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比較忙,病人也多,沒時間及時往下寫,許多讀者要求我邊寫邊列舉醫案,我曾經專門寫個一本醫案,講述了50種病的治療方法,發表在很多地方,大家可以看看。
很多不是學中醫的看了上麵的十幾章內容,就想開方治病,我覺得開方還是要慎重,除了我談到的內容外,建議將此文和中醫學院教材結合起來,這樣才能全麵了解、學習中醫,等到對疾病的認識達到了一個層次,對理法方藥都熟悉了,再考慮嚐試開方。
接下來我們來談談“法”。
既然生病了,我們要治療總得有個法,不能糊裏糊塗的用藥,就好比打仗,不能糊裏糊塗的向前衝,那樣是很難取勝的。
《孫子兵法·兵勢》中講到:“凡戰者,以正合,以奇勝”。
打仗如此,治病也是如此。
“守正出奇”是治療疾病的總體原則。
守正,指的不是固守正氣,指的是固守“正法”,也就是說通過守正,使自己處於不敗之地,這是成功的基石。就好比寫字,先寫正楷字,正楷字寫好了,在寫行書、草書都不走樣。
治病之“正法”為:汗、吐、下、消、和、清、溫、補八法,八法熟練掌握之後,對疾病的治療就能立於不敗之地,然後才能出奇。
什麽是“出奇”呢?出奇是對這八法的靈活運用,幾法共施。道家講:“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八法之中其實包含了眾多種法,能否理會、能否出奇,關鍵是對八法的領會和對疾病的認識程度。
大家可能覺得我說的玄乎,我們舉個例子:
“寒者熱之,熱者寒之”。這裏麵就包含了“清”“溫”兩法。如果我們看待疾病,隻能認識到寒或熱的層次,自然就會采用 “溫”或“清”的治法;如果我們認識到疾病屬於寒熱錯雜,我們就會想到“溫”“清”並用;如果我們看到的是寒多熱少或者熱多寒少,我們就會在“溫”、“清”的比例上有所側重;如果我們看到寒熱處於的位置不同,我們就會想到是先清後溫,還是先溫後清……
比如臨床中我們經常見到上熱下寒的病人,患者咽喉腫痛,卻有下肢發涼,給患者采用“溫”法,溫暖下焦,容易加重上部的熱邪,采用“清”法,清上部熱毒,卻又加重下部寒邪,這樣的病例,治療時就很容易看出一個醫生的水平了。一般的醫生隻顧上麵,不管下麵,盲目采用大劑量清熱解毒的藥物,咽喉勉強舒服點,但患者胃腸道卻受不了,出現腹痛腹瀉;還有的醫生認為是虛火上衝,采用大劑量薑桂附,稍稍不慎,患者上焦火邪更重,出現鼻衄、齒衄等,醫者還認為是正常反應,時時記住傷寒論中的“衄乃解”;再高明些醫生,可能會建議患者將溫藥改成丸劑飯前服用,這樣溫藥走下焦,飯後再服用清熱解毒的湯藥,慢慢飲用,這樣上下兼顧,起效迅捷,這就算是“出奇”了……
但還有更加奇的招數!這樣的疾病,按照道的角度,按照老子的“無為而治”,沒必要“清上補下”,隻需要將上焦的浮火引到下焦,這樣寒熱之間形成對流,疾病自然就好了。說通俗點,就是用自身之寒散自身之熱,用自身之熱散自身之寒。那如何向下引上焦的浮火呢?這裏麵又有幾個境界,後麵我會詳細講述……
從上麵的例子中可以看出,“出奇”是“守正”的變化。出奇是認識疾病達到一定深度之後,針對疾病所設立的治療方法。
站在山腳下的人,永遠無法體會“一覽眾山小”的感覺,而站在山頂上的人,講述“一覽眾山小”的感覺時,站在山腳下的人總不會相信,這就是為什麽“道”很難講清楚,為什麽“上士聞道,勤能行之。 中士聞道,若存若亡。 下士聞道,大笑之,弗笑不足以為道”,醫道也是如此!
講治法,一下子談到了道,有點跑題,不過最終我們還是會談到道的,因為道,才是中醫的最高境界。
如果我們仍舊拿旅行作為比如,我們這一章就好比是熟悉旅行的交通工具,旅行中可能會遇到江河,我們得乘船;遇到小道,我們可能要騎單車;遇到高速公路,那我們得開車……
治病八法,就是討論在不同情況下,該運用何法!
學習之前,我們先想兩個問題:
第一個:如果有蒼蠅、老鼠跑到家裏了,我們該怎麽辦?
第二個:家裏人吵架了,出現了內部矛盾,我們又該怎麽辦?
這是兩類問題,一個是外部問題,一個是內部問題。
蒼蠅、老鼠好比外邪,這類外邪需要驅趕出門,趕出門就得找到出路。汗、吐、下、消、和、清、溫、補八法中的汗、吐、下就是病邪的出路,知道了病邪的性質,知道了它應該走的出路,治病就好比巷子裏趕豬,直來直去,容易多了。
對於無法趕出門的病邪,就隻好采取八法中的消法,消之於無形;內傷之病證,就好比夫妻吵架,屬於家庭內部矛盾,這些矛盾需要的是調和,不是攻,協調好髒腑之間的矛盾,體現在一個字上,就是“和”,如果能夠調和髒腑、調和氣血、調和陰陽、調和寒熱,達到陰平陽秘的境界最好,如果調和不了了,隻能采取“虛則補之,實則瀉之”,運用清、溫、補三法了……
八法其實講了外感病與內傷病的總體治療法則,它不是簡簡單單的八個字,而是八條道,深刻體會這八法的內涵,對於臨床治病顯得非常重要。
對於上麵的 “治病八法” 以及“守正出奇”,我們可以總結出以下四句:
外邪找出路,內傷須調和;
五髒有生克,道法最精深!
為了深入理解八法的重要性,我結合臨床運用的個人心得,分別闡述。
第一法:汗法
此法列為第一,其重要性非比尋常。
汗法是通過開泄腠理、調和營衛、發汗祛邪,以解除表邪的治法,故又稱解表法。
《素問?陰陽應象大論》:“其在皮者,汗而發之。”
此為汗法應用原則及理論根據。
汗法有退熱、透疹、消水腫、祛風濕等作用。
主要適用於外感表證及具有表證的癰腫、麻疹、水腫早期等。
根據所受病邪不同,汗法分辛溫發汗和辛涼發汗兩大類。
因於風寒之邪所致用辛溫發汗;因於風熱之邪所致用辛涼發汗。
發汗解表以汗出邪去為目的,中病即止,不可過汗。如發汗太過易損傷津液,甚則大汗不止,導致虛脫。
凡心力衰竭、吐瀉失水、出血、津液虧損者均禁用汗法。
如果體質虛弱而確需發汗者,宜配合益氣、滋陰等藥同用。
發汗並非隻是服用節表的藥物,汗法途徑很多,使用蒸浴、針灸等療法達到出汗目的,亦屬汗法範疇。張從正《儒門事親》中寫道:“灸、蒸、薰、渫、洗、熨、烙、針刺、砭射、導引、按摩,凡解表者皆汗法也。”
本人臨床中,有服解表之湯劑發汗者;有不願喝藥建議采用熏蒸發汗者;有小兒服藥艱難,用中藥泡腳發汗者;有用艾條熏烤發汗者;也有服用薑湯發汗者……
“法”為發汗,“方”卻多端!(未完)
明燈醫學組疑難免費諮詢微信:262412996
文章轉載自:明燈醫學官網 .mingdnegyixue</a>
很多不是學中醫的看了上麵的十幾章內容,就想開方治病,我覺得開方還是要慎重,除了我談到的內容外,建議將此文和中醫學院教材結合起來,這樣才能全麵了解、學習中醫,等到對疾病的認識達到了一個層次,對理法方藥都熟悉了,再考慮嚐試開方。
接下來我們來談談“法”。
既然生病了,我們要治療總得有個法,不能糊裏糊塗的用藥,就好比打仗,不能糊裏糊塗的向前衝,那樣是很難取勝的。
《孫子兵法·兵勢》中講到:“凡戰者,以正合,以奇勝”。
打仗如此,治病也是如此。
“守正出奇”是治療疾病的總體原則。
守正,指的不是固守正氣,指的是固守“正法”,也就是說通過守正,使自己處於不敗之地,這是成功的基石。就好比寫字,先寫正楷字,正楷字寫好了,在寫行書、草書都不走樣。
治病之“正法”為:汗、吐、下、消、和、清、溫、補八法,八法熟練掌握之後,對疾病的治療就能立於不敗之地,然後才能出奇。
什麽是“出奇”呢?出奇是對這八法的靈活運用,幾法共施。道家講:“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八法之中其實包含了眾多種法,能否理會、能否出奇,關鍵是對八法的領會和對疾病的認識程度。
大家可能覺得我說的玄乎,我們舉個例子:
“寒者熱之,熱者寒之”。這裏麵就包含了“清”“溫”兩法。如果我們看待疾病,隻能認識到寒或熱的層次,自然就會采用 “溫”或“清”的治法;如果我們認識到疾病屬於寒熱錯雜,我們就會想到“溫”“清”並用;如果我們看到的是寒多熱少或者熱多寒少,我們就會在“溫”、“清”的比例上有所側重;如果我們看到寒熱處於的位置不同,我們就會想到是先清後溫,還是先溫後清……
比如臨床中我們經常見到上熱下寒的病人,患者咽喉腫痛,卻有下肢發涼,給患者采用“溫”法,溫暖下焦,容易加重上部的熱邪,采用“清”法,清上部熱毒,卻又加重下部寒邪,這樣的病例,治療時就很容易看出一個醫生的水平了。一般的醫生隻顧上麵,不管下麵,盲目采用大劑量清熱解毒的藥物,咽喉勉強舒服點,但患者胃腸道卻受不了,出現腹痛腹瀉;還有的醫生認為是虛火上衝,采用大劑量薑桂附,稍稍不慎,患者上焦火邪更重,出現鼻衄、齒衄等,醫者還認為是正常反應,時時記住傷寒論中的“衄乃解”;再高明些醫生,可能會建議患者將溫藥改成丸劑飯前服用,這樣溫藥走下焦,飯後再服用清熱解毒的湯藥,慢慢飲用,這樣上下兼顧,起效迅捷,這就算是“出奇”了……
但還有更加奇的招數!這樣的疾病,按照道的角度,按照老子的“無為而治”,沒必要“清上補下”,隻需要將上焦的浮火引到下焦,這樣寒熱之間形成對流,疾病自然就好了。說通俗點,就是用自身之寒散自身之熱,用自身之熱散自身之寒。那如何向下引上焦的浮火呢?這裏麵又有幾個境界,後麵我會詳細講述……
從上麵的例子中可以看出,“出奇”是“守正”的變化。出奇是認識疾病達到一定深度之後,針對疾病所設立的治療方法。
站在山腳下的人,永遠無法體會“一覽眾山小”的感覺,而站在山頂上的人,講述“一覽眾山小”的感覺時,站在山腳下的人總不會相信,這就是為什麽“道”很難講清楚,為什麽“上士聞道,勤能行之。 中士聞道,若存若亡。 下士聞道,大笑之,弗笑不足以為道”,醫道也是如此!
講治法,一下子談到了道,有點跑題,不過最終我們還是會談到道的,因為道,才是中醫的最高境界。
如果我們仍舊拿旅行作為比如,我們這一章就好比是熟悉旅行的交通工具,旅行中可能會遇到江河,我們得乘船;遇到小道,我們可能要騎單車;遇到高速公路,那我們得開車……
治病八法,就是討論在不同情況下,該運用何法!
學習之前,我們先想兩個問題:
第一個:如果有蒼蠅、老鼠跑到家裏了,我們該怎麽辦?
第二個:家裏人吵架了,出現了內部矛盾,我們又該怎麽辦?
這是兩類問題,一個是外部問題,一個是內部問題。
蒼蠅、老鼠好比外邪,這類外邪需要驅趕出門,趕出門就得找到出路。汗、吐、下、消、和、清、溫、補八法中的汗、吐、下就是病邪的出路,知道了病邪的性質,知道了它應該走的出路,治病就好比巷子裏趕豬,直來直去,容易多了。
對於無法趕出門的病邪,就隻好采取八法中的消法,消之於無形;內傷之病證,就好比夫妻吵架,屬於家庭內部矛盾,這些矛盾需要的是調和,不是攻,協調好髒腑之間的矛盾,體現在一個字上,就是“和”,如果能夠調和髒腑、調和氣血、調和陰陽、調和寒熱,達到陰平陽秘的境界最好,如果調和不了了,隻能采取“虛則補之,實則瀉之”,運用清、溫、補三法了……
八法其實講了外感病與內傷病的總體治療法則,它不是簡簡單單的八個字,而是八條道,深刻體會這八法的內涵,對於臨床治病顯得非常重要。
對於上麵的 “治病八法” 以及“守正出奇”,我們可以總結出以下四句:
外邪找出路,內傷須調和;
五髒有生克,道法最精深!
為了深入理解八法的重要性,我結合臨床運用的個人心得,分別闡述。
第一法:汗法
此法列為第一,其重要性非比尋常。
汗法是通過開泄腠理、調和營衛、發汗祛邪,以解除表邪的治法,故又稱解表法。
《素問?陰陽應象大論》:“其在皮者,汗而發之。”
此為汗法應用原則及理論根據。
汗法有退熱、透疹、消水腫、祛風濕等作用。
主要適用於外感表證及具有表證的癰腫、麻疹、水腫早期等。
根據所受病邪不同,汗法分辛溫發汗和辛涼發汗兩大類。
因於風寒之邪所致用辛溫發汗;因於風熱之邪所致用辛涼發汗。
發汗解表以汗出邪去為目的,中病即止,不可過汗。如發汗太過易損傷津液,甚則大汗不止,導致虛脫。
凡心力衰竭、吐瀉失水、出血、津液虧損者均禁用汗法。
如果體質虛弱而確需發汗者,宜配合益氣、滋陰等藥同用。
發汗並非隻是服用節表的藥物,汗法途徑很多,使用蒸浴、針灸等療法達到出汗目的,亦屬汗法範疇。張從正《儒門事親》中寫道:“灸、蒸、薰、渫、洗、熨、烙、針刺、砭射、導引、按摩,凡解表者皆汗法也。”
本人臨床中,有服解表之湯劑發汗者;有不願喝藥建議采用熏蒸發汗者;有小兒服藥艱難,用中藥泡腳發汗者;有用艾條熏烤發汗者;也有服用薑湯發汗者……
“法”為發汗,“方”卻多端!(未完)
明燈醫學組疑難免費諮詢微信:262412996
文章轉載自:明燈醫學官網 .mingdnegyixue</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