守軍的任務不是盡可能殺傷倭軍,而是盡快將倭軍擊退,在倭軍進入到長奠堡一千米範圍內時,榴彈炮營就開始攻擊。
一枚枚榴彈砸到倭軍陣列中,給倭軍帶來微小死傷,不過這能夠爆炸的炮彈讓宇喜多秀家大開眼界,要是這種火炮多一點,也能夠產生巨大威力,宇喜多秀家想著等攻下長奠堡繳獲這種火炮後,也要讓倭國多打造一些出來裝備給倭軍。
倭軍前進三百米,人民軍火槍兵和虎頭炮先後發威,虎頭炮發射的實心炮彈,給倭軍帶來的殺傷效果還不如榴彈炮,但火槍兵的戰鬥力不可小覷,每一波鉛彈襲來,都有超過二百五十名倭寇倒下,每前進一百米距離,倭軍就要損失大約一千名士卒。
宇喜多秀家終於體會到小西行長的感受了,還沒有給敵人帶來多少死傷,己方大軍每前進一步都有幾十上百人死去,幾乎是以己方士卒身體鋪路,才接近敵方堡壘。
宇喜多秀家帶領大軍先後征服高麗和海西女真,這是宇喜多秀家的輝煌戰績,宇喜多秀家足以自傲,開始現在遭遇的戰鬥讓宇喜多秀家內心的驕傲漸漸退去,麵前的敵人的確非常強,這才是倭國的大敵,倭國想要占領華夏大地,必須將麵前這個強大的敵人滅掉。
前進!繼續前進!
倭軍在付出六、七千傷亡後,終於來到長奠堡城牆下,就在倭軍士卒以為自己能夠成功登上城牆殺死城牆上的敵人搶奪長奠堡內的財富、女人時,幾十上百枚手榴彈從天而降,迎接倭軍的到來。
連綿不絕的爆炸聲中,城牆外的倭軍士卒全部倒在血泊中,但是倭軍的進攻沒有因為上千倭軍士卒被手榴彈炸死炸傷而結束。
已經損失這麽多兵力,宇喜多秀家決定必須攻下長奠堡,若是連長奠堡都無法攻下,這一次進攻遼東的戰爭就徹底失敗了,還白白損失好幾萬人,這個代價小西行長無法承受,宇喜多秀家也無法承受,他這指揮官位置肯定會被豐臣秀吉撤掉。
戰鬥在繼續,每當城牆下大部分倭寇都倒下,擲彈兵們都會暫停進攻,長奠堡儲備大量手榴彈,若是一直扔手榴彈,能夠炸死三萬倭寇都算是多的,而城外倭寇數量足足有十萬,手榴彈必須省著點用。
擲彈兵的攻擊停下來了,倭寇以為人民軍手榴彈扔光了,繼續接近城牆,隨著城牆下倭寇想要架起雲梯攀登城牆,擲彈兵又開始扔手榴彈,在將城牆下的倭寇炸得差不多,再一次結束攻擊。
這樣的攻守模式已經持續好幾輪,為此倭軍已經死傷上萬人。
“那種能夠爆炸的火器敵人還有多少?”
看著士卒死傷不斷增加,宇喜多秀家心態都快要崩了,總以為那種火器敵人用光了,但是隨著倭軍進攻,又會有更多火器被扔出來,好似源源不竭一般。
從倭軍接近長奠堡開始到現在,倭軍死傷人數已經多達兩萬,占大軍五分之一人數,卻連長奠堡的城牆都沒有登上去,再損失下去,這一仗就真的不用打了。
慘烈的戰鬥嚇得一些倭寇逃跑,並且隨著戰鬥的繼續,出現逃兵的數量越來越多,已經有許多倭寇不相信人民軍手榴彈用光了,即便軍官再怎麽驅趕,都不願意前進一步。
當倭軍死傷人數超過兩萬四千後,沒有見到一點攻克長奠堡的希望,宇喜多秀家終於下達撤退命令。
來時以倭軍士卒屍體鋪路,撤退時也要以倭軍士卒屍體鋪路!
最終隻有七萬一千倭軍士卒成功撤出長奠堡人民軍攻擊範圍,意味著在長奠堡外戰場上,有兩萬九千倭軍士卒倒下。
“不打了,不打了,這個敵人太強大了,我們遠遠不是對手,如此強大的敵人,我們怎可匹敵?”
第一次遭遇慘敗,年紀輕輕的指揮官宇喜多秀家心灰意冷,若是他知道小西行長率軍攻擊九連城又損失一萬五千人,恐怕真的是有要死的心。
兩萬,一萬五千,兩萬九千,三次戰鬥一共損失六萬四千人,出征的倭軍總計才二十萬人,幾乎損失三分之一兵力。
隨著慘敗,宇喜多秀家的野心徹底破碎了,什麽攻占華夏大地,就連一個小小的遼東,二十萬倭軍都無法攻占,要知道守在城中的人民軍遠小於倭軍,倭軍卻一次又一次敗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