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年前,石青衣離開關中的時候,那時的關中大地可說已經完全的從前朝末年的戰亂中走了出來,並且,由於在之前的戰亂中受到的損失較小以及之後唐帝國的修生養息政策的作用下,此時單論關中大地一帶,可說在某些方麵的發展還在昔日前朝大隋帝國的繁榮之上,就比如說,商業的興旺,來自於天南海北的商旅們,經過漫長的旅途來到了這座傳說中的東方都城,然後,在售賣掉自己所帶來的商品之後,在同樣的買下當地名貴的特產,然後運往自己所來的地方……正是因為這商業的繁榮的支撐,新興的唐帝國在經濟方麵一度非常的寬裕,而在其他方麵,關中平原原本便是天下有數的糧倉之一,倉稟存儲充足自不必說,軍事上,唐軍則則更是在此時的帝王,原本便是帝國一代戰神,昔日天策上將的李世民的帶領下百戰百勝,如今雖然僅僅國家剛剛統一不久,然而,大唐帝國的威名,卻已經遠遠的傳揚到了遙遠的遠方,令無數的大小邦國敬畏。也唯有如今草原上的霸主突厥帝國,才敢於和唐帝國動一下爪子,炫耀一下自己的武力,然而那其中所表現出來的色厲膽薄,卻是明眼人都能看出來!
隻是,就是這樣一個正處於上升階段,一切似乎都在欣欣向榮的新生帝國,一場突如其來的天災,卻突如``其來的席卷了帝國的大半個北方,幹旱。讓整個的帝國北方糧食都遭受到了不同程度的減產,而隨後的蝗災,則更是將受災地區最為嚴重的關中一帶。變成了人間的煉獄!
所以說,古之先賢的所謂的人定勝天之言,不過是屁話罷了,在天發殺機鬥轉星移這樣的大災變之下,如螻蟻一般的人力,除了用來逃命之外,又能起到什麽作用……
一路從西而來。在石青衣的眼中,原本應該是繁榮興旺的關中大地上,此時已經是滿目的瘡痍。原本豐饒的農田被廢棄,此時已經是荒草滿地,而一路走來,除了官道上由朝廷所修建的驛站之外。石青衣沒有見到任何的村落升起過炊煙。一切都很明了,原本人口密集的關中大地,由於死亡以及難民的逃荒,人口已經處於極度稀少的狀態,那些曾經人聲鼎沸的嘈雜村落,此時,多半已經沒有半個居民居住在裏麵了!
“早在災禍起來的時候,陛下就已經專門下達了命令。命令各地積極救災,可惜這次的災荒實在太過嚴重。所以最初的救災手段根本沒有多少作用,陛下不得已,才開了關隘,放難民出關自謀生路,唉,咱們的陛下也是難啊!”在石青衣與隨行的商旅們投宿的驛站中,老驛卒在與商旅們的談話之中,頗有些憤憤不平的說道……
這已經是不知道第幾次,石青衣與所在的商旅們向驛站之中的兵卒們打聽此時在唐帝國的中樞所發生的各種事情了。這些驛卒本來就都是從李世民所帶領的軍隊之中遣散出來的,此時又拿著李世民發的工錢,不為李世民說好話幾乎是不可能的。
然而也正是通過這些一路上驛站中的驛卒們的話語,從西域歸來的石青衣才知道,原來就在這一年中,因為這一場天災的緣故,那個一向性格剛強的李世民,已經登基為帝的他卻很是受到了一些委屈,因為旱災在李世民登基的第二年就突如其來的降臨,而其所造成的極為嚴重的後果,幾乎要粉碎了李世民這些年南征北戰在民間所帶來的極高的威望——難道是因為如今的陛下,原本的天策上將秦王做出了殺兄囚父這天理難容的惡行,所以上天才會降下這樣的災難,來懲罰秦王以及如今他治下的子民嗎?
在民間,原本忠誠於太子與齊王的餘黨趁機推波助瀾,而在朝中,與李世民一向不和的那些李淵時代的老臣們也公然表態,質疑如今的災禍,是李世民不配擁有天下的征兆,在這樣的一種局麵之下,李世民的心裏一度承受著極大的壓力,而民間,因為天災以及有心人明裏暗裏的鼓動,更是人心惶惶,甚至有妖人公然行走於鬧市之中,妖言惑眾陛下命不久矣!雖然,那些妖人很快就通通被巡城的衛兵抓捕處以妖言惑眾的極刑,然而卻已經於事無補,此時的李世民已經幾乎失掉了全國的民心,若非之前他戰無不勝的戰神形象還足以威懾所有敢於異動的心懷不軌之人,恐怕大規模的叛亂,早就已經禍起蕭牆了!
就這樣,在內憂外患的局麵之下,李世民拚盡了所有努力的挽迴局麵,他延續著前朝隋文帝時的手段,開關放難民出關自謀生路,努力賑濟災民,並且還出錢贖迴了災荒中被難民為求活命賣出的貧困子女……不能完全否定在這其中,李世民是否有作秀的成分,然而,任何人也同樣無法否定,從災荒一開始,這位年輕的帝王便立刻開始積極努力的想要在災荒之中,挽救災民的性命。
然而,當北方的幹旱天災剛剛開始有所削弱不久,蝗災又起,而這時,麵對這從古到今一直以來被視為不詳的神靈的蝗蟲,李世民再也無計可施了!
民間畏懼蝗蟲等若神靈,因此當蝗災遍地再度席卷受災嚴重的北方大地的時候,北地田間的農人們不是去捕捉蝗蟲以挽迴農田中的糧食作物,反而是焚香禱告,妄圖祈求上天收走降下蝗災的使者們,這樣的愚蠢行為當然沒有任何作用,事實上,在遭受蝗災的北方各地,除了昔日處在李世民麾下的各路唐軍,因為視李世民為軍中戰神,因而聽命奮勇捕殺蝗蟲之外,就連州縣的官吏都因為畏懼上天所降下的禍患而畏縮不前!這樣的一種極端局麵,最終逼得李世民不得不在朝中眾多群臣的麵前親自上演了一出“生吞蝗蟲”。眼見著李世民雙眼通紅的抓起被捕捉來的蝗蟲生吞進肚,幾乎所有的朝臣都有不寒而栗的感覺,他們都明白。李世民那雙已經如狼一般通紅的眼睛,不僅僅是對著他手中的蝗蟲,還對著他們這些半公開消極對待蝗災的朝廷重臣們,如果接下來,他們還不能按照李世民的要求積極救災的話,那麽李世民不在乎同他們徹底翻臉,大不了一拍兩散。李世民又有什麽可以畏懼的呢?畢竟,一直以來軍隊都會站在他的身後絕對的支持著他。
就這樣,李世民以他絕對的強勢壓倒了自己的反對者們。逼迫他們行動起來,去解決災禍的蔓延,而也正是在李世民堅決的救災滅蝗的命令下,蝗災終於被撲滅。隻是。當災荒過後,唐帝國北方的經濟人口損失可謂慘重,至少在兩三年之內想要恢複到原本的水平,是不太可能的了。
這一年,李世民卻是是受苦了!石青衣在心中想到,畢竟,這一年多來,唯有他自己來承受這樣的困境。而他的身邊,卻沒有什麽人能夠為他承擔!雖然看起來應該還有他的父親。太上皇李淵可以作為依靠,然而雖然兩人本是關係親密的父子,卻因為那場兄弟相殘的玄武門之變,使得雙方之間的芥蒂已深,實際上,兩人之間的避而不見,無論是對雙方任何一方都是最好的選擇,因為那一場慘烈的往事,沒有人想要永遠的記得,那麽忘卻,便也成為了最好的選擇。
不過話說迴來,這一年中的李世民雖然極為的窘迫,然而,相比於他的前輩,前朝隋文帝以及北周開國皇帝宇文泰,李世民的處境卻無疑要好了許多,須知在隋文帝楊堅統治時期,關中同樣大旱,而隋文帝那時剛剛篡奪了北周宇文氏的基業,又因為大肆追殺北周皇族以及北周的忠臣的緣故,而搞得朝中人心惶惶,甚至就連全國各地駐軍將領的武裝叛亂也是層出不窮,在這樣的一種情況之下,那一場嚴重旱災的到來,對隋文帝楊堅而言則無異於泰山壓頂,因為賑濟難民需要大量的糧食,而當時隋朝在各地所儲存的糧食,則都是極為重要的戰略軍用物資,不可以輕易的動用,然而,如果對難民放任不理,則無疑又絕對會導致難民們最終被各路叛軍所利用,最終,造成極為嚴重的後果,畢竟,楊堅雖然手中握有天下軍權,然而擁護前朝的叛軍的力量也並不弱小,楊堅的平叛大軍,其實並不能夠占據絕對優勢,而一旦難民的大量湧入叛軍,則很可能會導致雙方實力發生極大的改變,從而,導致局麵的全麵失控,造成極為嚴重的後果!
所以,那時的隋文帝楊堅所麵臨的局麵,其嚴重性遠遠要超過了李世民,而隋文帝楊堅在那時所做出的決定,就是封鎖軍糧,而親自帶領關中的難民前往東都洛陽就食,因為沒有動用軍糧影響到軍隊,所以一直到最後,楊堅的平叛大軍都占據著優勢,而一路上在楊堅的嚴密監視下,難民的隊伍也一直安分守己,而沒有出現任何暴亂。就這樣,楊堅將難民平穩的帶到了東都,從而避免了一場很有可能導致自己的帝國覆滅的危機!
而在宇文泰時期,宇文泰所麵臨的局麵則無疑要更為的慘重,在那場關中的大旱之中,由於當時整個北方天下都正在大亂之中,以至於難民連逃命的地方都無法找到,隻能坐在家中等死,以至於關中的人口銳減,據記載幸存者十不存一,而就在這個危機的關頭,更為要宇文泰命的人出現了,他宿命中的對手,北齊神武皇帝高歡已經率領著二十萬大軍攻入關中了,而宇文泰那時,因為災荒的緣故,隻能勉強湊齊了一萬的軍隊,並且因為軍糧的匱乏,士兵們常常餓著肚子,如此懸殊的實力對比,怎麽看,那時的宇文泰對上高歡都沒有絲毫的勝算!然而即便如此,不肯服輸的宇文泰還是做出了伏擊高歡大軍的計劃,或許,那時的他就連自己也沒有想到過會取得勝利吧。不過世事往往出乎意料,那一仗的結果卻反而是決意拚命的宇文泰打垮了高歡的軍隊,而究其原因,則是因為高歡自認為優勢很大,於是他得意忘形了,從而導致了失敗……
所以,與他的前輩們相比,李世民所麵臨的局麵其實並不算太壞,至少,此時的他並不需要麵對來自於外部的強大敵人的威脅——草原上的霸主突厥帝國在與唐帝國幾乎同時遭到了巨大的災害侵襲,因此此時內部也是哀鴻遍野,自然無力南下趁火打劫,因此,李世民此時所需要麵對的敵人,除了天災,便唯有在暗中挑撥民心的不入流的那一些人,而麵對這些敵人的時候,李世民其實至始至終都擁有著壓倒性的優勢,所謂最壞的結果,也不過就是災荒過後,在重新收拾破敗的山河罷了,如果李世民天性薄涼,視人命如草芥,那麽對於這場天災所造成的慘劇,他是可以完全不放在心上的。
然而,無論如何李世民都不會是那樣的人,而也正因為他絕對不會變成那樣的人,所以,當這次災難的降臨,李世民親眼目睹了自己治下百姓的苦難之後,他才會從心中感到自責,也是因為同樣的關係,對於那些在災荒中流傳深遠的不利流言,他才會感到如此的痛苦——玄武門之變,李世民手刃兄弟手足,囚父逼宮,雖然是迫不得已的無奈之舉,然而從那以後,那一天在玄武門所發生的一切,便成為了刺入李世民心間,痛徹心扉的毒刺!
沒有人能夠代替李世民承受這內心的愧疚所帶來的心靈的煎熬,即便那個人,是他那公認的近乎於完美的妻子。李世民所能夠依靠的,也唯有他自己,以及在心中,他一直以來所堅持的那份意念……(未完待續……)
ps:這破吧是吃棗藥丸呐:請各位難民把行李放在原地,貴重物品放進櫃子,我們會妥善保管。
有技工證的請跟我來這邊。
剩下的,請男左女右排成兩列,有序進場。
現在天太冷,我們洗個澡再動身。
隻是,就是這樣一個正處於上升階段,一切似乎都在欣欣向榮的新生帝國,一場突如其來的天災,卻突如``其來的席卷了帝國的大半個北方,幹旱。讓整個的帝國北方糧食都遭受到了不同程度的減產,而隨後的蝗災,則更是將受災地區最為嚴重的關中一帶。變成了人間的煉獄!
所以說,古之先賢的所謂的人定勝天之言,不過是屁話罷了,在天發殺機鬥轉星移這樣的大災變之下,如螻蟻一般的人力,除了用來逃命之外,又能起到什麽作用……
一路從西而來。在石青衣的眼中,原本應該是繁榮興旺的關中大地上,此時已經是滿目的瘡痍。原本豐饒的農田被廢棄,此時已經是荒草滿地,而一路走來,除了官道上由朝廷所修建的驛站之外。石青衣沒有見到任何的村落升起過炊煙。一切都很明了,原本人口密集的關中大地,由於死亡以及難民的逃荒,人口已經處於極度稀少的狀態,那些曾經人聲鼎沸的嘈雜村落,此時,多半已經沒有半個居民居住在裏麵了!
“早在災禍起來的時候,陛下就已經專門下達了命令。命令各地積極救災,可惜這次的災荒實在太過嚴重。所以最初的救災手段根本沒有多少作用,陛下不得已,才開了關隘,放難民出關自謀生路,唉,咱們的陛下也是難啊!”在石青衣與隨行的商旅們投宿的驛站中,老驛卒在與商旅們的談話之中,頗有些憤憤不平的說道……
這已經是不知道第幾次,石青衣與所在的商旅們向驛站之中的兵卒們打聽此時在唐帝國的中樞所發生的各種事情了。這些驛卒本來就都是從李世民所帶領的軍隊之中遣散出來的,此時又拿著李世民發的工錢,不為李世民說好話幾乎是不可能的。
然而也正是通過這些一路上驛站中的驛卒們的話語,從西域歸來的石青衣才知道,原來就在這一年中,因為這一場天災的緣故,那個一向性格剛強的李世民,已經登基為帝的他卻很是受到了一些委屈,因為旱災在李世民登基的第二年就突如其來的降臨,而其所造成的極為嚴重的後果,幾乎要粉碎了李世民這些年南征北戰在民間所帶來的極高的威望——難道是因為如今的陛下,原本的天策上將秦王做出了殺兄囚父這天理難容的惡行,所以上天才會降下這樣的災難,來懲罰秦王以及如今他治下的子民嗎?
在民間,原本忠誠於太子與齊王的餘黨趁機推波助瀾,而在朝中,與李世民一向不和的那些李淵時代的老臣們也公然表態,質疑如今的災禍,是李世民不配擁有天下的征兆,在這樣的一種局麵之下,李世民的心裏一度承受著極大的壓力,而民間,因為天災以及有心人明裏暗裏的鼓動,更是人心惶惶,甚至有妖人公然行走於鬧市之中,妖言惑眾陛下命不久矣!雖然,那些妖人很快就通通被巡城的衛兵抓捕處以妖言惑眾的極刑,然而卻已經於事無補,此時的李世民已經幾乎失掉了全國的民心,若非之前他戰無不勝的戰神形象還足以威懾所有敢於異動的心懷不軌之人,恐怕大規模的叛亂,早就已經禍起蕭牆了!
就這樣,在內憂外患的局麵之下,李世民拚盡了所有努力的挽迴局麵,他延續著前朝隋文帝時的手段,開關放難民出關自謀生路,努力賑濟災民,並且還出錢贖迴了災荒中被難民為求活命賣出的貧困子女……不能完全否定在這其中,李世民是否有作秀的成分,然而,任何人也同樣無法否定,從災荒一開始,這位年輕的帝王便立刻開始積極努力的想要在災荒之中,挽救災民的性命。
然而,當北方的幹旱天災剛剛開始有所削弱不久,蝗災又起,而這時,麵對這從古到今一直以來被視為不詳的神靈的蝗蟲,李世民再也無計可施了!
民間畏懼蝗蟲等若神靈,因此當蝗災遍地再度席卷受災嚴重的北方大地的時候,北地田間的農人們不是去捕捉蝗蟲以挽迴農田中的糧食作物,反而是焚香禱告,妄圖祈求上天收走降下蝗災的使者們,這樣的愚蠢行為當然沒有任何作用,事實上,在遭受蝗災的北方各地,除了昔日處在李世民麾下的各路唐軍,因為視李世民為軍中戰神,因而聽命奮勇捕殺蝗蟲之外,就連州縣的官吏都因為畏懼上天所降下的禍患而畏縮不前!這樣的一種極端局麵,最終逼得李世民不得不在朝中眾多群臣的麵前親自上演了一出“生吞蝗蟲”。眼見著李世民雙眼通紅的抓起被捕捉來的蝗蟲生吞進肚,幾乎所有的朝臣都有不寒而栗的感覺,他們都明白。李世民那雙已經如狼一般通紅的眼睛,不僅僅是對著他手中的蝗蟲,還對著他們這些半公開消極對待蝗災的朝廷重臣們,如果接下來,他們還不能按照李世民的要求積極救災的話,那麽李世民不在乎同他們徹底翻臉,大不了一拍兩散。李世民又有什麽可以畏懼的呢?畢竟,一直以來軍隊都會站在他的身後絕對的支持著他。
就這樣,李世民以他絕對的強勢壓倒了自己的反對者們。逼迫他們行動起來,去解決災禍的蔓延,而也正是在李世民堅決的救災滅蝗的命令下,蝗災終於被撲滅。隻是。當災荒過後,唐帝國北方的經濟人口損失可謂慘重,至少在兩三年之內想要恢複到原本的水平,是不太可能的了。
這一年,李世民卻是是受苦了!石青衣在心中想到,畢竟,這一年多來,唯有他自己來承受這樣的困境。而他的身邊,卻沒有什麽人能夠為他承擔!雖然看起來應該還有他的父親。太上皇李淵可以作為依靠,然而雖然兩人本是關係親密的父子,卻因為那場兄弟相殘的玄武門之變,使得雙方之間的芥蒂已深,實際上,兩人之間的避而不見,無論是對雙方任何一方都是最好的選擇,因為那一場慘烈的往事,沒有人想要永遠的記得,那麽忘卻,便也成為了最好的選擇。
不過話說迴來,這一年中的李世民雖然極為的窘迫,然而,相比於他的前輩,前朝隋文帝以及北周開國皇帝宇文泰,李世民的處境卻無疑要好了許多,須知在隋文帝楊堅統治時期,關中同樣大旱,而隋文帝那時剛剛篡奪了北周宇文氏的基業,又因為大肆追殺北周皇族以及北周的忠臣的緣故,而搞得朝中人心惶惶,甚至就連全國各地駐軍將領的武裝叛亂也是層出不窮,在這樣的一種情況之下,那一場嚴重旱災的到來,對隋文帝楊堅而言則無異於泰山壓頂,因為賑濟難民需要大量的糧食,而當時隋朝在各地所儲存的糧食,則都是極為重要的戰略軍用物資,不可以輕易的動用,然而,如果對難民放任不理,則無疑又絕對會導致難民們最終被各路叛軍所利用,最終,造成極為嚴重的後果,畢竟,楊堅雖然手中握有天下軍權,然而擁護前朝的叛軍的力量也並不弱小,楊堅的平叛大軍,其實並不能夠占據絕對優勢,而一旦難民的大量湧入叛軍,則很可能會導致雙方實力發生極大的改變,從而,導致局麵的全麵失控,造成極為嚴重的後果!
所以,那時的隋文帝楊堅所麵臨的局麵,其嚴重性遠遠要超過了李世民,而隋文帝楊堅在那時所做出的決定,就是封鎖軍糧,而親自帶領關中的難民前往東都洛陽就食,因為沒有動用軍糧影響到軍隊,所以一直到最後,楊堅的平叛大軍都占據著優勢,而一路上在楊堅的嚴密監視下,難民的隊伍也一直安分守己,而沒有出現任何暴亂。就這樣,楊堅將難民平穩的帶到了東都,從而避免了一場很有可能導致自己的帝國覆滅的危機!
而在宇文泰時期,宇文泰所麵臨的局麵則無疑要更為的慘重,在那場關中的大旱之中,由於當時整個北方天下都正在大亂之中,以至於難民連逃命的地方都無法找到,隻能坐在家中等死,以至於關中的人口銳減,據記載幸存者十不存一,而就在這個危機的關頭,更為要宇文泰命的人出現了,他宿命中的對手,北齊神武皇帝高歡已經率領著二十萬大軍攻入關中了,而宇文泰那時,因為災荒的緣故,隻能勉強湊齊了一萬的軍隊,並且因為軍糧的匱乏,士兵們常常餓著肚子,如此懸殊的實力對比,怎麽看,那時的宇文泰對上高歡都沒有絲毫的勝算!然而即便如此,不肯服輸的宇文泰還是做出了伏擊高歡大軍的計劃,或許,那時的他就連自己也沒有想到過會取得勝利吧。不過世事往往出乎意料,那一仗的結果卻反而是決意拚命的宇文泰打垮了高歡的軍隊,而究其原因,則是因為高歡自認為優勢很大,於是他得意忘形了,從而導致了失敗……
所以,與他的前輩們相比,李世民所麵臨的局麵其實並不算太壞,至少,此時的他並不需要麵對來自於外部的強大敵人的威脅——草原上的霸主突厥帝國在與唐帝國幾乎同時遭到了巨大的災害侵襲,因此此時內部也是哀鴻遍野,自然無力南下趁火打劫,因此,李世民此時所需要麵對的敵人,除了天災,便唯有在暗中挑撥民心的不入流的那一些人,而麵對這些敵人的時候,李世民其實至始至終都擁有著壓倒性的優勢,所謂最壞的結果,也不過就是災荒過後,在重新收拾破敗的山河罷了,如果李世民天性薄涼,視人命如草芥,那麽對於這場天災所造成的慘劇,他是可以完全不放在心上的。
然而,無論如何李世民都不會是那樣的人,而也正因為他絕對不會變成那樣的人,所以,當這次災難的降臨,李世民親眼目睹了自己治下百姓的苦難之後,他才會從心中感到自責,也是因為同樣的關係,對於那些在災荒中流傳深遠的不利流言,他才會感到如此的痛苦——玄武門之變,李世民手刃兄弟手足,囚父逼宮,雖然是迫不得已的無奈之舉,然而從那以後,那一天在玄武門所發生的一切,便成為了刺入李世民心間,痛徹心扉的毒刺!
沒有人能夠代替李世民承受這內心的愧疚所帶來的心靈的煎熬,即便那個人,是他那公認的近乎於完美的妻子。李世民所能夠依靠的,也唯有他自己,以及在心中,他一直以來所堅持的那份意念……(未完待續……)
ps:這破吧是吃棗藥丸呐:請各位難民把行李放在原地,貴重物品放進櫃子,我們會妥善保管。
有技工證的請跟我來這邊。
剩下的,請男左女右排成兩列,有序進場。
現在天太冷,我們洗個澡再動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