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外治的曆史悠久,而臍療作為一種中醫的外治法,亦源遠流長, 早在殷商時期,太乙真人就用熏臍法治病;彭祖也用蒸臍法療疾。在春秋戰國的《五十二病方》記載臍療。藥物敷臍療法是從古代藥熨、敷貼療法的基礎上發展而來的,由於其安全有效,簡便易行,故備受曆代醫家的推崇。


    臍曰神闕,位於任脈;《靈樞?營衛篇》曰:“足厥陰肝脈……其別支循脊入骶屬督脈,上過毛中上行入臍中。”指出了臍與督 脈的關係;《素問?骨空論》:“衝脈者,起於氣街,並少陰之經,挾臍上行,至胸中而散”,言明了臍與衝脈的關係;《靈樞?經別》:“當十四椎,出屬帶 脈。”闡述了臍與帶脈的關係;《難經?六十六難》:“臍下腎間動氣者,人之生命也,十二經之根本”,認為臍為先天之命蒂,後天之氣舍,為經氣之匯海,五髒 六腑之本。《靈樞?經筋》:“手少陰之筋……下係於臍。”《會元針灸學》:“神闕者,神之舍也,心藏神,臍為神之舍。”《靈樞?腸胃》:“小腸後附脊,左 環迥疊積,其注於迥腸者,外附於臍上。”心與小腸相表裏為絡屬關係,故臍與心髒、小腸相通;《靈樞?營氣》:“上行至肝……其支別者,上頜,循顛,下項 中,循脊如骶是督脈也,絡陰器上過毛中,入臍中。”臍屬任脈,任脈會足少陽於陰交;督脈貫臍中央,督脈會足少陽於大椎,即臍與肝、膽相關;《靈樞?經 脈》:“胃足陽明之脈……下挾臍。”《難經?二十七難》:“衝脈者,起於氣衝,並足陽明之經,挾臍上行,至胸中而散也。”脾與胃表裏絡屬,脾胃為後天之 本,而臍為後天之氣舍,即臍與脾、胃相關聯;《靈樞?營氣》:“故氣從太陰出……入臍中,上循腹裏,如缺盆,下注肺中,複出太陰。”臍之深部直接與大腸連 接,《幼科大全論臍》“臍之竅屬大腸。”又肺脈屬肺,絡大腸,故臍與肺大腸直接相連;《靈樞?經別》曰:“足太陽之正……屬於膀胱,散之腎,……足少陰之 正,至中別走太陽,而合上止腎,當十四椎,出屬帶脈”,而帶脈過臍,故腎和膀胱可通過帶脈通臍;《難經?六十六難》:“臍下腎間動氣者,人之生命也,十二 經之根本,故名原。三焦者,原氣之別使也,主通行三氣,經曆於五髒六腑。原者三焦之尊號也。”《難經?三十一難》:“中焦者……其治在臍旁;下焦者……其 治在臍下一寸,故名曰三焦。”故臍與三焦相通。這些都說明了臍與髒腑、經絡的聯係,並為後世敷臍療法的應用奠定了理論基礎。在臍部用藥物治療疾病最早見於 晉代葛弘《肘後備急方》,書中提出“灸臍上十四壯,名太倉,可治卒得霍亂腹痛”,此階段為臍療的萌芽時期。


    到了唐代,臍療得到了一定的發展,《千金要方》、《千金翼方》、《外台秘要》等著作已有很多關於敷臍療法的記載。如:《千金要方》:“治虛寒腹痛、上吐、下瀉,以吳茱萸納臍,帛布封之。”《千金翼方》記載:“治霍亂吐瀉,筋脈攣急……此病朝發夕死,以急救暖臍散填臍。” 此外,孫思邈還用東壁土敷臍,用蒼耳子燒灰敷臍,用露蜂房燒灰敷臍以治療臍中流水,用杏仁搗如泥與豬髓攪和均勻後敷臍以治臍紅腫。王燾的《外台秘要》也有數多臍療方法的記錄,如用鹽和苦酒塗臍治療二便不通等。


    宋元時期,臍療得到豐富,常應用於治療急症,可見其推廣程度和人民的認可程度,如《太平聖惠方》治卒中,“附子研末置臍 上,再灸之,可活人。”《三因方》治中暑,“蘸熱湯敷臍上”。《萬病迴春》治療小兒泄瀉不止,以“五倍子、陳醋稀熬成膏,貼臍上”。還有《聖濟總錄》中記 有“腹中寒冷,泄瀉久不愈,暖臍膏貼臍,則病已”、“治膀胱積滯,風毒氣脹,小便不通,取蔥津?蛤蜊殼許,入膩粉調如液,封臍內,以裹肚係定,熱手熨,須 臾即通”。《南陽活人書》用蔥白烘熱敷臍治陰毒腹痛、厥逆唇青卵縮、六脈欲絕者。


    明清時代,敷臍療法得到了很好的發展,涉及到的治療領域也進一步擴大,可以說是到了成熟時期,已用於治療很多疑難雜症或奇症。明代李時珍在《本草綱 目》中載有“治大腹水腫,以赤根搗爛,入元寸(麝香)貼臍心,以帛束定,得小便利,則腫消”、“五倍子研末,津調填臍中,以治療自汗、盜汗,用黑牽牛為 末,水調敷臍上治療小兒夜啼”等。龔廷賢在《壽世保元》中,用麝香、樟腦、萵苣子及葉搗為膏敷臍治療縮陽症。《類經圖翼》用甘遂、黑白醜研末熱敷臍上治濕 氣腫脹。《本草綱目》用赤根搗爛,入元寸貼臍心,以帛束之,治大腹水腫。《醫宗必讀》提出用獨活、梔子、青鹽搗末填臍並固封治療小便不通。此外,《景嶽全 書》、《古今醫統》、《簡易普濟良方》等均有臍療的內容記載,使後世臍療更趨成熟。清代醫家趙學敏在《串雅內編》和《串雅外編》兩書中均記載有不少民間藥 物貼臍的驗方,其中有“治水腫病,小便不通,以甘遂末塗臍上,甘草梢煎湯液服之”。此外還有治療腰痛以生薑、水膠共煎成膏,用厚紙攤貼臍眼,治療痢疾用綠 豆、胡椒、麝香、膠棗共搗爛貼臍上等。所載方簡單且效驗,迄今仍被臨床所沿用。清官


    禦醫吳謙在《醫宗金鑒》中說:“陰陽熨臍蔥白麝,冷熱互熨水自行。”本 法是用蔥白搗爛,加入麝香少許,敷臍上,並以冷熱刺激,治小便癃閉、點滴難出之證。可見當時藥物貼臍法的應用,不僅流行民間,而且宮廷太醫也吸收應用了。 至晚清,清代外治大師吳師機在《理瀹駢文》中提到:“中焦之病,以藥切粗末炒香,布包縛臍上為第一捷法。”又說“對上下焦之病,也可應用敷臍而上下相 應”,提出敷臍法可治“風寒、霍亂、痢疾、瘧疾、黃疸、食積、嘔吐等……此法無論何病,無論何方,皆可照用”,《理瀹駢文》是其論述外治法的專著,書中記 載貼臍、填臍、納臍、塗臍、敷臍、摻臍、灸臍等法的驗方達300種之多。治療病種遍及內、外、婦、兒、五官、皮膚等科。而且對貼臍療法的作用機製、藥物選 擇、用法用量、操作方法、注意事項以及辨證施治方麵,都從理論上作了係統的闡述,使臍療形成了獨特的體係。同時指出“外治必如內治者,先求其本,本者何? 明陰陽,識髒腑也”,其對臍療的發展和應用起到了極大的推動作用。


    學技術、漲知識,幹事業,國奇(臍療)助你圓醫學之夢,帶你走向成功之路!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明燈醫學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明燈醫學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明燈醫學並收藏明燈醫學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