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4頁
大清宰相厚黑日常[清] 作者:時鏡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可是要寫這本書,到底怎麽寫?
張廷玉雙手十指jiāo叉:“皇帝這是在考校我,寫好了從此給我一架梯子,讓我爬上去,寫得不好了,我連追上我父親和大哥的機會都不會有。”
對於帝王的功績,應該怎麽寫?
張廷玉這一寫就寫了一年,他對顧懷袖道:“當官,有時候還是要阿諛奉承一點,隻是奉承不能太過,太過則假。真真假假,先貶後褒……”
不得不說,張廷玉的膽子很大。
皇帝命他寫書是在康熙四十二年的五月,張廷玉每一日照常去翰林院,可是顧懷袖卻沒見他寫過一個字。
“你怎麽還不寫書?”
“不急不急,但凡大作都是嘔心瀝血寫出來的,出來得太早不好。”
“今兒寫書嗎?”
“不急不急,今兒陪咱家小胖垂釣去,難得休沐。”
“已經過了年,你還不動筆?”
“開chun了再說吧。”
“已經夏天了……”
“哦,我算算,差不多可以開始寫了。”
於是張廷玉懶洋洋地終於開始了寫書,外人誰不覺得這差事困難?
這樣一本書寫上兩三年都是尋常事。
張廷玉從康熙四十三年的五月寫到了八月,然後成了書。
他將一遝紙稿遞給了顧懷袖看,“不成功,便成仁。”
顧懷袖一翻,微微色變。
康熙禦駕親征噶爾丹向後有三次,若是頭一次成功了,就沒有後麵的兩次了。
第一次第二次都是失敗,那麽失敗定然是有錯處的,尋常人作書,怕也要為怎麽處理這一次俄日的失敗而頭疼不已。
張廷玉也不知抓斷了多少根頭髮。然而成稿上,他卻仔細地分析了第一二次戰敗的原因,除了地形不利之外還有康熙染恙士氣受損、裕親王福全病重,等等原因疊加。其實也不完全是客觀的,因為他照顧了康熙作為皇帝的威嚴。
至於最後一次勝利,自然是極盡溢美之詞,到底這一本書看著也沒有讓人不舒服的感覺。
張廷玉將手中一竿湖筆輕輕投入筆筒之中,隻笑道:“作書的學問,不僅在於讓皇帝高興,還要讓皇帝看見作書人的本事。看著是歌功頌德,實則是考校對國事的看法,你說我這書jiāo上去……萬歲爺怎麽看?”
怎麽看?
八月書jiāo上去,皇帝沒反應,九月也沒反應,十月還沒動靜,十一月也沒反應,張廷玉一直在翰林院中做著可有可無的事qing。
一直等到了十二月初,宮裏忽然來了個小太監,到他當值的班房裏通傳:“皇上有旨,宣您往暢chun園見駕。”
那一天張廷玉迴來的時候,顧懷袖看不清他表qing:“這是好還是不好?”
張廷玉說:“還不知道。那老頭子就拉著我在暢chun園看景致,然後吃了頓飯……”
“沒了?”顧懷袖詫異。
張廷玉點點頭:“沒了。”
不過夫妻二人都感覺得到一絲不尋常的味道,康熙沒有說書寫得好不好,隻是叫張廷玉往暢chun園伴駕一日,也是夠奇怪了。
結果第二次大會,文武百官都愣住了。
康熙將張廷玉寫的《親征評定朔北方略》傳示眾位大臣,對張廷玉大加誇讚,言語之間說張廷玉曆時十五個月,嘔心瀝血,勤勤懇懇,才有了如今這一本書……
反正張廷玉就成為了兢兢業業、刻苦勤奮,又有學識和見地的代表……
康熙當著滿朝文武,授張廷玉“南書房行走”,賜四品頂戴,又賞了兩顆大東珠和一張禦寫的“福”字,道:“過個好年。”
過個好年。
捧著皇帝賞的大東珠和“福”字迴府,還能不過個好年嗎?
當初不看好張廷玉的一gān老臣,盡數驚掉了眼珠子,張英多少年才混來一個“南書房行走”的名頭?如今他兒子不過寫了這一本書,竟然直接入值了南書房?!
多少人因為不看好張廷玉而直接放棄了拉攏他,如今這一位簡直……
持續著不鳴則已,一鳴驚死人的風格啊!
李光地出了大殿便大笑起來,“張英老小子後繼有人,後繼有人啊!”
說完便擺著袖子走了,不少人簡直想拿磚頭扔死他!
這會兒想要再拉攏張廷玉,可就困難嘍。
翰林院出來第一迴就坐到了四品位置南書房,這起點,高得令人仰著脖子都覺得累!
顧懷袖看見他捧著東西迴來,卻眼神故古怪。
張廷玉道:“一本書寫了一年零三個月,爺真是累得白頭髮都有了……”
顧懷袖有一種將手上的手爐給他按在臉上去的衝動!
“若我沒記錯,皇帝誇你一年零三個月嘔心瀝血,實則你……”
寫書寫了三個月,還是固定的每日日落之前寫上一個時辰,太陽一落就怎麽也不肯動筆……
康熙真是瞎了眼才會誇他!
裝!
真是臉皮不厚不做官!
就這對他而言輕輕鬆鬆的差事,都被康熙誇得跟朵花一樣!
顧懷袖細細想來,隻覺得這人jian詐狡猾,官場厚黑學,他可比他老子張英通透得多。
張廷玉將那青金石頂珠的單眼花翎頂戴,扣在了顧懷袖的腦袋上,看她斜睨著自己,隻笑了一聲:“做官呢,要讓你的上司知道你有本事,還忠心,肯努力,他覺得你不辛苦,憑什麽給你甜頭嚐?”
第一四二章隨扈
四十三年的年尾,總算是在一片平和之中過去了,張廷玉與顧懷袖守歲,胖哥兒卻直接睡著了,冬日裏頭的星星也很亮。
新年的早朝,大家都喜氣洋洋,張廷玉也換上了一身官服,站在文官之中,周道新給他打了個眼色。
朝上也沒有什麽好說的,去年的事qing都在年尾處理完了,新年也沒人敢把那糟心的事qing往上麵報,皇帝隻跟眾人說了幾句就散朝。
張廷玉與周道新出去喝了一迴酒,眼看著張廷玉終於從翰林院熬到了朝堂上,周道新也為張廷玉高興。
“翰林院可是八阿哥的勢力,到處都是他的人,卻不知道你如何是哪一隊的?”
周道新問得很直白,他也的確很想知道到底現在張廷玉是個什麽qing況。
原來的張英很受皇帝的信任,可他張廷玉是不是能得到皇帝的信任,就是個未知數了。
張廷玉隻搖了搖頭:“你呢?”
周道新也搖了搖頭。
於是兩個人相視一笑,沒想到竟然都是還沒站隊的。
“自打去年索額圖餓死在了宗人府,太子爺就完全失去了依靠,今年皇上又要南巡了,聽說有幾個阿哥要隨行,事兒也不少……”
每迴南巡,下麵就是一陣兵荒馬亂。
皇帝重視的是什麽?
治河啊。
南巡多半都是為了看河道的事qing,可是每迴都能發現不少的這樣亂子那樣亂子,貪官汙吏出問題的也不少,所以每迴皇帝南巡,下麵就多的是人心慌意亂。
隻是張廷玉有些奇怪:“南巡?我怎麽沒聽說?”
周道新哼聲一笑:“果真沒個人告訴你,是皇上身邊的太監傳出來的,應當不假。”
“這等機密的消息竟然也能傳出來……”
張廷玉是不大明白了,他現在入值南書房行走,可也不過就是剛剛進去一陣,李光地這邊偶爾指點他一二,每天要做的其實不過是為皇帝整理卷宗,說一說對某些事qing的看法,興許還有替皇帝擬聖旨的權力。
不過這都是皇帝的意思,他們下麵人也僅僅是提供意見和參考。
皇帝怎麽想怎麽做,下麵的每個人都猜測著琢磨著,終究還是猜不透的。
南巡可是大事,雖然會有風聲透出來,可在大多數人不知道的時候,已經有一部分人知道了,這件事若真傳到了皇帝的耳邊,事qing可就嚴重了。
不過說起南巡,張廷玉就不免想到在桐城的張英。
已經有一年多不曾見了,父親隔一段時間就要寫信,張廷玉自然也要往桐城那邊寫信說這邊的qing況,偶爾張英也會談一談自己當初做官的時候遇到過的事qing,給張廷玉一些參考。
可是在於到底站隊不站隊,站在哪邊,或者gān脆投靠皇帝,這種方向xing的問題上,張英從來沒有一個字。
張廷玉想起當初的大哥,父親也沒有阻止,人跟人的選擇不一樣,他能做的不過是在該提醒的時候提醒一句。可張英畢竟不是上算五百年,下知五百年的神仙,會發生什麽事qing,根本就不是他能預料的。
周道新與他細細說了這朝中的局勢,不過在提到四阿哥的時候就變得很奇怪了:“這一位爺輔佐太子爺,看著倒是xingqing淡泊。不結黨營私,也不拉幫結派,不賄賂翰林士子,也不跟下麵的人來來往往,聽聞喜歡佛學,自號為閑人,人人都說沒什麽了不起的……可我老覺得不想看見他……”
都是知己,周道新說話的時候也不需要怎麽遮遮掩掩。
張廷玉聽了隻笑:“你這叫做直覺嗎?”
周道新喝了一口酒:“大約吧。”
張廷玉麵前擺著的是一盞茶,隻道:“時間不早,我也迴去了。最近我家那小子念叨著要找你兒子玩,迴頭找個時間趁著天氣好,也可以踏踏青。”
“也正好。”
不過左右都是婦道人家的事qing,周道新答應了下來,跟張廷玉一起走出了酒樓。
兩個人住著的地方不在一處,很快在街口就分開了。
張廷玉想著事qing,一路走迴家,卻在自家大門口發現了意想不到的人物。
他愣了一下,連忙上前行禮:“微臣叩見萬歲爺,給萬歲爺請安。”
“免禮。”
大過年,還沒出元宵呢,康熙就站在張府門口了。
他身邊竟然隻更了一個三德子,周圍再沒有任何人,也不知道侍衛們是不是都藏在暗處。
別的倒也罷了,大過年的不在宮裏,反而微服出宮,皇帝是怎麽想的?
張廷玉忽然有些頭大,他起身看著康熙,卻發現他一直看著門上的匾額,這還是原來的那一塊:“最近在宮裏吃禦膳房的東西不喜歡,走著走著就想起你家的廚子做的東西了,我記得……似乎是原來那個刁民?就是你夫人顧氏,今兒朕來討頓飯吃。”
</br>
張廷玉雙手十指jiāo叉:“皇帝這是在考校我,寫好了從此給我一架梯子,讓我爬上去,寫得不好了,我連追上我父親和大哥的機會都不會有。”
對於帝王的功績,應該怎麽寫?
張廷玉這一寫就寫了一年,他對顧懷袖道:“當官,有時候還是要阿諛奉承一點,隻是奉承不能太過,太過則假。真真假假,先貶後褒……”
不得不說,張廷玉的膽子很大。
皇帝命他寫書是在康熙四十二年的五月,張廷玉每一日照常去翰林院,可是顧懷袖卻沒見他寫過一個字。
“你怎麽還不寫書?”
“不急不急,但凡大作都是嘔心瀝血寫出來的,出來得太早不好。”
“今兒寫書嗎?”
“不急不急,今兒陪咱家小胖垂釣去,難得休沐。”
“已經過了年,你還不動筆?”
“開chun了再說吧。”
“已經夏天了……”
“哦,我算算,差不多可以開始寫了。”
於是張廷玉懶洋洋地終於開始了寫書,外人誰不覺得這差事困難?
這樣一本書寫上兩三年都是尋常事。
張廷玉從康熙四十三年的五月寫到了八月,然後成了書。
他將一遝紙稿遞給了顧懷袖看,“不成功,便成仁。”
顧懷袖一翻,微微色變。
康熙禦駕親征噶爾丹向後有三次,若是頭一次成功了,就沒有後麵的兩次了。
第一次第二次都是失敗,那麽失敗定然是有錯處的,尋常人作書,怕也要為怎麽處理這一次俄日的失敗而頭疼不已。
張廷玉也不知抓斷了多少根頭髮。然而成稿上,他卻仔細地分析了第一二次戰敗的原因,除了地形不利之外還有康熙染恙士氣受損、裕親王福全病重,等等原因疊加。其實也不完全是客觀的,因為他照顧了康熙作為皇帝的威嚴。
至於最後一次勝利,自然是極盡溢美之詞,到底這一本書看著也沒有讓人不舒服的感覺。
張廷玉將手中一竿湖筆輕輕投入筆筒之中,隻笑道:“作書的學問,不僅在於讓皇帝高興,還要讓皇帝看見作書人的本事。看著是歌功頌德,實則是考校對國事的看法,你說我這書jiāo上去……萬歲爺怎麽看?”
怎麽看?
八月書jiāo上去,皇帝沒反應,九月也沒反應,十月還沒動靜,十一月也沒反應,張廷玉一直在翰林院中做著可有可無的事qing。
一直等到了十二月初,宮裏忽然來了個小太監,到他當值的班房裏通傳:“皇上有旨,宣您往暢chun園見駕。”
那一天張廷玉迴來的時候,顧懷袖看不清他表qing:“這是好還是不好?”
張廷玉說:“還不知道。那老頭子就拉著我在暢chun園看景致,然後吃了頓飯……”
“沒了?”顧懷袖詫異。
張廷玉點點頭:“沒了。”
不過夫妻二人都感覺得到一絲不尋常的味道,康熙沒有說書寫得好不好,隻是叫張廷玉往暢chun園伴駕一日,也是夠奇怪了。
結果第二次大會,文武百官都愣住了。
康熙將張廷玉寫的《親征評定朔北方略》傳示眾位大臣,對張廷玉大加誇讚,言語之間說張廷玉曆時十五個月,嘔心瀝血,勤勤懇懇,才有了如今這一本書……
反正張廷玉就成為了兢兢業業、刻苦勤奮,又有學識和見地的代表……
康熙當著滿朝文武,授張廷玉“南書房行走”,賜四品頂戴,又賞了兩顆大東珠和一張禦寫的“福”字,道:“過個好年。”
過個好年。
捧著皇帝賞的大東珠和“福”字迴府,還能不過個好年嗎?
當初不看好張廷玉的一gān老臣,盡數驚掉了眼珠子,張英多少年才混來一個“南書房行走”的名頭?如今他兒子不過寫了這一本書,竟然直接入值了南書房?!
多少人因為不看好張廷玉而直接放棄了拉攏他,如今這一位簡直……
持續著不鳴則已,一鳴驚死人的風格啊!
李光地出了大殿便大笑起來,“張英老小子後繼有人,後繼有人啊!”
說完便擺著袖子走了,不少人簡直想拿磚頭扔死他!
這會兒想要再拉攏張廷玉,可就困難嘍。
翰林院出來第一迴就坐到了四品位置南書房,這起點,高得令人仰著脖子都覺得累!
顧懷袖看見他捧著東西迴來,卻眼神故古怪。
張廷玉道:“一本書寫了一年零三個月,爺真是累得白頭髮都有了……”
顧懷袖有一種將手上的手爐給他按在臉上去的衝動!
“若我沒記錯,皇帝誇你一年零三個月嘔心瀝血,實則你……”
寫書寫了三個月,還是固定的每日日落之前寫上一個時辰,太陽一落就怎麽也不肯動筆……
康熙真是瞎了眼才會誇他!
裝!
真是臉皮不厚不做官!
就這對他而言輕輕鬆鬆的差事,都被康熙誇得跟朵花一樣!
顧懷袖細細想來,隻覺得這人jian詐狡猾,官場厚黑學,他可比他老子張英通透得多。
張廷玉將那青金石頂珠的單眼花翎頂戴,扣在了顧懷袖的腦袋上,看她斜睨著自己,隻笑了一聲:“做官呢,要讓你的上司知道你有本事,還忠心,肯努力,他覺得你不辛苦,憑什麽給你甜頭嚐?”
第一四二章隨扈
四十三年的年尾,總算是在一片平和之中過去了,張廷玉與顧懷袖守歲,胖哥兒卻直接睡著了,冬日裏頭的星星也很亮。
新年的早朝,大家都喜氣洋洋,張廷玉也換上了一身官服,站在文官之中,周道新給他打了個眼色。
朝上也沒有什麽好說的,去年的事qing都在年尾處理完了,新年也沒人敢把那糟心的事qing往上麵報,皇帝隻跟眾人說了幾句就散朝。
張廷玉與周道新出去喝了一迴酒,眼看著張廷玉終於從翰林院熬到了朝堂上,周道新也為張廷玉高興。
“翰林院可是八阿哥的勢力,到處都是他的人,卻不知道你如何是哪一隊的?”
周道新問得很直白,他也的確很想知道到底現在張廷玉是個什麽qing況。
原來的張英很受皇帝的信任,可他張廷玉是不是能得到皇帝的信任,就是個未知數了。
張廷玉隻搖了搖頭:“你呢?”
周道新也搖了搖頭。
於是兩個人相視一笑,沒想到竟然都是還沒站隊的。
“自打去年索額圖餓死在了宗人府,太子爺就完全失去了依靠,今年皇上又要南巡了,聽說有幾個阿哥要隨行,事兒也不少……”
每迴南巡,下麵就是一陣兵荒馬亂。
皇帝重視的是什麽?
治河啊。
南巡多半都是為了看河道的事qing,可是每迴都能發現不少的這樣亂子那樣亂子,貪官汙吏出問題的也不少,所以每迴皇帝南巡,下麵就多的是人心慌意亂。
隻是張廷玉有些奇怪:“南巡?我怎麽沒聽說?”
周道新哼聲一笑:“果真沒個人告訴你,是皇上身邊的太監傳出來的,應當不假。”
“這等機密的消息竟然也能傳出來……”
張廷玉是不大明白了,他現在入值南書房行走,可也不過就是剛剛進去一陣,李光地這邊偶爾指點他一二,每天要做的其實不過是為皇帝整理卷宗,說一說對某些事qing的看法,興許還有替皇帝擬聖旨的權力。
不過這都是皇帝的意思,他們下麵人也僅僅是提供意見和參考。
皇帝怎麽想怎麽做,下麵的每個人都猜測著琢磨著,終究還是猜不透的。
南巡可是大事,雖然會有風聲透出來,可在大多數人不知道的時候,已經有一部分人知道了,這件事若真傳到了皇帝的耳邊,事qing可就嚴重了。
不過說起南巡,張廷玉就不免想到在桐城的張英。
已經有一年多不曾見了,父親隔一段時間就要寫信,張廷玉自然也要往桐城那邊寫信說這邊的qing況,偶爾張英也會談一談自己當初做官的時候遇到過的事qing,給張廷玉一些參考。
可是在於到底站隊不站隊,站在哪邊,或者gān脆投靠皇帝,這種方向xing的問題上,張英從來沒有一個字。
張廷玉想起當初的大哥,父親也沒有阻止,人跟人的選擇不一樣,他能做的不過是在該提醒的時候提醒一句。可張英畢竟不是上算五百年,下知五百年的神仙,會發生什麽事qing,根本就不是他能預料的。
周道新與他細細說了這朝中的局勢,不過在提到四阿哥的時候就變得很奇怪了:“這一位爺輔佐太子爺,看著倒是xingqing淡泊。不結黨營私,也不拉幫結派,不賄賂翰林士子,也不跟下麵的人來來往往,聽聞喜歡佛學,自號為閑人,人人都說沒什麽了不起的……可我老覺得不想看見他……”
都是知己,周道新說話的時候也不需要怎麽遮遮掩掩。
張廷玉聽了隻笑:“你這叫做直覺嗎?”
周道新喝了一口酒:“大約吧。”
張廷玉麵前擺著的是一盞茶,隻道:“時間不早,我也迴去了。最近我家那小子念叨著要找你兒子玩,迴頭找個時間趁著天氣好,也可以踏踏青。”
“也正好。”
不過左右都是婦道人家的事qing,周道新答應了下來,跟張廷玉一起走出了酒樓。
兩個人住著的地方不在一處,很快在街口就分開了。
張廷玉想著事qing,一路走迴家,卻在自家大門口發現了意想不到的人物。
他愣了一下,連忙上前行禮:“微臣叩見萬歲爺,給萬歲爺請安。”
“免禮。”
大過年,還沒出元宵呢,康熙就站在張府門口了。
他身邊竟然隻更了一個三德子,周圍再沒有任何人,也不知道侍衛們是不是都藏在暗處。
別的倒也罷了,大過年的不在宮裏,反而微服出宮,皇帝是怎麽想的?
張廷玉忽然有些頭大,他起身看著康熙,卻發現他一直看著門上的匾額,這還是原來的那一塊:“最近在宮裏吃禦膳房的東西不喜歡,走著走著就想起你家的廚子做的東西了,我記得……似乎是原來那個刁民?就是你夫人顧氏,今兒朕來討頓飯吃。”
</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