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槍是有了,但還不夠,火炮也是必須裝備的武器。
明朝軍隊中目前裝備的兩種主要火炮,一個是虎蹲炮,一個是佛郎機炮。
虎蹲炮主要為為戚家軍裝備的火炮,為了便於射擊,把炮擺成一個固定的姿勢,很像猛虎蹲坐的樣子,故得名,隨著戚繼光“南征北戰”,虎蹲炮已經被明朝軍隊廣泛裝備。
虎蹲炮威力不大,類似今天的迫擊炮,是以曲射為主的火炮,火炮炮管薄,最輕的型號全重隻有三十六斤,最重的型號要超過五十斤,射程也不遠,最大射程隻有五百米,適於在山嶽、森林和水田等有礙大炮機動性的戰鬥地域,機動靈活。
佛郎機炮,由歐洲國家發明,嘉靖年間由葡萄牙傳入中國,按其國名稱為“佛朗機”。
嘉靖三年(1524),明廷仿製成功第一批32門佛朗機炮,每門重約300斤,母銃長2.85尺,配有4個子銃,之後,明廷又陸續仿製出大小型號不同的各式佛朗機,裝備北方及沿海軍隊。
佛郎機炮是一種鐵製後裝滑膛炮,整炮由三部分組成:炮管、炮腹、子炮,開炮時先將火藥彈丸填入子炮中,然後把子炮裝入炮腹中,引燃子炮火門進行射擊。
采用了母銃與子銃結構,母銃即炮筒,子銃實為小火銃,每門母銃配4~9個子銃,每門子銃事先裝填彈藥以備使用。
作戰時,先將一個子銃裝入母銃的彈室中,發射後,將空子銃退出,換裝另一個,由於可以輪流換裝子銃,減少了臨時裝填彈藥的時間,大大提高了射擊速度,因此又被稱作“子母炮”。
佛郎機炮還安裝了瞄準具,即增大了射程,又提高了精度,已初步具備了現代火炮的基本特點,是這個時代裏最先進火炮。
不過限於這個時代的技術水平,佛郎機炮也有一個無法克服的缺點:子炮與炮腹間縫隙公差大,造成火藥氣體泄漏,即便是最重型號的佛郎機炮最大射程也隻有兩千米,大多數佛郎機炮的射程都在一千米以內。
簡單的說虎蹲炮就是輕型火炮,機動靈活,射程較近,佛郎機炮是中型火炮,也是速射炮,相比於虎蹲炮射程更遠,威力更大。
明朝軍隊都有先進火炮,方南的軍隊自然也要配備火炮,虎頭槍的射程是比鳥銃遠,即使麵對虎蹲炮也能夠在火炮射程範圍外將敵人射殺,但是遇到佛郎機炮就不行了,佛郎機炮射程更遠,隻能挨炸。
方南原本想著研發一款大射程火炮,可是仔細思考過後才發現,以虎頭寨現在的情況,是不可能打造出比佛郎機炮更先進的火炮,甚至連佛郎機炮也不能打造,因為打造佛郎機炮需要消耗大量鋼鐵,而且不方便運輸。
最後方南決定打造虎蹲炮,並親自帶著學生和鐵匠對虎蹲炮進行改進,最終打造出一款實用的輕型火炮,重四十一斤,但最大射程達到七百米,性能比明朝軍隊使用的虎蹲炮超出不少。
和虎頭槍一樣,這款火炮被命名為虎頭炮,不過虎頭炮打造難易程度遠不如虎頭槍,隻要有足夠的鋼鐵,虎頭炮的打造速度還要快過虎頭槍,但最終平均每兩個月才打造一門虎頭炮。
虎頭炮的射程不如虎頭槍,還需要用到大量鋼鐵,要不是虎頭炮在作戰是還有些用處,順便訓練一下炮兵,否則就不會打造這虎頭炮。
另外不多打造虎頭跑還有一個原因,就是虎頭炮消耗火藥太多,不如虎頭槍劃算,在這深山中,硝石太難獲得。
兩年前方南就開始用銀子向深山中能夠聯係到的村寨收購硝石,其他村寨寨民收集地霜,處理後獲得硝石,被方南購買,這還不夠,方南又安排人在大山外麵一些村子收購硝石,即便是如此,也無法頂住太多火炮對火藥的消耗。
平均兩個月一門,現在方南手中已經攢下十一門虎頭炮,除了一門虎頭炮經常擺弄著,剩下火炮都在倉庫堆放著。
三年時間裏,方南為造反做的準備不止有打造虎頭槍和虎頭炮,還以胡壯、何言、周毅、王盛榮等學習軍事知識的學生和青山寨一些年齡二十五歲以下的成年男性組建起一支青山寨護衛隊。
人數很少,隻要十五人,年僅二十一歲的胡壯擔任護衛隊隊長,十五人都學習使用虎頭槍,不過何言帶著四個人重點學習使用虎頭炮。
三年前青山寨的人們就知道村寨裏的小輩們想要造反,推翻大明朝,但是他們都已經被勸服,沒有反對。
在這過去的三年時間裏,方南通過自己學生向長輩們隱晦傳達一件事情:隻要造反能夠獲得成功,青山寨裏將常用字識全,並且還會簡單算術的人,最差也能夠成為一個小官,過上衣食無憂的生活。
見識到虎頭槍和虎頭炮的威力,小輩們要造反自己也會受到牽連,又從小輩們那邊知道方南隱晦傳達過來的事情,長輩們經過仔細思考後,基本上都已經做出決定,積極向方南寨主身邊靠攏,跟著方南寨主在造反這條路上一直走下去。
可以說方南的寨主身份在青山寨裏已經獲得不少權力,隻是輩分上差距,還需要一段時間才能轉變為地位上的差距,年長的人不是那麽容易就聽從年少的人吩咐,方南也是在過去六年時間裏的努力才做到今天這個地步。
還好青山寨不是一個同姓的大家族,若是在大家族中,血脈輩分關係更加嚴重,也更加難以改變。
從深山中一個隻為吃飽穿暖的小村寨,到全寨大部分人都決定造反,青山寨的改變可謂是非常大,也是在這種改變下,青山寨護衛隊得以成立,不過護衛隊從成立到現在還沒有動手的機會,最多就是在山林中打打野獸。
胡壯甚至想過什麽時候能夠有山賊來襲,讓山賊好好見識一下護衛隊的厲害,隻不過這話胡壯一直藏在心中,不敢說出去。
明朝軍隊中目前裝備的兩種主要火炮,一個是虎蹲炮,一個是佛郎機炮。
虎蹲炮主要為為戚家軍裝備的火炮,為了便於射擊,把炮擺成一個固定的姿勢,很像猛虎蹲坐的樣子,故得名,隨著戚繼光“南征北戰”,虎蹲炮已經被明朝軍隊廣泛裝備。
虎蹲炮威力不大,類似今天的迫擊炮,是以曲射為主的火炮,火炮炮管薄,最輕的型號全重隻有三十六斤,最重的型號要超過五十斤,射程也不遠,最大射程隻有五百米,適於在山嶽、森林和水田等有礙大炮機動性的戰鬥地域,機動靈活。
佛郎機炮,由歐洲國家發明,嘉靖年間由葡萄牙傳入中國,按其國名稱為“佛朗機”。
嘉靖三年(1524),明廷仿製成功第一批32門佛朗機炮,每門重約300斤,母銃長2.85尺,配有4個子銃,之後,明廷又陸續仿製出大小型號不同的各式佛朗機,裝備北方及沿海軍隊。
佛郎機炮是一種鐵製後裝滑膛炮,整炮由三部分組成:炮管、炮腹、子炮,開炮時先將火藥彈丸填入子炮中,然後把子炮裝入炮腹中,引燃子炮火門進行射擊。
采用了母銃與子銃結構,母銃即炮筒,子銃實為小火銃,每門母銃配4~9個子銃,每門子銃事先裝填彈藥以備使用。
作戰時,先將一個子銃裝入母銃的彈室中,發射後,將空子銃退出,換裝另一個,由於可以輪流換裝子銃,減少了臨時裝填彈藥的時間,大大提高了射擊速度,因此又被稱作“子母炮”。
佛郎機炮還安裝了瞄準具,即增大了射程,又提高了精度,已初步具備了現代火炮的基本特點,是這個時代裏最先進火炮。
不過限於這個時代的技術水平,佛郎機炮也有一個無法克服的缺點:子炮與炮腹間縫隙公差大,造成火藥氣體泄漏,即便是最重型號的佛郎機炮最大射程也隻有兩千米,大多數佛郎機炮的射程都在一千米以內。
簡單的說虎蹲炮就是輕型火炮,機動靈活,射程較近,佛郎機炮是中型火炮,也是速射炮,相比於虎蹲炮射程更遠,威力更大。
明朝軍隊都有先進火炮,方南的軍隊自然也要配備火炮,虎頭槍的射程是比鳥銃遠,即使麵對虎蹲炮也能夠在火炮射程範圍外將敵人射殺,但是遇到佛郎機炮就不行了,佛郎機炮射程更遠,隻能挨炸。
方南原本想著研發一款大射程火炮,可是仔細思考過後才發現,以虎頭寨現在的情況,是不可能打造出比佛郎機炮更先進的火炮,甚至連佛郎機炮也不能打造,因為打造佛郎機炮需要消耗大量鋼鐵,而且不方便運輸。
最後方南決定打造虎蹲炮,並親自帶著學生和鐵匠對虎蹲炮進行改進,最終打造出一款實用的輕型火炮,重四十一斤,但最大射程達到七百米,性能比明朝軍隊使用的虎蹲炮超出不少。
和虎頭槍一樣,這款火炮被命名為虎頭炮,不過虎頭炮打造難易程度遠不如虎頭槍,隻要有足夠的鋼鐵,虎頭炮的打造速度還要快過虎頭槍,但最終平均每兩個月才打造一門虎頭炮。
虎頭炮的射程不如虎頭槍,還需要用到大量鋼鐵,要不是虎頭炮在作戰是還有些用處,順便訓練一下炮兵,否則就不會打造這虎頭炮。
另外不多打造虎頭跑還有一個原因,就是虎頭炮消耗火藥太多,不如虎頭槍劃算,在這深山中,硝石太難獲得。
兩年前方南就開始用銀子向深山中能夠聯係到的村寨收購硝石,其他村寨寨民收集地霜,處理後獲得硝石,被方南購買,這還不夠,方南又安排人在大山外麵一些村子收購硝石,即便是如此,也無法頂住太多火炮對火藥的消耗。
平均兩個月一門,現在方南手中已經攢下十一門虎頭炮,除了一門虎頭炮經常擺弄著,剩下火炮都在倉庫堆放著。
三年時間裏,方南為造反做的準備不止有打造虎頭槍和虎頭炮,還以胡壯、何言、周毅、王盛榮等學習軍事知識的學生和青山寨一些年齡二十五歲以下的成年男性組建起一支青山寨護衛隊。
人數很少,隻要十五人,年僅二十一歲的胡壯擔任護衛隊隊長,十五人都學習使用虎頭槍,不過何言帶著四個人重點學習使用虎頭炮。
三年前青山寨的人們就知道村寨裏的小輩們想要造反,推翻大明朝,但是他們都已經被勸服,沒有反對。
在這過去的三年時間裏,方南通過自己學生向長輩們隱晦傳達一件事情:隻要造反能夠獲得成功,青山寨裏將常用字識全,並且還會簡單算術的人,最差也能夠成為一個小官,過上衣食無憂的生活。
見識到虎頭槍和虎頭炮的威力,小輩們要造反自己也會受到牽連,又從小輩們那邊知道方南隱晦傳達過來的事情,長輩們經過仔細思考後,基本上都已經做出決定,積極向方南寨主身邊靠攏,跟著方南寨主在造反這條路上一直走下去。
可以說方南的寨主身份在青山寨裏已經獲得不少權力,隻是輩分上差距,還需要一段時間才能轉變為地位上的差距,年長的人不是那麽容易就聽從年少的人吩咐,方南也是在過去六年時間裏的努力才做到今天這個地步。
還好青山寨不是一個同姓的大家族,若是在大家族中,血脈輩分關係更加嚴重,也更加難以改變。
從深山中一個隻為吃飽穿暖的小村寨,到全寨大部分人都決定造反,青山寨的改變可謂是非常大,也是在這種改變下,青山寨護衛隊得以成立,不過護衛隊從成立到現在還沒有動手的機會,最多就是在山林中打打野獸。
胡壯甚至想過什麽時候能夠有山賊來襲,讓山賊好好見識一下護衛隊的厲害,隻不過這話胡壯一直藏在心中,不敢說出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