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師爺的盤算,肖參謀也有幾分察覺,心念微動,若有所思。
夜色漸深,眾人各自散去時,顧嶽正好也站完樁洗了澡上樓來睡覺。肖參謀拍拍他肩膀,寒暄幾句,臨走時忽然低聲說道:“每年中元節前後,湘省的校友以及曾在滇軍服役的各位同袍,若是有空,都會去嶽麓山祭奠蔡督軍。今年中元節,程旅長已約了幾位校友與同袍,定於七月十三日前去祭典。”
顧嶽“噢”了一聲,還沒反應過來,肖參謀已經一笑而過。
臨睡前顧嶽與何思慎說起這件事,何思慎略一思索便笑了起來:“既然如此,你就去吧。”
顧嶽有些猶豫:“可是肖參謀先前不是暗示說,程旅長並不希望我現在去拜訪他嗎?”
何思慎搖搖手:“這是兩迴事,你隻管放心去祭典,那種場合,最適合你和那些學長以及滇軍前輩搭上話,誰也不能說什麽。”
昆明槍聲停歇未久,唐繼堯餘怒未熄,顧品珍舊部被追殺通緝者不在少數,程旅長因此心存顧慮,暫時不願由他出麵將顧嶽正式接納入湘省的校友圈與滇軍同袍圈,也是情理之中的事情;但顧嶽要在中元節去祭典蔡督軍,是不需要任何人邀請的,在蔡督軍墓前,順便拜見一下各位學長及前輩,也是合情合理之事,即便唐繼堯也不能說顧嶽不應有此一行。
何思慎又道:“話雖如此,你還是應該感謝肖參謀的好意提醒。”
顧嶽重重地點一點頭,心中很是暖和熱乎,就像是那天夜裏幾位教習的默許之下,由同學們幫著從昆明城裏逃出來時一樣。
何思慎如何看不出他心中感受?躊躇一會,到底還是沒有說破肖參謀或許別有用心、有意通過顧嶽來招攬三姓子弟――說起來,三姓子弟從軍者雖多,留在湘省的卻極少,若是有個好由頭,譬如說顧嶽投入程旅長旗下……
何必說破?想來如程旅長肖參謀等人,都更願意提攜一個本心純樸、對他們懷有感激之情的年輕學弟。
第19章 豈曰無衣(一)
作者有話要說: “豈曰無衣”,語出《詩經?秦風?無衣》:“豈曰無衣?與子同袍。王於興師,修我戈矛。與子同仇!……”這首詩實際上是秦軍的戰歌。號稱“虎狼之師”的秦軍,其戰歌自有一種慷慨之氣,越數千年而不滅。本篇因以祭掃蔡鍔墓為中心情節,出場人物,幾乎都與蔡鍔以及滇軍和雲南陸軍講武堂相關,故以此名之。
一、
日頭已落山,暑氣卻還未消,顧嶽站在衡州火車站來來往往的人群之中,向送他來車站的計二掌櫃告辭。計二掌櫃是八橋鎮人,論起來顧嶽還得叫他一聲表姑父,此行是替東家販糧到衡州,顧嶽便搭了他的順風船到衡州坐火車去長沙。計二掌櫃本意是要送顧嶽上車再走,但往長沙去的夜班車是兩個小時之後,碼頭上還有一船稻穀等著他去和衡州這邊的米店交接,因此顧嶽極力推辭,請他自去忙生意。
正推讓間,身旁來來往往的人群之中,忽而有人走了過來,一邊走一邊拱手為禮:“計老兄,好久不見!”
計二掌櫃轉過身來,恍了一下神,很快認出來人是誰,趕緊拱手作揖:“蔡夫子,好久不見!”
那位蔡夫子,瘦小精幹,一襲青布長衫,頗有幾分村塾先生的氣味。身後跟著個同樣瘦小精幹的年輕人,提著一大一小兩個行李箱。
兩人寒暄幾句,計二掌櫃便向那位蔡夫子介紹顧嶽。聽說顧嶽是從昆明迴來的,曾就讀於雲南陸軍講武堂,此行是往嶽麓山拜祭蔡鍔督軍,蔡夫子的眼神明顯閃亮起來,態度也親切了幾分。顧嶽很快知道了個中緣故。這位蔡夫子,是蔡鍔督軍的族兄,名為蔡庚唐,是蔡氏私塾的先生,身上還有著前清時候的秀才功名,故而大家都稱他一聲“夫子”。因為時近中元節,蔡夫子帶著侄兒蔡辛會,前往嶽麓山去祭典蔡鍔――寶慶蔡氏向來以蔡鍔為榮,自蔡鍔病逝、歸葬嶽麓山以來,每年清明與中元節,都會派族人去掃墓祭典。出身滇軍或曾經就讀於雲南陸軍講武堂的湘籍將領,往往也會在清明節或是中元節前後去祭掃。不過像顧嶽這樣的學生伢去祭掃,蔡夫子還是頭一次遇到,心中感觸未免更多了幾分。
因著這一份香火情,蔡夫子慨然答應這一路上一定好生看著顧嶽,讓計二掌櫃隻管忙去。
送走計二掌櫃,蔡夫子帶著顧嶽和侄兒到車站裏邊的茶座裏去候車。外頭的大候車室,三教九流魚龍混雜,嘈雜不堪,地上到處是瓜子殼花生殼,時有乞丐穿行其間,兼之暑熱蒸騰,氣味委實
不太好聞,因此有點身份、長衫革履的乘車人,往往都不肯吝惜那幾個茶錢。
因是夜間,茶座裏人不多,三三兩兩散坐著,都在看報品茶,間或低聲交談。蔡夫子在門口買了一份報紙,他是讀書人脾性,見了新書新報,總要先睹為快。入座之後,囑咐侄兒好生招待顧嶽,自己先翻看報紙。
蔡辛會也是讀的新學堂,還曾在長沙上過一年的武備學堂,最近才迴的寶慶,因此倒與顧嶽能說得上話,彼此問一問學過的課程,教習們如何,同窗們如何,食堂如何,兩人都更覺得自在。
蔡夫子將報紙翻到最後一麵時,顧嶽兩人已經聊得很有幾分親近之意了。蔡辛會很坦誠地向顧嶽解釋,他讀了武備學堂之後為什麽沒有像其他同窗那樣從軍去。蔡家在寶慶府警察局有些門路,給他謀了一個差事,隻等中元節過後便可以去做事。這樣近在家門口的差事,既可讓初出學堂的蔡辛會有長輩親友照應,也能給自家親友行些方便,若非機緣巧合,還弄不到手。
</br>
夜色漸深,眾人各自散去時,顧嶽正好也站完樁洗了澡上樓來睡覺。肖參謀拍拍他肩膀,寒暄幾句,臨走時忽然低聲說道:“每年中元節前後,湘省的校友以及曾在滇軍服役的各位同袍,若是有空,都會去嶽麓山祭奠蔡督軍。今年中元節,程旅長已約了幾位校友與同袍,定於七月十三日前去祭典。”
顧嶽“噢”了一聲,還沒反應過來,肖參謀已經一笑而過。
臨睡前顧嶽與何思慎說起這件事,何思慎略一思索便笑了起來:“既然如此,你就去吧。”
顧嶽有些猶豫:“可是肖參謀先前不是暗示說,程旅長並不希望我現在去拜訪他嗎?”
何思慎搖搖手:“這是兩迴事,你隻管放心去祭典,那種場合,最適合你和那些學長以及滇軍前輩搭上話,誰也不能說什麽。”
昆明槍聲停歇未久,唐繼堯餘怒未熄,顧品珍舊部被追殺通緝者不在少數,程旅長因此心存顧慮,暫時不願由他出麵將顧嶽正式接納入湘省的校友圈與滇軍同袍圈,也是情理之中的事情;但顧嶽要在中元節去祭典蔡督軍,是不需要任何人邀請的,在蔡督軍墓前,順便拜見一下各位學長及前輩,也是合情合理之事,即便唐繼堯也不能說顧嶽不應有此一行。
何思慎又道:“話雖如此,你還是應該感謝肖參謀的好意提醒。”
顧嶽重重地點一點頭,心中很是暖和熱乎,就像是那天夜裏幾位教習的默許之下,由同學們幫著從昆明城裏逃出來時一樣。
何思慎如何看不出他心中感受?躊躇一會,到底還是沒有說破肖參謀或許別有用心、有意通過顧嶽來招攬三姓子弟――說起來,三姓子弟從軍者雖多,留在湘省的卻極少,若是有個好由頭,譬如說顧嶽投入程旅長旗下……
何必說破?想來如程旅長肖參謀等人,都更願意提攜一個本心純樸、對他們懷有感激之情的年輕學弟。
第19章 豈曰無衣(一)
作者有話要說: “豈曰無衣”,語出《詩經?秦風?無衣》:“豈曰無衣?與子同袍。王於興師,修我戈矛。與子同仇!……”這首詩實際上是秦軍的戰歌。號稱“虎狼之師”的秦軍,其戰歌自有一種慷慨之氣,越數千年而不滅。本篇因以祭掃蔡鍔墓為中心情節,出場人物,幾乎都與蔡鍔以及滇軍和雲南陸軍講武堂相關,故以此名之。
一、
日頭已落山,暑氣卻還未消,顧嶽站在衡州火車站來來往往的人群之中,向送他來車站的計二掌櫃告辭。計二掌櫃是八橋鎮人,論起來顧嶽還得叫他一聲表姑父,此行是替東家販糧到衡州,顧嶽便搭了他的順風船到衡州坐火車去長沙。計二掌櫃本意是要送顧嶽上車再走,但往長沙去的夜班車是兩個小時之後,碼頭上還有一船稻穀等著他去和衡州這邊的米店交接,因此顧嶽極力推辭,請他自去忙生意。
正推讓間,身旁來來往往的人群之中,忽而有人走了過來,一邊走一邊拱手為禮:“計老兄,好久不見!”
計二掌櫃轉過身來,恍了一下神,很快認出來人是誰,趕緊拱手作揖:“蔡夫子,好久不見!”
那位蔡夫子,瘦小精幹,一襲青布長衫,頗有幾分村塾先生的氣味。身後跟著個同樣瘦小精幹的年輕人,提著一大一小兩個行李箱。
兩人寒暄幾句,計二掌櫃便向那位蔡夫子介紹顧嶽。聽說顧嶽是從昆明迴來的,曾就讀於雲南陸軍講武堂,此行是往嶽麓山拜祭蔡鍔督軍,蔡夫子的眼神明顯閃亮起來,態度也親切了幾分。顧嶽很快知道了個中緣故。這位蔡夫子,是蔡鍔督軍的族兄,名為蔡庚唐,是蔡氏私塾的先生,身上還有著前清時候的秀才功名,故而大家都稱他一聲“夫子”。因為時近中元節,蔡夫子帶著侄兒蔡辛會,前往嶽麓山去祭典蔡鍔――寶慶蔡氏向來以蔡鍔為榮,自蔡鍔病逝、歸葬嶽麓山以來,每年清明與中元節,都會派族人去掃墓祭典。出身滇軍或曾經就讀於雲南陸軍講武堂的湘籍將領,往往也會在清明節或是中元節前後去祭掃。不過像顧嶽這樣的學生伢去祭掃,蔡夫子還是頭一次遇到,心中感觸未免更多了幾分。
因著這一份香火情,蔡夫子慨然答應這一路上一定好生看著顧嶽,讓計二掌櫃隻管忙去。
送走計二掌櫃,蔡夫子帶著顧嶽和侄兒到車站裏邊的茶座裏去候車。外頭的大候車室,三教九流魚龍混雜,嘈雜不堪,地上到處是瓜子殼花生殼,時有乞丐穿行其間,兼之暑熱蒸騰,氣味委實
不太好聞,因此有點身份、長衫革履的乘車人,往往都不肯吝惜那幾個茶錢。
因是夜間,茶座裏人不多,三三兩兩散坐著,都在看報品茶,間或低聲交談。蔡夫子在門口買了一份報紙,他是讀書人脾性,見了新書新報,總要先睹為快。入座之後,囑咐侄兒好生招待顧嶽,自己先翻看報紙。
蔡辛會也是讀的新學堂,還曾在長沙上過一年的武備學堂,最近才迴的寶慶,因此倒與顧嶽能說得上話,彼此問一問學過的課程,教習們如何,同窗們如何,食堂如何,兩人都更覺得自在。
蔡夫子將報紙翻到最後一麵時,顧嶽兩人已經聊得很有幾分親近之意了。蔡辛會很坦誠地向顧嶽解釋,他讀了武備學堂之後為什麽沒有像其他同窗那樣從軍去。蔡家在寶慶府警察局有些門路,給他謀了一個差事,隻等中元節過後便可以去做事。這樣近在家門口的差事,既可讓初出學堂的蔡辛會有長輩親友照應,也能給自家親友行些方便,若非機緣巧合,還弄不到手。
</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