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農典章屬於三品封僵大吏,在大殿上亦有坐位。《他經理西京政務,聽了秦牧的話,他可謂是首當其衝,於是連忙執笏出班作揖道:“陛下,宋開寶年間,宋太祖念及中關殘破,亦曾下旨禁止西北伐木。然收效甚微,且此令沒幾年便告廢馳。
臣細想來,宋初禁令廢馳的因由,除了地方官員不夠重視外,關鍵還在於受客觀因素的製約。以宋初為例,隨著戰亂逐漸平息,境內逐步承平,民生迅速恢複,民間置產建房,需要大量木材。
且宋太祖鼓勵功臣權貴置豪宅養美妾,高官勳貴無不大興土木,需求更大,自言以半本論語治天下的趙普,就派家人到西北伐取大量木材。
如此上至宰相,下至普通民眾,對木材皆有需求,而西北獨禁止砍伐,不法商人又哄抬木材價格,使西北民眾不堪重負,終至禁伐詔令形同廢紙。
陛下,我朝要在西北禁止伐木,同樣麵臨類似的問題。陛下鼓勵工商,加上新式作物的推廣,民生恢複迅速。而以前因戰亂頻繁,民居毀壞極其嚴重。再過一兩年,民生恢複過來,接下去十年內民間勢將迎來一個大興土木的高峰期。
請陛下恕臣鬥膽直言,臣所慮者,陛下雖有禁令,但民間需求若不酌情考慮,恐怕陛下的之禁令,將來也難以維持。”
農典章這是要先打預防針了,現在說總好過將來禁不住了,被天子責罰。
秦牧當然知道,民間有需求,要強禁肯定是禁不住的,必須堵與疏雙管齊下才行。
民間對木材的需求,最主要的無非是兩點,一是作柴草。二是作建房材料。
特別建房用料,用量極為驚人,這個時代的建築,大部份為木質結構,拿一棟兩層小樓來說,通常除了外牆是磚石的外,樓梯,二樓地板,梁柱等,無不是木頭的。有的甚至連外牆也是木質的。
對此秦牧早有預案,也提前做了一些布置,否則也不會在今天提這件事。
這時於成龍出班說道:“陛下,要使禁止伐的詔令能落實,首先得減少民間對木材的需求。陛下,就臣就所知,在陝北地區,普通百姓有挖窯洞而居的舊習。
自古以來,陝北就是漢胡雜居的地方。常是烽火連連,百姓經常要遷徙避難,遇到這種時期,就是有錢人家。也不願建豪宅大院,多數是挖幾丈土窯而居,戰亂一起,棄之而去。
而土窯挖掘簡便。成本低廉,省工省力,冬暖夏涼。臣以為。如果在陝北、隴右等黃土高原適合挖窯洞的地方,大力推行窯洞民居,便能極大了減少民間對木材的依賴。”
聽了於成龍的話,秦牧不禁連連點頭,他沒有去過陝北,上次去隴右一帶,雖然也是黃土高原,但那裏的百姓沒有挖窯洞居住的習慣,以至於他根本沒想起窯洞這個低成本,且易行的辦法。
“好,於卿所言,甚合朕意。朕知道,要在西北禁伐困難重重,但由於西北日漸殘破,水土流失日漸嚴重,黃河攜帶的泥沙不斷增多,給下遊造成了巨大的隱患。
縱觀曆朝曆代,在治理黃河水患方麵,無不是耗費巨大的人力物力,但收效卻甚微,元末更是因為大力治理黃河水患,導致亡國。
由此可見,光從黃河下遊著手,投入再多的人力物力,都隻是治標不治本。因此再難,這標本兼治之策也要落實下去,否則恐怕將來大秦花在治理黃河上的錢糧,同樣是個無底洞。
於卿所說的窯洞,針對黃土高源的普通民眾,朕以為十分適合,朝廷理應推行。同時西京可招集一些建築方麵的能工巧匠,對窯洞的格局、布置加以設計,務求讓窯洞在實用性、安全性、采光、通風、防潮等方麵都有所提高,讓百姓更樂於接受,農卿,此事就交由你去落實了。”
“臣遵旨。”農典章隻得起身作答,他想了想接著說道,“陛下,窯洞在普通人家推廣不難,但隻怕一些大戶人家並不樂意接受。而建豪宅華堂,耗費木材最多的恰恰是這樣的富戶。而且除了黃土高原,其他地方並不適合挖窯洞。因此臣以為,窯洞並不能從根本上解決西北百姓對木材的依賴,要在西北禁伐仍將是困難重重。”
秦牧不想浪費時間,直接說道:“朕現在說幾點,一,農卿要先作個示範,組織人力,加大煤礦開采力度,然後在各州各縣推廣蜂窩煤使用,盡可能減少城中百姓燒柴草的數量。
二,推廣鋼筋水泥建築,這方麵朕已經有所準備,很快會爭取在各州都建起一個水泥廠,加強原材料供應。
三,對木材加稅,增加使用木材的成本。
四,在各州縣設立林業巡僉司,對境內木材加強監管,對林木進行科學砍伐,嚴禁濫砍濫伐。同時把責任落實到每一個村的裏正身上,不管是誰家的樹木,若要砍伐,每砍伐一顆樹必須補種活三棵樹苗,否則予以罰款。
五,對黃土高原的土地加強管理,禁止進一步墾荒。禁止過度放牧,今後人口增加,現有土地不夠耕種之後,朝廷再負責遷民。
六,鼓勵植樹,朕會責令戶撥下專款,不管是誰,每植樹一百株,第二年若存活,可得到兩個龍幣獎勵。
七,把每年三月十二日定為植樹節,西北所有官吏,每年每人必須帶頭植樹二十株,且要保證七成的存活率,此項任務將納入政績考核內容。”
秦牧說完之後,詢問司馬安等人有什麽補充。
司馬安沉吟道:“陛下所說的鋼筋水泥建築,民間從未見過,要推行起來恐怕不易。陛下要推行,臣以為應在各州縣做些試點,得讓當地百姓對此先有所了解才行。”
秦牧點頭說道:“這是自然,諸位大臣還有什麽補充?”
李源想了想說道:“陛下,一種觀念的改變,最是困難,我漢民有史以來,已經習慣木質結構的民居,即便在各州縣做了試點,百姓恐怕也未必願意照做。
臣以為,要想此策能順利推行,隻能以利驅使,才能起到實際作用。臣建議除了增加木材的稅率,提高木材使用成本外,可依照生育政策予以補助的辦法,對使用鋼筋水泥建房的人家給予一定的補助,或是減免相應的銳賦。如此,臣相信民間被利所動,推行起來便容易得多。”
戶部右侍郎立即苦著臉說道:“李閣老,用銀錢補助,這會大大增加國庫支出........”
秦牧擺擺手說道:“楊卿,這是功在當代,利在得千秋的大事,不必計較一時的得失,況且西北人口損失嚴重,如今是地廣人稀,荒地極多,一但禁止隨便開荒之後,荒地也會變得值錢了,到時可以用荒地作為補償,不一定要國庫掏錢。”
“陛下聖明,如此甚好,甚好。”
見楊超活象個守財奴,連司馬安等人也不禁嘴角上翹,微露笑意。
其實正如一開始農典章所說,在宋代朝廷就已經意識到西北水土流失嚴重,需要采取防範措施了。
隻不過宋太祖雖然下了禁伐令,但沒有相應的措施配套施行,是以沒有成功。另外,北宋時期黃河上遊還多控製在異族手中,也沒有大秦現在的條件。
秦牧這一天,和在坐的大臣專門討論此事,絞盡腦汁製定各項實施細則,把事情敲定。
他製定的五年計劃的各項條款,要由易到難,一條條的落實下去,不但需要時間,有些條款還需要契機。
象治理水土流失這一項,比較容易達成共識,便先拿出來敲定。
至於其他的,他正在造勢,等時機逐漸成熟,再推出........(未完待續。。)
農典章屬於三品封僵大吏,在大殿上亦有坐位。《他經理西京政務,聽了秦牧的話,他可謂是首當其衝,於是連忙執笏出班作揖道:“陛下,宋開寶年間,宋太祖念及中關殘破,亦曾下旨禁止西北伐木。然收效甚微,且此令沒幾年便告廢馳。
臣細想來,宋初禁令廢馳的因由,除了地方官員不夠重視外,關鍵還在於受客觀因素的製約。以宋初為例,隨著戰亂逐漸平息,境內逐步承平,民生迅速恢複,民間置產建房,需要大量木材。
且宋太祖鼓勵功臣權貴置豪宅養美妾,高官勳貴無不大興土木,需求更大,自言以半本論語治天下的趙普,就派家人到西北伐取大量木材。
如此上至宰相,下至普通民眾,對木材皆有需求,而西北獨禁止砍伐,不法商人又哄抬木材價格,使西北民眾不堪重負,終至禁伐詔令形同廢紙。
陛下,我朝要在西北禁止伐木,同樣麵臨類似的問題。陛下鼓勵工商,加上新式作物的推廣,民生恢複迅速。而以前因戰亂頻繁,民居毀壞極其嚴重。再過一兩年,民生恢複過來,接下去十年內民間勢將迎來一個大興土木的高峰期。
請陛下恕臣鬥膽直言,臣所慮者,陛下雖有禁令,但民間需求若不酌情考慮,恐怕陛下的之禁令,將來也難以維持。”
農典章這是要先打預防針了,現在說總好過將來禁不住了,被天子責罰。
秦牧當然知道,民間有需求,要強禁肯定是禁不住的,必須堵與疏雙管齊下才行。
民間對木材的需求,最主要的無非是兩點,一是作柴草。二是作建房材料。
特別建房用料,用量極為驚人,這個時代的建築,大部份為木質結構,拿一棟兩層小樓來說,通常除了外牆是磚石的外,樓梯,二樓地板,梁柱等,無不是木頭的。有的甚至連外牆也是木質的。
對此秦牧早有預案,也提前做了一些布置,否則也不會在今天提這件事。
這時於成龍出班說道:“陛下,要使禁止伐的詔令能落實,首先得減少民間對木材的需求。陛下,就臣就所知,在陝北地區,普通百姓有挖窯洞而居的舊習。
自古以來,陝北就是漢胡雜居的地方。常是烽火連連,百姓經常要遷徙避難,遇到這種時期,就是有錢人家。也不願建豪宅大院,多數是挖幾丈土窯而居,戰亂一起,棄之而去。
而土窯挖掘簡便。成本低廉,省工省力,冬暖夏涼。臣以為。如果在陝北、隴右等黃土高原適合挖窯洞的地方,大力推行窯洞民居,便能極大了減少民間對木材的依賴。”
聽了於成龍的話,秦牧不禁連連點頭,他沒有去過陝北,上次去隴右一帶,雖然也是黃土高原,但那裏的百姓沒有挖窯洞居住的習慣,以至於他根本沒想起窯洞這個低成本,且易行的辦法。
“好,於卿所言,甚合朕意。朕知道,要在西北禁伐困難重重,但由於西北日漸殘破,水土流失日漸嚴重,黃河攜帶的泥沙不斷增多,給下遊造成了巨大的隱患。
縱觀曆朝曆代,在治理黃河水患方麵,無不是耗費巨大的人力物力,但收效卻甚微,元末更是因為大力治理黃河水患,導致亡國。
由此可見,光從黃河下遊著手,投入再多的人力物力,都隻是治標不治本。因此再難,這標本兼治之策也要落實下去,否則恐怕將來大秦花在治理黃河上的錢糧,同樣是個無底洞。
於卿所說的窯洞,針對黃土高源的普通民眾,朕以為十分適合,朝廷理應推行。同時西京可招集一些建築方麵的能工巧匠,對窯洞的格局、布置加以設計,務求讓窯洞在實用性、安全性、采光、通風、防潮等方麵都有所提高,讓百姓更樂於接受,農卿,此事就交由你去落實了。”
“臣遵旨。”農典章隻得起身作答,他想了想接著說道,“陛下,窯洞在普通人家推廣不難,但隻怕一些大戶人家並不樂意接受。而建豪宅華堂,耗費木材最多的恰恰是這樣的富戶。而且除了黃土高原,其他地方並不適合挖窯洞。因此臣以為,窯洞並不能從根本上解決西北百姓對木材的依賴,要在西北禁伐仍將是困難重重。”
秦牧不想浪費時間,直接說道:“朕現在說幾點,一,農卿要先作個示範,組織人力,加大煤礦開采力度,然後在各州各縣推廣蜂窩煤使用,盡可能減少城中百姓燒柴草的數量。
二,推廣鋼筋水泥建築,這方麵朕已經有所準備,很快會爭取在各州都建起一個水泥廠,加強原材料供應。
三,對木材加稅,增加使用木材的成本。
四,在各州縣設立林業巡僉司,對境內木材加強監管,對林木進行科學砍伐,嚴禁濫砍濫伐。同時把責任落實到每一個村的裏正身上,不管是誰家的樹木,若要砍伐,每砍伐一顆樹必須補種活三棵樹苗,否則予以罰款。
五,對黃土高原的土地加強管理,禁止進一步墾荒。禁止過度放牧,今後人口增加,現有土地不夠耕種之後,朝廷再負責遷民。
六,鼓勵植樹,朕會責令戶撥下專款,不管是誰,每植樹一百株,第二年若存活,可得到兩個龍幣獎勵。
七,把每年三月十二日定為植樹節,西北所有官吏,每年每人必須帶頭植樹二十株,且要保證七成的存活率,此項任務將納入政績考核內容。”
秦牧說完之後,詢問司馬安等人有什麽補充。
司馬安沉吟道:“陛下所說的鋼筋水泥建築,民間從未見過,要推行起來恐怕不易。陛下要推行,臣以為應在各州縣做些試點,得讓當地百姓對此先有所了解才行。”
秦牧點頭說道:“這是自然,諸位大臣還有什麽補充?”
李源想了想說道:“陛下,一種觀念的改變,最是困難,我漢民有史以來,已經習慣木質結構的民居,即便在各州縣做了試點,百姓恐怕也未必願意照做。
臣以為,要想此策能順利推行,隻能以利驅使,才能起到實際作用。臣建議除了增加木材的稅率,提高木材使用成本外,可依照生育政策予以補助的辦法,對使用鋼筋水泥建房的人家給予一定的補助,或是減免相應的銳賦。如此,臣相信民間被利所動,推行起來便容易得多。”
戶部右侍郎立即苦著臉說道:“李閣老,用銀錢補助,這會大大增加國庫支出........”
秦牧擺擺手說道:“楊卿,這是功在當代,利在得千秋的大事,不必計較一時的得失,況且西北人口損失嚴重,如今是地廣人稀,荒地極多,一但禁止隨便開荒之後,荒地也會變得值錢了,到時可以用荒地作為補償,不一定要國庫掏錢。”
“陛下聖明,如此甚好,甚好。”
見楊超活象個守財奴,連司馬安等人也不禁嘴角上翹,微露笑意。
其實正如一開始農典章所說,在宋代朝廷就已經意識到西北水土流失嚴重,需要采取防範措施了。
隻不過宋太祖雖然下了禁伐令,但沒有相應的措施配套施行,是以沒有成功。另外,北宋時期黃河上遊還多控製在異族手中,也沒有大秦現在的條件。
秦牧這一天,和在坐的大臣專門討論此事,絞盡腦汁製定各項實施細則,把事情敲定。
他製定的五年計劃的各項條款,要由易到難,一條條的落實下去,不但需要時間,有些條款還需要契機。
象治理水土流失這一項,比較容易達成共識,便先拿出來敲定。
至於其他的,他正在造勢,等時機逐漸成熟,再推出........(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