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7章 建什麽不是建
穿越古代:從直播帶貨開始 作者:一晌貪歡one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周敞對新任戶部尚書宋鳴已經沒什麽印象,但對於戶部的“哭窮”卻早就習以為常。
臨帝本來還興致勃勃,一聽這話,臉就垮下來。
顯王則晃著南瓜腦袋不以為然:“國庫空虛又不是一年兩年的事情,父皇七十大壽要建萬壽台,這是何等重要?怎麽就能沒銀子呢?”
尚書令丁茂必然隨後附和:“國庫空虛可以再想辦法,銀子可以先挪一挪,萬壽台要一年之內建成,時間不等人。明年必是要為陛下辦得熱鬧,還要請外國使節,這才能彰顯我臨國大國的風範,耽誤不得。”
宋鳴冷哼一聲:“哼,丁大人說得輕鬆,讓下官上哪裏去挪?”
禦史中丞賀韜就提出:“國庫始終不足,那是因為南方多次水患,因此總是充盈不上,明年情況也不容樂觀。還是該從賦稅下手,南北差異巨大,賦稅自也該因地製宜,量體裁衣。”
臨帝一聽就好像得了靈感,立刻讚同:“賀卿家說得有道理,宋卿有什麽想法?”
這位新任的戶部尚書宋鳴,周敞是既不知來曆,也不知他站邊兒哪一頭。
不過他一張圓臉,身子比之前更胖了一圈,小眼精光,長相似笑麵佛,卻給人不好惹的感覺,這會兒也就迴稟:“啟奏陛下,若說賦稅,雖然是歸戶部管,但收稅的名目,想來都是金曹司定的,戶部隻管統計數目,臣不好輕易置喙。”
笑麵佛竟然也是打得一手好太極。
顯王南瓜腦袋上寬眉一揚,端王不在他倒是接了班,指向周敞:“金曹司?金曹司不就是歸九弟的‘太宰幕首’管了嘛。”
“……”周敞本在做吃瓜群眾,沒想到一圈下來竟指到奕王身上,隻想裝死,不願參與。
尚書令丁茂則趕緊配合自家外甥:“是了,‘太宰幕首’還是陛下專設的官職,看來這次的事情倒是要落在奕王殿下身上了。”
外麵台子上“咿咿呀呀”的唱戲聲還在繼續,永慶殿內所有人卻都聽不見,齊齊將目光聚在了周敞身上。
這些人真是無恥至極啊。
賦稅的名目翻著花樣往外冒,一沒銀子了還是想到搜刮百姓。
現在名目都想不出來,竟然還想到了奕王頭上。
呸……
不過剛才在提到建萬壽台的時候,奕王心底深處就冒出了一個想法。
周敞不願參與,現在也不得不站出來說話:“銀子嘛,永遠都不夠。父皇的七十大壽要熱鬧要排場,要建萬壽台要花銀子,那都是應該的,不過還有一處也要花銀子,那也是應該的。既然話說到這個份兒上,不如一起議一議。”
臨帝也來了興趣:“那是什麽?”
當初之所以答應給了“太宰幕首”這個官職,實在是聽信了端王和漵國公所說,奕王別的本事沒有,想些名目來賺錢還是可以的,讓他掛個名,不必做什麽,但隻要肯用心出幾個好點子也就夠了。
周敞是要將上一軍:“父皇,南方洪水,年年水災、年年隱患,甚至已經是禍患,實在應該早建堤壩,永絕後患。”
建什麽不是建,皇帝既然能挪銀子建萬壽台,就能挪銀子建水壩。
“這……”臨帝懵住。
這什麽意思?
為什麽好端端在壽宴上提起此事?
存心找不痛快?
榮王覷著臨帝臉色,搶先開口:“九弟想法雖好,朝中眾臣又何嚐沒有設想?但都是國庫空虛的緣故,多年未能施行。今日乃父皇萬壽,就不要提這等讓父皇為難的要求。”
工部尚書賈瑞向來少言寡語,這時候也跟著附和:“是啊,若是有銀子,早幾年也就建了,何至於等到現在。”
“雖然銀子是個難題,但是奕王殿下的想法是好的。”漵國公顧炎卻突然也插言進來,且第一次在公開場合說出傾向周敞的話。
周敞這麽說隻是為了堵眾人之口,已知朝廷沒銀子,她也沒那個能力,犯不上參與。
但她這邊打退堂鼓,奕王的意識卻冒出來:“父皇七十大壽要辦,南方水壩也要辦,兩件事情不衝突。若國庫空虛,又何來的銀子建萬壽台,若有銀子建萬壽台,又為何沒有銀子建水壩?”
這不過是明擺著的事兒,卻非要人當眾挑明。
臨帝臉色就不好看。
“九弟,你有所不知,建萬壽台的銀兩豈是建水壩可比的。”榮王又好言相勸。
周敞想要阻止奕王觸黴頭,但奕王的意識要麽不出,一出必是強硬。
“父皇若允準修建水壩,那麽父皇七十萬壽花多少銀子,水壩就也撥多少銀子,若是水壩銀子最終不夠,那麽兒臣願想辦法將其補上。”風銘也不問到底需要多少銀子,竟然就誇下海口。
周敞被迫成了旁觀,但與奕王的說法也知道是“兩頭堵”。
一方麵,若是臨帝首肯,那麽這也算是倒逼臨帝掏銀子了。
就算臨帝不肯,這個說法隻要經過考慮,那麽也不至於在萬壽台上大花特花銀子,都算是做了件好事。
另一方麵,周敞根據前世常識,清朝末年慈禧太後為著六十大壽修建頤和園,用了一千萬兩銀子,甚至不惜挪用北洋水師軍費,導致甲午戰爭慘敗。
臨帝的七十大壽,再怎麽樣也不至於比那老太婆花的多,就算挪出一半建水壩也該夠了。
至於不夠的由奕王來補,那不過是個誘餌,可以再從長計議。
此言一出,滿座嘩然。
有便宜不占是王八蛋,臨帝倒也認真考慮起來。
不過,他對萬壽宴要花多少銀子亦無概念:“宋卿,朕今次萬壽節花費幾何?”
宋鳴上任滿打滿算也就一年,毫無壓力挖往外推:“陛下的萬壽節向來由太府操辦,主要是太府用內帑操辦。臣隻知為著今日南城門外打塔唱戲,花燈舞獅,軍隊演武慶賀等這些算外事的活動,支出銀兩大概三十萬。”
就那些東西就花了三十萬兩銀子?
風銘心中不信,但這個時候,宋鳴“報價”越高反而越對他越有利。
臨帝本來還興致勃勃,一聽這話,臉就垮下來。
顯王則晃著南瓜腦袋不以為然:“國庫空虛又不是一年兩年的事情,父皇七十大壽要建萬壽台,這是何等重要?怎麽就能沒銀子呢?”
尚書令丁茂必然隨後附和:“國庫空虛可以再想辦法,銀子可以先挪一挪,萬壽台要一年之內建成,時間不等人。明年必是要為陛下辦得熱鬧,還要請外國使節,這才能彰顯我臨國大國的風範,耽誤不得。”
宋鳴冷哼一聲:“哼,丁大人說得輕鬆,讓下官上哪裏去挪?”
禦史中丞賀韜就提出:“國庫始終不足,那是因為南方多次水患,因此總是充盈不上,明年情況也不容樂觀。還是該從賦稅下手,南北差異巨大,賦稅自也該因地製宜,量體裁衣。”
臨帝一聽就好像得了靈感,立刻讚同:“賀卿家說得有道理,宋卿有什麽想法?”
這位新任的戶部尚書宋鳴,周敞是既不知來曆,也不知他站邊兒哪一頭。
不過他一張圓臉,身子比之前更胖了一圈,小眼精光,長相似笑麵佛,卻給人不好惹的感覺,這會兒也就迴稟:“啟奏陛下,若說賦稅,雖然是歸戶部管,但收稅的名目,想來都是金曹司定的,戶部隻管統計數目,臣不好輕易置喙。”
笑麵佛竟然也是打得一手好太極。
顯王南瓜腦袋上寬眉一揚,端王不在他倒是接了班,指向周敞:“金曹司?金曹司不就是歸九弟的‘太宰幕首’管了嘛。”
“……”周敞本在做吃瓜群眾,沒想到一圈下來竟指到奕王身上,隻想裝死,不願參與。
尚書令丁茂則趕緊配合自家外甥:“是了,‘太宰幕首’還是陛下專設的官職,看來這次的事情倒是要落在奕王殿下身上了。”
外麵台子上“咿咿呀呀”的唱戲聲還在繼續,永慶殿內所有人卻都聽不見,齊齊將目光聚在了周敞身上。
這些人真是無恥至極啊。
賦稅的名目翻著花樣往外冒,一沒銀子了還是想到搜刮百姓。
現在名目都想不出來,竟然還想到了奕王頭上。
呸……
不過剛才在提到建萬壽台的時候,奕王心底深處就冒出了一個想法。
周敞不願參與,現在也不得不站出來說話:“銀子嘛,永遠都不夠。父皇的七十大壽要熱鬧要排場,要建萬壽台要花銀子,那都是應該的,不過還有一處也要花銀子,那也是應該的。既然話說到這個份兒上,不如一起議一議。”
臨帝也來了興趣:“那是什麽?”
當初之所以答應給了“太宰幕首”這個官職,實在是聽信了端王和漵國公所說,奕王別的本事沒有,想些名目來賺錢還是可以的,讓他掛個名,不必做什麽,但隻要肯用心出幾個好點子也就夠了。
周敞是要將上一軍:“父皇,南方洪水,年年水災、年年隱患,甚至已經是禍患,實在應該早建堤壩,永絕後患。”
建什麽不是建,皇帝既然能挪銀子建萬壽台,就能挪銀子建水壩。
“這……”臨帝懵住。
這什麽意思?
為什麽好端端在壽宴上提起此事?
存心找不痛快?
榮王覷著臨帝臉色,搶先開口:“九弟想法雖好,朝中眾臣又何嚐沒有設想?但都是國庫空虛的緣故,多年未能施行。今日乃父皇萬壽,就不要提這等讓父皇為難的要求。”
工部尚書賈瑞向來少言寡語,這時候也跟著附和:“是啊,若是有銀子,早幾年也就建了,何至於等到現在。”
“雖然銀子是個難題,但是奕王殿下的想法是好的。”漵國公顧炎卻突然也插言進來,且第一次在公開場合說出傾向周敞的話。
周敞這麽說隻是為了堵眾人之口,已知朝廷沒銀子,她也沒那個能力,犯不上參與。
但她這邊打退堂鼓,奕王的意識卻冒出來:“父皇七十大壽要辦,南方水壩也要辦,兩件事情不衝突。若國庫空虛,又何來的銀子建萬壽台,若有銀子建萬壽台,又為何沒有銀子建水壩?”
這不過是明擺著的事兒,卻非要人當眾挑明。
臨帝臉色就不好看。
“九弟,你有所不知,建萬壽台的銀兩豈是建水壩可比的。”榮王又好言相勸。
周敞想要阻止奕王觸黴頭,但奕王的意識要麽不出,一出必是強硬。
“父皇若允準修建水壩,那麽父皇七十萬壽花多少銀子,水壩就也撥多少銀子,若是水壩銀子最終不夠,那麽兒臣願想辦法將其補上。”風銘也不問到底需要多少銀子,竟然就誇下海口。
周敞被迫成了旁觀,但與奕王的說法也知道是“兩頭堵”。
一方麵,若是臨帝首肯,那麽這也算是倒逼臨帝掏銀子了。
就算臨帝不肯,這個說法隻要經過考慮,那麽也不至於在萬壽台上大花特花銀子,都算是做了件好事。
另一方麵,周敞根據前世常識,清朝末年慈禧太後為著六十大壽修建頤和園,用了一千萬兩銀子,甚至不惜挪用北洋水師軍費,導致甲午戰爭慘敗。
臨帝的七十大壽,再怎麽樣也不至於比那老太婆花的多,就算挪出一半建水壩也該夠了。
至於不夠的由奕王來補,那不過是個誘餌,可以再從長計議。
此言一出,滿座嘩然。
有便宜不占是王八蛋,臨帝倒也認真考慮起來。
不過,他對萬壽宴要花多少銀子亦無概念:“宋卿,朕今次萬壽節花費幾何?”
宋鳴上任滿打滿算也就一年,毫無壓力挖往外推:“陛下的萬壽節向來由太府操辦,主要是太府用內帑操辦。臣隻知為著今日南城門外打塔唱戲,花燈舞獅,軍隊演武慶賀等這些算外事的活動,支出銀兩大概三十萬。”
就那些東西就花了三十萬兩銀子?
風銘心中不信,但這個時候,宋鳴“報價”越高反而越對他越有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