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曾有過比一般人豐富的經歷,但那時候他始終隻是個看客,從未真正參與那一個個小世界的一切。
如今重活一世,他再沒有什麽奇遇,也不需要再修行,他隻希望能盡自己所能把眼前的事情做好,對未來沒有太多的野望。
如果到老了他還能和現在這樣,與三兩好友相對而坐,漫無邊際地閑談,迴首過去沒多少遺憾,更沒愧對什麽人,也算不枉重活一迴。
張良見扶蘇在一旁笑,隻覺扶蘇是在笑他和陳平相互羨慕,又把火引到了扶蘇身上:「你看你,我還好說,隻是讀書練劍,你呢,還給管那麽一大攤子事,年紀小小的,活得比誰都累。」
扶蘇也不惱,隻反問道:「要是現在讓你不讀書不練劍,你受得了嗎?」
對他來說,少府衙門那些事也不算忙,隻是簡單地過過眼而已。至於到邯鄲郡賑災,那是因為他已插手了許多事,邯鄲郡有這次的災劫,與他也沾了因果,他沒法坐視不管。
張良想了想,他已經戒了琴,再讓他戒了書和劍,那日子確實沒滋沒味,還不如死了算了。
張良不再糾結這個話題,又與扶蘇兩人聊起別的,三人出身和經歷各不相同,讀過的書也不盡相同,說起話來三天三夜都打不住。
最後還是當初嬴政特地指派給扶蘇的「掌燈禁衛」起了用處,按時按點過來給扶蘇滅了燈,才結束了這次座談會。
過了幾日,瓷器作坊那邊傳來消息,說他們做的瓷坯燒製好了。
扶蘇又和張良他們一起去驗收成品。
比起陶器製作,瓷器的工序要複雜得多,燒製過程中也容易出岔子,扶蘇過去前已經做好了成品不甚美觀的心裏準備。
到了瓷器作坊那邊一看,扶蘇驚喜地發現他們親自動手做的那批瓷坯燒出來竟還挺好看。
李由、王離的大瓶大碗瞧著都挺大氣,燒出來是青瓷,雖沒有畫上好看的紋理,瞧著也瑩潤漂亮,泛著引人注目的美麗光澤。
扶蘇和張良做的都是酒杯茶盞,他們本就會畫畫,勾畫出來的花鳥紋理經過窯爐燒煉,瞧著雅致又靈動,叫人愛不釋手。
陳平的幾樣是做得最精巧的,他畫工不如扶蘇和張良,所以揚長避短,在形狀上下了大功夫,比如做的酒壺把手竟還是獸紋的!
比起他們這些業餘愛好者,幾個專業玩泥巴的老陶工做出來的成品要標準多了,他們都是專業人士,哪怕不同的人做同一樣器具,大小、形狀瞧著都別無二致,明顯已經具備了量產瓷器的技術。
扶蘇把成品全部賞玩了一遍,愉快地收下了所有人贈送給他的最佳作品。他也沒藏私,把自己親手做的茶盞人手分了一個,第一次做,不怎麽完美,給他們平時喝茶時隨便用用。
張良拿著瑩潤好看的茶盞反覆把玩,感嘆道:「沒想到那堆不起眼的泥土進瓷窯燒上幾天居然能有這樣的變化。」
這可真是千燒萬煉才顯出來的美。
扶蘇說道:「對。」
一開始誰都不會想到用那麽多工序折騰一抔土,這是許許多多工匠一代接一代摸索出來的寶貝。其實即便他不建這個瓷窯,再過個百八十年工匠們應該也能從原始瓷摸索出青瓷來,更多的花樣也會陸續出現。
隻要保證了溫飽,人們對美好事物的追求就會陸續抬頭。
前頭有過幾次教訓以後,扶蘇搗鼓出新東西已經不會忘記嬴政了。他把陳平做的酒壺和自己做的酒杯配成一套,叫人量身打造一個防震防摔的禮盒悉心裝好,算是專供嬴政的禮物。
除了這個禮盒之外,扶蘇還把陶工們做的那批流水線杯碗碟打包了一下,讓人一併送迴鹹陽去,給嬴政賞賜百官用。
這次的信裏扶蘇詳盡地解釋了瓷器的製作過程,又解釋這個瓷窯可以給當地人提供多少就業機會:砍柴的,淘泥的,拉胚的,掌窯的,包裝運輸的等等。
總的來說,周邊百姓隻要有手有腳,都可以找到適合自己幹的活,撐到今年秋收應該不成問題。
過一段時間龍窯一開,這邊就可以量產瓷碗、瓷杯、瓷盤這些常用器具,建議在前幾年可以把它們稍微包裝一下,隻賣給秦國和東方諸國的達官貴人,這樣迴本快!
至於以後要不要麵向百姓售賣,那得看看煤礦開採情況,這次在邯鄲郡動用煤礦燒窯隻是迫不得已的事,其他地方一來不一定有高嶺土,二來開窯後非常耗柴耗煤,還是先不搞瓷窯為好。
到末尾,扶蘇才提了一嘴自己今天跟船捕魚的事,先講自己靠草料贏了張良和陳平,後麵才細細描述晚膳吃了幾種魚,什麽紅燒啦糖醋啦清蒸啦全都應有盡有,因為一起吃的人多,花樣也多,反正什麽做法都來了一遍。
扶蘇貼心地給嬴政講述了每種做法的妙處,逐一誇讚它們有多色香味俱全。
因為要跟著滿車瓷器走,所以嬴政收到這封厚厚的信時已經是挺久以後的事了。
嬴政拆開信看完,親自賞玩過扶蘇親手製作的那幾個瓷杯,又瞧了瞧其他瓷器,覺得它們美則美矣沒有靈魂,還是扶蘇那幾個酒杯好看!他馬上讓人把瓷器製作那部分封存起來,又著人把後半段堪稱「魚百做」的菜譜給摘抄出來。
這麽點瓷器,宮裏都不夠用的,嬴政並不打算把第一批瓷器賞下去。
</br>
如今重活一世,他再沒有什麽奇遇,也不需要再修行,他隻希望能盡自己所能把眼前的事情做好,對未來沒有太多的野望。
如果到老了他還能和現在這樣,與三兩好友相對而坐,漫無邊際地閑談,迴首過去沒多少遺憾,更沒愧對什麽人,也算不枉重活一迴。
張良見扶蘇在一旁笑,隻覺扶蘇是在笑他和陳平相互羨慕,又把火引到了扶蘇身上:「你看你,我還好說,隻是讀書練劍,你呢,還給管那麽一大攤子事,年紀小小的,活得比誰都累。」
扶蘇也不惱,隻反問道:「要是現在讓你不讀書不練劍,你受得了嗎?」
對他來說,少府衙門那些事也不算忙,隻是簡單地過過眼而已。至於到邯鄲郡賑災,那是因為他已插手了許多事,邯鄲郡有這次的災劫,與他也沾了因果,他沒法坐視不管。
張良想了想,他已經戒了琴,再讓他戒了書和劍,那日子確實沒滋沒味,還不如死了算了。
張良不再糾結這個話題,又與扶蘇兩人聊起別的,三人出身和經歷各不相同,讀過的書也不盡相同,說起話來三天三夜都打不住。
最後還是當初嬴政特地指派給扶蘇的「掌燈禁衛」起了用處,按時按點過來給扶蘇滅了燈,才結束了這次座談會。
過了幾日,瓷器作坊那邊傳來消息,說他們做的瓷坯燒製好了。
扶蘇又和張良他們一起去驗收成品。
比起陶器製作,瓷器的工序要複雜得多,燒製過程中也容易出岔子,扶蘇過去前已經做好了成品不甚美觀的心裏準備。
到了瓷器作坊那邊一看,扶蘇驚喜地發現他們親自動手做的那批瓷坯燒出來竟還挺好看。
李由、王離的大瓶大碗瞧著都挺大氣,燒出來是青瓷,雖沒有畫上好看的紋理,瞧著也瑩潤漂亮,泛著引人注目的美麗光澤。
扶蘇和張良做的都是酒杯茶盞,他們本就會畫畫,勾畫出來的花鳥紋理經過窯爐燒煉,瞧著雅致又靈動,叫人愛不釋手。
陳平的幾樣是做得最精巧的,他畫工不如扶蘇和張良,所以揚長避短,在形狀上下了大功夫,比如做的酒壺把手竟還是獸紋的!
比起他們這些業餘愛好者,幾個專業玩泥巴的老陶工做出來的成品要標準多了,他們都是專業人士,哪怕不同的人做同一樣器具,大小、形狀瞧著都別無二致,明顯已經具備了量產瓷器的技術。
扶蘇把成品全部賞玩了一遍,愉快地收下了所有人贈送給他的最佳作品。他也沒藏私,把自己親手做的茶盞人手分了一個,第一次做,不怎麽完美,給他們平時喝茶時隨便用用。
張良拿著瑩潤好看的茶盞反覆把玩,感嘆道:「沒想到那堆不起眼的泥土進瓷窯燒上幾天居然能有這樣的變化。」
這可真是千燒萬煉才顯出來的美。
扶蘇說道:「對。」
一開始誰都不會想到用那麽多工序折騰一抔土,這是許許多多工匠一代接一代摸索出來的寶貝。其實即便他不建這個瓷窯,再過個百八十年工匠們應該也能從原始瓷摸索出青瓷來,更多的花樣也會陸續出現。
隻要保證了溫飽,人們對美好事物的追求就會陸續抬頭。
前頭有過幾次教訓以後,扶蘇搗鼓出新東西已經不會忘記嬴政了。他把陳平做的酒壺和自己做的酒杯配成一套,叫人量身打造一個防震防摔的禮盒悉心裝好,算是專供嬴政的禮物。
除了這個禮盒之外,扶蘇還把陶工們做的那批流水線杯碗碟打包了一下,讓人一併送迴鹹陽去,給嬴政賞賜百官用。
這次的信裏扶蘇詳盡地解釋了瓷器的製作過程,又解釋這個瓷窯可以給當地人提供多少就業機會:砍柴的,淘泥的,拉胚的,掌窯的,包裝運輸的等等。
總的來說,周邊百姓隻要有手有腳,都可以找到適合自己幹的活,撐到今年秋收應該不成問題。
過一段時間龍窯一開,這邊就可以量產瓷碗、瓷杯、瓷盤這些常用器具,建議在前幾年可以把它們稍微包裝一下,隻賣給秦國和東方諸國的達官貴人,這樣迴本快!
至於以後要不要麵向百姓售賣,那得看看煤礦開採情況,這次在邯鄲郡動用煤礦燒窯隻是迫不得已的事,其他地方一來不一定有高嶺土,二來開窯後非常耗柴耗煤,還是先不搞瓷窯為好。
到末尾,扶蘇才提了一嘴自己今天跟船捕魚的事,先講自己靠草料贏了張良和陳平,後麵才細細描述晚膳吃了幾種魚,什麽紅燒啦糖醋啦清蒸啦全都應有盡有,因為一起吃的人多,花樣也多,反正什麽做法都來了一遍。
扶蘇貼心地給嬴政講述了每種做法的妙處,逐一誇讚它們有多色香味俱全。
因為要跟著滿車瓷器走,所以嬴政收到這封厚厚的信時已經是挺久以後的事了。
嬴政拆開信看完,親自賞玩過扶蘇親手製作的那幾個瓷杯,又瞧了瞧其他瓷器,覺得它們美則美矣沒有靈魂,還是扶蘇那幾個酒杯好看!他馬上讓人把瓷器製作那部分封存起來,又著人把後半段堪稱「魚百做」的菜譜給摘抄出來。
這麽點瓷器,宮裏都不夠用的,嬴政並不打算把第一批瓷器賞下去。
</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