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有一大包忻州那盛產的色紅肉厚,味美可口的板栗。
東西多且豐盛,夏明月歡歡喜喜地收了起來,預備著慢慢吃。
而這邊,沈淑君正坐在窗前,小心翼翼地給板栗開殼。
丫鬟香梅往旁邊正在煮茶的小炭爐中添置了一些炭火,又給沈淑君倒上了一杯熱茶,“這栗子難剝,小姐仔細傷了手,還是讓婢子來吧。”
“祖父嘴饞想吃栗子糕,我就做上一些,我開栗子有訣竅,一點也不會難的。”
沈淑君一邊說話,一邊晃了晃手中開栗子的工具,滿臉都是得意的笑。
這笑容燦爛無比,且十分會心,香梅看著,頓時有些晃神。
她仿佛看到了多年前,小姐還不曾出閣時,在家中無憂無慮的那段時光,那個時候,小姐的臉上每天都掛著這樣的笑。
現在,她的小姐又迴來了,雖然經曆了一些事情,但仍舊是滿臉笑容,就如同是窗台上擺放著的菊花,曆經風霜,傲然而立。
沈淑君剝著栗子,餘光察覺到香梅一直盯著她看,笑了起來,“怎麽一直盯著我看,難不成是我臉上有花兒?”
“小姐臉上沒有花兒。”香梅急忙否認,同時也說了實話,“是婢子想看著小姐……”
香梅是自小服侍沈淑君的丫鬟,兩個人可以說是一同長大,同吃同睡同玩,堪比姐妹一般。
論理來說,當初沈淑君出嫁,香梅是該作為陪嫁丫鬟嫁到畢興懷家中的,但當時香梅與祖父的觀點一致,覺得畢興懷並非良人,反複勸告沈淑君。
沈淑君惱怒之下,便將香梅扔在了沈家宅院之中,不許其追隨。
香梅苦苦哀求,但最終沈淑君仍舊是義無反顧地跟隨了畢興懷而去。
留在沈家宅院的香梅,仍舊是大丫鬟,但成為了看守沈淑君先前所住宅院的大丫鬟,每日所做之事,不過是領著兩三個小丫鬟細心打掃宅院,確保其隨時能夠入住。
在這幾年中,香梅既盼著沈淑君迴來,又害怕沈淑君迴來。
盼著是因為她真的太思念小姐了,害怕是因為若是小姐當真迴來,那便說明小姐在畢家真的過得不如人意,不得不歸家投奔。
現在,小姐迴來了。
雖然是她害怕的後者,但歸來的小姐雖曆經一切,但情緒穩定,心境也更加成熟,看透了許多事,不自怨自艾,仍舊是她最初的小姐。
香梅對此心中歡喜,卻也時常怕這是一場夢,害怕她一眨眼的功夫,夢醒了,她的小姐再次離開了她,踏入那個明眼人皆是能看出來的火坑。
所以,她想看著小姐,時時刻刻地都看著。
沈淑君見香梅如此,心中不免觸動,手中剝栗子的動作頓了頓,伸手去捏了捏香梅的鼻子。
從前兩個人在家中之時,每當玩笑打鬧之時,總會互相捏了鼻子。
“幫我再去拿些核桃過來吧,幹脆一並剝了,做些琥珀核桃仁來,祖父愛吃的。”
沈淑君交代。
“哎。”香梅鼻子酸酸的,忙抽了一抽,張口答應後吩咐人去拿核桃。
待核桃拿了過來,主仆兩個人湊在一處,一邊剝核桃,一邊說話。
眼看著日頭開始往西沉,沈淑君瞧了瞧窗戶外頭,有些詫異,“祖父說去趟議事廳就過來,怎麽這會兒還沒迴來?”
“興許是臨時有事絆住了吧。”香梅招唿了門口的小丫鬟過來,讓她去二門那喚個小廝去看上一看是不是有什麽事。
小丫鬟一聽這個,麵色稍微變了變,動作都變得局促起來,隻將手中的袖子絞到了一處,絞得手指都發白。
沈淑君察覺到有些不對,將手中的栗子放了下來,“出了何事?”
“這……”小丫鬟遲疑了片刻後,吞吞吐吐地開了口,“婢子聽人說,門口來了兩個婦人,在那叫喊著要討公道,太爺去處置了。”
“討要公道的婦人?”沈淑君問詢,“可知道是什麽人?”
“婢子不知,隻聽人說,那老婦人自稱姓陳,年輕的婦人似乎是姓白……”
沈淑君頓時抿了抿唇。
一老一年輕,前者姓陳,後者姓白。
這世上素來沒有那麽可巧的事情,這兩個人顯然就是她先前的婆母和白姨娘了。
在金丘縣城準備啟程歸家前夕,畢興懷找上了門,沈淑君義正言辭地唾罵了一番,更是警告了一通,將人攆了出去。
而後,為了避免被畢興懷糾纏,沈淑君當天便去找尋鏢局,收拾了東西,提前啟程。
就在啟程之時,沈淑君聽聞了畢興懷被衙門抓捕,理由是其舉止不端,當眾對旁人圖謀不軌。
沈淑君不知道畢興懷究竟對何人圖謀不軌,但人被抓了起來,又挨了板子,下場便可想而知。
當時的沈淑君算是鬆了口氣,但也害怕再生出什麽枝節來,仍舊是按著既定的早點啟程的計劃,第二日清晨早早地離開了金丘縣城。
再後來,沈淑君沒有聽到過有關畢興懷的其他事情。
確切來說,她不想刻意去打聽。
更不在意。
她已徹底放下,這畢興懷究竟如何下場,與她無關。
倘若知道了,心頭鬆上一口氣,若是不知,與她的日常生活也並無任何影響。
她現如今需要做的,是好好陪伴祖父,學習著料理家事,往後能夠獨自撐起整個沈家。
但現在,陳氏和白氏竟然找上門來了?
沈淑君起了身,“我去瞧一瞧。”
“小姐……”香梅張口勸阻,“太爺已是去了,想來很快便能處置完畢,不必小姐再去出麵的。”
這陳氏和白氏之所以能夠上門,要麽是要對沈淑君一通謾罵,要麽便是哭求沈淑君的迴心轉意,但不管是為了哪種,都足以說明這畢家必定是遇到了一些難以度過的坎兒。
這個時候,小姐就更不能出麵了。
這一來,香梅擔憂自己家小姐對畢家仍舊顧念舊情,若是那陳氏和白氏痛哭流涕地悔過,軟言軟語地哄騙一番,小姐又對畢家言聽計從,沒了自己的判斷,那可真是極大的不妥。
東西多且豐盛,夏明月歡歡喜喜地收了起來,預備著慢慢吃。
而這邊,沈淑君正坐在窗前,小心翼翼地給板栗開殼。
丫鬟香梅往旁邊正在煮茶的小炭爐中添置了一些炭火,又給沈淑君倒上了一杯熱茶,“這栗子難剝,小姐仔細傷了手,還是讓婢子來吧。”
“祖父嘴饞想吃栗子糕,我就做上一些,我開栗子有訣竅,一點也不會難的。”
沈淑君一邊說話,一邊晃了晃手中開栗子的工具,滿臉都是得意的笑。
這笑容燦爛無比,且十分會心,香梅看著,頓時有些晃神。
她仿佛看到了多年前,小姐還不曾出閣時,在家中無憂無慮的那段時光,那個時候,小姐的臉上每天都掛著這樣的笑。
現在,她的小姐又迴來了,雖然經曆了一些事情,但仍舊是滿臉笑容,就如同是窗台上擺放著的菊花,曆經風霜,傲然而立。
沈淑君剝著栗子,餘光察覺到香梅一直盯著她看,笑了起來,“怎麽一直盯著我看,難不成是我臉上有花兒?”
“小姐臉上沒有花兒。”香梅急忙否認,同時也說了實話,“是婢子想看著小姐……”
香梅是自小服侍沈淑君的丫鬟,兩個人可以說是一同長大,同吃同睡同玩,堪比姐妹一般。
論理來說,當初沈淑君出嫁,香梅是該作為陪嫁丫鬟嫁到畢興懷家中的,但當時香梅與祖父的觀點一致,覺得畢興懷並非良人,反複勸告沈淑君。
沈淑君惱怒之下,便將香梅扔在了沈家宅院之中,不許其追隨。
香梅苦苦哀求,但最終沈淑君仍舊是義無反顧地跟隨了畢興懷而去。
留在沈家宅院的香梅,仍舊是大丫鬟,但成為了看守沈淑君先前所住宅院的大丫鬟,每日所做之事,不過是領著兩三個小丫鬟細心打掃宅院,確保其隨時能夠入住。
在這幾年中,香梅既盼著沈淑君迴來,又害怕沈淑君迴來。
盼著是因為她真的太思念小姐了,害怕是因為若是小姐當真迴來,那便說明小姐在畢家真的過得不如人意,不得不歸家投奔。
現在,小姐迴來了。
雖然是她害怕的後者,但歸來的小姐雖曆經一切,但情緒穩定,心境也更加成熟,看透了許多事,不自怨自艾,仍舊是她最初的小姐。
香梅對此心中歡喜,卻也時常怕這是一場夢,害怕她一眨眼的功夫,夢醒了,她的小姐再次離開了她,踏入那個明眼人皆是能看出來的火坑。
所以,她想看著小姐,時時刻刻地都看著。
沈淑君見香梅如此,心中不免觸動,手中剝栗子的動作頓了頓,伸手去捏了捏香梅的鼻子。
從前兩個人在家中之時,每當玩笑打鬧之時,總會互相捏了鼻子。
“幫我再去拿些核桃過來吧,幹脆一並剝了,做些琥珀核桃仁來,祖父愛吃的。”
沈淑君交代。
“哎。”香梅鼻子酸酸的,忙抽了一抽,張口答應後吩咐人去拿核桃。
待核桃拿了過來,主仆兩個人湊在一處,一邊剝核桃,一邊說話。
眼看著日頭開始往西沉,沈淑君瞧了瞧窗戶外頭,有些詫異,“祖父說去趟議事廳就過來,怎麽這會兒還沒迴來?”
“興許是臨時有事絆住了吧。”香梅招唿了門口的小丫鬟過來,讓她去二門那喚個小廝去看上一看是不是有什麽事。
小丫鬟一聽這個,麵色稍微變了變,動作都變得局促起來,隻將手中的袖子絞到了一處,絞得手指都發白。
沈淑君察覺到有些不對,將手中的栗子放了下來,“出了何事?”
“這……”小丫鬟遲疑了片刻後,吞吞吐吐地開了口,“婢子聽人說,門口來了兩個婦人,在那叫喊著要討公道,太爺去處置了。”
“討要公道的婦人?”沈淑君問詢,“可知道是什麽人?”
“婢子不知,隻聽人說,那老婦人自稱姓陳,年輕的婦人似乎是姓白……”
沈淑君頓時抿了抿唇。
一老一年輕,前者姓陳,後者姓白。
這世上素來沒有那麽可巧的事情,這兩個人顯然就是她先前的婆母和白姨娘了。
在金丘縣城準備啟程歸家前夕,畢興懷找上了門,沈淑君義正言辭地唾罵了一番,更是警告了一通,將人攆了出去。
而後,為了避免被畢興懷糾纏,沈淑君當天便去找尋鏢局,收拾了東西,提前啟程。
就在啟程之時,沈淑君聽聞了畢興懷被衙門抓捕,理由是其舉止不端,當眾對旁人圖謀不軌。
沈淑君不知道畢興懷究竟對何人圖謀不軌,但人被抓了起來,又挨了板子,下場便可想而知。
當時的沈淑君算是鬆了口氣,但也害怕再生出什麽枝節來,仍舊是按著既定的早點啟程的計劃,第二日清晨早早地離開了金丘縣城。
再後來,沈淑君沒有聽到過有關畢興懷的其他事情。
確切來說,她不想刻意去打聽。
更不在意。
她已徹底放下,這畢興懷究竟如何下場,與她無關。
倘若知道了,心頭鬆上一口氣,若是不知,與她的日常生活也並無任何影響。
她現如今需要做的,是好好陪伴祖父,學習著料理家事,往後能夠獨自撐起整個沈家。
但現在,陳氏和白氏竟然找上門來了?
沈淑君起了身,“我去瞧一瞧。”
“小姐……”香梅張口勸阻,“太爺已是去了,想來很快便能處置完畢,不必小姐再去出麵的。”
這陳氏和白氏之所以能夠上門,要麽是要對沈淑君一通謾罵,要麽便是哭求沈淑君的迴心轉意,但不管是為了哪種,都足以說明這畢家必定是遇到了一些難以度過的坎兒。
這個時候,小姐就更不能出麵了。
這一來,香梅擔憂自己家小姐對畢家仍舊顧念舊情,若是那陳氏和白氏痛哭流涕地悔過,軟言軟語地哄騙一番,小姐又對畢家言聽計從,沒了自己的判斷,那可真是極大的不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