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良讓人把少年鬆開,朝少年笑了笑,和氣地問道:「你跟著我們做什麽?」
少年自然是陳平。
瞧清張良的相貌,陳平愣了一下,而後一五一十地交代了自己的來歷,連家中有幾口人都說得清清楚楚,生怕自己被誤會了。
陳平說道:「陳某隻是好奇,想看看你們會怎麽賑災,不知不覺就跟了一路。」解釋了一通之後,他的肚子還適時地咕嚕咕嚕叫了幾聲,可見他一路走來飯也沒吃糧也沒帶,確實是不小心跟了那麽遠。
張良見陳平目光還算清正,談吐也很有見地,看起來不像是有歹心的,便叫人拿了兩個剛蒸好的饅頭給陳平墊墊肚子。
陳平沒吃過饅頭,拿到手裏感覺軟和得很。他確實餓了,見張良態度友善,道了謝後便一口咬了下去。
縣衙的條件遠不如鹹陽,但跟著扶蘇過來的有好幾個禦廚,饅頭這種簡單的吃食當然蒸得香軟可口。
陳平三兩下解決一個香香軟軟的饅頭,隻覺還意猶未盡,又把另一個吃完了,這才再次道謝:「多謝這位兄台,不知該怎麽稱唿?」
張良說道:「敝姓張,單名一字良,取字子房,也長不了你幾歲,你喊我子房便是。」
陳平隻覺張良言談舉止都叫人如沐春風,自是爽快應下。
張良含笑邀陳平進縣衙坐下說話,談話間狀似隨意地問起陳平這幾年在外遊學的見聞,實則是在探明陳平的學識到底如何。
李由平時和張良不太對付,對張良的判斷力卻還挺放心。既然張良覺得這人沒問題,李由也沒再多管,轉去後衙給在廂房小憩的扶蘇守門。
作者有話要說:
張良:這人長得還不錯,不像是壞人
扶小蘇:?
*
註:
陳平相關,參考百度百科(bushi
第81章 缺啥
扶蘇一覺醒來,已快傍晚了。他昨夜連夜趕路,到邯鄲後馬不停蹄地安排賑災事宜,這一覺睡得有些沉,醒來頭還有點暈乎。
扶蘇草草吃了些東西,便叫人取來文書看各縣上報的情況,雖然整理出來的隻是一項項再簡單不過的數據,看起來卻有些觸目驚心。他嘆了口氣,又針對第一天的核查情況擬了幾項細則,明日叫人一早送入邯鄲城。
扶蘇忙活完了,張良才提出要給他引見個人,說是覺得對方才學很不錯。
扶蘇來了興趣,說道:「子房說好的人,那肯定得見見。」
張良去把陳平領了過來,三人圍坐在燈下敘話。
一開始陳平還有些拘謹,說著說著發現扶蘇與張良一樣溫和,漸漸也放開了。再聽扶蘇和張良提起大秦各縣都有藏書供人閱覽,國子學和雲陽學宮更是藏盡天下之書,頓時心向神往,恨不能立刻去鹹陽看一看。
陳平感慨道:「天下日新月異,我若不出來這一趟,竟不知秦國已有這樣的變化。」
事實上他更難想到的是,秦國會在拿下韓國後的第二年就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攻占趙國。要是他早知此事,就不會在那節骨眼上到邯鄲遊學,無端受困這麽久。
三個人聊上了,陳平沒再拘著,自動請纓說想幫忙賑災。
陳平讀過書,也去過不少地方,若說要他做什麽大事他現在還沒經驗,但看看文書、整理整理數據他還是能做到的。今天他跟了一路,看到邯鄲郡餓殍遍地,很想跟著扶蘇為災民們做點微小的工作。
「好。」扶蘇一口應下,非常歡迎陳平的加入。
到張良和陳平離開後,李由才來稟報審問結果。
李由和王離將那群縣官和歌姬分開審問,已知曉那歌姬確實是新鄭人士,會恨秦國人是因為父兄死在戰亂之中。
那把匕首本不是為扶蘇準備的,她一開始想殺的是那個不把百姓當人看的縣令。不過歌姬認出扶蘇有禁衛隨行,必然出身秦國王室,很快改換了目標,準備殺了扶蘇為父兄報仇。
戰事一起,永遠牽繫著千家萬戶的生死別離,誰都無法抹去他們因至親之死而生出的仇恨。
扶蘇輕嘆一聲,讓李由把歌姬從輕處置,不必定她行刺之罪,隻需算作縣官同犯關押起來服苦役即可。
李由看著扶蘇欲言又止。
在他看來,那群縣官該殺,那歌姬更該殺。不管成沒成功,敢行刺扶蘇就該是死罪一條。
扶蘇坐在燈下,眉眼映著暖色的燭光。他的語氣平靜而堅定:「子房當初就說過,這樣的人是殺不完的。」
實際上再嚴酷的律法也殺不盡天下不甘之人,更堵不住天下不平之言,隻有能對後來者起警示作用的懲戒才有用處,否則也不過是平添更多怨憤而已。
沒必要殺一個看不慣庸官酷吏想要拚死一搏的柔弱女子,這世上有多少男子能有她這樣的血性?
李由領命而去。
扶蘇坐在燈下,寫起了給嬴政的信。
這一夜,他們歇在了受災最嚴重的縣城裏。
接下來一段日子扶蘇沒再去別的縣,也沒有迴邯鄲,而是坐鎮於這座餓死了大半百姓的小縣城,每日都有隸卒來來去去,忙碌不已地呈報各縣的賑災進展。
第一批糧食分完的時候,縣裏的男丁都已登記在冊,糧種也都補種到地裏,這個時節比較適合種豆子,大部分地區都是幾種雜豆混種,以防再旱死一次。
</br>
少年自然是陳平。
瞧清張良的相貌,陳平愣了一下,而後一五一十地交代了自己的來歷,連家中有幾口人都說得清清楚楚,生怕自己被誤會了。
陳平說道:「陳某隻是好奇,想看看你們會怎麽賑災,不知不覺就跟了一路。」解釋了一通之後,他的肚子還適時地咕嚕咕嚕叫了幾聲,可見他一路走來飯也沒吃糧也沒帶,確實是不小心跟了那麽遠。
張良見陳平目光還算清正,談吐也很有見地,看起來不像是有歹心的,便叫人拿了兩個剛蒸好的饅頭給陳平墊墊肚子。
陳平沒吃過饅頭,拿到手裏感覺軟和得很。他確實餓了,見張良態度友善,道了謝後便一口咬了下去。
縣衙的條件遠不如鹹陽,但跟著扶蘇過來的有好幾個禦廚,饅頭這種簡單的吃食當然蒸得香軟可口。
陳平三兩下解決一個香香軟軟的饅頭,隻覺還意猶未盡,又把另一個吃完了,這才再次道謝:「多謝這位兄台,不知該怎麽稱唿?」
張良說道:「敝姓張,單名一字良,取字子房,也長不了你幾歲,你喊我子房便是。」
陳平隻覺張良言談舉止都叫人如沐春風,自是爽快應下。
張良含笑邀陳平進縣衙坐下說話,談話間狀似隨意地問起陳平這幾年在外遊學的見聞,實則是在探明陳平的學識到底如何。
李由平時和張良不太對付,對張良的判斷力卻還挺放心。既然張良覺得這人沒問題,李由也沒再多管,轉去後衙給在廂房小憩的扶蘇守門。
作者有話要說:
張良:這人長得還不錯,不像是壞人
扶小蘇:?
*
註:
陳平相關,參考百度百科(bushi
第81章 缺啥
扶蘇一覺醒來,已快傍晚了。他昨夜連夜趕路,到邯鄲後馬不停蹄地安排賑災事宜,這一覺睡得有些沉,醒來頭還有點暈乎。
扶蘇草草吃了些東西,便叫人取來文書看各縣上報的情況,雖然整理出來的隻是一項項再簡單不過的數據,看起來卻有些觸目驚心。他嘆了口氣,又針對第一天的核查情況擬了幾項細則,明日叫人一早送入邯鄲城。
扶蘇忙活完了,張良才提出要給他引見個人,說是覺得對方才學很不錯。
扶蘇來了興趣,說道:「子房說好的人,那肯定得見見。」
張良去把陳平領了過來,三人圍坐在燈下敘話。
一開始陳平還有些拘謹,說著說著發現扶蘇與張良一樣溫和,漸漸也放開了。再聽扶蘇和張良提起大秦各縣都有藏書供人閱覽,國子學和雲陽學宮更是藏盡天下之書,頓時心向神往,恨不能立刻去鹹陽看一看。
陳平感慨道:「天下日新月異,我若不出來這一趟,竟不知秦國已有這樣的變化。」
事實上他更難想到的是,秦國會在拿下韓國後的第二年就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攻占趙國。要是他早知此事,就不會在那節骨眼上到邯鄲遊學,無端受困這麽久。
三個人聊上了,陳平沒再拘著,自動請纓說想幫忙賑災。
陳平讀過書,也去過不少地方,若說要他做什麽大事他現在還沒經驗,但看看文書、整理整理數據他還是能做到的。今天他跟了一路,看到邯鄲郡餓殍遍地,很想跟著扶蘇為災民們做點微小的工作。
「好。」扶蘇一口應下,非常歡迎陳平的加入。
到張良和陳平離開後,李由才來稟報審問結果。
李由和王離將那群縣官和歌姬分開審問,已知曉那歌姬確實是新鄭人士,會恨秦國人是因為父兄死在戰亂之中。
那把匕首本不是為扶蘇準備的,她一開始想殺的是那個不把百姓當人看的縣令。不過歌姬認出扶蘇有禁衛隨行,必然出身秦國王室,很快改換了目標,準備殺了扶蘇為父兄報仇。
戰事一起,永遠牽繫著千家萬戶的生死別離,誰都無法抹去他們因至親之死而生出的仇恨。
扶蘇輕嘆一聲,讓李由把歌姬從輕處置,不必定她行刺之罪,隻需算作縣官同犯關押起來服苦役即可。
李由看著扶蘇欲言又止。
在他看來,那群縣官該殺,那歌姬更該殺。不管成沒成功,敢行刺扶蘇就該是死罪一條。
扶蘇坐在燈下,眉眼映著暖色的燭光。他的語氣平靜而堅定:「子房當初就說過,這樣的人是殺不完的。」
實際上再嚴酷的律法也殺不盡天下不甘之人,更堵不住天下不平之言,隻有能對後來者起警示作用的懲戒才有用處,否則也不過是平添更多怨憤而已。
沒必要殺一個看不慣庸官酷吏想要拚死一搏的柔弱女子,這世上有多少男子能有她這樣的血性?
李由領命而去。
扶蘇坐在燈下,寫起了給嬴政的信。
這一夜,他們歇在了受災最嚴重的縣城裏。
接下來一段日子扶蘇沒再去別的縣,也沒有迴邯鄲,而是坐鎮於這座餓死了大半百姓的小縣城,每日都有隸卒來來去去,忙碌不已地呈報各縣的賑災進展。
第一批糧食分完的時候,縣裏的男丁都已登記在冊,糧種也都補種到地裏,這個時節比較適合種豆子,大部分地區都是幾種雜豆混種,以防再旱死一次。
</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