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02章 嶽父大人
穿越古代:從直播帶貨開始 作者:一晌貪歡one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原本糧食、藥材和軍需都已經準備到位,奕王就該立刻出發趕往越北。
但周敞一直拖著,拖到了十二月二十五卻還沒有離開錦都。
主要是為了等待鍾與和高遠他們派出去的人,期望他們能夠帶迴顯王“私造兵器、意圖謀反”的證據,因此一直借口藥材還差最後一批,跟朝廷拖延。
為此,周敞先讓東戍衛營的兵馬從旱路先行出發,並承諾最後一批藥材最晚十二月底之前一定湊齊,而她也會在過年前出發。
雖然有東戍衛營將士走陸路護送軍需,但為防萬一,周敞還是不放心,讓高遠調派幾個一簞行的人隨行押運。
高遠這邊的人手也是捉襟見肘,隻能勉強派了陳原再帶上高運等幾個人先行一步,跟著東戍衛營出發。
為此周敞也是心中愧疚,沒能讓高遠和弟弟一處,哪怕同樣是不能在錦都過年,好歹也可以一處。
倒是高遠沒多少在意,更是弟弟高運若是跟在他身邊就難有進步,還不如有這個機會可以跟隨軍隊,也好了解一些軍隊的行軍方式。
對這個說法,周敞倒是暗自佩服。
高遠對高運的無微不至,不體現在衣食住行,但也算是有遠見了。
周敞這邊暗裏等證據,明裏則拿著“戰時令”和“金曹司令”兩塊令牌,又將金曹司的人湊上個二、三十人,準備帶上他們一同前往。
畢竟這次去的可不單單是北既,而是越北關外,好歹身邊帶上越多熟悉的人越好。
接下來,高遠帶著人從漢平返迴,調查也真有了重大進展,得來的情況基本證實了孫翔所說不虛。
這樣一來就等於人證物證都有了,畢竟私造兵器的地點擺在那裏,是怎麽也跑不了的。
那麽,周敞就不得不接納那日書房中鍾與的提議。
半月前,在周敞審問了孫翔之後,就已經想到了這一步。
當時周敞就自認為以奕王的身份,即便有了證據也不適合親自出麵揭發顯王。
“王爺的確不適合……”鍾與當時也跟著琢磨。
“大理寺卿楚涼是個一心‘躺平’不辦事兒的,本來就靠不住。”周敞當時則是想到了楚涼,但隨即便否定掉了。
鍾與也跟著搖頭。
周敞否了楚涼,就又摸著下巴將能想到的朝廷官員一個個在腦子裏過:“刑部尚書周唐,貌似中立,實際是牆頭草,首鼠兩端的家夥,馬飛虎被換之事尚無定論,保不齊他暗中站隊,也未可知。”
周唐這人辦事能力其實還可以,但無公正之心,再有能力不足采用。
鍾與半個腦袋聽,半個腦袋想事情,對於周敞所用的一些現代詞匯就能自動忽略。
至於高遠,動腦筋的事情輪不上他,也就在一旁幹坐著等。
周敞繼續自言自語:“除了這兩個人,我再想不到朝中還有什麽可用之人,倒是內宮中還有方赦和李執。那方赦近來倒是有示好的跡象,不過……其人過於貪財,關鍵時刻必定見利忘義,總覺得不靠譜。至於李執,他是可信任的,但因著景姑姑,這件事情又有一定風險,把他牽涉其中,總不大好……”
周敞還沒說完,鍾與忽然抬頭:“王爺,您還忘了一個人。”
“誰啊?”周敞剛才也算是絞盡大半腦汁,難道還漏掉了誰。
“太府令袁川。”鍾與倒也沒想賣關子。
“是啊……”周敞一拍腦門,剛要讚同,旋即卻又猶豫,“不過他……”
在奕王的意識裏,從來沒有把這人納入過自己人的範圍。
且說,袁川算起來可也算是奕王的正經嶽父呐。
上次春日宴上,雖然表麵說不再站隊,但從袁韻的態度上就可以得知,袁家的野心是一直都在的。
可也正是因為這份野心,周敞就不想讓袁川沾邊。
鍾與則說出他的理由:“袁大人原本是端王一黨,但到底涉入未深,因此才能全身而退。且說袁家也是三朝元老,在朝中自有根基,再加上他又是您的嶽父,王爺現在要想找個可靠又穩固之人,可也就非此人莫屬了。關鍵隻要王爺能夠跟王妃夫妻和睦,他幫您就是應該的。”
周敞為難就為難在“應該的”這三個字上麵,奕王的意識也是一萬個抗拒。
袁川往最好了說也隻是奕王名義上的嶽父,在奕王心裏比一個路人近不到哪裏去。
於公而言,袁川為人值得信任嗎?一旦這件事情把他牽扯進去,以後跟袁家的關係恐怕就斷不幹淨了?
於私去論,奕王從來沒有把袁韻當做過妻子,現在又憑什麽讓袁川幫自己做事兒,何況這件事情明顯牽扯到奪嫡。
鍾與似也猜到周敞心思,又退了一步:“王爺也不必為難,屬下隻是建議,當然您也可以把這看成是一筆普通交易,稍稍試探一下袁大人是否願意出麵,若是出麵將來必也有利於他,若是不願意嘛……萬不可勉強,趨利避害也是人之常情。那麽在沒有更好人選的情況下,就真的要在方公公和李公公二人中擇其一了。”
“方公公”和“李公公”?
周敞一聽這個稱唿,頓時頭大。
無論從哪個角度來選,與其與內宮合作,顯然袁川就是更好的人選。
至於這個“未來得利”,將來的事情可以將來再說。
當時,周敞沒有立刻決定下來,但其實心中已經有了答案。
如今高遠帶迴了確鑿的消息,那麽她也就必須往下走這一步。
俗話不是都把嶽父比作泰山嗎?
那奕王這次稍微靠一靠應該也不算過份吧。
眼瞧著不日就要出發,雖然得到的信息還是有限,但也顧不上那麽許多,畢竟臨行前還是要把諸事安排妥當,還有孫翔也不能久留在奕王府中。
為此,周敞提前跟袁韻鋪墊了一番,然後挑了一個晚上帶著袁韻一同去了一趟袁府。
袁韻是驚訝大過驚喜。
周敞也沒想過多跟袁韻交代理由,隻說是臨幸在即,向袁川辭行。
但周敞一直拖著,拖到了十二月二十五卻還沒有離開錦都。
主要是為了等待鍾與和高遠他們派出去的人,期望他們能夠帶迴顯王“私造兵器、意圖謀反”的證據,因此一直借口藥材還差最後一批,跟朝廷拖延。
為此,周敞先讓東戍衛營的兵馬從旱路先行出發,並承諾最後一批藥材最晚十二月底之前一定湊齊,而她也會在過年前出發。
雖然有東戍衛營將士走陸路護送軍需,但為防萬一,周敞還是不放心,讓高遠調派幾個一簞行的人隨行押運。
高遠這邊的人手也是捉襟見肘,隻能勉強派了陳原再帶上高運等幾個人先行一步,跟著東戍衛營出發。
為此周敞也是心中愧疚,沒能讓高遠和弟弟一處,哪怕同樣是不能在錦都過年,好歹也可以一處。
倒是高遠沒多少在意,更是弟弟高運若是跟在他身邊就難有進步,還不如有這個機會可以跟隨軍隊,也好了解一些軍隊的行軍方式。
對這個說法,周敞倒是暗自佩服。
高遠對高運的無微不至,不體現在衣食住行,但也算是有遠見了。
周敞這邊暗裏等證據,明裏則拿著“戰時令”和“金曹司令”兩塊令牌,又將金曹司的人湊上個二、三十人,準備帶上他們一同前往。
畢竟這次去的可不單單是北既,而是越北關外,好歹身邊帶上越多熟悉的人越好。
接下來,高遠帶著人從漢平返迴,調查也真有了重大進展,得來的情況基本證實了孫翔所說不虛。
這樣一來就等於人證物證都有了,畢竟私造兵器的地點擺在那裏,是怎麽也跑不了的。
那麽,周敞就不得不接納那日書房中鍾與的提議。
半月前,在周敞審問了孫翔之後,就已經想到了這一步。
當時周敞就自認為以奕王的身份,即便有了證據也不適合親自出麵揭發顯王。
“王爺的確不適合……”鍾與當時也跟著琢磨。
“大理寺卿楚涼是個一心‘躺平’不辦事兒的,本來就靠不住。”周敞當時則是想到了楚涼,但隨即便否定掉了。
鍾與也跟著搖頭。
周敞否了楚涼,就又摸著下巴將能想到的朝廷官員一個個在腦子裏過:“刑部尚書周唐,貌似中立,實際是牆頭草,首鼠兩端的家夥,馬飛虎被換之事尚無定論,保不齊他暗中站隊,也未可知。”
周唐這人辦事能力其實還可以,但無公正之心,再有能力不足采用。
鍾與半個腦袋聽,半個腦袋想事情,對於周敞所用的一些現代詞匯就能自動忽略。
至於高遠,動腦筋的事情輪不上他,也就在一旁幹坐著等。
周敞繼續自言自語:“除了這兩個人,我再想不到朝中還有什麽可用之人,倒是內宮中還有方赦和李執。那方赦近來倒是有示好的跡象,不過……其人過於貪財,關鍵時刻必定見利忘義,總覺得不靠譜。至於李執,他是可信任的,但因著景姑姑,這件事情又有一定風險,把他牽涉其中,總不大好……”
周敞還沒說完,鍾與忽然抬頭:“王爺,您還忘了一個人。”
“誰啊?”周敞剛才也算是絞盡大半腦汁,難道還漏掉了誰。
“太府令袁川。”鍾與倒也沒想賣關子。
“是啊……”周敞一拍腦門,剛要讚同,旋即卻又猶豫,“不過他……”
在奕王的意識裏,從來沒有把這人納入過自己人的範圍。
且說,袁川算起來可也算是奕王的正經嶽父呐。
上次春日宴上,雖然表麵說不再站隊,但從袁韻的態度上就可以得知,袁家的野心是一直都在的。
可也正是因為這份野心,周敞就不想讓袁川沾邊。
鍾與則說出他的理由:“袁大人原本是端王一黨,但到底涉入未深,因此才能全身而退。且說袁家也是三朝元老,在朝中自有根基,再加上他又是您的嶽父,王爺現在要想找個可靠又穩固之人,可也就非此人莫屬了。關鍵隻要王爺能夠跟王妃夫妻和睦,他幫您就是應該的。”
周敞為難就為難在“應該的”這三個字上麵,奕王的意識也是一萬個抗拒。
袁川往最好了說也隻是奕王名義上的嶽父,在奕王心裏比一個路人近不到哪裏去。
於公而言,袁川為人值得信任嗎?一旦這件事情把他牽扯進去,以後跟袁家的關係恐怕就斷不幹淨了?
於私去論,奕王從來沒有把袁韻當做過妻子,現在又憑什麽讓袁川幫自己做事兒,何況這件事情明顯牽扯到奪嫡。
鍾與似也猜到周敞心思,又退了一步:“王爺也不必為難,屬下隻是建議,當然您也可以把這看成是一筆普通交易,稍稍試探一下袁大人是否願意出麵,若是出麵將來必也有利於他,若是不願意嘛……萬不可勉強,趨利避害也是人之常情。那麽在沒有更好人選的情況下,就真的要在方公公和李公公二人中擇其一了。”
“方公公”和“李公公”?
周敞一聽這個稱唿,頓時頭大。
無論從哪個角度來選,與其與內宮合作,顯然袁川就是更好的人選。
至於這個“未來得利”,將來的事情可以將來再說。
當時,周敞沒有立刻決定下來,但其實心中已經有了答案。
如今高遠帶迴了確鑿的消息,那麽她也就必須往下走這一步。
俗話不是都把嶽父比作泰山嗎?
那奕王這次稍微靠一靠應該也不算過份吧。
眼瞧著不日就要出發,雖然得到的信息還是有限,但也顧不上那麽許多,畢竟臨行前還是要把諸事安排妥當,還有孫翔也不能久留在奕王府中。
為此,周敞提前跟袁韻鋪墊了一番,然後挑了一個晚上帶著袁韻一同去了一趟袁府。
袁韻是驚訝大過驚喜。
周敞也沒想過多跟袁韻交代理由,隻說是臨幸在即,向袁川辭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