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城山後山的宮觀香火雖無前山之盛,但清幽潔淨則是更勝了一籌。沿著山道而行,一路山花爛漫,飛瀑流泉不絕;峭壁懸岩,天光雲影一線,忽而棧道迤邐曲折,不見頭尾;忽而村落群山環抱,綠草如茵。
但眾人都是心情沉重,誰也沒有心情來欣賞這些風景秀色。一行人走過圓明宮、神仙洞,不多時已到達山下,此時青城派海明已告辭離開。古楊與塵靜等人迴到城都府,休息了一晚。到第二日時,塵靜來到古楊房間,對古楊道:“古公子不知有沒有要事在身?”古楊一愣,迴道:“我要迴江南一趟。”塵靜道:“此地離江南路途遙遠,也不用急著這幾天。我峨眉派離城都府不遠,古公子若是不嫌棄,便去我峨眉派走上一走。”
古楊低頭沉思,心想峨眉派是四川的一流門派,與青城派不相上下。若是與她們交好關係,以後若是有什麽困難,須得讓峨嵋派相幫,想到這裏,當即迴道:“在下也沒有什麽急事,師太既然相邀,我便和你一路前去峨眉吧!”塵靜道:“我峨眉派掌門人很是喜歡少年英雄,若是見到古公子這等人物,定是高興得緊。”古楊道:“師太言重了。”
一行人用過早飯,便離別城都府,啟程向峨眉派走去。峨眉派離城都府並不遠,隻得上百裏路程。古楊一行早間出發,待到傍晚,已走到峨眉山腳。但峨眉山腳離峨眉金頂尚還有半日山路,塵靜等人也不急著趕路,便在山腳歇息了一晚。第二日一早,一行人便提步上山。峨眉山風景秀麗,一路上古木參天,層巒疊嶂,靈猴嬉戲於山中。比起青城派之幽靜,峨嵋派則是更加秀麗非凡。
到得正午時分,古楊一行已到達峨眉派山門外。門中早有弟子前去稟報,不多時,一個白衣老尼緩緩走了出來。這白衣尼約麽六十來歲,衣著樸素,肩上有幾個細密的補丁,右手持著一柄拂塵,神色甚是慈祥。隻見塵靜與塵緣同時上前,合十道:“見過掌門師姐。”白衣尼拂塵一揮,說道:“無須多禮。”林玉兒見這人出來,立即奔上前去,抱住她的胳膊,嬌聲道:“師父,你老人家好啊!”這白衣尼嗬嗬一笑,道:“有客人在此,你還是愛這樣胡鬧。”原來這白衣尼便是峨眉掌門人塵清師太。
古楊久聞塵清師太的大名,但見她神色慈祥,衣著樸素,與尋常掌門人大是不同。當即走上前去,向塵清合十道:“晚輩古楊,見過峨嵋掌門師太。”塵清伸手將他扶起,迴道:“好孩子,不要多禮。我峨眉派兩次承你大恩,實在不敢當你大禮,須是我峨眉向你道謝才是。”說完便後退一步,向古楊施了一禮。古楊見這大名鼎鼎的峨眉掌門人,竟向自己施禮。登時嚇了一跳,急忙避開,說道:“師太言重了,些許小事,怎敢勞師太如此大禮。”
塵清道:“古少俠請往客舍一坐。”說罷便在前麵帶路,塵靜與林玉兒等人跟隨在後。古楊見塵清雖為掌門人,但性格和藹,絲毫沒有掌門人的架子。一行人路過廣場,進入大雄寶殿。
這大雄寶殿乃是峨眉派的主殿,氣勢恢宏。隻見殿中立著一尊菩薩像,頭戴束發紫金冠,身披黃錦袈裟,騎著一匹六牙大象,頭上有五彩祥光,腳下是白玉蓮台。神威凜凜,氣勢攝人。古楊不認識這菩薩是誰?旁邊林玉兒介紹道:“這便是普賢菩薩,乃是四大菩薩之一。”
據傳言,在以前峨眉山上有一個隱士,有一次入山采藥。見到一隻野鹿,但追之絕頂而無蹤,但忽然見到奇光。隱士追著奇光,來到金頂,隻見舍身岩下雲海翻卷,彩光萬道。這隱士大惑不解,於是特向一個天竺僧人請教。天竺僧人告訴他:“此時普賢瑞相,於末法中守護如來,現相於此,化利一切眾生。”於是這僧人便在此修行,將普賢菩薩供奉在峨眉山。後來,峨眉山便成為普賢菩薩的道場,便是峨嵋派的前身。
古楊見普賢普賢莊嚴肅穆,當即屈身跪倒,雙手合十,心中念道:“菩薩啊菩薩!您須得保佑我找到爹爹和阿清。若是能夠找到他們二人,教我古楊受再多的苦也願意。”他素來不信鬼神,但想到江湖之大,自己想要找到他們兩人,無疑於大海撈針。此時無助之下,卻也顧不了那麽多了。
林玉兒站在一旁,見古楊如此,立即說道:“古公子,凡事終會有結果的,你也不必過多煩惱。”古楊‘嗯’了一聲,便不再多想,向普賢菩薩恭恭敬敬的磕了三個頭。
古楊在峨眉派用過午飯,下午林玉兒則帶她遊覽峨眉風景。如此過了兩天,古楊心想,峨眉派中盡是女子,雖有男弟子,卻都是在外門之中。自己若是在此久留,實在是多有不便。於是便起身向塵清等人告辭,塵清等人雖是極力挽留,但古楊心意已定,下午便要動身離開。林玉兒將古楊送到山門,古楊道:“林姑娘請迴吧!我自己原路下山便是。”林玉兒迴道:“你以後若是有時間,便請到峨眉一聚。”古楊笑道:“若是有機會,當來拜見各位前輩師太。”話畢,當即便轉身離去。林玉兒站在台階上,看著古楊漸漸遠去的身影,幽幽一歎。
待古楊下到山來,已是天色將暗。古楊找到一家客棧,休息一晚,第二日一大早,便起身向江南而行。江南路途遙遠,古楊並不急著趕路,日出而行,日落而息。早間則是孜孜不倦的修習武藝,如此一來,一天隻得走上數十裏路。遙想起數年前,自己從江南前往西域,一路上顛沛流離,吃了許多苦頭。好不容易到了西域,卻因江湖經驗不足,被人欺騙,險些喪命於懸崖底下。如今自己得到《潛龍心經》以及《無情道決》的傳承,此時自己年紀雖輕,武藝沒有大成。但相信不久之後,自己武功絕不會低於段塵明與無情道人。
忽忽一月轉瞬離去,一路上太平無事,古楊已走到江南境內。
但眾人都是心情沉重,誰也沒有心情來欣賞這些風景秀色。一行人走過圓明宮、神仙洞,不多時已到達山下,此時青城派海明已告辭離開。古楊與塵靜等人迴到城都府,休息了一晚。到第二日時,塵靜來到古楊房間,對古楊道:“古公子不知有沒有要事在身?”古楊一愣,迴道:“我要迴江南一趟。”塵靜道:“此地離江南路途遙遠,也不用急著這幾天。我峨眉派離城都府不遠,古公子若是不嫌棄,便去我峨眉派走上一走。”
古楊低頭沉思,心想峨眉派是四川的一流門派,與青城派不相上下。若是與她們交好關係,以後若是有什麽困難,須得讓峨嵋派相幫,想到這裏,當即迴道:“在下也沒有什麽急事,師太既然相邀,我便和你一路前去峨眉吧!”塵靜道:“我峨眉派掌門人很是喜歡少年英雄,若是見到古公子這等人物,定是高興得緊。”古楊道:“師太言重了。”
一行人用過早飯,便離別城都府,啟程向峨眉派走去。峨眉派離城都府並不遠,隻得上百裏路程。古楊一行早間出發,待到傍晚,已走到峨眉山腳。但峨眉山腳離峨眉金頂尚還有半日山路,塵靜等人也不急著趕路,便在山腳歇息了一晚。第二日一早,一行人便提步上山。峨眉山風景秀麗,一路上古木參天,層巒疊嶂,靈猴嬉戲於山中。比起青城派之幽靜,峨嵋派則是更加秀麗非凡。
到得正午時分,古楊一行已到達峨眉派山門外。門中早有弟子前去稟報,不多時,一個白衣老尼緩緩走了出來。這白衣尼約麽六十來歲,衣著樸素,肩上有幾個細密的補丁,右手持著一柄拂塵,神色甚是慈祥。隻見塵靜與塵緣同時上前,合十道:“見過掌門師姐。”白衣尼拂塵一揮,說道:“無須多禮。”林玉兒見這人出來,立即奔上前去,抱住她的胳膊,嬌聲道:“師父,你老人家好啊!”這白衣尼嗬嗬一笑,道:“有客人在此,你還是愛這樣胡鬧。”原來這白衣尼便是峨眉掌門人塵清師太。
古楊久聞塵清師太的大名,但見她神色慈祥,衣著樸素,與尋常掌門人大是不同。當即走上前去,向塵清合十道:“晚輩古楊,見過峨嵋掌門師太。”塵清伸手將他扶起,迴道:“好孩子,不要多禮。我峨眉派兩次承你大恩,實在不敢當你大禮,須是我峨眉向你道謝才是。”說完便後退一步,向古楊施了一禮。古楊見這大名鼎鼎的峨眉掌門人,竟向自己施禮。登時嚇了一跳,急忙避開,說道:“師太言重了,些許小事,怎敢勞師太如此大禮。”
塵清道:“古少俠請往客舍一坐。”說罷便在前麵帶路,塵靜與林玉兒等人跟隨在後。古楊見塵清雖為掌門人,但性格和藹,絲毫沒有掌門人的架子。一行人路過廣場,進入大雄寶殿。
這大雄寶殿乃是峨眉派的主殿,氣勢恢宏。隻見殿中立著一尊菩薩像,頭戴束發紫金冠,身披黃錦袈裟,騎著一匹六牙大象,頭上有五彩祥光,腳下是白玉蓮台。神威凜凜,氣勢攝人。古楊不認識這菩薩是誰?旁邊林玉兒介紹道:“這便是普賢菩薩,乃是四大菩薩之一。”
據傳言,在以前峨眉山上有一個隱士,有一次入山采藥。見到一隻野鹿,但追之絕頂而無蹤,但忽然見到奇光。隱士追著奇光,來到金頂,隻見舍身岩下雲海翻卷,彩光萬道。這隱士大惑不解,於是特向一個天竺僧人請教。天竺僧人告訴他:“此時普賢瑞相,於末法中守護如來,現相於此,化利一切眾生。”於是這僧人便在此修行,將普賢菩薩供奉在峨眉山。後來,峨眉山便成為普賢菩薩的道場,便是峨嵋派的前身。
古楊見普賢普賢莊嚴肅穆,當即屈身跪倒,雙手合十,心中念道:“菩薩啊菩薩!您須得保佑我找到爹爹和阿清。若是能夠找到他們二人,教我古楊受再多的苦也願意。”他素來不信鬼神,但想到江湖之大,自己想要找到他們兩人,無疑於大海撈針。此時無助之下,卻也顧不了那麽多了。
林玉兒站在一旁,見古楊如此,立即說道:“古公子,凡事終會有結果的,你也不必過多煩惱。”古楊‘嗯’了一聲,便不再多想,向普賢菩薩恭恭敬敬的磕了三個頭。
古楊在峨眉派用過午飯,下午林玉兒則帶她遊覽峨眉風景。如此過了兩天,古楊心想,峨眉派中盡是女子,雖有男弟子,卻都是在外門之中。自己若是在此久留,實在是多有不便。於是便起身向塵清等人告辭,塵清等人雖是極力挽留,但古楊心意已定,下午便要動身離開。林玉兒將古楊送到山門,古楊道:“林姑娘請迴吧!我自己原路下山便是。”林玉兒迴道:“你以後若是有時間,便請到峨眉一聚。”古楊笑道:“若是有機會,當來拜見各位前輩師太。”話畢,當即便轉身離去。林玉兒站在台階上,看著古楊漸漸遠去的身影,幽幽一歎。
待古楊下到山來,已是天色將暗。古楊找到一家客棧,休息一晚,第二日一大早,便起身向江南而行。江南路途遙遠,古楊並不急著趕路,日出而行,日落而息。早間則是孜孜不倦的修習武藝,如此一來,一天隻得走上數十裏路。遙想起數年前,自己從江南前往西域,一路上顛沛流離,吃了許多苦頭。好不容易到了西域,卻因江湖經驗不足,被人欺騙,險些喪命於懸崖底下。如今自己得到《潛龍心經》以及《無情道決》的傳承,此時自己年紀雖輕,武藝沒有大成。但相信不久之後,自己武功絕不會低於段塵明與無情道人。
忽忽一月轉瞬離去,一路上太平無事,古楊已走到江南境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