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的一天到來,在辦公室裏處理政務的方南收到一封來自廣州大學的邀請,是廣州大學的學生發來的邀請,邀請方南參加一場飛行實驗。
看到是飛行實驗邀請,方南欣然同意,給發邀請函過來的學生寫了一封迴信,表示自己會準時參加。
很快,方南的迴信送到廣州大學,收到大都督的迴信,飛行興趣小組僅有的三名成員組長董彥組員高翔和孫偉茂興奮的歡唿起來,歡唿過後,三人又將大都督要來觀看飛行實驗的事情告訴飛行興趣小組的幾十個編外成員。
對於廣州大學中幾名學生組建的飛行興趣小組,方南有些印象,他常常去廣州大學視察或者講課,經常與學生們交流,其中就有學生表示自己想要飛上天空。
飛上天空,這是一個非常有意思的事情,方南和幾個對飛行感興趣的學生進行一次簡單的探討。
董彥、高翔、孫偉茂夢想著能夠飛到天上,他們也思考過改怎麽飛到天上去,三人的第一個思路是像鳥兒一樣在人身上插一對翅膀,雙臂帶著翅膀用力扇,人就能飛上天空。
方南則點出來三人思路中的問題,鳥兒依靠翅膀能夠飛上天空,不代表人也能自己製作翅膀飛上天空,翅膀小了提供不了足夠的升力,翅膀大了,以人的臂力也扇動不起來。
最終方南給董彥、高翔、孫偉茂三人提供一個新的思路——孔明燈。
相傳五代(公元907~960)時,有一個莘七娘,隨丈夫在福建打仗時,她曾用竹篾紮成方架,糊上紙,做成大燈,底盤上放置燃燒著的鬆脂,燈就靠熱空氣飛上天空,用作軍事聯絡信號,這種鬆脂燈,在四川稱孔明燈,主要原因還是這種燈籠的外形像諸葛亮戴的帽子。
另一種說法相傳孔明燈是由三國時的諸葛亮所發明,當年諸葛亮被司馬懿圍困在平陽,全軍上下束手無策,諸葛亮想出一條妙計,明算準風向,命人拿來白紙千張,糊成無數個燈籠,再利用煙霧向上的引力帶著它們升空。
一個個小小的燈籠升起,營內的士兵高唿著:“諸葛先生坐著天燈突圍啦!”。司馬懿竟然信以為真,帶兵向天燈的方向追趕,諸葛亮得以脫險,於是後人就稱這種燈籠為“孔明燈”。
孔明燈的起源已經不重要,最重要的還是孔明燈真的能夠飛到天上去,若是做一個大大的孔明燈,是不是人就可以乘坐孔明燈飛到天上去?
方南給孔明燈的思路告訴董彥、高翔、孫偉茂三人,讓三人去研究一下孔明燈能夠飛行的原理,已經去驗證人乘坐大孔明燈飛上天空的可行性。
那次談論結束後,董彥、高翔、孫偉茂三人還有一些對飛行有興趣的人都參與到研究中,沒多久,董彥、高翔、孫偉茂三人成立了飛行興趣小組,並向學校申請研究資金。
興趣小組是廣州大學的一種校內組織,學生、老師都可以創建興趣小組或者參加一個甚至多個興趣小組,這興趣小組是人民軍研究所超級簡化版,可以寫一份方案,向學校申請研究資金。
實際上興趣小組提交的方案都送到方南手中,經過方南審批才會提供資金供學生們進行研究。
人民軍缺少研究人員,廣州大學的學生們勉強也可以作為研究人員使用,隻要研究對人民軍有用的東西,方南都會支持,學生們的研究項目再大,所需資金人民軍也能夠輕鬆支持。
飛行興趣小組初期隻是對孔明燈進行研究,需要的資金並不多,不過飛行興趣小組研究孔明燈飛行原理卻花了很多時間。
若是非人民軍教育體係的舊時代知識分子,怎麽也不可能明白孔明燈為什麽能夠飛行,但廣州大學的學生們可以。
重力、浮力、火、空氣,在了解這些因素的關係後,飛行興趣小組眾人明白孔明燈的飛行原理。
簡單的說,在忽略孔明燈體積變化的情況下,孔明燈受到的浮力大小並不變化,加熱燈內空氣,使燈內空氣密度減小,從而使燈內氣體重力減小,使得燈的總重力小於所受的浮力,於是孔明燈就會上升。
明白孔明燈的原理後,接下來飛行興趣小組就要去研究製造更大的“孔明燈”,新的孔明燈可以載一定重量的物品飛到天空中,飛行興趣小組開始申請下一批研究資金,是第一次申請研究租金的十倍還多,方南同樣批準了。
飛行興趣小組用以申請研究資金所寫的新方案中,孔明燈已經發生改變,向著熱氣球發展,那時候方南還在文件中花了一個熱氣球的草圖供飛行興趣小組參考,至於其他東西,學生們還是自己研究比較好。
研究是一個必要的過程,要是都由方南來做,少了研究的過程,當科技發展到方南都無法指點的地步,研究人員卻不會研究,科技便會停滯。
熱氣球、飛艇、飛機,這三種都是飛行器,熱氣球是最先出現的,飛行高度低,飛行速度慢,但熱氣球對人民軍來說也是有著不少作用的。
在軍事上,兩軍對陣,人可以乘坐熱氣球飛到天空中,用望遠鏡觀察敵人布置,尤其是給火炮部隊指引攻擊方位。
對於沒有見過熱氣球的敵人,還可以用熱氣器飛到敵人上空拋灑傳單或者其他物品進行恐嚇。
當然,方南更期待的還是飛艇和飛機誕生,飛艇最大的作用就是長途運輸,速度比馬車、火車還快,而且不受地形限製,可以通過飛艇往沒有修路地勢險要的地方運送物資補給。
就算飛機製造出來,短時間內在運送貨物上也無法與飛艇相比。
短時間內飛艇和飛機都不會誕生,目前隻能對熱氣球進行研究,也算是一個比較不錯的展開,若是沒有人對飛行器進行研究,方南隻能命人建立飛行器研究所,挑選研究人員對其進行研究。
科學研究,興趣是非常重要的一項,能夠有效提高研究速度。
看到是飛行實驗邀請,方南欣然同意,給發邀請函過來的學生寫了一封迴信,表示自己會準時參加。
很快,方南的迴信送到廣州大學,收到大都督的迴信,飛行興趣小組僅有的三名成員組長董彥組員高翔和孫偉茂興奮的歡唿起來,歡唿過後,三人又將大都督要來觀看飛行實驗的事情告訴飛行興趣小組的幾十個編外成員。
對於廣州大學中幾名學生組建的飛行興趣小組,方南有些印象,他常常去廣州大學視察或者講課,經常與學生們交流,其中就有學生表示自己想要飛上天空。
飛上天空,這是一個非常有意思的事情,方南和幾個對飛行感興趣的學生進行一次簡單的探討。
董彥、高翔、孫偉茂夢想著能夠飛到天上,他們也思考過改怎麽飛到天上去,三人的第一個思路是像鳥兒一樣在人身上插一對翅膀,雙臂帶著翅膀用力扇,人就能飛上天空。
方南則點出來三人思路中的問題,鳥兒依靠翅膀能夠飛上天空,不代表人也能自己製作翅膀飛上天空,翅膀小了提供不了足夠的升力,翅膀大了,以人的臂力也扇動不起來。
最終方南給董彥、高翔、孫偉茂三人提供一個新的思路——孔明燈。
相傳五代(公元907~960)時,有一個莘七娘,隨丈夫在福建打仗時,她曾用竹篾紮成方架,糊上紙,做成大燈,底盤上放置燃燒著的鬆脂,燈就靠熱空氣飛上天空,用作軍事聯絡信號,這種鬆脂燈,在四川稱孔明燈,主要原因還是這種燈籠的外形像諸葛亮戴的帽子。
另一種說法相傳孔明燈是由三國時的諸葛亮所發明,當年諸葛亮被司馬懿圍困在平陽,全軍上下束手無策,諸葛亮想出一條妙計,明算準風向,命人拿來白紙千張,糊成無數個燈籠,再利用煙霧向上的引力帶著它們升空。
一個個小小的燈籠升起,營內的士兵高唿著:“諸葛先生坐著天燈突圍啦!”。司馬懿竟然信以為真,帶兵向天燈的方向追趕,諸葛亮得以脫險,於是後人就稱這種燈籠為“孔明燈”。
孔明燈的起源已經不重要,最重要的還是孔明燈真的能夠飛到天上去,若是做一個大大的孔明燈,是不是人就可以乘坐孔明燈飛到天上去?
方南給孔明燈的思路告訴董彥、高翔、孫偉茂三人,讓三人去研究一下孔明燈能夠飛行的原理,已經去驗證人乘坐大孔明燈飛上天空的可行性。
那次談論結束後,董彥、高翔、孫偉茂三人還有一些對飛行有興趣的人都參與到研究中,沒多久,董彥、高翔、孫偉茂三人成立了飛行興趣小組,並向學校申請研究資金。
興趣小組是廣州大學的一種校內組織,學生、老師都可以創建興趣小組或者參加一個甚至多個興趣小組,這興趣小組是人民軍研究所超級簡化版,可以寫一份方案,向學校申請研究資金。
實際上興趣小組提交的方案都送到方南手中,經過方南審批才會提供資金供學生們進行研究。
人民軍缺少研究人員,廣州大學的學生們勉強也可以作為研究人員使用,隻要研究對人民軍有用的東西,方南都會支持,學生們的研究項目再大,所需資金人民軍也能夠輕鬆支持。
飛行興趣小組初期隻是對孔明燈進行研究,需要的資金並不多,不過飛行興趣小組研究孔明燈飛行原理卻花了很多時間。
若是非人民軍教育體係的舊時代知識分子,怎麽也不可能明白孔明燈為什麽能夠飛行,但廣州大學的學生們可以。
重力、浮力、火、空氣,在了解這些因素的關係後,飛行興趣小組眾人明白孔明燈的飛行原理。
簡單的說,在忽略孔明燈體積變化的情況下,孔明燈受到的浮力大小並不變化,加熱燈內空氣,使燈內空氣密度減小,從而使燈內氣體重力減小,使得燈的總重力小於所受的浮力,於是孔明燈就會上升。
明白孔明燈的原理後,接下來飛行興趣小組就要去研究製造更大的“孔明燈”,新的孔明燈可以載一定重量的物品飛到天空中,飛行興趣小組開始申請下一批研究資金,是第一次申請研究租金的十倍還多,方南同樣批準了。
飛行興趣小組用以申請研究資金所寫的新方案中,孔明燈已經發生改變,向著熱氣球發展,那時候方南還在文件中花了一個熱氣球的草圖供飛行興趣小組參考,至於其他東西,學生們還是自己研究比較好。
研究是一個必要的過程,要是都由方南來做,少了研究的過程,當科技發展到方南都無法指點的地步,研究人員卻不會研究,科技便會停滯。
熱氣球、飛艇、飛機,這三種都是飛行器,熱氣球是最先出現的,飛行高度低,飛行速度慢,但熱氣球對人民軍來說也是有著不少作用的。
在軍事上,兩軍對陣,人可以乘坐熱氣球飛到天空中,用望遠鏡觀察敵人布置,尤其是給火炮部隊指引攻擊方位。
對於沒有見過熱氣球的敵人,還可以用熱氣器飛到敵人上空拋灑傳單或者其他物品進行恐嚇。
當然,方南更期待的還是飛艇和飛機誕生,飛艇最大的作用就是長途運輸,速度比馬車、火車還快,而且不受地形限製,可以通過飛艇往沒有修路地勢險要的地方運送物資補給。
就算飛機製造出來,短時間內在運送貨物上也無法與飛艇相比。
短時間內飛艇和飛機都不會誕生,目前隻能對熱氣球進行研究,也算是一個比較不錯的展開,若是沒有人對飛行器進行研究,方南隻能命人建立飛行器研究所,挑選研究人員對其進行研究。
科學研究,興趣是非常重要的一項,能夠有效提高研究速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