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和黨正麵臨時生死存亡的關鍵時刻。


    在處理他的問題上楊洪森與孫中山截然兩樣,他一步一步的緊逼,共和黨隻好一步一步的後退,不管是金錢還是軍隊,共和黨手中一樣也沒有。代總統黎元洪正在享受著報復的快感。


    共和黨已經算是徹底玩完了,以後不會再有什麽共和黨了。


    民主黨人擔心自己會不會是下一個,但作為黨魁黎元洪缺少那種高度的責任心和危機感。


    楊洪森已經私下交流時提到了提前進行大選的事,黎元洪當然知道這意味著什麽。


    第三十五章


    誰都知道孫中山的身體不好,長期的艱苦的革命活動,讓孫中山身患多種疾病。


    當楊洪森一步一步的篡奪革命的勝利果實時,他隻有看著。這個時代已經有過去不同了,即便軍隊中有將領支持他,其也無法調動軍隊,就算能調動軍隊,也無法獲得武器。


    “私生子女”的醜聞對他的政治形象造成了一定的影響,但他仍然是二十世紀中國最偉大的人物之一。


    孫中山在總統的位置上一直勤懇的工作著,不過因為他提出中、日友好見解而引起民眾的不滿,自擔任總統期間,其見證了中國經濟的高速發展,他仍然為這個新生國家做些實事。但是在醫生的建議下,孫中山最終採納了宋慶齡的意見,因身體原因孫中山向國會提交了辭職。


    黎元洪在總統府宣誓就任中華民國第6任大總統。


    黎元洪提名原國防部長楊洪森擔任副總統,接著他又提名胡漢民擔任國務院總理。


    胡漢民擔任總理爆了大大的冷門,所有的人都知道楊洪森與胡漢民關係不和,很多人普通認為老成持重的林森將繼續留任。


    聯合執政黨建立後,黎元洪引進了大量年輕的血液,他們的平均年齡38歲,很多人在工商界精英,當然他們很多人都出身兩江。在國民黨內部他們被稱為“兩江派”或“社會民主派”。


    就任後的黎元洪開始了大刀闊斧的改革,在外交上他提出了“和平共處,五項原則。”在經濟工作中其主張“大力發展生產力,解決貧苦,實現溫飽。”在機構改革方麵提出了“廉潔、高效、公正”。他的提案得到了執政黨同仁的支持。當然,這些並不是黎元洪搞出來的,不過是他接受了楊的一係列建議罷了。


    孫中山建立五權,黎元洪改五權為三權,黎元洪國會的講話中肯定了孫中山的“五權分立說”,同時他指出了“五權分立說”的不足之處,所謂的監察院及考試院行同虛設,不能發揮有效的作用,所以這兩個機構的存在,讓本就臃腫的機構變的更加臃腫。黎元洪認為在開源的時候,也應注意節流。到底是堅持有中國特色的五權分立說,還是搞美國式自由、民主政治,國會進行了多輪辯論。美國對此高度關注。美國當然希望將他們的那一套移植到中國,如果成功的話,那可比幫助中國修建“長江水利工程”更有成就感,美國派出了大量的專家,為中國政府的體製改革提供高級建議。


    反對者主要是孫中山的鐵桿支持著。


    黎元洪對“五權分立說”質疑得到了第三黨派和無黨人士的支持。


    楊洪森私下也表示孫中山過於理想化。


    黎政府麵臨的第二個問題是來自對日政策方麵的,黎反對過分疏遠與日本關係,認為中、日的矛盾以及存在的問題,可以通過政治對話協商解決。


    “中、日兩國的經貿往來的正常化有利於的地區性和平。”


    這種論調贏得了英、美的支持,日本方麵也做出了積極的迴應。


    楊洪森在新聞發布會針對法國記者提問時指出,“日本必須首先放棄對華敵勢政策。”對於黎元洪新近的各種言論,楊洪森答道,“我將全力配合總統的工作。”


    此時,在日本的軍方內部正進行著一場思想上的大討論。


    征服朝鮮,進入東北,繼爾征服全中國,這就是日本侵華的戰略總方針,他指引著日本武士們那顆跳動的心。


    “征服中國,我們現在怎麽征服中國。”笠原揮舞著拳手質問道。


    “隻要中國不使用化學武器,他們就難以是我們帝國軍人的對手。”笠原不屑地看了一眼發言者,冷冷地說道,“如果中國不遵循國際條約呢?”


    會場又是一片沉靜,帝國的勝利不能寄希望於中國不使用化學武器,如果對中國有利他們當然不會用,可戰事隻要向不利的方向發展,中國必定可能動用化學武器。


    參加會議的下級軍官代表在哪裏咒罵著。當然,如果咒罵能解決這個問題話,笠原不介意他們這樣做。


    “一群怯弱,膽小之輩,大和民族怎麽孕育這些人,難道中國就這麽可怕的,拿出我們的奉獻精神,為天皇而戰,為日本而戰。”狂熱的軍人高唿著,但應者卻寥寥無幾,他們不甘心的坐了下來。


    “目前日本徵服中國的條件並不成熟,我認為應當與中國修好。”


    “笠原君,你現在的口氣怎麽和犬養毅那混蛋一樣,難道你也成為了亞洲主義分子。”


    “我不是為了個人,而是為了帝國未來,武田君難道你有征服中國的良策嗎?”


    </br>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民國立誌傳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黑鬍子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黑鬍子並收藏民國立誌傳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