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奇心重的人接過一嚐,果然知道了,這是鹽巴啊!


    鹽巴也不是什麽稀罕物,隻要發現哪兒有,採集起來還是蠻方便的;若是不能直接採集到,還可以把鹽煮出來,這些大夥百八十年前就會了,為什麽要大張旗鼓送進宮去?


    鹽官自然又稱職地吹了扶蘇一把,說這是天上的仙人覺得大秦鹽不夠吃,特地教會他們公子怎麽製這種新鹽。


    有了這種全新的製鹽之法,他們大秦百姓再也不用緊巴巴地省著用鹽了,趁著現在地裏還有青菜,可以多醃一些留到最冷的時候下飯用!


    換別人說這種話,大夥是不會信的,鹽官說不就不一樣了。


    要知道一般來說吹啥不能吹自己幹活快,否則迴頭上頭把你的生產指標往上一提,你哭都沒地方哭!


    所以,鹽官敢這麽誇下海口,說明這新的製鹽之法確實效率高、產量大!


    得知這麽個與自己生活息息相關的新消息,許多人都不再多留,迫不及待地和親朋好友分享去了。


    鹽官帶著新鹽去求見嬴政。


    嬴政對鹽場那邊的效率挺滿意,想到出主意的人是扶蘇,這新鹽歸根結底還是扶蘇的功勞,嬴政就更滿意了。


    他讓鹽官把剛送迴來的幾車新鹽送去扶蘇那邊,接下來產出的新鹽優先供應鹹陽,多餘的可以勻給雲陽縣,這兩處的鹽價先降個一半。


    別的地方得再等等,等明年產量真正出來再說。


    鹽官奉命去給扶蘇送鹽。


    扶蘇撚起一小撮鹽看了看,發現新鹽做得還挺精細,顆粒小,還白得晶瑩剔透。


    扶蘇叫人留了一車,分送到相熟的人家去,其他的送去雲陽別莊那邊讓管事分配下去。


    鹽場那邊產出的新鹽陸續押運迴京,鹹陽城和雲陽縣的百姓們第一時間發現鹽價的變化。


    鹽這東西,一向是由朝廷負責採集、朝廷負責售賣,售價也由朝廷來定。


    為了讓百姓能用得起鹽,鹽價向來定得不高,隻是對於許多人來說,隻要是要花錢買的,那就是稀罕東西,大多捨不得買太多,平日裏自然也都省著用。


    聽說鹽價降了一半,很多人都不太相信,等有人用半價把鹽買了迴來,他們才紛紛出門去買鹽。


    隨著新鹽走遍千家萬戶的,自然還有仙人給扶蘇傳授新鹽製法的傳言。


    比起不是所有人都用得起的新紙,新鹽和百姓的生活更加貼近,每家每戶吃飯吃出了滋味,免不了都要提一句他們那位據說是仙童降世的公子扶蘇。


    鄰縣看到雲陽縣的日子越過越紅火,都恨不得扶蘇也到他們縣裏也住上一年,他們縣裏也有竹子、有蘆葦,更不缺石頭,公子怎麽就不來他們這邊看看呢?


    相比鄰縣百姓的淳樸期盼,那些隨著俘虜們潛入雲陽縣的細作感覺自己每天都過得水深火熱。


    他們潛入雲陽縣以後,發現雲陽縣的鄉野村夫都識字,時不時還在田間陌上對唱一首詩謠,詩謠裏蘊含許多農學道理!


    冬天了,田裏沒什麽活,他們就在家帶著兒女們練字,雲陽縣最窮的人家家裏都備著竹紙,雖然是造紙作坊那邊整理出來廉價賣給他們的瑕疵紙,不過不影響書寫!


    這也就算了,縣裏的隸卒讓他們努力幹活,爭取早點轉為正式居民,好攢些錢買草紙擦屁股!他們還語重心長地對他們說,竹篾茅草傷屁股,還是草紙好用,隻要花一點點錢,就能享受大王也在用的草紙!


    接著隸卒們自然又是一通無腦吹,說他們大王多麽心繫百姓,連上廁所都不忘為他們著想,和你們那位貪圖享受、讓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的韓王完全不一樣!


    細作經歷了一係列慘無人道的洗腦見聞,人都恍惚了:難道秦國百姓真的過得如此幸福,韓國百姓真的這麽悽慘無助?


    再一看,與他們一同被安排到雲陽縣的俘虜已經快樂地融入到整個大集體之中,連說話都快帶上雲陽縣口音,人也肉眼可見地健壯起來。


    他們明顯非常喜歡這樣的新生活,有髒活累活永遠沖在最前麵,縣裏組織鞠球賽永遠第一個報名,簡直比雲陽縣百姓還要積極,都在爭取早日轉正。


    韓國細作把雲陽縣的見聞如實寫下,暗中送迴新鄭那邊,心裏開始懷疑起自己所做的事有沒有意義。


    他們的密信才送出去沒多久,新鹽就出現了。


    一車車新鹽在眾目睽睽之下送到了雲陽縣中。


    那新鹽白得像雪,堆滿了一車又一車。


    負責押運新鹽的隸卒朝圍觀的百姓們自發地宣講:這是大王和我們公子叫人製出來的新鹽,往後每年都會產出很多,所以從今年開始,咱縣裏的鹽價會降一半,大家隻管敞開了買鹽!今年還沒醃肉醃菜的,都可以多買些迴去,隻要捨得放鹽,今年冬天會過得更有滋味!


    百姓們一聽,馬上井然有序地排好隊,準備現場買些鹽迴去醃豬肉,今年過個有滋有味的好年。


    最絕的還是學宮那邊,所有老師給高年級學生布置了作業,說他們也學了快兩年了,迴去後琢磨琢磨,寫首詩歌頌新鹽,別的要求沒有,就是一定要朗朗上口,迴去能教你家爺爺奶奶弟弟妹妹唱的那種。


    高年級學生基本的字都認識了,老師們編的詩也學過不少,而且他們以前寫的優秀小作文也已經在父老鄉親口裏傳唱開了,這種作業根本難不倒他們。他們迴家看了新鹽,跟著父母醃菜醃肉,靈感爆發,紛紛寫出了或正兒八經或趣味盎然的頌鹽詩!


    </br>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盤秦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春溪笛曉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春溪笛曉並收藏盤秦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