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6章 債主啊債主
穿越古代:從直播帶貨開始 作者:一晌貪歡one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鍾與在奕王府中有個外號——“陸四季”。
一年有四季,一季體弱多病、一季憂心忡忡、一季愁眉不展、一季四處操心。
最主是他身為王府的財物大總管,奕王府的日常開銷,跟用來做善事的銀子,一向是分開計算,都得他操心。
因此鍾與比奕王更清楚府中銀錢情況,可以不假思索:“那倒也沒什麽,可以補上七十兩,賬目分明是不差什麽的。”
“那就這麽定了,盡快把五千兩銀子送出去。”周敞既然給了銀子,便也學著奕王風銘的樣子吩咐。
鍾與解決了五千兩銀子的問題,麵色卻無稍霽:“王爺,屬下還有一個不情之請,想要借一百兩銀子。”
嗯?
不會還有吧?
周敞剛出了半口氣,剩下的半口氣直接憋迴了胸中。
“為何?”一百兩對現在的奕王也是不小的數目,但見鍾與為難模樣,又急忙改口,“啊,不,鍾先生若是不方便說,也不必勉強。”
鍾與倒不在意說明情況:“王爺可還記得,前段時間,西城大火,本說要捐一百兩銀子?既然王爺肯捐一百兩,屬下想再借一百兩,為了張舉人……”
周敞後麵的話根本聽不見,隻知道,這是又多出了二百兩銀子的“債”?
鍾與絲毫沒有察覺,還在繼續往下說:“若非博引書院之事,那些書生好端端地也不會搬到西城來,不搬到杏花坊附近,許也不會引來那一場大火。那麽張舉人一家……”
“怎麽又是博引書院,這跟博引書院又有什麽關係?”周敞煩躁。
鍾與就自顧自說下去:“當初榮王殿下提出要修建一所書院,說是為天下讀書人提供一個可以談詩論道的場所,便在東城選了文曲巷那片地皮,那裏大多住的都是讀書人。結果那些人被迫遷居到了榮王殿下給選的新地方,也就是文星廟附近。”
周敞還是不知道這二者有什麽聯係,隻好幹眨了眨眼睛。
“在西城棚戶區附近蓋文星廟,也虧得是榮王殿下那樣的讀書人才想得出。”鍾與似乎對榮王印象不大好,但言語上卻還要維持基本的禮貌與恭敬。
周敞實在猶豫,鍾與顯然是又想幫人。
幫人不是不好,隻是周敞這位王爺不似其他皇子,一沒靠山、二沒人脈,隻有一腔熱忱,剩下能換銀子的早都換了銀子捐出去了。
“東城的讀書人們雖不願意,但聖命難為,不得不舉家遷移,去與乞丐流民為伍。張舉人便是其中之一,他本來就家道沒落,隻在東城尚有一處房產,現在落到西城三年,一場大火,更是什麽都沒有了,還得了場病。”鍾與絮絮叨叨終於把前因後果講完。
周敞聽了半天反複聽到“張舉人”三個字,卻一點印象也沒有,不得不小心翼翼問上一句:“張舉人是……?”
“唉,說到張舉人,王爺是不認得的。”鍾與始終唉聲歎氣,“此前,屬下在西城杏花坊的藥鋪籌建之時,結識了一位張舉人。前些時日,那裏發生了火災……”
西城杏花坊藥鋪,又是一筆奕王的賠本買賣。
奕王風銘手上是有兩間藥鋪,四味藥鋪在吉祥坊上因此應該是賺錢的,但開在西城杏花坊的藥鋪就肯定賺不了錢。
那裏緊挨著貧民和流民的棚戶區,做生意最講究的就是地段,就不可能賺什麽錢。
鍾與那邊一旦又絮叨起來就停不住:“火災波及十幾戶人家,張舉人一家雖然受牽連尚算輕微,但因他已染病月餘,家中本已無錢醫治,亦多日無米下鍋,又加上這場火災,真是雪上加霜了。屬下想,王爺給的一百兩可以救濟他及附近居戶,但同是讀書人,張舉人今年還要參加科舉,若是能將病治好,可專心向學,必能度過難關。原本治病,五十兩銀子亦是足已……。”
周敞聽到這裏,徹底“投降”。
鍾與都已經把情況說得這麽慘,她還能怎麽辦?
“王爺若是覺得一百兩之數過多,那屬下就借五十兩也是好的。”鍾與也是下了大決心才開的口,最了解奕王府賬麵一直不寬裕,因此又退了一步。
“一百兩,就一百兩”周敞心生憐憫,估計也是下了大決心,“就讓張舉人安心養病,好好讀書。”
鍾與擰在一起的眉頭終於舒展:“多謝王爺,這下好了。張舉人的妻子原本還靠賣些糖水為生計,若是能夠多些銀子繼續支撐攤子,且張舉人病著,兒子到了進學堂的年紀卻還在家裏。唉,現在這個當口,仗已經打到了第三年還是沒個結果,藥材的價格一年高過一年……”
周敞實在聽不下去鍾與的囉嗦。
甚至開始後悔,她換這個身份實在虧大了,不但沒辦法“直播帶貨”,還多了這麽位“債主”,往後她不但要賺虛擬的傭金還貸款,還要賺現實的銀子,貼補奕王府。
鍾與起身一揖:“多謝王爺,這筆錢,屬下日後會慢慢還迴王府。”
“既然本王知道了,當然就全當是王府給的,不需鍾先生操心。”周敞身為王爺又主動開口給了一百兩,就不可能讓鍾與承擔這筆銀子。
鍾與也不再推讓,再深深一禮。
周敞點點頭,就準備等鍾與自動告退。
鍾與辦完了自己的事兒,卻站著沒動,而是反問:“王爺,您昨日是不是收了元家的禮?”
“沒有。”周敞是的確沒有。
但畢竟元家的事情尚不算完,她的確還有心思。
鍾與自看出周敞另有心思,卻是會錯了意,更是憋了許久,不吐不快:“王爺還要為元家繼續辦事兒?”
“呃……”周敞不能否認,也也解釋不了,“事情的確如此,但先生放心,背後絕沒有貪汙索賄之事。元裕是被冤枉的,我不過是路見不平,日後自能見分曉。”
“王爺怎可把自己與商賈相提並論?”鍾與雖然不滿,但臉上更多是擔憂,“商賈狡詐,王爺與他們打交道,凡事要多加小心,一不小心,可能自己著了他們的道道,還不察覺。”
“先生放心,我心中有數。”周敞打保票,至少她的初心隻是迴報、助人。
鍾與跟隨奕王多年,也深知其為人,雖然對元家牽涉進戶部尚書閔行通敵叛國一案也有所了解,卻再想不到周敞也要伸一腳進去。
但事已至此,他不可能不往下籌謀,因此道:“北方戰局如何還是個未知數,北方受戰爭之苦的百姓不計其數,我們鞭長莫及,但皇城中事,近在眼前,也不能不顧。王爺既然打下賭約,也隻能走一步看一步,往後怎麽發展,隻能隨機應變。不過……”
“不過什麽?”周敞相問。
鍾與拱手相向天:“善有善報、惡有惡報,天道輪迴,隻要一心向善,老天隻會保佑。王爺仁心仁術,做這麽多好事,上天必定不會辜負。”
周敞心中忽然五味雜陳。
一年有四季,一季體弱多病、一季憂心忡忡、一季愁眉不展、一季四處操心。
最主是他身為王府的財物大總管,奕王府的日常開銷,跟用來做善事的銀子,一向是分開計算,都得他操心。
因此鍾與比奕王更清楚府中銀錢情況,可以不假思索:“那倒也沒什麽,可以補上七十兩,賬目分明是不差什麽的。”
“那就這麽定了,盡快把五千兩銀子送出去。”周敞既然給了銀子,便也學著奕王風銘的樣子吩咐。
鍾與解決了五千兩銀子的問題,麵色卻無稍霽:“王爺,屬下還有一個不情之請,想要借一百兩銀子。”
嗯?
不會還有吧?
周敞剛出了半口氣,剩下的半口氣直接憋迴了胸中。
“為何?”一百兩對現在的奕王也是不小的數目,但見鍾與為難模樣,又急忙改口,“啊,不,鍾先生若是不方便說,也不必勉強。”
鍾與倒不在意說明情況:“王爺可還記得,前段時間,西城大火,本說要捐一百兩銀子?既然王爺肯捐一百兩,屬下想再借一百兩,為了張舉人……”
周敞後麵的話根本聽不見,隻知道,這是又多出了二百兩銀子的“債”?
鍾與絲毫沒有察覺,還在繼續往下說:“若非博引書院之事,那些書生好端端地也不會搬到西城來,不搬到杏花坊附近,許也不會引來那一場大火。那麽張舉人一家……”
“怎麽又是博引書院,這跟博引書院又有什麽關係?”周敞煩躁。
鍾與就自顧自說下去:“當初榮王殿下提出要修建一所書院,說是為天下讀書人提供一個可以談詩論道的場所,便在東城選了文曲巷那片地皮,那裏大多住的都是讀書人。結果那些人被迫遷居到了榮王殿下給選的新地方,也就是文星廟附近。”
周敞還是不知道這二者有什麽聯係,隻好幹眨了眨眼睛。
“在西城棚戶區附近蓋文星廟,也虧得是榮王殿下那樣的讀書人才想得出。”鍾與似乎對榮王印象不大好,但言語上卻還要維持基本的禮貌與恭敬。
周敞實在猶豫,鍾與顯然是又想幫人。
幫人不是不好,隻是周敞這位王爺不似其他皇子,一沒靠山、二沒人脈,隻有一腔熱忱,剩下能換銀子的早都換了銀子捐出去了。
“東城的讀書人們雖不願意,但聖命難為,不得不舉家遷移,去與乞丐流民為伍。張舉人便是其中之一,他本來就家道沒落,隻在東城尚有一處房產,現在落到西城三年,一場大火,更是什麽都沒有了,還得了場病。”鍾與絮絮叨叨終於把前因後果講完。
周敞聽了半天反複聽到“張舉人”三個字,卻一點印象也沒有,不得不小心翼翼問上一句:“張舉人是……?”
“唉,說到張舉人,王爺是不認得的。”鍾與始終唉聲歎氣,“此前,屬下在西城杏花坊的藥鋪籌建之時,結識了一位張舉人。前些時日,那裏發生了火災……”
西城杏花坊藥鋪,又是一筆奕王的賠本買賣。
奕王風銘手上是有兩間藥鋪,四味藥鋪在吉祥坊上因此應該是賺錢的,但開在西城杏花坊的藥鋪就肯定賺不了錢。
那裏緊挨著貧民和流民的棚戶區,做生意最講究的就是地段,就不可能賺什麽錢。
鍾與那邊一旦又絮叨起來就停不住:“火災波及十幾戶人家,張舉人一家雖然受牽連尚算輕微,但因他已染病月餘,家中本已無錢醫治,亦多日無米下鍋,又加上這場火災,真是雪上加霜了。屬下想,王爺給的一百兩可以救濟他及附近居戶,但同是讀書人,張舉人今年還要參加科舉,若是能將病治好,可專心向學,必能度過難關。原本治病,五十兩銀子亦是足已……。”
周敞聽到這裏,徹底“投降”。
鍾與都已經把情況說得這麽慘,她還能怎麽辦?
“王爺若是覺得一百兩之數過多,那屬下就借五十兩也是好的。”鍾與也是下了大決心才開的口,最了解奕王府賬麵一直不寬裕,因此又退了一步。
“一百兩,就一百兩”周敞心生憐憫,估計也是下了大決心,“就讓張舉人安心養病,好好讀書。”
鍾與擰在一起的眉頭終於舒展:“多謝王爺,這下好了。張舉人的妻子原本還靠賣些糖水為生計,若是能夠多些銀子繼續支撐攤子,且張舉人病著,兒子到了進學堂的年紀卻還在家裏。唉,現在這個當口,仗已經打到了第三年還是沒個結果,藥材的價格一年高過一年……”
周敞實在聽不下去鍾與的囉嗦。
甚至開始後悔,她換這個身份實在虧大了,不但沒辦法“直播帶貨”,還多了這麽位“債主”,往後她不但要賺虛擬的傭金還貸款,還要賺現實的銀子,貼補奕王府。
鍾與起身一揖:“多謝王爺,這筆錢,屬下日後會慢慢還迴王府。”
“既然本王知道了,當然就全當是王府給的,不需鍾先生操心。”周敞身為王爺又主動開口給了一百兩,就不可能讓鍾與承擔這筆銀子。
鍾與也不再推讓,再深深一禮。
周敞點點頭,就準備等鍾與自動告退。
鍾與辦完了自己的事兒,卻站著沒動,而是反問:“王爺,您昨日是不是收了元家的禮?”
“沒有。”周敞是的確沒有。
但畢竟元家的事情尚不算完,她的確還有心思。
鍾與自看出周敞另有心思,卻是會錯了意,更是憋了許久,不吐不快:“王爺還要為元家繼續辦事兒?”
“呃……”周敞不能否認,也也解釋不了,“事情的確如此,但先生放心,背後絕沒有貪汙索賄之事。元裕是被冤枉的,我不過是路見不平,日後自能見分曉。”
“王爺怎可把自己與商賈相提並論?”鍾與雖然不滿,但臉上更多是擔憂,“商賈狡詐,王爺與他們打交道,凡事要多加小心,一不小心,可能自己著了他們的道道,還不察覺。”
“先生放心,我心中有數。”周敞打保票,至少她的初心隻是迴報、助人。
鍾與跟隨奕王多年,也深知其為人,雖然對元家牽涉進戶部尚書閔行通敵叛國一案也有所了解,卻再想不到周敞也要伸一腳進去。
但事已至此,他不可能不往下籌謀,因此道:“北方戰局如何還是個未知數,北方受戰爭之苦的百姓不計其數,我們鞭長莫及,但皇城中事,近在眼前,也不能不顧。王爺既然打下賭約,也隻能走一步看一步,往後怎麽發展,隻能隨機應變。不過……”
“不過什麽?”周敞相問。
鍾與拱手相向天:“善有善報、惡有惡報,天道輪迴,隻要一心向善,老天隻會保佑。王爺仁心仁術,做這麽多好事,上天必定不會辜負。”
周敞心中忽然五味雜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