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車撞進隊伍的瞬間,竹中半兵衛臉色變得無比灰敗。本就是師老兵疲,如何能抵擋得住戰車的衝撞。
看著那些被撞飛的足輕,竹中半兵衛痛苦的閉上了眼睛。他知道大軍完了,此刻就算撤兵都做不到。
人困馬乏又剛剛大戰了一場,又怎麽可能逃的了戰車與騎兵的追殺?
狠狠咬了咬牙,竹中半兵衛下令道:“所有人自行前往京都,一定要保護天皇陛下的安全!”
周圍的武士聽得一愣,自行前往京都,那不是就是落荒而逃嗎?所謂的保護天皇就是個漂亮的的說法,真正的目的是,能跑一個算一個!
命令一處,大軍一片嘩然。許多人迷茫的不知所措,少數激靈的扔下武器就跑。
可戰車在倭人隊伍中橫衝直撞的同時,那些騎兵就分散圍向倭人的兩側,逃走的人直接麵對鋒利的馬刀,凡是被追上的倭人,都逃不過被砍倒的命運。
德川家康趁機發力,帶著人追在後麵一陣掩殺,最終八千多大軍能逃走的,隻有寥寥數百,餘者四千多人戰死,三千多人被俘虜。
戰後渾身是血的德川家康來到一輛高大的馬車前,直接跪倒在地,磕頭道:“神風第二軍團德川家康,多謝侯爺救命之恩,德川家上下唯有效死,報答侯爺的恩德!”
馬車上李凡穿板甲,麵帶笑容的說道:“德川家康!你能死戰不退,也算是對本侯的忠心。
俘虜的倭人可以全部交給你,能不能讓他們為你所用,就看你的本事了!”
聽到李凡的話,德川家康麵露喜色。連忙磕頭說道:“多謝侯爺恩典!屬下定會為您打下京都,生擒後陽成天皇,一統倭國送給侯爺!”
李凡卻擺擺手,說道:“打下京都不著急,豐臣秀吉沒有來,打下京都還為時過早。
德川家康你要記住!本侯不喜歡自作主張的屬下,你要記住,本侯給你的,才是你德川家的。本侯不給你,你若是自作主張的話,本侯不介意換個聽話的人,明白了嗎?”
“嗨!屬下明白了!”德川家康連忙趴在地上連連磕頭,簡單的幾句話,聽得他背後冷汗淋漓。
李凡年紀不大,但身上的氣勢卻壓的他喘不過氣來。如今德川家生死掌握在靖北軍的手中,隻要李凡一句話就能讓他亡族滅種。
德川家康退下後,站在車旁的安費揚古敬禮道:“侯爺!是屬下失察,才讓德川家康這樣心懷叵測的人上位,屬下這就去砍下他的腦袋!”
李凡輕輕搖頭道:“無妨!人有野心不是壞事,野心往往是一種動力。
德川家康有野心,也有能力,希望他不要忘記,沒有根基的大樹是活不成的!”
德川家康的大名,後世李凡可是如雷貫耳。正是他終結了豐臣秀吉的統治,開創了數百年的德川幕府時代。
若是沒有李凡出現。幾十年後他就會一統倭國,真正的掌控倭國大權。但現在卻不一樣了,李凡不會給他這個機會,他永遠隻能是靖北軍神風第二軍團首領,否則隻有死路一條。
竹中半兵衛的慘敗讓京都城緊張不已,時刻擔心著德川家康攻進城內。出乎他們意料的是,德川家康竟然停止了攻城,就這麽在城下駐紮下來。
另一方麵,迴援的豐臣秀吉也停了下來,就在豐能郡停了下來,並且調集各地大名的兵力,來援京都與德川叛逆決戰。
京都被偷襲、天皇遇險震動了倭國上下,許多人都不敢相信這是真的。天皇就是個象征,誰會費力不討好的襲擊天皇?
但作為倭國名義上最高統治者,天皇不允許任何人褻瀆,尤其這裏麵還有明人參與在其中。
本州島各地大名開始放下成見,向著豐能郡匯聚。除了其他島嶼的大名因為海峽相隔,短時間沒法趕到外,豐能郡聚集了四萬多兵力,加上豐臣秀吉率領的三萬大軍,總兵力達到了七萬多人。
“主公!德川家康那個叛逆最多隻有三四千人,明人的人數還不到三千,加上他們的水師,能動用的兵力不多。
而咱們卻有七萬多大軍,鏟除叛逆,斬殺明人肯定手到擒來,您不用再猶豫了!”
竹中半兵衛跪在豐臣秀吉的麵前,腦袋重重磕在地板上,激動的說道。
豐臣秀吉摸著幹瘦的臉,盯著竹中半兵衛一會,才開口道:“竹中!你是最早跟隨我之人,按理說我應該相信你。
但你最近接連失敗,已經引起許多人的不滿,我也沒法再讓你單獨領兵,你可明白?”
“明白……!”跪地的竹中半兵衛苦澀的答道,他很清楚自己的處境,接連的失敗,放在其他人身上,早已切腹謝罪了。
也隻有他深得豐臣秀吉的信任,才能活到今日。但正是接連的慘敗,才讓他更加痛恨明人,和那些投靠明人的叛逆。
岐阜城的織田信孝如此,現在的德川家康更是如此。
猶豫了下,竹中半兵衛磕頭說道:“主公!竹中半兵衛有負您的重托,還請主公再給屬下一次機會,如若不能取勝,屬下甘願切腹謝罪!”
豐臣秀吉猶豫了,良久才開口道:“竹中!你確定明人的戰車隻有百輛,騎兵千人嗎?”
竹中半兵衛迴憶了片刻,才開口道:“主公!當日一戰,明人的戰車的確隻有百輛左右,騎兵應該不超過一千。
他們使用的戰馬與咱們得不同,要高大許多,肯定是從明國遠途運來。
戰馬不同與人,海上運送損耗不小,明人的戰車和騎兵應該不止這個數字,很可能要多上一倍。
但這肯定是極限了,所以屬下認為,明人戰車應該有二百,騎兵不足三千!”
“嗯!很好,與我推算的差不多。我就再給你一次機會,由你統領前軍,兵發界港!
這次我豐臣秀吉不但要解京都之圍,還要解決掉明人這個麻煩。明人兵圍京都不一定是壞事,至少能讓倭國團結起來,完成一統倭國的大事!”豐臣秀吉朗聲說道。
看著那些被撞飛的足輕,竹中半兵衛痛苦的閉上了眼睛。他知道大軍完了,此刻就算撤兵都做不到。
人困馬乏又剛剛大戰了一場,又怎麽可能逃的了戰車與騎兵的追殺?
狠狠咬了咬牙,竹中半兵衛下令道:“所有人自行前往京都,一定要保護天皇陛下的安全!”
周圍的武士聽得一愣,自行前往京都,那不是就是落荒而逃嗎?所謂的保護天皇就是個漂亮的的說法,真正的目的是,能跑一個算一個!
命令一處,大軍一片嘩然。許多人迷茫的不知所措,少數激靈的扔下武器就跑。
可戰車在倭人隊伍中橫衝直撞的同時,那些騎兵就分散圍向倭人的兩側,逃走的人直接麵對鋒利的馬刀,凡是被追上的倭人,都逃不過被砍倒的命運。
德川家康趁機發力,帶著人追在後麵一陣掩殺,最終八千多大軍能逃走的,隻有寥寥數百,餘者四千多人戰死,三千多人被俘虜。
戰後渾身是血的德川家康來到一輛高大的馬車前,直接跪倒在地,磕頭道:“神風第二軍團德川家康,多謝侯爺救命之恩,德川家上下唯有效死,報答侯爺的恩德!”
馬車上李凡穿板甲,麵帶笑容的說道:“德川家康!你能死戰不退,也算是對本侯的忠心。
俘虜的倭人可以全部交給你,能不能讓他們為你所用,就看你的本事了!”
聽到李凡的話,德川家康麵露喜色。連忙磕頭說道:“多謝侯爺恩典!屬下定會為您打下京都,生擒後陽成天皇,一統倭國送給侯爺!”
李凡卻擺擺手,說道:“打下京都不著急,豐臣秀吉沒有來,打下京都還為時過早。
德川家康你要記住!本侯不喜歡自作主張的屬下,你要記住,本侯給你的,才是你德川家的。本侯不給你,你若是自作主張的話,本侯不介意換個聽話的人,明白了嗎?”
“嗨!屬下明白了!”德川家康連忙趴在地上連連磕頭,簡單的幾句話,聽得他背後冷汗淋漓。
李凡年紀不大,但身上的氣勢卻壓的他喘不過氣來。如今德川家生死掌握在靖北軍的手中,隻要李凡一句話就能讓他亡族滅種。
德川家康退下後,站在車旁的安費揚古敬禮道:“侯爺!是屬下失察,才讓德川家康這樣心懷叵測的人上位,屬下這就去砍下他的腦袋!”
李凡輕輕搖頭道:“無妨!人有野心不是壞事,野心往往是一種動力。
德川家康有野心,也有能力,希望他不要忘記,沒有根基的大樹是活不成的!”
德川家康的大名,後世李凡可是如雷貫耳。正是他終結了豐臣秀吉的統治,開創了數百年的德川幕府時代。
若是沒有李凡出現。幾十年後他就會一統倭國,真正的掌控倭國大權。但現在卻不一樣了,李凡不會給他這個機會,他永遠隻能是靖北軍神風第二軍團首領,否則隻有死路一條。
竹中半兵衛的慘敗讓京都城緊張不已,時刻擔心著德川家康攻進城內。出乎他們意料的是,德川家康竟然停止了攻城,就這麽在城下駐紮下來。
另一方麵,迴援的豐臣秀吉也停了下來,就在豐能郡停了下來,並且調集各地大名的兵力,來援京都與德川叛逆決戰。
京都被偷襲、天皇遇險震動了倭國上下,許多人都不敢相信這是真的。天皇就是個象征,誰會費力不討好的襲擊天皇?
但作為倭國名義上最高統治者,天皇不允許任何人褻瀆,尤其這裏麵還有明人參與在其中。
本州島各地大名開始放下成見,向著豐能郡匯聚。除了其他島嶼的大名因為海峽相隔,短時間沒法趕到外,豐能郡聚集了四萬多兵力,加上豐臣秀吉率領的三萬大軍,總兵力達到了七萬多人。
“主公!德川家康那個叛逆最多隻有三四千人,明人的人數還不到三千,加上他們的水師,能動用的兵力不多。
而咱們卻有七萬多大軍,鏟除叛逆,斬殺明人肯定手到擒來,您不用再猶豫了!”
竹中半兵衛跪在豐臣秀吉的麵前,腦袋重重磕在地板上,激動的說道。
豐臣秀吉摸著幹瘦的臉,盯著竹中半兵衛一會,才開口道:“竹中!你是最早跟隨我之人,按理說我應該相信你。
但你最近接連失敗,已經引起許多人的不滿,我也沒法再讓你單獨領兵,你可明白?”
“明白……!”跪地的竹中半兵衛苦澀的答道,他很清楚自己的處境,接連的失敗,放在其他人身上,早已切腹謝罪了。
也隻有他深得豐臣秀吉的信任,才能活到今日。但正是接連的慘敗,才讓他更加痛恨明人,和那些投靠明人的叛逆。
岐阜城的織田信孝如此,現在的德川家康更是如此。
猶豫了下,竹中半兵衛磕頭說道:“主公!竹中半兵衛有負您的重托,還請主公再給屬下一次機會,如若不能取勝,屬下甘願切腹謝罪!”
豐臣秀吉猶豫了,良久才開口道:“竹中!你確定明人的戰車隻有百輛,騎兵千人嗎?”
竹中半兵衛迴憶了片刻,才開口道:“主公!當日一戰,明人的戰車的確隻有百輛左右,騎兵應該不超過一千。
他們使用的戰馬與咱們得不同,要高大許多,肯定是從明國遠途運來。
戰馬不同與人,海上運送損耗不小,明人的戰車和騎兵應該不止這個數字,很可能要多上一倍。
但這肯定是極限了,所以屬下認為,明人戰車應該有二百,騎兵不足三千!”
“嗯!很好,與我推算的差不多。我就再給你一次機會,由你統領前軍,兵發界港!
這次我豐臣秀吉不但要解京都之圍,還要解決掉明人這個麻煩。明人兵圍京都不一定是壞事,至少能讓倭國團結起來,完成一統倭國的大事!”豐臣秀吉朗聲說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