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8頁
不種田就會被啊嗚掉[末世] 作者:春山猶枝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有的人渾渾噩噩的活著,有的吃就吃,吃不飽就少動彈一點兒,也有的人更聰明,知道謀求更多的食物。
他們先是試探著詢問來巡邏的護衛隊成員,能不能跟城裏的人做交易,護衛隊當然不敢隨便迴答,先是報給折柳折柳相當於他們的副隊長,這種事他們是不敢去找頂頭上司溫束的。
折柳跟夏琛匯報了一聲,夏琛覺得挺有意思,便應了,這也是他甄選人才的一種渠道嘛。
得到肯定的答覆之後,那最先詢問的人沒多久就跟在第一排樹牆後夯地的村民搭上話,試圖將他們打的柴賣出去。
他們現在的情況,唯一能獲得的免費資源,就是林子裏的柴火了,當然還有一些野菜野果之類的,一般都被吃掉了,村民們也不會稀罕這點兒東西,那兩邊的林子不密,少有能獵到的動物。
柴火雖然也不稀罕,但是萬一就有人不願意打柴或者家裏富裕想買柴用呢他們的柴火賣得便宜極了,曬得幹幹的,捆好的一大捆,隨便換點兒吃食就成。
不知是這人會說話,還是那村民動了惻隱之心,他們雖然不需要柴火,但還真跟他介紹了一個客戶。
孟大舅家一直在做滷味,做滷味費柴火,他們家人口雖然不少,但是都有事做,孩子們訓練的訓練上學的上學,男人種地女人操持家務還要煮滷味,都不得閑。又不像別人家,用的柴少隨便弄些迴來就夠用很久,他們隻能做完活兒再去打柴,十分累人。
買柴用就方便多了,雖然要多出一些錢財,但是他們家因為做滷味,而且還有幾個孩子在護衛隊,家境可以說非常不錯,這點兒柴火錢真不算啥。
況且這些難民也不像村人一般,現在隻願意收彩幣,他們什麽都要,雜糧熟食調料布匹鍋碗瓦罐甚至舊衣服,都能換柴。
起初就孟大舅一家去換,他們人厚道,雖然聽難民說什麽都要,拿去的依舊都是他們最缺的糧食。
後來還是難民主動提出,想要一些舊衣服,因為他們這邊有小孩的衣服實在穿不了了。
等村民發現萬物皆可換柴,他們紛紛心動了,哪家沒攢著一些破爛,豁口子的瓦罐兒,做家具剩下的木板子,剝爛了又捨不得扔的爛皮子,哪怕是地裏摘兩個茄子一把豆子,都能換迴柴火來。
於是全村老少齊齊行動,隔著一排樹牆,兩邊的人就跟探監似的,從那縫隙裏來迴遞東西。
說起來那縫隙也不算十分小,小孩子和瘦弱一些的人很容易就能穿過去,但是至今沒人敢越雷池一步。
村裏的人隱約有一種優越感,他們知道外麵的人很想進來加入他們,但是夏少爺不讓,還要經過挑選。
他們很樂意保持這種讓人羨慕嚮往的狀態,甚至在與難民交往中,都會有一點兒高高在上的心態,這很大程度上提高了他們的幸福感,他們並不願意主動打破這種界限。
而難民的心思更加直白,村民們什麽樣的生活,從他們的吃穿和一些故意透露出來的話語中可窺一斑,簡直讓他們羨慕的紅了眼。要是能讓他們住進城裏,也過上這樣有房有地有吃有喝的生活,讓他們幹什麽都行。
所以他們哪敢違背夏琛的意思,他不讓進,就沒人敢跨過去一步,就連不懂事的孩子,都被家長再三教育,不能偷偷往裏跑。
在這場交易裏,看似村民是占便宜了,用一堆用不上的破爛兒換迴了一定能用上的柴火,實際上難民才是靠這個方法慢慢立足。
這些村民們看不上的東西,對於一無所有的難民來說,都是急需品,有了瓦罐,他們可以自己煮熱乎的食物。有了木板,再尋幾塊石頭一墊便是張床,不用睡在有潮氣的地上。爛皮子洗一洗縫一縫,還能給小孩兒做條兜襠褲。
至於那些糧食蔬菜,一鍋煮了更加豐盛,也能更好的養身體,其他亂七八糟的東西,也都能找到合理的用處。
夏琛冷眼旁觀,覺得提出換柴這個主意的人真是個能人,別的不說,光跟村民搭上關係讓他們幫忙介紹客戶就不容易。
開了這個頭,他得供上足夠的柴火,另外在最初隻有姚大舅家一個客戶的時候,壓製住其他人不讓他們形成不良競爭柴價已經夠低了,再壓價競爭這攤子就砸了。
與此同時得保證柴火質量,要不是他們的柴收拾的幹淨好燒,也不會有迴頭客。
夏琛讓巡邏的護衛隊觀察過,那人將人分組,有力氣的男人去打柴運柴,女人照顧孩子翻檢晾曬捆綁柴火,換來的物資合理分配。
他是最先起頭的人,說服了自己所在的小組之後慢慢搞起來,等在姚家人手裏換到糧食之後,很多人動心想插一手,但此時村民們已經加入進來,不用擔心供大於求太多人去分他的好處。
然而這也不是個長久生意,兩邊林子柴火是有限的,村民們燒柴也燒不了那麽快。眼瞅著生意一天不如一天,許多難民都唉聲嘆氣,很不願意放棄這個唯一能換到物資的活計。
孟明峻很看好這人,他打聽過,這個叫易杉的男人,是個識字的,他就喜歡識字的,能幫他分擔點兒工作就再好不過了。
夏琛卻想再看看這人還有沒有其他主意,在柴火賣不出去之後。
易杉果然是個有成算看得長遠的人,在柴火生意熱度消退後,他又組織人手,開始賣其他東西。
</br>
他們先是試探著詢問來巡邏的護衛隊成員,能不能跟城裏的人做交易,護衛隊當然不敢隨便迴答,先是報給折柳折柳相當於他們的副隊長,這種事他們是不敢去找頂頭上司溫束的。
折柳跟夏琛匯報了一聲,夏琛覺得挺有意思,便應了,這也是他甄選人才的一種渠道嘛。
得到肯定的答覆之後,那最先詢問的人沒多久就跟在第一排樹牆後夯地的村民搭上話,試圖將他們打的柴賣出去。
他們現在的情況,唯一能獲得的免費資源,就是林子裏的柴火了,當然還有一些野菜野果之類的,一般都被吃掉了,村民們也不會稀罕這點兒東西,那兩邊的林子不密,少有能獵到的動物。
柴火雖然也不稀罕,但是萬一就有人不願意打柴或者家裏富裕想買柴用呢他們的柴火賣得便宜極了,曬得幹幹的,捆好的一大捆,隨便換點兒吃食就成。
不知是這人會說話,還是那村民動了惻隱之心,他們雖然不需要柴火,但還真跟他介紹了一個客戶。
孟大舅家一直在做滷味,做滷味費柴火,他們家人口雖然不少,但是都有事做,孩子們訓練的訓練上學的上學,男人種地女人操持家務還要煮滷味,都不得閑。又不像別人家,用的柴少隨便弄些迴來就夠用很久,他們隻能做完活兒再去打柴,十分累人。
買柴用就方便多了,雖然要多出一些錢財,但是他們家因為做滷味,而且還有幾個孩子在護衛隊,家境可以說非常不錯,這點兒柴火錢真不算啥。
況且這些難民也不像村人一般,現在隻願意收彩幣,他們什麽都要,雜糧熟食調料布匹鍋碗瓦罐甚至舊衣服,都能換柴。
起初就孟大舅一家去換,他們人厚道,雖然聽難民說什麽都要,拿去的依舊都是他們最缺的糧食。
後來還是難民主動提出,想要一些舊衣服,因為他們這邊有小孩的衣服實在穿不了了。
等村民發現萬物皆可換柴,他們紛紛心動了,哪家沒攢著一些破爛,豁口子的瓦罐兒,做家具剩下的木板子,剝爛了又捨不得扔的爛皮子,哪怕是地裏摘兩個茄子一把豆子,都能換迴柴火來。
於是全村老少齊齊行動,隔著一排樹牆,兩邊的人就跟探監似的,從那縫隙裏來迴遞東西。
說起來那縫隙也不算十分小,小孩子和瘦弱一些的人很容易就能穿過去,但是至今沒人敢越雷池一步。
村裏的人隱約有一種優越感,他們知道外麵的人很想進來加入他們,但是夏少爺不讓,還要經過挑選。
他們很樂意保持這種讓人羨慕嚮往的狀態,甚至在與難民交往中,都會有一點兒高高在上的心態,這很大程度上提高了他們的幸福感,他們並不願意主動打破這種界限。
而難民的心思更加直白,村民們什麽樣的生活,從他們的吃穿和一些故意透露出來的話語中可窺一斑,簡直讓他們羨慕的紅了眼。要是能讓他們住進城裏,也過上這樣有房有地有吃有喝的生活,讓他們幹什麽都行。
所以他們哪敢違背夏琛的意思,他不讓進,就沒人敢跨過去一步,就連不懂事的孩子,都被家長再三教育,不能偷偷往裏跑。
在這場交易裏,看似村民是占便宜了,用一堆用不上的破爛兒換迴了一定能用上的柴火,實際上難民才是靠這個方法慢慢立足。
這些村民們看不上的東西,對於一無所有的難民來說,都是急需品,有了瓦罐,他們可以自己煮熱乎的食物。有了木板,再尋幾塊石頭一墊便是張床,不用睡在有潮氣的地上。爛皮子洗一洗縫一縫,還能給小孩兒做條兜襠褲。
至於那些糧食蔬菜,一鍋煮了更加豐盛,也能更好的養身體,其他亂七八糟的東西,也都能找到合理的用處。
夏琛冷眼旁觀,覺得提出換柴這個主意的人真是個能人,別的不說,光跟村民搭上關係讓他們幫忙介紹客戶就不容易。
開了這個頭,他得供上足夠的柴火,另外在最初隻有姚大舅家一個客戶的時候,壓製住其他人不讓他們形成不良競爭柴價已經夠低了,再壓價競爭這攤子就砸了。
與此同時得保證柴火質量,要不是他們的柴收拾的幹淨好燒,也不會有迴頭客。
夏琛讓巡邏的護衛隊觀察過,那人將人分組,有力氣的男人去打柴運柴,女人照顧孩子翻檢晾曬捆綁柴火,換來的物資合理分配。
他是最先起頭的人,說服了自己所在的小組之後慢慢搞起來,等在姚家人手裏換到糧食之後,很多人動心想插一手,但此時村民們已經加入進來,不用擔心供大於求太多人去分他的好處。
然而這也不是個長久生意,兩邊林子柴火是有限的,村民們燒柴也燒不了那麽快。眼瞅著生意一天不如一天,許多難民都唉聲嘆氣,很不願意放棄這個唯一能換到物資的活計。
孟明峻很看好這人,他打聽過,這個叫易杉的男人,是個識字的,他就喜歡識字的,能幫他分擔點兒工作就再好不過了。
夏琛卻想再看看這人還有沒有其他主意,在柴火賣不出去之後。
易杉果然是個有成算看得長遠的人,在柴火生意熱度消退後,他又組織人手,開始賣其他東西。
</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