榮國府大張氏
出身書香門第,官宦世家。張氏自幼的教養,便是精心到不能再精心。出嫁前,養在深閨,卻已經是京城所有高門大戶的媳婦人選了。
嫁到賈家,本非張家所願,隻是當時的情勢,不得不如此選擇。
可路都是人走出來的,隻要你下了腳,總會有一條路是讓你走下去的。張氏也是這麽認為的。所以帶著自己滿是書香氣息的嫁妝離開了家。
到了賈家,勳貴的生活和讀書人家的生活有著很大的不同,張氏做為這個家的大少奶奶,一邊保持著本心,一邊卻要努力的適應著在她看來,非常沒有必要的排場的奢侈生活。
婚後,自家的男人是個棒槌的事情,也被張氏一點一點的發現了。
如何去和一個棒槌相處,這個在娘家時,家裏可沒有人教過她。
一邊溫柔小意,一邊摸索試探。
終於在花了數日時間,弄清楚了自家男人是個什麽貨色。
然後,在知道自家男人的各項資質後,又進一步調整計劃。
文不成,武能就,也行。
反正隻要這個男人別犯傻,這輩子她都是一品誥命夫人了。
解決了自家男人的問題,張氏又把注意力轉到了婆婆和太婆婆身上。渾身的手段用在了年幼天真的小姑子賈敏身上。
她得太婆婆的喜歡,聘為賈家婦,入得府來。可自家的親婆婆對她卻是不冷不熱的。這一點尤為讓張氏擔心。
太婆婆身體不好,年事又高了。她再怎麽樣都是要和婆婆過上幾十年的。不被婆婆喜歡的兒媳婦,都不是好媳婦。
好,也是不好。
可是在了解了一些事情後,張氏知道想要爭取到婆婆的好感,不是那麽容易的。於是隻能迂迴了。
相較於婆婆偏心的小叔子,年幼的小姑子,便是不二的人選。
張家人,都有一定特點,那就是一心想要討好誰的時候,一般人都抗不住這糖衣炮彈。賈敏一個受寵愛的小女兒,又能如何免疫呢。
幾年後,婆婆愛屋及烏,對她也漸漸好了起來。雖然明眼人都能看出來,不如二弟妹王氏,但是卻不在是剛成親的那會兒了。
又過了幾年,太婆婆和公公相繼去了。她也生下了嫡長子。日子越發的好了起來。隻是美中不足的,仍是那年少時曾經午夜夢迴的,舉案齊眉。
可人呀,就是要知足。比一比,你就會感覺到幸福了。
寧府的堂兄弟賈敬的發妻,堂侄子賈珍的嫡妻,過得還不如自己呢。
多愁多病的身子,再加上那不著調的男人。
自己的日子,已經是讓人羨慕的了。
其實,對於寧府的兩代主母,張氏既同情,又有些個鄙視。
這對待男人呀,就是像熬鷹一般的熬著。想要什麽樣的男人,就要針對那一點進行獸化。
不然這天下哪來的現成好男人。
曾經張氏做過一個夢,夢裏並沒有前世,也沒有未來。隻是一片白霧的夢裏,有人告訴她,會有人代替她的命數。
難產而亡的命數。
當時她是不相信的,可是這樣的夢,在兒子三歲掉下水裏時,竟然又夢見了。當一年,她差一點就要失去自己身上掉下來的心頭肉了。
那一年,是她生平第一次手染鮮血。
那一年,當她對著侍候長子的下人說出“拖下去,杖斃”時,憤恨,恐懼,後怕,擔憂,一直糾纏著她。
她的恨,她的怨,她的後怕,還有那些下人淒厲的哭喊聲,庭前染血的青石板,兒子高燒不退蒼白的臉。
像是一隻黑手,無論過去多久,仍是日夜不肯放她喘息。
一直到懷上次子賈璉的時候,那個夢又一次出現時,她才漸漸地平靜下來。
隻要她還活著,就不會再允許任何人傷害她的兒子。
神佛皆不行。
唐朝,那個胖胖的小姑娘。賈家家生子和二弟妹陪嫁丫頭的女兒。
她救了她的兒子。
她感謝她。
可是,對於唐朝這個小小的下人,竟然幾處討巧的行為,張氏知道,自己是不喜歡的。
感謝,不等於喜歡。
可是時間一長,她竟然也在那個有些個市儈的小丫頭身上看到了些許讓她讚賞和認同的地方。
不將視線對上家裏的爺們,不將手段使在同院子的小姐妹身上。喜歡投機取巧,卻有原則,有底線。
很真實,卻真實的可愛。
年紀小小的升了二等,竟然還能夠穩的住。跟著小姑子賈敏讀書識字,竟然也會讓府中的人認同。
陪著府裏的哥兒一起啟蒙,竟然也會將下人們覺得不容易。
張氏一直到此時,才覺得唐朝這個小丫頭不簡單。
不過,一日一日的過下來,天天抬頭不見,低頭見的。她竟然也慢慢的習慣了婆婆身邊有這個丫頭平日裏閑聊打渾的。
第一次正視唐朝這個兒子的救命下人,還是唐朝自己毫不臉紅的說著自己婚事的時候。
大膽,直接,又不好高騖遠。
等到真的選出成親的對象時,張氏是真真的覺得叫唐朝的這個姑娘是個聰明人了。
她明白自己的優勢,她更明白自己的劣勢。
張氏想不到,她竟然可以在這麽個小丫頭身上看到了許多,又感悟了許多。
有一種一竅開,竅竅通的感覺。
從唐朝的為人處事和所思所想上,讓張氏學到了很多的東西。
而這些東西,張氏也成功的運用到了自己的生活中。
於是她對榮國府,對婆婆史太君,對自家夫君,對兒子,對下人的掌控力度又上了一個層次。
等到她終於也成為了婆婆時,她才漸漸地放下心,放下手中的管家權。
她當過孫媳婦,自然也做過兒媳婦。從出嫁前母親教導過她的站在婆婆的立場和地位想事情,想她的思想,到以自己的經驗站在兒媳婦的立場想事情。
她對於兒媳婦也能更多的體諒。
所以,就算是兒媳婦沒有生出孫子的時候,她沒有說過或是做過什麽讓兒媳婦心裏不好受的事情。
因為她知道,把兒媳婦逼的太狠,就會把她逼的太遠。心不往一處使,這個家豈有不散的道理呢。
就像是大房和二房早早的分了家一樣,都是一個道理。
難道當初婆婆想要讓大房二房分家時,她就真的沒有在那之前做過什麽嗎?
做沒做過,或是做了什麽,那都已經不重要了,重要的是過程。
平靜的日子過了幾年後,二房的弟妹去了。
張氏沒由來的又想起了多年前的那個夢。
心裏不由的咯噔了一下。
她想...那,隻是個夢。
那,就是個夢。
那一定是個夢。
不過雖然如此想,張氏還是將王氏的後事和她的子女用心教養照看了起來。
隻是這份心意,卻抵擋不住現實的殘酷。
讓她驕傲,讓她高於眾人的娘家,帝師張家,百年張氏,竟然被牽連地滿門皆滅。
她越漸蒼老的父親,她白發蒼蒼的母親,她清俊儒雅的兄弟們,還有她張家滿地讀書天賦的子侄們。
...都沒了。
鮮血染紅的刑台,蒼天都在痛哭。
張家後院的甜水井,嫂子親手將親生女兒推了下去。
張家女人的驕傲,寧折不彎。
也幸好是立即執行的皇命,沒有讓人受過多的磋磨。
讀書人的驕傲,豈能被折辱。
可當還有張家血脈存活世間的消息傳到耳邊時,張氏還是高興了。
生命對任何人都是公平的。一次便是一生。若是死了,就什麽都沒有了。
所以就算是她想的再多,再能安慰自己,可當知道還有一個侄女活了下來,她還是喜極而泣的。蒼天雖然刻薄了張家,但至少還給張家留了一絲血脈。隻要有這一隻血脈,那麽她張家這一支香火就不會斷了。
九泉下的家人就不會沒有祭祀。
也是在這個時候,她才將那個在她心中一直是個小人物的女孩—唐朝。放在了眼裏,記在了心裏。
她的小兒子都可以姓唐。為什麽她侄女的次子不能姓張呢。
也是因為張氏的這個決定,以後名揚京城的後族李家,竟然出現了一個奇怪的現象。
那就是無論長房,還是二房,在發家的這一代,兩家的嫡次子竟然都是隨了母親。一個姓唐。一位姓張。
......
張家沒了,侄女的婚事也有了安排。張氏才想到要盡自己最大的努力,去做一個合格的張氏女。
為張家平反,讓這皇族的血液裏融入張家的血脈。她要讓這天下人,都知道張家。
想到了這些,她便聯係了越王,聯係了宮裏的張嬪。又悄悄地改變了夫家侄女的教養課程。
一年,兩年,三年,十年,二十年。
一切的一切,都照著她預想的那樣進行著。
雖然中間偶爾會出現一些個小變動,但這都沒有影響到大局。
直到太上皇去了,直到新帝再也不是傀儡了。直到她張家的女兒成了太後,直到她親自教養長大的夫家侄女元春成了貴妃。
她以為,張家平反的日子到了。
可是她卻沒有想到,多年來的支持和信任竟然是那麽的不堪一擊。
太後並不太想要讓張家翻案,因為那會讓眾人以為新皇帝不孝。畢竟普通人家都有‘父死三年,不改其誌’的說法。翻開張家的案子,就是在說先皇做錯了事情一般,這會影響新皇和皇家的威望。
而新皇帝不想要給張家翻案,是因為此事有可能會打破現有的朝.廷格局,這並不是一個追求平衡之道的皇帝會做的事情。
張氏怒了,她用張家的人脈網為當初的越王做了多少事情,掃清了多少障礙。她利用賈家的關係網,收集和傳遞了多少資料。
可她唯一求的事情,竟然在臨門一腳的時候,告訴她,那都是泡影。
她早應該知道的,不是嗎?
最是無情帝王家。
幸好她做了多重準備。
她還有...元春。
還有張家的血脈。
她利用宮裏不為人知的人脈保護著元春和元春的身子。讓她平安生下了一個兒子。
是的,她還有最後一步棋。
若不是她嫁到李家的親侄女生下了一個女兒,她是不會允許元春生下孩子的。至少不會讓她平安的生下男孩。
若是元春生下了皇子,那麽多年後,她們賈家,她的兒孫們,就勢必難免要卷入到下一場奪嫡的風波中。
但是現在不同了。
若是將來的皇後,有一個張家的女兒,一個張家的兄弟,那麽為張家平反,又有什麽不可能的呢。
現在皇帝的顧慮,都不是下一個皇帝會顧慮的事情。
雖然相隔近百年,也許那個時候平反,已經沒有人會記得曾經‘滿門皆是讀書人,父父子子選進士’的張家了。
可那已經是她最後的追求了,不是嗎?
也許,就是這麽一份堅持。張氏比自已的婆婆還要長壽。
一直活到八十九歲,聽到了張家平反聖旨的第二天,張氏才含著眼淚,帶著一臉的笑容,離開了人世。
那一年,是元春成為太後的第五個秋天。
那一年,是皇後李氏懷著嫡皇子的第六個月。
而那一年的年末,李家長房的老夫人李唐氏也在睡夢中離開了人世。
床前孝子賢孫,佳兒佳婦無不悲傷痛哭。
..........................................................................................
李漱妻小張氏
從天堂跌落到地獄,隻用了短短的半天時間。
從地獄走迴人間,卻用了度日如年的數日功夫。
雲姬,雲姬,天邊美好的女子。
可她卻不叫雲姬,她的名字,在那一年跌落地獄的時候,就再也沒有提起過了。
她叫毓琇,可是這個名字卻很少有人提起。在家時,都是以序齒加上姑娘二字來稱唿她的。所以那兩個字,對於她自己來說,也有些個陌生。
她以為那兩個字最終隻是會寫在問名和庚帖上。
所以,她也沒有覺得有多珍貴。
可當有一天,她再也不能再用這個名字時,她才知道,失去自己的名字,卻要頂著一個下人的名字活在這個世上,是多麽讓人心傷的事情。
她傷心自己的名字,更傷心那個替自己去死的女孩。
雖不是她親手葬送了她的性命,可卻是因她而沒了性命。
她知道姑姑的打算,也明白自己的使命。
可當那一天真的到來時,她卻選擇了依然將自己從來不被人知道的名字留給那個替她葬在張家墳地裏的女孩。
張家的榮譽,張家的滅絕,張家的香火,早就因為這個名字,跟她再無關係了。
這一生,她都隻能是李張氏張雲姬。
夫家嫂子嘴裏的‘他二嬸子的’。
說來她在張家一直引以為傲的女紅,也被家裏的大娘批評的一無事處。燒火做飯,洗衣打掃,擠羊奶。這些對於她來說,就好像是另一個世界的事情,她卻一樣一樣的撿了起來,學了起來。
每一天,都是在瑣碎中醒來,又在瑣碎中度過。可這樣的生活,卻是讓她每每因為抄家而驚慌不已的心安定了下來。
抄家滅族,滿門斬首,牽繩發賣的陰影好像已經離她越來越遠了。
而日子也越過越好。
成親,生子,一步一步有了盼頭。
一直到堂姑所出的越王登基為帝。
她以為她們張家終於可以平反了。她高興的在夜晚抱著晚歸的男人,大哭大笑。
可是隨著時間的推移,張家的事情,好像已經再也無人提起時,她才知道她和姑姑都把事情想的過於美好了。
姑姑的不甘心,她又如何看不出來。可是皇帝卸磨殺驢的事情,也不是頭一家了。
可當女兒出生後,姑姑找上來說出自己的計劃時。她是震驚的,也是害怕和不舍的。
可最終,血脈裏的那份流著張家的血液,讓她默許了。
將女兒用張家的教養,一點一點的教養長大。配合著從姑姑那裏知道的關於元春的喜好和興趣。她相信,她的女兒一定會是最得貴妃和太後喜歡的媳婦。
果然,她的女兒成了元春獨子的正妃。
可在聖旨下來的時候,她卻是真的傷心了,不舍了。
就算是將來女兒貴重天下,但後宮三千,夫妻情淡,皇家情淺,兒女情薄,又如何呢。
她這一生,生於富貴錦繡膏梁,跌過塵埃,賤如泥狗。可這一生,誰又能說她是不幸福的。
她的幸福,是平淡平凡的。
可是她的女兒呢?會幸福嗎?
如人飲水,冷暖自知。
事到如今,心中各種酸楚,思緒也在不停的翻飛,可卻唯獨不敢後悔。
她不敢,後悔。
隻因為她必須如此做,因為那給予了她生命的張家需要她如此做。
做為一個母親,她不是一個好母親。
做為一個張氏女,她...也不是一個合格的張氏女。
帶著對女兒的愧疚和擔心,看著女兒坐上了花轎。
心中除了祝福,再無其他。
為張氏滿門平反,讓張家的教養和血脈,稀釋皇家的血液。
這是姑姑與她在當年張家出事時定下的目標。
可是看著次子媳婦懷中的小孫女,她第一次感覺到了迷茫。
這樣的犧牲真的值得嗎?
犧牲這些女孩的人生,真的有意義嗎?
她的女兒,她過繼到張家的兒子,還有她那嬌嬌糯糯的小孫女......
出身書香門第,官宦世家。張氏自幼的教養,便是精心到不能再精心。出嫁前,養在深閨,卻已經是京城所有高門大戶的媳婦人選了。
嫁到賈家,本非張家所願,隻是當時的情勢,不得不如此選擇。
可路都是人走出來的,隻要你下了腳,總會有一條路是讓你走下去的。張氏也是這麽認為的。所以帶著自己滿是書香氣息的嫁妝離開了家。
到了賈家,勳貴的生活和讀書人家的生活有著很大的不同,張氏做為這個家的大少奶奶,一邊保持著本心,一邊卻要努力的適應著在她看來,非常沒有必要的排場的奢侈生活。
婚後,自家的男人是個棒槌的事情,也被張氏一點一點的發現了。
如何去和一個棒槌相處,這個在娘家時,家裏可沒有人教過她。
一邊溫柔小意,一邊摸索試探。
終於在花了數日時間,弄清楚了自家男人是個什麽貨色。
然後,在知道自家男人的各項資質後,又進一步調整計劃。
文不成,武能就,也行。
反正隻要這個男人別犯傻,這輩子她都是一品誥命夫人了。
解決了自家男人的問題,張氏又把注意力轉到了婆婆和太婆婆身上。渾身的手段用在了年幼天真的小姑子賈敏身上。
她得太婆婆的喜歡,聘為賈家婦,入得府來。可自家的親婆婆對她卻是不冷不熱的。這一點尤為讓張氏擔心。
太婆婆身體不好,年事又高了。她再怎麽樣都是要和婆婆過上幾十年的。不被婆婆喜歡的兒媳婦,都不是好媳婦。
好,也是不好。
可是在了解了一些事情後,張氏知道想要爭取到婆婆的好感,不是那麽容易的。於是隻能迂迴了。
相較於婆婆偏心的小叔子,年幼的小姑子,便是不二的人選。
張家人,都有一定特點,那就是一心想要討好誰的時候,一般人都抗不住這糖衣炮彈。賈敏一個受寵愛的小女兒,又能如何免疫呢。
幾年後,婆婆愛屋及烏,對她也漸漸好了起來。雖然明眼人都能看出來,不如二弟妹王氏,但是卻不在是剛成親的那會兒了。
又過了幾年,太婆婆和公公相繼去了。她也生下了嫡長子。日子越發的好了起來。隻是美中不足的,仍是那年少時曾經午夜夢迴的,舉案齊眉。
可人呀,就是要知足。比一比,你就會感覺到幸福了。
寧府的堂兄弟賈敬的發妻,堂侄子賈珍的嫡妻,過得還不如自己呢。
多愁多病的身子,再加上那不著調的男人。
自己的日子,已經是讓人羨慕的了。
其實,對於寧府的兩代主母,張氏既同情,又有些個鄙視。
這對待男人呀,就是像熬鷹一般的熬著。想要什麽樣的男人,就要針對那一點進行獸化。
不然這天下哪來的現成好男人。
曾經張氏做過一個夢,夢裏並沒有前世,也沒有未來。隻是一片白霧的夢裏,有人告訴她,會有人代替她的命數。
難產而亡的命數。
當時她是不相信的,可是這樣的夢,在兒子三歲掉下水裏時,竟然又夢見了。當一年,她差一點就要失去自己身上掉下來的心頭肉了。
那一年,是她生平第一次手染鮮血。
那一年,當她對著侍候長子的下人說出“拖下去,杖斃”時,憤恨,恐懼,後怕,擔憂,一直糾纏著她。
她的恨,她的怨,她的後怕,還有那些下人淒厲的哭喊聲,庭前染血的青石板,兒子高燒不退蒼白的臉。
像是一隻黑手,無論過去多久,仍是日夜不肯放她喘息。
一直到懷上次子賈璉的時候,那個夢又一次出現時,她才漸漸地平靜下來。
隻要她還活著,就不會再允許任何人傷害她的兒子。
神佛皆不行。
唐朝,那個胖胖的小姑娘。賈家家生子和二弟妹陪嫁丫頭的女兒。
她救了她的兒子。
她感謝她。
可是,對於唐朝這個小小的下人,竟然幾處討巧的行為,張氏知道,自己是不喜歡的。
感謝,不等於喜歡。
可是時間一長,她竟然也在那個有些個市儈的小丫頭身上看到了些許讓她讚賞和認同的地方。
不將視線對上家裏的爺們,不將手段使在同院子的小姐妹身上。喜歡投機取巧,卻有原則,有底線。
很真實,卻真實的可愛。
年紀小小的升了二等,竟然還能夠穩的住。跟著小姑子賈敏讀書識字,竟然也會讓府中的人認同。
陪著府裏的哥兒一起啟蒙,竟然也會將下人們覺得不容易。
張氏一直到此時,才覺得唐朝這個小丫頭不簡單。
不過,一日一日的過下來,天天抬頭不見,低頭見的。她竟然也慢慢的習慣了婆婆身邊有這個丫頭平日裏閑聊打渾的。
第一次正視唐朝這個兒子的救命下人,還是唐朝自己毫不臉紅的說著自己婚事的時候。
大膽,直接,又不好高騖遠。
等到真的選出成親的對象時,張氏是真真的覺得叫唐朝的這個姑娘是個聰明人了。
她明白自己的優勢,她更明白自己的劣勢。
張氏想不到,她竟然可以在這麽個小丫頭身上看到了許多,又感悟了許多。
有一種一竅開,竅竅通的感覺。
從唐朝的為人處事和所思所想上,讓張氏學到了很多的東西。
而這些東西,張氏也成功的運用到了自己的生活中。
於是她對榮國府,對婆婆史太君,對自家夫君,對兒子,對下人的掌控力度又上了一個層次。
等到她終於也成為了婆婆時,她才漸漸地放下心,放下手中的管家權。
她當過孫媳婦,自然也做過兒媳婦。從出嫁前母親教導過她的站在婆婆的立場和地位想事情,想她的思想,到以自己的經驗站在兒媳婦的立場想事情。
她對於兒媳婦也能更多的體諒。
所以,就算是兒媳婦沒有生出孫子的時候,她沒有說過或是做過什麽讓兒媳婦心裏不好受的事情。
因為她知道,把兒媳婦逼的太狠,就會把她逼的太遠。心不往一處使,這個家豈有不散的道理呢。
就像是大房和二房早早的分了家一樣,都是一個道理。
難道當初婆婆想要讓大房二房分家時,她就真的沒有在那之前做過什麽嗎?
做沒做過,或是做了什麽,那都已經不重要了,重要的是過程。
平靜的日子過了幾年後,二房的弟妹去了。
張氏沒由來的又想起了多年前的那個夢。
心裏不由的咯噔了一下。
她想...那,隻是個夢。
那,就是個夢。
那一定是個夢。
不過雖然如此想,張氏還是將王氏的後事和她的子女用心教養照看了起來。
隻是這份心意,卻抵擋不住現實的殘酷。
讓她驕傲,讓她高於眾人的娘家,帝師張家,百年張氏,竟然被牽連地滿門皆滅。
她越漸蒼老的父親,她白發蒼蒼的母親,她清俊儒雅的兄弟們,還有她張家滿地讀書天賦的子侄們。
...都沒了。
鮮血染紅的刑台,蒼天都在痛哭。
張家後院的甜水井,嫂子親手將親生女兒推了下去。
張家女人的驕傲,寧折不彎。
也幸好是立即執行的皇命,沒有讓人受過多的磋磨。
讀書人的驕傲,豈能被折辱。
可當還有張家血脈存活世間的消息傳到耳邊時,張氏還是高興了。
生命對任何人都是公平的。一次便是一生。若是死了,就什麽都沒有了。
所以就算是她想的再多,再能安慰自己,可當知道還有一個侄女活了下來,她還是喜極而泣的。蒼天雖然刻薄了張家,但至少還給張家留了一絲血脈。隻要有這一隻血脈,那麽她張家這一支香火就不會斷了。
九泉下的家人就不會沒有祭祀。
也是在這個時候,她才將那個在她心中一直是個小人物的女孩—唐朝。放在了眼裏,記在了心裏。
她的小兒子都可以姓唐。為什麽她侄女的次子不能姓張呢。
也是因為張氏的這個決定,以後名揚京城的後族李家,竟然出現了一個奇怪的現象。
那就是無論長房,還是二房,在發家的這一代,兩家的嫡次子竟然都是隨了母親。一個姓唐。一位姓張。
......
張家沒了,侄女的婚事也有了安排。張氏才想到要盡自己最大的努力,去做一個合格的張氏女。
為張家平反,讓這皇族的血液裏融入張家的血脈。她要讓這天下人,都知道張家。
想到了這些,她便聯係了越王,聯係了宮裏的張嬪。又悄悄地改變了夫家侄女的教養課程。
一年,兩年,三年,十年,二十年。
一切的一切,都照著她預想的那樣進行著。
雖然中間偶爾會出現一些個小變動,但這都沒有影響到大局。
直到太上皇去了,直到新帝再也不是傀儡了。直到她張家的女兒成了太後,直到她親自教養長大的夫家侄女元春成了貴妃。
她以為,張家平反的日子到了。
可是她卻沒有想到,多年來的支持和信任竟然是那麽的不堪一擊。
太後並不太想要讓張家翻案,因為那會讓眾人以為新皇帝不孝。畢竟普通人家都有‘父死三年,不改其誌’的說法。翻開張家的案子,就是在說先皇做錯了事情一般,這會影響新皇和皇家的威望。
而新皇帝不想要給張家翻案,是因為此事有可能會打破現有的朝.廷格局,這並不是一個追求平衡之道的皇帝會做的事情。
張氏怒了,她用張家的人脈網為當初的越王做了多少事情,掃清了多少障礙。她利用賈家的關係網,收集和傳遞了多少資料。
可她唯一求的事情,竟然在臨門一腳的時候,告訴她,那都是泡影。
她早應該知道的,不是嗎?
最是無情帝王家。
幸好她做了多重準備。
她還有...元春。
還有張家的血脈。
她利用宮裏不為人知的人脈保護著元春和元春的身子。讓她平安生下了一個兒子。
是的,她還有最後一步棋。
若不是她嫁到李家的親侄女生下了一個女兒,她是不會允許元春生下孩子的。至少不會讓她平安的生下男孩。
若是元春生下了皇子,那麽多年後,她們賈家,她的兒孫們,就勢必難免要卷入到下一場奪嫡的風波中。
但是現在不同了。
若是將來的皇後,有一個張家的女兒,一個張家的兄弟,那麽為張家平反,又有什麽不可能的呢。
現在皇帝的顧慮,都不是下一個皇帝會顧慮的事情。
雖然相隔近百年,也許那個時候平反,已經沒有人會記得曾經‘滿門皆是讀書人,父父子子選進士’的張家了。
可那已經是她最後的追求了,不是嗎?
也許,就是這麽一份堅持。張氏比自已的婆婆還要長壽。
一直活到八十九歲,聽到了張家平反聖旨的第二天,張氏才含著眼淚,帶著一臉的笑容,離開了人世。
那一年,是元春成為太後的第五個秋天。
那一年,是皇後李氏懷著嫡皇子的第六個月。
而那一年的年末,李家長房的老夫人李唐氏也在睡夢中離開了人世。
床前孝子賢孫,佳兒佳婦無不悲傷痛哭。
..........................................................................................
李漱妻小張氏
從天堂跌落到地獄,隻用了短短的半天時間。
從地獄走迴人間,卻用了度日如年的數日功夫。
雲姬,雲姬,天邊美好的女子。
可她卻不叫雲姬,她的名字,在那一年跌落地獄的時候,就再也沒有提起過了。
她叫毓琇,可是這個名字卻很少有人提起。在家時,都是以序齒加上姑娘二字來稱唿她的。所以那兩個字,對於她自己來說,也有些個陌生。
她以為那兩個字最終隻是會寫在問名和庚帖上。
所以,她也沒有覺得有多珍貴。
可當有一天,她再也不能再用這個名字時,她才知道,失去自己的名字,卻要頂著一個下人的名字活在這個世上,是多麽讓人心傷的事情。
她傷心自己的名字,更傷心那個替自己去死的女孩。
雖不是她親手葬送了她的性命,可卻是因她而沒了性命。
她知道姑姑的打算,也明白自己的使命。
可當那一天真的到來時,她卻選擇了依然將自己從來不被人知道的名字留給那個替她葬在張家墳地裏的女孩。
張家的榮譽,張家的滅絕,張家的香火,早就因為這個名字,跟她再無關係了。
這一生,她都隻能是李張氏張雲姬。
夫家嫂子嘴裏的‘他二嬸子的’。
說來她在張家一直引以為傲的女紅,也被家裏的大娘批評的一無事處。燒火做飯,洗衣打掃,擠羊奶。這些對於她來說,就好像是另一個世界的事情,她卻一樣一樣的撿了起來,學了起來。
每一天,都是在瑣碎中醒來,又在瑣碎中度過。可這樣的生活,卻是讓她每每因為抄家而驚慌不已的心安定了下來。
抄家滅族,滿門斬首,牽繩發賣的陰影好像已經離她越來越遠了。
而日子也越過越好。
成親,生子,一步一步有了盼頭。
一直到堂姑所出的越王登基為帝。
她以為她們張家終於可以平反了。她高興的在夜晚抱著晚歸的男人,大哭大笑。
可是隨著時間的推移,張家的事情,好像已經再也無人提起時,她才知道她和姑姑都把事情想的過於美好了。
姑姑的不甘心,她又如何看不出來。可是皇帝卸磨殺驢的事情,也不是頭一家了。
可當女兒出生後,姑姑找上來說出自己的計劃時。她是震驚的,也是害怕和不舍的。
可最終,血脈裏的那份流著張家的血液,讓她默許了。
將女兒用張家的教養,一點一點的教養長大。配合著從姑姑那裏知道的關於元春的喜好和興趣。她相信,她的女兒一定會是最得貴妃和太後喜歡的媳婦。
果然,她的女兒成了元春獨子的正妃。
可在聖旨下來的時候,她卻是真的傷心了,不舍了。
就算是將來女兒貴重天下,但後宮三千,夫妻情淡,皇家情淺,兒女情薄,又如何呢。
她這一生,生於富貴錦繡膏梁,跌過塵埃,賤如泥狗。可這一生,誰又能說她是不幸福的。
她的幸福,是平淡平凡的。
可是她的女兒呢?會幸福嗎?
如人飲水,冷暖自知。
事到如今,心中各種酸楚,思緒也在不停的翻飛,可卻唯獨不敢後悔。
她不敢,後悔。
隻因為她必須如此做,因為那給予了她生命的張家需要她如此做。
做為一個母親,她不是一個好母親。
做為一個張氏女,她...也不是一個合格的張氏女。
帶著對女兒的愧疚和擔心,看著女兒坐上了花轎。
心中除了祝福,再無其他。
為張氏滿門平反,讓張家的教養和血脈,稀釋皇家的血液。
這是姑姑與她在當年張家出事時定下的目標。
可是看著次子媳婦懷中的小孫女,她第一次感覺到了迷茫。
這樣的犧牲真的值得嗎?
犧牲這些女孩的人生,真的有意義嗎?
她的女兒,她過繼到張家的兒子,還有她那嬌嬌糯糯的小孫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