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輸入正文曆史的巨輪滾滾向前,昔日的小樹苗已經漸漸成長成為了參天大樹,沒有任何事物能夠將他抵擋,而隻會隨著它的繼續壯大被碾壓的粉碎。
所以自宇文泰改革幾十年後,強大起來的隴右軍事集團最終統一了天下,隻是可惜的是,當天下最終被終一之時,隴右軍事集團的領袖也早己易主,北周皇族宇文氏的權利與地位已經全部被外戚楊堅所奪取,就連這個宇文泰的血脈親族宇文氏本身,都已經遭到了滅族的災噩。
——雖說曆史的巨輪滾滾向前,沒有任何人將它停止,然而,曆史的巨輪不會後退,卻會拐彎,在宇文泰死後,原本偏安一隅的北周王朝又曆經了一係列極為複雜的社會製度,而也正是因為經曆了這一係列極為複雜的變化,北周王朝雖然因此而最終得到了擊敗宿敵北齊王朝強大實力,卻也因此,而將皇族宇文氏推到了懸崖的邊緣。
宇文泰死後,他所一手創立的關隴軍事集團上層便出現了權利真空,也從而給了這一集團中宇文泰的隱藏敵人一個極好的機會,在位的西魏皇帝不甘心受製於關隴軍事集團控製,於是,也開始了蠢蠢欲動的小動作,就在這樣的一個關建時刻,實際上繼承了宇文泰大部分勢力的宇文泰侄子宇文護臨危不亂,冷靜的作出了處理,才使得宇文氏一族化險為夷,轉危為安。
隨後為了斷絕後患,宇文護便廢掉並殺死了在位的西魏皇帝,轉而擁立了宇文泰的嫡長子宇文覺為帝,滅亡西魏,建立北周王朝。此舉使得宇文氏族從此便取代西魏拓拔氏而成為了高高在上的皇族——然而卻也因此,埋下了曰後宇文氏族內亂的隱患。
由於宇文護大權在握,因此後來逐漸遭到皇帝宇文覺的日益不滿與猜忌。以至於到了後來,這位皇帝陛下決定先下手為強。與自己的親信以及大將軍獨孤信等人謀化除去宇文護!沒想到事情敗露,宇文護在驚怒之下發起了堅決的反擊,大將軍獨孤信被賜死,皇帝宇文覺也先被廢掉隨即遭到毒殺!
宇文護隨即又立宇文泰的庶長子宇文毓為皇帝,宇文毓的性格淳厚寬容,而且當時名氣很大,在他繼位之後勵精圖治,政績顯著。並且,一度也與宇文護等實權大臣的關係極為融洽,然而,因為宇文覺的事件而導致了心病的宇文護最終還是聽信了小人的挑撥而一時衝動將宇文毓毒死,據說當宇文毓中毒不治彌留之時,醒悟過來的宇文護自己都是極為的悔恨不已!
而依照著宇文毓的遺言,宇文護最後又立宇文泰的幼子宇文邕為皇帝!
按照宇文護的一生生平來看,這個人雖然權利心極重又飛揚跋扈,然而卻的確沒有想過要取代自己的叔父宇文泰的兒子們的地位,也無怪乎他會曾經自我辨解:我是在學周公輔佐成王。然而宇文毓都三十歲了還無法主政,以至於得到了大臣的譏瘋:哪有周公輔成王輔佐到三十歲的,而因為貪戀權勢而先後毒殺宇文覺、宇文毓兄弟的舉動。也終於在日後,為宇文護帶來了殺身之禍。
宇文泰的兒子們真是英明神武一個賽過一個比一個,即位十二年後,隱忍多時的宇文邕終於在尋找到的最佳時機中將宇文護親手誅殺……
宇文邕就是北周武帝,這位英明的君主一生主要幹了三件大事,第一擊殺宇文護,第二消滅佛教,第三,攜北周滅佛之後的強盛之威消滅宿敵北齊王朝。從而統一了北方。
統一北方無疑是宇文邕的一生最大的功績,因為它奠定了隨後隋朝統一天下的基礎。不過,統一北方這件事曹操幹過。石勒幹過,符堅和拓跋壽也先後幹過,所以真要說起來,宇文邕統一北方的這個功績,其實也沒什麽稀奇,反倒是他所做的第二件事,滅佛,對後世產生了非凡的巨大影響。
須知,佛教傳入華夏的時間早已不可考證,但是不可否認的是,當從佛教傳入中土開始,到東漢末年之時,佛教這一外來宗教已經開始變得興盛起來,許多人開始信仰佛教,而佛教也因此,而在那個亂世初顯的年代裏擁有了不可輕視的強大勢力。
誠然,佛教徒所追求的內在思想信仰對於世界上的物質需求是極少的,然而,在哪個動蕩的歲月裏,又擁有著不被輕視的強大勢力,注定了初始佛教無法在中土那一場激烈而又錯綜複雜的鬥爭之中永遠保持旁觀狀態,而也正是這些佛教或有意,或無意的被卷入到的亂世中的爭鬥,使的佛教在迅速借勢得以壯大的同時,也同樣因此,而增添了無數難以洗涮的曆史汙點。
東漢末年,當時的佛教領袖笮融帶領著數以萬計的狂熱信徒一路南下躲避戰亂,按說,趨吉避兇是人之本性,本不應該被世間輿論所詰難,然而問題是笮融的隊伍所到之處燒殺劫掠,對地方所造成的破壞,卻完全不下於最窮兇極惡的強盜!
笮融先是用自己佛教領袖的身份取得了廣陵太守趙昱的信任,然後趁其不備將其殺死,將廣陵洗劫一空而去,然後,又先後用同樣的方法殺害了秣陵的薛禮,豫章郡的朱皓奪取他們的財物,取代他們的地位!
笮融的所作所為最後終於引起了當時盤踞在南方的劉瑤治下的公憤,劉瑤聚集軍隊攻打笮融,將他打的大敗,笮融最終在隻身逃亡的途中被南方土著居民山越殺死!
五胡十六國時,北方的後趙政權為了壓製本土華夏文化,因此竭力扶持外來的佛教與其對抗,石勒也還罷了,主要用佛教虛無的理論衝擊漢文化中的華夷之辯,為自己出身異族正名,然而當石虎殺盡石勒子孫後代,取而代之之後。佛教就為虎作倀,成為了石虎妄圖滅亡華夏漢文明的急先鋒。
據傳,石虎身邊長期有著一位來自天竺的胡僧。也正是在這位胡僧的唆使下,為了斷絕華夏文明的傳承。石虎有意的對華夏民族進行著隱晦而殘酷的人口滅絕政策!而這個政策,一直持續到石虎政權滅亡為止。
自我標榜度世救人的佛教,在那個動蕩的時代卻就是這樣的冷酷無情,也因此,而自然會引來華夏諸文明的拚死打壓,北周武帝宇文邕並不是第一個滅佛的人,在他之前的北魏王朝,北魏太武帝拓跋壽才是吃螃蟹的人。而且北魏太武帝拓跋壽在滅佛之中的到了華夏本土文化中的中流砥柱道家與儒家的極力支持,因此他滅佛政策的力度之激烈,完全就是一副要把佛教連根拔起的態勢!隻是可惜,北魏太武帝拓跋壽的手腕果然鐵血冷酷,然而佛教的思想卻早就已經在華夏大地上紮下了根基,加之北魏王朝的統治階層與五胡十六國時代的後趙政權一樣皆是出身於邊疆荒漠的野蠻遊牧民族,因此也與後趙政權一樣更加的親近佛教這一外來宗教,所以,在麵對來自於太武帝拓跋壽的命令之時,許多北魏鮮卑統治階層貴族紛紛陽奉陰違抵抗太武帝拓跋壽的命令。不僅極力庇護受到追殺的佛教徒,更是暗地裏謀劃反撲,攻擊當時在北魏朝堂之中已經具有極大地位與實力的儒家。使得滅佛的主力儒家勢力同樣損失慘重,領袖崔浩慘死,其家族也被滅族!
那一場滅佛最終以佛教與中土本土文明雙方同樣兩敗俱傷而得以結束,而此戰過後,無論是佛教還是華夏本土文明,雙方都同樣的察覺到了對方的難以對付,既然無法再短時間之內給予對方致命一擊,讓對方煙消雲散,那麽盡可能地化敵為友。便成了雙方文明傳承所不得不擺到台麵上的一個抉擇。
畢竟,這世間從來沒有永恆的敵人。也沒有永遠的朋友,能夠永恆的。唯有利益!而曆經戰亂與相互殘殺的華夏本土文明派係,也早已因為元氣大傷而人失去了初時舍我其誰的銳氣,這是後來魔門能夠凝聚成型的重要原因所在,也是向來自高自大的儒家最終能夠容忍魔門的重要原因所在,無他,各方都已經在這種消耗堅持不住了而已!
所以,既然各方實際上都已經改變了繼續鬥爭的策略,由最初的你死我活變為在暗中達成妥協,那麽對於佛教,在給予他一個深刻的教育之後,也隻能這樣處理!
於是,繼北魏太武帝拓跋壽死後近一百年後,北魏的政權崩塌而北齊北周隨後興起,麵對銳意進取想要有一番作為的北周武帝宇文邕,華夏本土文明不失時機的再度聯合起來,再次的舉起了“滅佛”的大旗!!
而此時的社會形勢與北魏初年相比又已經大有不同,在經過北魏孝文帝拓跋宏的漢化改革之後,華夏本土文化的儒家固然迎來了又一次的偉大複興,然而佛教的發展同樣不可小覷,尤其是,一代佛門第二十八代佛祖達摩禪師的東渡北上,極大的充實了中土華夏大地擴張的佛教的底蘊內涵,使得佛教在中土的影響力,幾乎到達了一個全麵的輝煌時期!當然,極度的繁盛之下也埋藏著覆滅的隱患,達摩禪師初時東渡來到華夏,便是先是與南方梁朝梁武帝蕭衍治下的南方佛教派係產生了嚴重的衝突,後來才不得不一葦渡江,來到北方北魏的治下創下了少林禪宗一脈的。在南方居於鼎盛地位的佛教居然敢於驅逐佛教聖人,可見當時佛教派係之間鬥爭之激烈,而三百年來一直處於動亂之中的北方大地之上的佛教傳播程度並不在南方之下,由此而觀之,北方的佛教之中的內訌鬥爭,也絕對不會遜色於南方。
北魏末年的胡太後崇佛,連國家最後都因此而被搞得大亂,後來胡太後等王公貴族也大都被一代梟雄爾朱榮殺死,但是佛教的勢力卻並未隨著北魏王朝的滅亡而衰退,而是恰恰相反,因為越是亂世,身處底層的亂世小民便越是追求虛妄的幸福幻想,而佛教,卻恰恰是能夠滿足這類虛妄幻想的極佳的精神鴉片。所以當北魏王朝的末年陷入戰亂,一分為二並分別被北齊與北周王朝取代的時候,佛教的勢力反而因此而愈發的膨脹。僅以地處貧瘠之地的北周王朝為例,佛教都已經侵占了國家超過十分之一的土地與人口。就更不要說,富庶與繁華幾倍於北周的北齊與南方六朝了!而且佛教所侵占的國家土地與人口大多為良田與國家所急缺匱乏的青壯勞力,儼然,已然變成了一個巨大的社會毒瘤!
於是繼北魏太無敵拓跋壽第一次滅佛之後,北周武帝宇文邕的第二次滅佛,就在這樣的一種社會現狀之下產生了!
值得注意的是,北周武帝滅佛,並非如北魏太武帝拓跋壽一般是在受到儒道兩家有意蠱惑之下的對佛教文化的滅亡行動。而僅僅隻是因為佛教勢大,北周武帝想要以此來削弱佛教的勢力,補充國家財政與青壯勞力的不足,也因此,北周武帝的滅佛舉動,便自然不會與他的前輩北魏太武帝拓跋壽相同,事實上,雖然在北周武帝滅佛時期,為了能夠盡最大限度的打擊佛教勢力,宇文邕對待佛教的態度從來都是佛經燒毀。佛寺充公,對待虔誠的佛教信徒,北周武帝雖然強令他們還俗迴家。然而,這位英明的君主的確並未有過殘殺任何僧尼的行為,所以,後來又僧尼造謠汙蔑武帝死後下十八層地獄的謊言,完全就是對這位君王*裸的汙蔑!
——據傳達摩禪師東渡到達南朝之時,被當時南朝佛教的興盛局麵所震撼,讚歎說從未有見過佛教如此的狀況,然而當他與向來崇佛的梁武帝蕭衍會麵之時,卻最終發現這位信仰極為虔誠的帝王卻並不了解佛法的真諦。以至於當梁武帝問達摩禪師自己做了無數的法事積累了多少功德的時候,達摩禪師的迴答令他極度失望:沒有什麽功德!。而禪師也在梁武帝的失望之中,毅然離開南朝進入北魏的土地……
達摩禪師說梁武帝做的善事不積累功德。福報都隻在今生一世,而後來,梁武帝的一生果然驗證了禪師的話:梁武帝逝世時八十六歲,享國共計四十八年,這樣的時間,即便是在整個華夏王朝的帝王史當中也是不多見的,就更不要說在時局動蕩的漢末——南北朝亂世時代了,然而,就是這樣的一位君王,他的晚年卻是尤為的不幸,梁武帝晚年,南梁宮廷之中的權利鬥爭越發暗流湧動起來,梁武帝蕭衍的親族甚至包括他的子孫兒女們都一心盼著這個”老不死“的趕快死去,好趕快繼承他死後留下的皇位,而這一切的一切,都令的這位在南朝六朝之中既英明而又仁慈的帝王極為悲傷,以至於甚至一度心灰意冷到想要出家為僧!
梁武帝後來因為接納了北朝的叛將候景兒引發了候景之亂,病最終因為被俘而餓死,他所創立的一度強盛的南梁王朝也因為候景的叛亂與之後南梁內部的激烈內訌而煙消雲散,被陳霸先所建立的南陳所取代,一切的一切,終究還是沒有逃離最初的時候,禪師對他的命運的批語……
所以才說,無所謂行善或者作惡,佛法真諦就應該直指本心,即便北周武帝燒毀佛經、毀壞佛像的政令真的積累惡業,那麽他的國家因此而滅亡,家族因此而血脈斷絕,就已經是償還了滅佛做下的罪惡了,又怎麽能還有在十八層地獄受苦之說呢?在佛教言論之中所蘊含的虛偽與妄自尊大,由此而可見一斑!
北周武帝滅佛,雖然並未殘殺僧眾,然而佛教的勢力損失巨大卻是不爭的事實,而在這一場滅佛的運動之中得以最大保全的佛教派別,赫然,便是當年達摩禪師所創建的禪宗!這是因為禪宗的修行理念從來就是自食其力,因此在這場清算佛教產業的滅佛運動之中反而受到的衝擊最小,而也正是因為禪宗的各種理念與之前佛教傳統的理念大相徑庭,使得在大量淘沙一般的滅佛運動之後,以幸存的禪宗派別為首而得以繼續發展的佛教宗派,已經與之前的佛教大不相同了!
因而從某種意義上來講,北周武帝宇文邕滅佛,其實正可以被看作是外來的佛教得以本土化的最後分界。從此以後,雖然佛教依然得以勢大力壓華夏本土宗教,但是在那之後的佛教,卻再也不會被本土人士當作外來的文明看待!
憑借著勵精圖治以及刮搜佛教得來的龐大財富,北周武帝宇文邕才得以發動對宿敵北齊王朝持續的強大攻勢,並最終將北齊王朝所滅亡,而在消滅宿敵北齊王朝之後,北周武帝在原北齊王朝的境內繼續推行滅佛的政策,以積蓄財富,為南下消滅阻礙天下統一的最後一個割據勢力:南方的陳王朝,隻是可惜的是,不久宇文邕便身染重病,很快的過世了,他的皇位被傳給了他那殘暴且無能的兒子北周宣帝的手中,統一天下的事業,將要在另一位偉大的君主,隋文帝楊堅的手上完成了!(未完待續。)
ps:個人有關於璀璨的王者之劍的設定:被此劍所選擇的王者,將獲得神的祝福,亦因此而背負人間之罪惡!王劍第一代主人:掃羅:背負之罪惡:懶惰第二任主人:大衛王:****!第三任主人:猶大:嫉妒!第四任主人:莫得雷特:貪婪
所以自宇文泰改革幾十年後,強大起來的隴右軍事集團最終統一了天下,隻是可惜的是,當天下最終被終一之時,隴右軍事集團的領袖也早己易主,北周皇族宇文氏的權利與地位已經全部被外戚楊堅所奪取,就連這個宇文泰的血脈親族宇文氏本身,都已經遭到了滅族的災噩。
——雖說曆史的巨輪滾滾向前,沒有任何人將它停止,然而,曆史的巨輪不會後退,卻會拐彎,在宇文泰死後,原本偏安一隅的北周王朝又曆經了一係列極為複雜的社會製度,而也正是因為經曆了這一係列極為複雜的變化,北周王朝雖然因此而最終得到了擊敗宿敵北齊王朝強大實力,卻也因此,而將皇族宇文氏推到了懸崖的邊緣。
宇文泰死後,他所一手創立的關隴軍事集團上層便出現了權利真空,也從而給了這一集團中宇文泰的隱藏敵人一個極好的機會,在位的西魏皇帝不甘心受製於關隴軍事集團控製,於是,也開始了蠢蠢欲動的小動作,就在這樣的一個關建時刻,實際上繼承了宇文泰大部分勢力的宇文泰侄子宇文護臨危不亂,冷靜的作出了處理,才使得宇文氏一族化險為夷,轉危為安。
隨後為了斷絕後患,宇文護便廢掉並殺死了在位的西魏皇帝,轉而擁立了宇文泰的嫡長子宇文覺為帝,滅亡西魏,建立北周王朝。此舉使得宇文氏族從此便取代西魏拓拔氏而成為了高高在上的皇族——然而卻也因此,埋下了曰後宇文氏族內亂的隱患。
由於宇文護大權在握,因此後來逐漸遭到皇帝宇文覺的日益不滿與猜忌。以至於到了後來,這位皇帝陛下決定先下手為強。與自己的親信以及大將軍獨孤信等人謀化除去宇文護!沒想到事情敗露,宇文護在驚怒之下發起了堅決的反擊,大將軍獨孤信被賜死,皇帝宇文覺也先被廢掉隨即遭到毒殺!
宇文護隨即又立宇文泰的庶長子宇文毓為皇帝,宇文毓的性格淳厚寬容,而且當時名氣很大,在他繼位之後勵精圖治,政績顯著。並且,一度也與宇文護等實權大臣的關係極為融洽,然而,因為宇文覺的事件而導致了心病的宇文護最終還是聽信了小人的挑撥而一時衝動將宇文毓毒死,據說當宇文毓中毒不治彌留之時,醒悟過來的宇文護自己都是極為的悔恨不已!
而依照著宇文毓的遺言,宇文護最後又立宇文泰的幼子宇文邕為皇帝!
按照宇文護的一生生平來看,這個人雖然權利心極重又飛揚跋扈,然而卻的確沒有想過要取代自己的叔父宇文泰的兒子們的地位,也無怪乎他會曾經自我辨解:我是在學周公輔佐成王。然而宇文毓都三十歲了還無法主政,以至於得到了大臣的譏瘋:哪有周公輔成王輔佐到三十歲的,而因為貪戀權勢而先後毒殺宇文覺、宇文毓兄弟的舉動。也終於在日後,為宇文護帶來了殺身之禍。
宇文泰的兒子們真是英明神武一個賽過一個比一個,即位十二年後,隱忍多時的宇文邕終於在尋找到的最佳時機中將宇文護親手誅殺……
宇文邕就是北周武帝,這位英明的君主一生主要幹了三件大事,第一擊殺宇文護,第二消滅佛教,第三,攜北周滅佛之後的強盛之威消滅宿敵北齊王朝。從而統一了北方。
統一北方無疑是宇文邕的一生最大的功績,因為它奠定了隨後隋朝統一天下的基礎。不過,統一北方這件事曹操幹過。石勒幹過,符堅和拓跋壽也先後幹過,所以真要說起來,宇文邕統一北方的這個功績,其實也沒什麽稀奇,反倒是他所做的第二件事,滅佛,對後世產生了非凡的巨大影響。
須知,佛教傳入華夏的時間早已不可考證,但是不可否認的是,當從佛教傳入中土開始,到東漢末年之時,佛教這一外來宗教已經開始變得興盛起來,許多人開始信仰佛教,而佛教也因此,而在那個亂世初顯的年代裏擁有了不可輕視的強大勢力。
誠然,佛教徒所追求的內在思想信仰對於世界上的物質需求是極少的,然而,在哪個動蕩的歲月裏,又擁有著不被輕視的強大勢力,注定了初始佛教無法在中土那一場激烈而又錯綜複雜的鬥爭之中永遠保持旁觀狀態,而也正是這些佛教或有意,或無意的被卷入到的亂世中的爭鬥,使的佛教在迅速借勢得以壯大的同時,也同樣因此,而增添了無數難以洗涮的曆史汙點。
東漢末年,當時的佛教領袖笮融帶領著數以萬計的狂熱信徒一路南下躲避戰亂,按說,趨吉避兇是人之本性,本不應該被世間輿論所詰難,然而問題是笮融的隊伍所到之處燒殺劫掠,對地方所造成的破壞,卻完全不下於最窮兇極惡的強盜!
笮融先是用自己佛教領袖的身份取得了廣陵太守趙昱的信任,然後趁其不備將其殺死,將廣陵洗劫一空而去,然後,又先後用同樣的方法殺害了秣陵的薛禮,豫章郡的朱皓奪取他們的財物,取代他們的地位!
笮融的所作所為最後終於引起了當時盤踞在南方的劉瑤治下的公憤,劉瑤聚集軍隊攻打笮融,將他打的大敗,笮融最終在隻身逃亡的途中被南方土著居民山越殺死!
五胡十六國時,北方的後趙政權為了壓製本土華夏文化,因此竭力扶持外來的佛教與其對抗,石勒也還罷了,主要用佛教虛無的理論衝擊漢文化中的華夷之辯,為自己出身異族正名,然而當石虎殺盡石勒子孫後代,取而代之之後。佛教就為虎作倀,成為了石虎妄圖滅亡華夏漢文明的急先鋒。
據傳,石虎身邊長期有著一位來自天竺的胡僧。也正是在這位胡僧的唆使下,為了斷絕華夏文明的傳承。石虎有意的對華夏民族進行著隱晦而殘酷的人口滅絕政策!而這個政策,一直持續到石虎政權滅亡為止。
自我標榜度世救人的佛教,在那個動蕩的時代卻就是這樣的冷酷無情,也因此,而自然會引來華夏諸文明的拚死打壓,北周武帝宇文邕並不是第一個滅佛的人,在他之前的北魏王朝,北魏太武帝拓跋壽才是吃螃蟹的人。而且北魏太武帝拓跋壽在滅佛之中的到了華夏本土文化中的中流砥柱道家與儒家的極力支持,因此他滅佛政策的力度之激烈,完全就是一副要把佛教連根拔起的態勢!隻是可惜,北魏太武帝拓跋壽的手腕果然鐵血冷酷,然而佛教的思想卻早就已經在華夏大地上紮下了根基,加之北魏王朝的統治階層與五胡十六國時代的後趙政權一樣皆是出身於邊疆荒漠的野蠻遊牧民族,因此也與後趙政權一樣更加的親近佛教這一外來宗教,所以,在麵對來自於太武帝拓跋壽的命令之時,許多北魏鮮卑統治階層貴族紛紛陽奉陰違抵抗太武帝拓跋壽的命令。不僅極力庇護受到追殺的佛教徒,更是暗地裏謀劃反撲,攻擊當時在北魏朝堂之中已經具有極大地位與實力的儒家。使得滅佛的主力儒家勢力同樣損失慘重,領袖崔浩慘死,其家族也被滅族!
那一場滅佛最終以佛教與中土本土文明雙方同樣兩敗俱傷而得以結束,而此戰過後,無論是佛教還是華夏本土文明,雙方都同樣的察覺到了對方的難以對付,既然無法再短時間之內給予對方致命一擊,讓對方煙消雲散,那麽盡可能地化敵為友。便成了雙方文明傳承所不得不擺到台麵上的一個抉擇。
畢竟,這世間從來沒有永恆的敵人。也沒有永遠的朋友,能夠永恆的。唯有利益!而曆經戰亂與相互殘殺的華夏本土文明派係,也早已因為元氣大傷而人失去了初時舍我其誰的銳氣,這是後來魔門能夠凝聚成型的重要原因所在,也是向來自高自大的儒家最終能夠容忍魔門的重要原因所在,無他,各方都已經在這種消耗堅持不住了而已!
所以,既然各方實際上都已經改變了繼續鬥爭的策略,由最初的你死我活變為在暗中達成妥協,那麽對於佛教,在給予他一個深刻的教育之後,也隻能這樣處理!
於是,繼北魏太武帝拓跋壽死後近一百年後,北魏的政權崩塌而北齊北周隨後興起,麵對銳意進取想要有一番作為的北周武帝宇文邕,華夏本土文明不失時機的再度聯合起來,再次的舉起了“滅佛”的大旗!!
而此時的社會形勢與北魏初年相比又已經大有不同,在經過北魏孝文帝拓跋宏的漢化改革之後,華夏本土文化的儒家固然迎來了又一次的偉大複興,然而佛教的發展同樣不可小覷,尤其是,一代佛門第二十八代佛祖達摩禪師的東渡北上,極大的充實了中土華夏大地擴張的佛教的底蘊內涵,使得佛教在中土的影響力,幾乎到達了一個全麵的輝煌時期!當然,極度的繁盛之下也埋藏著覆滅的隱患,達摩禪師初時東渡來到華夏,便是先是與南方梁朝梁武帝蕭衍治下的南方佛教派係產生了嚴重的衝突,後來才不得不一葦渡江,來到北方北魏的治下創下了少林禪宗一脈的。在南方居於鼎盛地位的佛教居然敢於驅逐佛教聖人,可見當時佛教派係之間鬥爭之激烈,而三百年來一直處於動亂之中的北方大地之上的佛教傳播程度並不在南方之下,由此而觀之,北方的佛教之中的內訌鬥爭,也絕對不會遜色於南方。
北魏末年的胡太後崇佛,連國家最後都因此而被搞得大亂,後來胡太後等王公貴族也大都被一代梟雄爾朱榮殺死,但是佛教的勢力卻並未隨著北魏王朝的滅亡而衰退,而是恰恰相反,因為越是亂世,身處底層的亂世小民便越是追求虛妄的幸福幻想,而佛教,卻恰恰是能夠滿足這類虛妄幻想的極佳的精神鴉片。所以當北魏王朝的末年陷入戰亂,一分為二並分別被北齊與北周王朝取代的時候,佛教的勢力反而因此而愈發的膨脹。僅以地處貧瘠之地的北周王朝為例,佛教都已經侵占了國家超過十分之一的土地與人口。就更不要說,富庶與繁華幾倍於北周的北齊與南方六朝了!而且佛教所侵占的國家土地與人口大多為良田與國家所急缺匱乏的青壯勞力,儼然,已然變成了一個巨大的社會毒瘤!
於是繼北魏太無敵拓跋壽第一次滅佛之後,北周武帝宇文邕的第二次滅佛,就在這樣的一種社會現狀之下產生了!
值得注意的是,北周武帝滅佛,並非如北魏太武帝拓跋壽一般是在受到儒道兩家有意蠱惑之下的對佛教文化的滅亡行動。而僅僅隻是因為佛教勢大,北周武帝想要以此來削弱佛教的勢力,補充國家財政與青壯勞力的不足,也因此,北周武帝的滅佛舉動,便自然不會與他的前輩北魏太武帝拓跋壽相同,事實上,雖然在北周武帝滅佛時期,為了能夠盡最大限度的打擊佛教勢力,宇文邕對待佛教的態度從來都是佛經燒毀。佛寺充公,對待虔誠的佛教信徒,北周武帝雖然強令他們還俗迴家。然而,這位英明的君主的確並未有過殘殺任何僧尼的行為,所以,後來又僧尼造謠汙蔑武帝死後下十八層地獄的謊言,完全就是對這位君王*裸的汙蔑!
——據傳達摩禪師東渡到達南朝之時,被當時南朝佛教的興盛局麵所震撼,讚歎說從未有見過佛教如此的狀況,然而當他與向來崇佛的梁武帝蕭衍會麵之時,卻最終發現這位信仰極為虔誠的帝王卻並不了解佛法的真諦。以至於當梁武帝問達摩禪師自己做了無數的法事積累了多少功德的時候,達摩禪師的迴答令他極度失望:沒有什麽功德!。而禪師也在梁武帝的失望之中,毅然離開南朝進入北魏的土地……
達摩禪師說梁武帝做的善事不積累功德。福報都隻在今生一世,而後來,梁武帝的一生果然驗證了禪師的話:梁武帝逝世時八十六歲,享國共計四十八年,這樣的時間,即便是在整個華夏王朝的帝王史當中也是不多見的,就更不要說在時局動蕩的漢末——南北朝亂世時代了,然而,就是這樣的一位君王,他的晚年卻是尤為的不幸,梁武帝晚年,南梁宮廷之中的權利鬥爭越發暗流湧動起來,梁武帝蕭衍的親族甚至包括他的子孫兒女們都一心盼著這個”老不死“的趕快死去,好趕快繼承他死後留下的皇位,而這一切的一切,都令的這位在南朝六朝之中既英明而又仁慈的帝王極為悲傷,以至於甚至一度心灰意冷到想要出家為僧!
梁武帝後來因為接納了北朝的叛將候景兒引發了候景之亂,病最終因為被俘而餓死,他所創立的一度強盛的南梁王朝也因為候景的叛亂與之後南梁內部的激烈內訌而煙消雲散,被陳霸先所建立的南陳所取代,一切的一切,終究還是沒有逃離最初的時候,禪師對他的命運的批語……
所以才說,無所謂行善或者作惡,佛法真諦就應該直指本心,即便北周武帝燒毀佛經、毀壞佛像的政令真的積累惡業,那麽他的國家因此而滅亡,家族因此而血脈斷絕,就已經是償還了滅佛做下的罪惡了,又怎麽能還有在十八層地獄受苦之說呢?在佛教言論之中所蘊含的虛偽與妄自尊大,由此而可見一斑!
北周武帝滅佛,雖然並未殘殺僧眾,然而佛教的勢力損失巨大卻是不爭的事實,而在這一場滅佛的運動之中得以最大保全的佛教派別,赫然,便是當年達摩禪師所創建的禪宗!這是因為禪宗的修行理念從來就是自食其力,因此在這場清算佛教產業的滅佛運動之中反而受到的衝擊最小,而也正是因為禪宗的各種理念與之前佛教傳統的理念大相徑庭,使得在大量淘沙一般的滅佛運動之後,以幸存的禪宗派別為首而得以繼續發展的佛教宗派,已經與之前的佛教大不相同了!
因而從某種意義上來講,北周武帝宇文邕滅佛,其實正可以被看作是外來的佛教得以本土化的最後分界。從此以後,雖然佛教依然得以勢大力壓華夏本土宗教,但是在那之後的佛教,卻再也不會被本土人士當作外來的文明看待!
憑借著勵精圖治以及刮搜佛教得來的龐大財富,北周武帝宇文邕才得以發動對宿敵北齊王朝持續的強大攻勢,並最終將北齊王朝所滅亡,而在消滅宿敵北齊王朝之後,北周武帝在原北齊王朝的境內繼續推行滅佛的政策,以積蓄財富,為南下消滅阻礙天下統一的最後一個割據勢力:南方的陳王朝,隻是可惜的是,不久宇文邕便身染重病,很快的過世了,他的皇位被傳給了他那殘暴且無能的兒子北周宣帝的手中,統一天下的事業,將要在另一位偉大的君主,隋文帝楊堅的手上完成了!(未完待續。)
ps:個人有關於璀璨的王者之劍的設定:被此劍所選擇的王者,將獲得神的祝福,亦因此而背負人間之罪惡!王劍第一代主人:掃羅:背負之罪惡:懶惰第二任主人:大衛王:****!第三任主人:猶大:嫉妒!第四任主人:莫得雷特:貪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