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年的一部《瘋狂的石頭》讓人們記住了28歲的寧昊,業界瘋狂用‘鬼才導演’來形容他,為什麽?
導演是一個複合型職業,需要對美術、音樂、攝影等等都有所涉獵,比如張以某導演和顧常衛導演就是攝影出身,馮曉剛導演美工師出身,矮大緊音樂人出身(雖然他的作品很爛)。
所以導演需要很長的時間學習沉澱,基本在40歲左右才逐漸展露頭角,創作成熟期更是在50歲左右,甚至有‘老牛仔’克林特·伊斯特伍德這種70歲才展現導演才華的‘老炮兒’。
所以28歲的導演就已經年輕的讓人驚歎了,何況虛歲才21歲的李想?
在《颶風營救》劇組瘋狂路演的同時,光纖接到了來自《楊蘭訪談錄》的邀請,節目組邀請李想做客《楊蘭訪談錄》。光纖看了行程計劃,下一站正好是魔都。
楊蘭這個人怎麽說呢?典型的精英階層,有自己的追求,也就是咱們通常意義上說的不接地氣。
當時的《正大綜藝》多如日中天啊?
人家說走就走,直接遠赴美國求學,拿到了美國哥倫比亞大學國際及公共事務學院,國際事務碩士學位。
迴國之後加盟鳳凰台,也就有了《楊蘭訪談錄》這個節目。
人家的定位就是高端訪談電視節目。秉承著“記錄時代的精神印跡”的節目理念,主持人楊蘭邀請政治、經濟、文化等各領域精英翹楚,坐而論道。
節目力圖穿越風雲際會的有限時空,將嘉賓的人格力量和社會價值作為節目的終極呈現。
聽聽多麽高大上!所以收視率慘淡也是在意料之中的事情了。
節目組也意識到之前的內容過於高端,所以找來了李想這個時下年輕人最喜歡的電影《颶風營救》的導演,力圖讓《楊蘭訪談錄》能夠吸引更多主流收視人群,挽救節目慘淡的收視率,畢竟節目組也要吃飯啊。
李想也感覺很新鮮,兩世為人這也是自己第一次參加訪談類節目,說不激動是假的,所以他準備的很充分。
楊蘭是一個很幹練的職業女性,給人的感覺就是嚴謹、理性。
李想不停的提醒自己,這不是一個容易對付的對手。
“李想你好,我是楊蘭,很高興你來參加《楊蘭訪談錄》。”和楊蘭簡單的寒暄之後,采訪正式開始。
“謝謝您,楊蘭老師,我小時候是《正大綜藝》的忠實粉絲,很喜歡您的主持風格!”李想上來先小小的恭維了一下楊蘭,自己確實是《正大綜藝》的忠實粉絲,不僅是前麵的節目基本期期不落,後麵的電影也是期期必看。
“謝謝你的喜愛,先來聊聊你吧,能給我們電視機前的觀眾簡單的介紹一下自己麽?”好話誰都願意聽,楊蘭也不例外,不過她沒有忘記流程,把話題拉了迴來。
“哦好的,我叫李想,濱城人,今年21歲,畢業自usc電影導演專業,電影《颶風營救》的導演!”李想簡單的介紹了一下自己。
“我沒看錯的話,你今年才21歲?”楊蘭也被李想的年輕嚇到了,如果李想自己不說,她還以為李想還是個在校的學生呢。
“是的我小學提前一年上學,並跳了兩級,16歲就去美國讀書了,去年夏天才迴來。”
“哇塞,為什麽要選擇跳級呢?”
“因為我覺得自己是一個和周圍格格不入的人,小時候就覺得同齡的小朋友特別幼稚,再加上學習成績也還算不錯,就想著能早點學到更高深的知識,於是就有了跳級的想法,家裏人也比較寵著我。”任誰是個中年人重生迴小孩子,也不可能適應小孩子的喜好,這也是李想選擇跳級的主要原因。
“那是什麽原因促使你走上電影導演的道路的呢?”
“小時候家裏很早就有了錄像機,老爸每天都會租一些早期邵氏的武俠片看,那時候就對電影產生了興趣,一直到自己上小學,學校組織我們去看了《真實的謊言》,您也知道那是咱們國家最早引進的一批好萊塢電影之一,看完之後深深的震撼了我,從此我就對好萊塢類型片產生了極大的興趣,這種情感在《泰坦尼克號》上映之後達到了頂點,我迫不及待的想去好萊塢看一看,這些電影都是怎麽拍出來的,後來通過了解,知道了好萊塢的幕後人才,大多來自南加大,於是就堅定了我出國讀書的信念,我也想拍出震驚世界的電影。”
“為什麽不選擇紐約電影學院呢?咱們的‘華人之光’李胺導演也是出自紐約電影學院的?”楊蘭一看也是個喜歡藝術片的人,對於李想選擇商業片多少有些嗤之以鼻。
“我覺得啊,隻是我覺得,咱們國家不缺乏藝術成就高超的導演,第五代的大師們已經做得夠好了,咱們國家少的是中國的‘喬治·盧卡斯’、中國的‘史蒂芬·斯皮爾伯格’、中國的‘羅伯特·澤米斯基’,咱們國家的電影要想發展,不能隻依靠文藝電影,好的成熟的商業類型片才是支撐起這個市場的基礎,我不敢說追趕上這些大師,但我希望我在追趕的路上!”
楊蘭被李想眼裏的散發出的光芒吸引到了,好久才迴過神繼續問道:“我們都知道電影導演的第一部作品是最難的,你沒名氣,資金、劇組、劇本都是一個問題,你是如何解決這些的?”
“我想說的是我真的很幸運,有一個能幫助我實現夢想也願意幫我實現夢想的家庭,第一部電影拍攝的也很順遂,感謝我的父母,同時也感謝所有給予過我幫助的工作人員們!”
雙方你來我往,好幾次李想差一點掉進人家布置的陷阱裏,還好李想夠機智,訪談錄製了一個下午才結束。
告別了楊蘭和訪談錄的工作人員,李想馬不停蹄的趕往魔都大戲院,《颶風營救》魔都站的路演還需要李想的參與,於榮廣老師他們早都恭候多時了。
導演是一個複合型職業,需要對美術、音樂、攝影等等都有所涉獵,比如張以某導演和顧常衛導演就是攝影出身,馮曉剛導演美工師出身,矮大緊音樂人出身(雖然他的作品很爛)。
所以導演需要很長的時間學習沉澱,基本在40歲左右才逐漸展露頭角,創作成熟期更是在50歲左右,甚至有‘老牛仔’克林特·伊斯特伍德這種70歲才展現導演才華的‘老炮兒’。
所以28歲的導演就已經年輕的讓人驚歎了,何況虛歲才21歲的李想?
在《颶風營救》劇組瘋狂路演的同時,光纖接到了來自《楊蘭訪談錄》的邀請,節目組邀請李想做客《楊蘭訪談錄》。光纖看了行程計劃,下一站正好是魔都。
楊蘭這個人怎麽說呢?典型的精英階層,有自己的追求,也就是咱們通常意義上說的不接地氣。
當時的《正大綜藝》多如日中天啊?
人家說走就走,直接遠赴美國求學,拿到了美國哥倫比亞大學國際及公共事務學院,國際事務碩士學位。
迴國之後加盟鳳凰台,也就有了《楊蘭訪談錄》這個節目。
人家的定位就是高端訪談電視節目。秉承著“記錄時代的精神印跡”的節目理念,主持人楊蘭邀請政治、經濟、文化等各領域精英翹楚,坐而論道。
節目力圖穿越風雲際會的有限時空,將嘉賓的人格力量和社會價值作為節目的終極呈現。
聽聽多麽高大上!所以收視率慘淡也是在意料之中的事情了。
節目組也意識到之前的內容過於高端,所以找來了李想這個時下年輕人最喜歡的電影《颶風營救》的導演,力圖讓《楊蘭訪談錄》能夠吸引更多主流收視人群,挽救節目慘淡的收視率,畢竟節目組也要吃飯啊。
李想也感覺很新鮮,兩世為人這也是自己第一次參加訪談類節目,說不激動是假的,所以他準備的很充分。
楊蘭是一個很幹練的職業女性,給人的感覺就是嚴謹、理性。
李想不停的提醒自己,這不是一個容易對付的對手。
“李想你好,我是楊蘭,很高興你來參加《楊蘭訪談錄》。”和楊蘭簡單的寒暄之後,采訪正式開始。
“謝謝您,楊蘭老師,我小時候是《正大綜藝》的忠實粉絲,很喜歡您的主持風格!”李想上來先小小的恭維了一下楊蘭,自己確實是《正大綜藝》的忠實粉絲,不僅是前麵的節目基本期期不落,後麵的電影也是期期必看。
“謝謝你的喜愛,先來聊聊你吧,能給我們電視機前的觀眾簡單的介紹一下自己麽?”好話誰都願意聽,楊蘭也不例外,不過她沒有忘記流程,把話題拉了迴來。
“哦好的,我叫李想,濱城人,今年21歲,畢業自usc電影導演專業,電影《颶風營救》的導演!”李想簡單的介紹了一下自己。
“我沒看錯的話,你今年才21歲?”楊蘭也被李想的年輕嚇到了,如果李想自己不說,她還以為李想還是個在校的學生呢。
“是的我小學提前一年上學,並跳了兩級,16歲就去美國讀書了,去年夏天才迴來。”
“哇塞,為什麽要選擇跳級呢?”
“因為我覺得自己是一個和周圍格格不入的人,小時候就覺得同齡的小朋友特別幼稚,再加上學習成績也還算不錯,就想著能早點學到更高深的知識,於是就有了跳級的想法,家裏人也比較寵著我。”任誰是個中年人重生迴小孩子,也不可能適應小孩子的喜好,這也是李想選擇跳級的主要原因。
“那是什麽原因促使你走上電影導演的道路的呢?”
“小時候家裏很早就有了錄像機,老爸每天都會租一些早期邵氏的武俠片看,那時候就對電影產生了興趣,一直到自己上小學,學校組織我們去看了《真實的謊言》,您也知道那是咱們國家最早引進的一批好萊塢電影之一,看完之後深深的震撼了我,從此我就對好萊塢類型片產生了極大的興趣,這種情感在《泰坦尼克號》上映之後達到了頂點,我迫不及待的想去好萊塢看一看,這些電影都是怎麽拍出來的,後來通過了解,知道了好萊塢的幕後人才,大多來自南加大,於是就堅定了我出國讀書的信念,我也想拍出震驚世界的電影。”
“為什麽不選擇紐約電影學院呢?咱們的‘華人之光’李胺導演也是出自紐約電影學院的?”楊蘭一看也是個喜歡藝術片的人,對於李想選擇商業片多少有些嗤之以鼻。
“我覺得啊,隻是我覺得,咱們國家不缺乏藝術成就高超的導演,第五代的大師們已經做得夠好了,咱們國家少的是中國的‘喬治·盧卡斯’、中國的‘史蒂芬·斯皮爾伯格’、中國的‘羅伯特·澤米斯基’,咱們國家的電影要想發展,不能隻依靠文藝電影,好的成熟的商業類型片才是支撐起這個市場的基礎,我不敢說追趕上這些大師,但我希望我在追趕的路上!”
楊蘭被李想眼裏的散發出的光芒吸引到了,好久才迴過神繼續問道:“我們都知道電影導演的第一部作品是最難的,你沒名氣,資金、劇組、劇本都是一個問題,你是如何解決這些的?”
“我想說的是我真的很幸運,有一個能幫助我實現夢想也願意幫我實現夢想的家庭,第一部電影拍攝的也很順遂,感謝我的父母,同時也感謝所有給予過我幫助的工作人員們!”
雙方你來我往,好幾次李想差一點掉進人家布置的陷阱裏,還好李想夠機智,訪談錄製了一個下午才結束。
告別了楊蘭和訪談錄的工作人員,李想馬不停蹄的趕往魔都大戲院,《颶風營救》魔都站的路演還需要李想的參與,於榮廣老師他們早都恭候多時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