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昭還在迴京路上, 他還未接到旨意, 衛善就已經先聽到了, 她“騰”得一下從榻上立起來, 一把翻落了矮桌上的奶子茶, 潑了一身乳香氣。
沉香落瓊趕緊上前去, 一把扶住了她的胳膊, 怕她怒極之下踩空了,落瓊覷著她的臉色,寬慰她道:“公主安然, 王爺必不是那樣的人。”
衛善並不怒,隻是心焦。也並不是心焦正元帝賞賜美人給秦昭,而是心焦他想將秦昭困在黃沙中, 既然是改設高昌國為州縣留兵鎮守, 便不會留下三萬人馬來,至多給他幾千人, 叫他手上既無兵力, 又相隔千裏, 鞭長莫及。
換作她是正元帝, 也會想這麽一個辦法, 與其縱虎歸山,不如就將他留在那貧瘠地方留守, 三年五載不得迴京,等承吉大些, 地位穩固些, 再把他放迴晉地,或是招迴京城來。
衛善在寢殿之中來來迴迴的踱步,初晴幾個不敢上去打擾,可她還懷著身子,若是氣壞了,可怎麽好,沉香湊上前去:“公主好歹換一換衣裳,可別著了風寒。”
衛善擺一擺手,長眉輕擰,忽地道:“小福子去聽聽朝臣有何言論,咱們往正殿去。”
鬧還是要鬧一鬧的,她在外頭有那麽一個善妒的名聲,消息都送到落霞閣來了,她如何不該鬧,說著大步邁出了殿門,沉香落瓊追在後頭,不住讓她慢一些。
正元帝身上病痛反反複複,總是覺得自己要好了,就又再病上兩日,腿疾全愈,可身子難好,太醫診治是年輕時衝鋒陷陣,一身積勞疏於調養,到年紀大了這些傷痛一樣樣找上門來,隻得慢慢將養。
衛善衝進去時,喬賢妃正在喂他清粥,正元帝難得心緒尚佳,連吃了幾天的清粥竟也沒發怒,按他往日的吃口,接連吃幾天粥湯直似飲水,又得衝著近前侍候的人撒火氣。
衛善進了門便拿絹子捂住臉,等那辛辣之意直衝口鼻,又將絹子卷進袖中,仰臉哭得滿麵淚水,繞過低垂的錦帳飛花罩,到正元帝榻邊又跺腳又哭鬧,嚶聲哭個不住,情急之中連往日稱謂都喊了出來:“姑父收迴聖旨,不許賜人給我二哥。”
正元帝自然知道她所為何來,喬賢妃擱下粥碗,趕緊掏出帕子出來,心裏也吃不準衛善這番哭是真哭還是假哭,看她眼眶微紅淚落如珠,哭得這要真切,上前寬慰她道:“公主有甚事好好說便是,都這個年紀了,怎麽還哭得孩子似的。”
衛善接過她的帕子抹淚,一把扯住她的袖子:“賢妃與我說項,我怎麽能與二哥分隔這樣遠,姑父還瞞過我賜了人!”
阿喬進宮時,衛善還是小兒,原來是份位不夠,如今份位提上去了,被衛善當作長輩待也是應當,她拍一拍衛善的手,軟言寬慰她,跟著又側身對正元帝道:“公主好容易有了身子,陛下怎麽不心疼她。”
喬賢妃自來是溫言軟語的性子,說出話來總似在央求,軟綿綿聽在耳中,說不出的受用,這也是正元帝病中最寵愛她的緣故,聽見她這麽說,臉上也沒有發怒的意思:“這是家國大事,豈能作兒女事看待?”
衛善饒過喬賢妃,坐到正元帝榻邊,拉著他的胳膊,氣得長眉豎起:“甚個家國大事,非得把那高昌公主賜給二哥?”
正元帝笑嗬嗬的,拿出哄小輩的聲調來:“昭兒遠在西州,西州本就不是大業城邦,自來隻是屬國,外人要如何站穩腳跟?昭兒要治理西州,總該有人相助,賜給他高昌公主,既有名又有實,他早些安定西州,便能早些迴來。”
這番說辭到哪兒都入情入理,高昌新國王正在上京路上,高昌公主的名聲傳遍絲路,她當了秦昭的妾室,自然對秦昭接手西州是個助力。
衛善既是來鬧的,哪裏還管這些,仿佛被正元帝兩句話說動了,鼻尖一噏一噏,找不出話來反駁他,幹脆嘟了嘴兒扯著他的袖子:“那就把二哥換迴來,換三哥去便是,他……他又沒有正妃,娶十個百個又有甚麽要緊。”
正元帝被她拉扯著袖子,不住打量衛善的臉,不怕她鬧,怕她不鬧,她這樣又哭又跳,反而讓正元帝疑起收買魏寬的人並不是她。
就算秦昭把她教壞了,她自己又如何有這樣的能為,看她這樣鬧騰不休,不悅道:“都是當娘的人了,怎麽盡說些孩子話,跟你說這是家國大事,你怎麽能插手這些。”
衛善把臉一扭:“我才不管什麽家國大事,姑父叫二哥打仗,二哥都打勝了,餘下的我不管,我要二哥迴來,也不許他有別的女人。”
夾纏不清許久,到正元帝當真升起怒意,喬賢妃立時拉過了衛善的胳膊:“陛下服藥的時辰到了,公主且先迴去,我幫著勸一勸就是。”
衛善依舊滿麵是淚,轉身出了殿門,才要抹去淚痕,就見太子妃捧著托盒立在外頭,裏頭擺著幾樣小菜,顯是已經等了許久,看見衛善出來,衝她露出一個笑意,心裏還指望衛善能替自己說和,先與薑碧微修好,日子長些再把承佑抱到身邊一處養。
捧了托盒勸衛善道:“妹妹也不必過於憂心了,二弟在外頭身邊哪能沒有個侍候他的人,你是王妃,那一個是番邦人,哪裏就能越得你呢?”說著看向她的肚子:“還是趕緊生一個孩子要緊,立了世子,就更不必憂心了。”
衛善每迴見她,總不知她心中究竟作何想,這一迴倒是明明白白,她說的是天下女人為妻之道,可她擔心的又怎麽會是這些。
“多謝嫂嫂,可父親怎麽也不肯應我,他要是真敢收了那個公主,看我打斷他的腿!”說著掏出帕子來抹淚,心頭不住焦急,小福子也該迴來了。
太子妃聽了這話,並不接口,心裏怎麽也不信,連年看著晉王夫妻恩愛似神仙眷侶,那也不過是中間沒插進這麽一個降國公主,就算這會兒不收,等上幾個月難道還能不收。
想到降國公主,又想到了薑碧微,一時感同身受,心裏竟又替衛善歎息起來,待她份外溫和:“妹妹寬心,你肚還有個孩子呢。”
衛善哪裏知道她已經想得這麽遠,敷衍她幾句,急著要迴落霞閣去,這些時候小福子該已經得了消息了:“多謝嫂嫂了。”
太子妃心意未改,隻覺這是個契機,當年楊寶盈來同她親近,也是從說這些事起的,想到楊寶盈,恨不得咬碎一口銀牙,對衛善道:“妹妹不必放在心上,等我得了閑,再去看妹妹。”
衛善總算脫身,迴到落霞閣中時,小福子正好奔迴來,奔得一頭一臉都是汗,抬手抹了一把臉道:“聖旨雖發出去了,可朝中大臣並不支持。”
衛善露出些喜色:“可是兵部?”
小福子搖搖頭,也覺得納罕,留軍鎮守確該是兵部的事,可兵部卻沒站出來反對:“是戶部的崔大人,這會兒正要給陛下上奏折。”
衛善略略一想明白過來,留軍在那麽一個荒漠之地鎮守,駐軍最少得有幾千人馬,隔幾年還得換一輪駐軍,一來一迴所費甚巨。
高昌在絲路之上,那裏終年高溫,正午酷熱,入夜又似寒冬,將士軍丁多有水土不服的,傷病便比別地的駐軍更多。
自立軍戶以來,對兵丁的撫恤給的更厚,這幾千人中每有傷亡便要供辦衣衫,奉養親眷,養到兒子長大,首先拖累的將會是隴右的財政。
而西州又已納入大業版圖,再沒有屬國藩臣歲貢,反而要管著高昌二十二座城中人的吃喝民生,怎麽算都是一筆要虧本的買賣,怪不得崔大人要站出來反對。
已經八月,到年末對帳也沒多少功夫了,各部的財政正是吃緊的時候,正元帝在這時候不曾問過戶部就添那麽一大筆的開支預算,崔大人可不得跳腳。
衛善一時之間神清氣爽,正元帝再想留下秦昭,也得看看財政允不允許,戶部之中還當真有個熟人和晉王府打了多年交道,當年對帳就是他,後來去晉地查帳的又是他,這些年都不曾缺少禮數,到正可走動走動。
兵部裏那一個侍郎一個朗中暫且不必動用,先看戶部如何,崔尚書若是能讓正元帝收迴成命,便一切好辦,若他還不更改心意,百姓能經得起折騰,朝臣與學子可由不得這麽折騰,秋闈剛過,選官的那一批學子,還未離開京城。
衛善才剛派人往戶部姚侍郎家走動,按著節令給京城各家送中秋節禮,姚侍郎心知晉王府所為何事,在家中輾轉不敢應,緊接著正元帝便收到了秦昭的請罪折子,言道高昌公主逃往西突厥境內去,是否追捕,還是外交傳書,讓西汗王交出高昌公主來。
算著日子他還沒能收到聖旨,正元帝先是接到了請罪折,跟著又接了崔尚書的折子,最後是監察禦史上書,話裏話外隱隱指責正元帝不顧國家財政大擴版圖,置民生不顧。
正元帝按下不發,還未有定奪,京城隔了五年之後又一次地動,正元帝時隔五年又一次下了罪己詔。
沉香落瓊趕緊上前去, 一把扶住了她的胳膊, 怕她怒極之下踩空了,落瓊覷著她的臉色,寬慰她道:“公主安然, 王爺必不是那樣的人。”
衛善並不怒,隻是心焦。也並不是心焦正元帝賞賜美人給秦昭,而是心焦他想將秦昭困在黃沙中, 既然是改設高昌國為州縣留兵鎮守, 便不會留下三萬人馬來,至多給他幾千人, 叫他手上既無兵力, 又相隔千裏, 鞭長莫及。
換作她是正元帝, 也會想這麽一個辦法, 與其縱虎歸山,不如就將他留在那貧瘠地方留守, 三年五載不得迴京,等承吉大些, 地位穩固些, 再把他放迴晉地,或是招迴京城來。
衛善在寢殿之中來來迴迴的踱步,初晴幾個不敢上去打擾,可她還懷著身子,若是氣壞了,可怎麽好,沉香湊上前去:“公主好歹換一換衣裳,可別著了風寒。”
衛善擺一擺手,長眉輕擰,忽地道:“小福子去聽聽朝臣有何言論,咱們往正殿去。”
鬧還是要鬧一鬧的,她在外頭有那麽一個善妒的名聲,消息都送到落霞閣來了,她如何不該鬧,說著大步邁出了殿門,沉香落瓊追在後頭,不住讓她慢一些。
正元帝身上病痛反反複複,總是覺得自己要好了,就又再病上兩日,腿疾全愈,可身子難好,太醫診治是年輕時衝鋒陷陣,一身積勞疏於調養,到年紀大了這些傷痛一樣樣找上門來,隻得慢慢將養。
衛善衝進去時,喬賢妃正在喂他清粥,正元帝難得心緒尚佳,連吃了幾天的清粥竟也沒發怒,按他往日的吃口,接連吃幾天粥湯直似飲水,又得衝著近前侍候的人撒火氣。
衛善進了門便拿絹子捂住臉,等那辛辣之意直衝口鼻,又將絹子卷進袖中,仰臉哭得滿麵淚水,繞過低垂的錦帳飛花罩,到正元帝榻邊又跺腳又哭鬧,嚶聲哭個不住,情急之中連往日稱謂都喊了出來:“姑父收迴聖旨,不許賜人給我二哥。”
正元帝自然知道她所為何來,喬賢妃擱下粥碗,趕緊掏出帕子出來,心裏也吃不準衛善這番哭是真哭還是假哭,看她眼眶微紅淚落如珠,哭得這要真切,上前寬慰她道:“公主有甚事好好說便是,都這個年紀了,怎麽還哭得孩子似的。”
衛善接過她的帕子抹淚,一把扯住她的袖子:“賢妃與我說項,我怎麽能與二哥分隔這樣遠,姑父還瞞過我賜了人!”
阿喬進宮時,衛善還是小兒,原來是份位不夠,如今份位提上去了,被衛善當作長輩待也是應當,她拍一拍衛善的手,軟言寬慰她,跟著又側身對正元帝道:“公主好容易有了身子,陛下怎麽不心疼她。”
喬賢妃自來是溫言軟語的性子,說出話來總似在央求,軟綿綿聽在耳中,說不出的受用,這也是正元帝病中最寵愛她的緣故,聽見她這麽說,臉上也沒有發怒的意思:“這是家國大事,豈能作兒女事看待?”
衛善饒過喬賢妃,坐到正元帝榻邊,拉著他的胳膊,氣得長眉豎起:“甚個家國大事,非得把那高昌公主賜給二哥?”
正元帝笑嗬嗬的,拿出哄小輩的聲調來:“昭兒遠在西州,西州本就不是大業城邦,自來隻是屬國,外人要如何站穩腳跟?昭兒要治理西州,總該有人相助,賜給他高昌公主,既有名又有實,他早些安定西州,便能早些迴來。”
這番說辭到哪兒都入情入理,高昌新國王正在上京路上,高昌公主的名聲傳遍絲路,她當了秦昭的妾室,自然對秦昭接手西州是個助力。
衛善既是來鬧的,哪裏還管這些,仿佛被正元帝兩句話說動了,鼻尖一噏一噏,找不出話來反駁他,幹脆嘟了嘴兒扯著他的袖子:“那就把二哥換迴來,換三哥去便是,他……他又沒有正妃,娶十個百個又有甚麽要緊。”
正元帝被她拉扯著袖子,不住打量衛善的臉,不怕她鬧,怕她不鬧,她這樣又哭又跳,反而讓正元帝疑起收買魏寬的人並不是她。
就算秦昭把她教壞了,她自己又如何有這樣的能為,看她這樣鬧騰不休,不悅道:“都是當娘的人了,怎麽盡說些孩子話,跟你說這是家國大事,你怎麽能插手這些。”
衛善把臉一扭:“我才不管什麽家國大事,姑父叫二哥打仗,二哥都打勝了,餘下的我不管,我要二哥迴來,也不許他有別的女人。”
夾纏不清許久,到正元帝當真升起怒意,喬賢妃立時拉過了衛善的胳膊:“陛下服藥的時辰到了,公主且先迴去,我幫著勸一勸就是。”
衛善依舊滿麵是淚,轉身出了殿門,才要抹去淚痕,就見太子妃捧著托盒立在外頭,裏頭擺著幾樣小菜,顯是已經等了許久,看見衛善出來,衝她露出一個笑意,心裏還指望衛善能替自己說和,先與薑碧微修好,日子長些再把承佑抱到身邊一處養。
捧了托盒勸衛善道:“妹妹也不必過於憂心了,二弟在外頭身邊哪能沒有個侍候他的人,你是王妃,那一個是番邦人,哪裏就能越得你呢?”說著看向她的肚子:“還是趕緊生一個孩子要緊,立了世子,就更不必憂心了。”
衛善每迴見她,總不知她心中究竟作何想,這一迴倒是明明白白,她說的是天下女人為妻之道,可她擔心的又怎麽會是這些。
“多謝嫂嫂,可父親怎麽也不肯應我,他要是真敢收了那個公主,看我打斷他的腿!”說著掏出帕子來抹淚,心頭不住焦急,小福子也該迴來了。
太子妃聽了這話,並不接口,心裏怎麽也不信,連年看著晉王夫妻恩愛似神仙眷侶,那也不過是中間沒插進這麽一個降國公主,就算這會兒不收,等上幾個月難道還能不收。
想到降國公主,又想到了薑碧微,一時感同身受,心裏竟又替衛善歎息起來,待她份外溫和:“妹妹寬心,你肚還有個孩子呢。”
衛善哪裏知道她已經想得這麽遠,敷衍她幾句,急著要迴落霞閣去,這些時候小福子該已經得了消息了:“多謝嫂嫂了。”
太子妃心意未改,隻覺這是個契機,當年楊寶盈來同她親近,也是從說這些事起的,想到楊寶盈,恨不得咬碎一口銀牙,對衛善道:“妹妹不必放在心上,等我得了閑,再去看妹妹。”
衛善總算脫身,迴到落霞閣中時,小福子正好奔迴來,奔得一頭一臉都是汗,抬手抹了一把臉道:“聖旨雖發出去了,可朝中大臣並不支持。”
衛善露出些喜色:“可是兵部?”
小福子搖搖頭,也覺得納罕,留軍鎮守確該是兵部的事,可兵部卻沒站出來反對:“是戶部的崔大人,這會兒正要給陛下上奏折。”
衛善略略一想明白過來,留軍在那麽一個荒漠之地鎮守,駐軍最少得有幾千人馬,隔幾年還得換一輪駐軍,一來一迴所費甚巨。
高昌在絲路之上,那裏終年高溫,正午酷熱,入夜又似寒冬,將士軍丁多有水土不服的,傷病便比別地的駐軍更多。
自立軍戶以來,對兵丁的撫恤給的更厚,這幾千人中每有傷亡便要供辦衣衫,奉養親眷,養到兒子長大,首先拖累的將會是隴右的財政。
而西州又已納入大業版圖,再沒有屬國藩臣歲貢,反而要管著高昌二十二座城中人的吃喝民生,怎麽算都是一筆要虧本的買賣,怪不得崔大人要站出來反對。
已經八月,到年末對帳也沒多少功夫了,各部的財政正是吃緊的時候,正元帝在這時候不曾問過戶部就添那麽一大筆的開支預算,崔大人可不得跳腳。
衛善一時之間神清氣爽,正元帝再想留下秦昭,也得看看財政允不允許,戶部之中還當真有個熟人和晉王府打了多年交道,當年對帳就是他,後來去晉地查帳的又是他,這些年都不曾缺少禮數,到正可走動走動。
兵部裏那一個侍郎一個朗中暫且不必動用,先看戶部如何,崔尚書若是能讓正元帝收迴成命,便一切好辦,若他還不更改心意,百姓能經得起折騰,朝臣與學子可由不得這麽折騰,秋闈剛過,選官的那一批學子,還未離開京城。
衛善才剛派人往戶部姚侍郎家走動,按著節令給京城各家送中秋節禮,姚侍郎心知晉王府所為何事,在家中輾轉不敢應,緊接著正元帝便收到了秦昭的請罪折子,言道高昌公主逃往西突厥境內去,是否追捕,還是外交傳書,讓西汗王交出高昌公主來。
算著日子他還沒能收到聖旨,正元帝先是接到了請罪折,跟著又接了崔尚書的折子,最後是監察禦史上書,話裏話外隱隱指責正元帝不顧國家財政大擴版圖,置民生不顧。
正元帝按下不發,還未有定奪,京城隔了五年之後又一次地動,正元帝時隔五年又一次下了罪己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