顧嶽有些不安地挪動了一下身子。他沒想到莫師爺一上來就要拉何思慎上船,如果事有不妥,連累了何姑父,他會覺得很過意不去。
何思慎的神情鄭重起來:“師爺的意思是……?”
莫師爺嘆息一聲:“何兄,莫某人雖棲身草莽,卻從未忘忠義二字,隻可惜,我本將心向明月,奈何明月照溝渠?”一邊嘆息一邊目光灼灼地盯著何思慎,隻差明擺擺地問出來:不知何兄可有路徑助我一臂之力、以全忠義之名?
何思慎微笑:“莫兄何必如此頹廢?若是師爺能夠任他東南西北風,我自屹立霜雪中,又何懼明月照不見莫兄忠義之心?”――隻要莫師爺你拿定招安的主意絕不動搖,自然有路可走。
兩人相對嗬嗬而笑,張鬥魁等人聽得雲裏霧裏,顧嶽則大是佩服,莫師爺這是說幾句話就讓何姑父答應助他招安了?
不過,若是何姑父肯出麵牽線搭橋,這件事情的確又多了幾分把握。
莫師爺側身對張鬥魁低聲說了幾句,張鬥魁的態度立刻有了變化,瞧著何思慎時,目光熱切得很,看樣子很想上前拍著何思慎的肩膀稱兄道弟一番,總算記得何思慎是讀書人,隻怕不喜歡這一套,當下哈哈笑道:“何校長和師爺這是,英雄所見略同,對對,英雄所見略同嘛,哈哈!”
能夠說出這麽文雅的詞兒來,張鬥魁心裏暗自得意。剛才莫師爺與何思慎一對一答時,文謅謅的詞兒,聽得他們這些粗人,可真是心裏發虛。
晚飯後在池塘邊納涼,莫師爺照例開講三國,何思慎聽了一段,便向顧嶽笑道:“莫師爺還是有幾分真功底的,難怪得能有那等眼光與口才,勸得動張鬥魁凡事留三分餘地、一有機會便激流勇退。須知梁山雖好,終窮不是長久之計。高麻子那樣恣意妄為的傢夥,都沒什麽好下場。”
顧嶽悶悶地說道:“我在路上看到報紙,唐繼堯是靠著吳學匪這些土匪做幫手,才打迴雲南的,顧將軍就是被吳學顯所害,所以如今整個昆明城,都成了土匪世界了,那些披了官皮的土匪,比沒招安前還要猖狂得多,做生意的,見一個抓一個,吊打勒索,搶光才算;平民百姓,被威逼利誘去他們設的賭場送錢,傾家蕩產者不在少數。無怪乎古人言:竊鉤者誅,竊國者為諸侯!”
說到後來,顧嶽不覺握緊了拳,才控製住自己心中勃然上沖的怒氣。
何思慎長嘆一聲。這個外侄,英氣勃發,文武雙全,能夠不遠千裏地平安返迴家鄉,想必行事也還穩當,至於被張鬥魁困住,其實也不能全怪顧嶽,故而初一見麵,他便對顧嶽很是喜歡。隻是顧嶽因著父親死於巨匪吳學顯之手,一直為此憤憤不平,既生激憤,說話行事難免就有了偏頗。然而少年人,若無這一腔激憤,其實倒不像樣了。
何思慎心中念頭轉了幾轉,才慢慢說道:“吳學顯的靠山是唐繼堯,不過,唐繼堯此人,雖然護國有功,於內政上卻不太在行,上次主政雲南時便不太妥當,顧將軍的驅唐檄文中,指責唐繼堯窮兵黷武,‘廣搜民財,大興土木,窮奢極欲,浪費無度’,‘私樹黨羽,不得人心’,以至於雲南‘盜匪充斥,農工輟業,米珠薪桂,十室九空’,雖然有些誇大,其實也不是平白捏造。唐繼堯此番捲土重來,已經犯下幾個大錯:一是不聽中山先生的極力勸阻,趁顧將軍響應中山先生北伐大計、後方空虛時出兵,失了大義名份;二是以土匪為黨羽,即便一時成功,也會被世人輕視,影響軍心士氣;三是縱容土匪,哦,也有可能是約束不了土匪,以至於群匪為害桑梓之地,失了人心。”
顧嶽恍然若有所悟:“這麽說,唐繼堯遲早還會被趕下台?”
何思慎微笑點頭:“遲早而已。唐繼堯一下台,繼任者若想安定人心、收攏軍隊,總是要收拾這些不遵號令、不識進退的土匪的。”
顧嶽沉思不語。滇軍之中,能夠取代唐繼堯的人,有哪一些?他迴想著父親和顧將軍生前對那些將領的評價,隻是一時之間,哪裏想得分明?
靜默了片刻,柳樹下的叫好聲,驚醒了顧嶽。他轉頭看看那邊,又迴過頭來:“姑父,顧將軍的檄文,你也是從報紙上看到的嗎?”
何思慎笑一笑:“當然。”他沒有說的是,因為顧嶽的父親,顧李何三家都十分關注雲南的消息,這份檄文,最早還是從一個廣西來的商人那兒得到的,廣西鄰近雲南,總是比衡州這兒更快得到雲南的各種消息。
他看著顧嶽,目光很溫和:“顧將軍戰死的消息一傳來,我們都很擔心你和你父親。”
顧品韓隻是參謀副官,報紙上沒有登他的消息,生死不明,那段時間,何思慎的妻子擔憂得夜不能眠,畢竟那是她十幾年不曾相見的幼弟。
顧嶽:“父親他是和顧將軍一起戰死的。”
何思慎嘆息了一聲:“接到消息後你就離開昆明了?”
顧嶽:“我是逃出昆明的。唐繼堯想斬草除根,發了命令到講武堂來,一位好心的教習提前通知了我,同學們假裝打架,讓我趁亂逃出講武堂,在昆明城躲了十幾天,最後還是一位同窗偷偷送我上了往河內的火車,再轉道往廣東坐火車迴來的。我那時什麽都沒帶,錢、白藥和衣服,都是他們湊的,書是我自己的,不過也是他們給我帶出來的。”
</br>
何思慎的神情鄭重起來:“師爺的意思是……?”
莫師爺嘆息一聲:“何兄,莫某人雖棲身草莽,卻從未忘忠義二字,隻可惜,我本將心向明月,奈何明月照溝渠?”一邊嘆息一邊目光灼灼地盯著何思慎,隻差明擺擺地問出來:不知何兄可有路徑助我一臂之力、以全忠義之名?
何思慎微笑:“莫兄何必如此頹廢?若是師爺能夠任他東南西北風,我自屹立霜雪中,又何懼明月照不見莫兄忠義之心?”――隻要莫師爺你拿定招安的主意絕不動搖,自然有路可走。
兩人相對嗬嗬而笑,張鬥魁等人聽得雲裏霧裏,顧嶽則大是佩服,莫師爺這是說幾句話就讓何姑父答應助他招安了?
不過,若是何姑父肯出麵牽線搭橋,這件事情的確又多了幾分把握。
莫師爺側身對張鬥魁低聲說了幾句,張鬥魁的態度立刻有了變化,瞧著何思慎時,目光熱切得很,看樣子很想上前拍著何思慎的肩膀稱兄道弟一番,總算記得何思慎是讀書人,隻怕不喜歡這一套,當下哈哈笑道:“何校長和師爺這是,英雄所見略同,對對,英雄所見略同嘛,哈哈!”
能夠說出這麽文雅的詞兒來,張鬥魁心裏暗自得意。剛才莫師爺與何思慎一對一答時,文謅謅的詞兒,聽得他們這些粗人,可真是心裏發虛。
晚飯後在池塘邊納涼,莫師爺照例開講三國,何思慎聽了一段,便向顧嶽笑道:“莫師爺還是有幾分真功底的,難怪得能有那等眼光與口才,勸得動張鬥魁凡事留三分餘地、一有機會便激流勇退。須知梁山雖好,終窮不是長久之計。高麻子那樣恣意妄為的傢夥,都沒什麽好下場。”
顧嶽悶悶地說道:“我在路上看到報紙,唐繼堯是靠著吳學匪這些土匪做幫手,才打迴雲南的,顧將軍就是被吳學顯所害,所以如今整個昆明城,都成了土匪世界了,那些披了官皮的土匪,比沒招安前還要猖狂得多,做生意的,見一個抓一個,吊打勒索,搶光才算;平民百姓,被威逼利誘去他們設的賭場送錢,傾家蕩產者不在少數。無怪乎古人言:竊鉤者誅,竊國者為諸侯!”
說到後來,顧嶽不覺握緊了拳,才控製住自己心中勃然上沖的怒氣。
何思慎長嘆一聲。這個外侄,英氣勃發,文武雙全,能夠不遠千裏地平安返迴家鄉,想必行事也還穩當,至於被張鬥魁困住,其實也不能全怪顧嶽,故而初一見麵,他便對顧嶽很是喜歡。隻是顧嶽因著父親死於巨匪吳學顯之手,一直為此憤憤不平,既生激憤,說話行事難免就有了偏頗。然而少年人,若無這一腔激憤,其實倒不像樣了。
何思慎心中念頭轉了幾轉,才慢慢說道:“吳學顯的靠山是唐繼堯,不過,唐繼堯此人,雖然護國有功,於內政上卻不太在行,上次主政雲南時便不太妥當,顧將軍的驅唐檄文中,指責唐繼堯窮兵黷武,‘廣搜民財,大興土木,窮奢極欲,浪費無度’,‘私樹黨羽,不得人心’,以至於雲南‘盜匪充斥,農工輟業,米珠薪桂,十室九空’,雖然有些誇大,其實也不是平白捏造。唐繼堯此番捲土重來,已經犯下幾個大錯:一是不聽中山先生的極力勸阻,趁顧將軍響應中山先生北伐大計、後方空虛時出兵,失了大義名份;二是以土匪為黨羽,即便一時成功,也會被世人輕視,影響軍心士氣;三是縱容土匪,哦,也有可能是約束不了土匪,以至於群匪為害桑梓之地,失了人心。”
顧嶽恍然若有所悟:“這麽說,唐繼堯遲早還會被趕下台?”
何思慎微笑點頭:“遲早而已。唐繼堯一下台,繼任者若想安定人心、收攏軍隊,總是要收拾這些不遵號令、不識進退的土匪的。”
顧嶽沉思不語。滇軍之中,能夠取代唐繼堯的人,有哪一些?他迴想著父親和顧將軍生前對那些將領的評價,隻是一時之間,哪裏想得分明?
靜默了片刻,柳樹下的叫好聲,驚醒了顧嶽。他轉頭看看那邊,又迴過頭來:“姑父,顧將軍的檄文,你也是從報紙上看到的嗎?”
何思慎笑一笑:“當然。”他沒有說的是,因為顧嶽的父親,顧李何三家都十分關注雲南的消息,這份檄文,最早還是從一個廣西來的商人那兒得到的,廣西鄰近雲南,總是比衡州這兒更快得到雲南的各種消息。
他看著顧嶽,目光很溫和:“顧將軍戰死的消息一傳來,我們都很擔心你和你父親。”
顧品韓隻是參謀副官,報紙上沒有登他的消息,生死不明,那段時間,何思慎的妻子擔憂得夜不能眠,畢竟那是她十幾年不曾相見的幼弟。
顧嶽:“父親他是和顧將軍一起戰死的。”
何思慎嘆息了一聲:“接到消息後你就離開昆明了?”
顧嶽:“我是逃出昆明的。唐繼堯想斬草除根,發了命令到講武堂來,一位好心的教習提前通知了我,同學們假裝打架,讓我趁亂逃出講武堂,在昆明城躲了十幾天,最後還是一位同窗偷偷送我上了往河內的火車,再轉道往廣東坐火車迴來的。我那時什麽都沒帶,錢、白藥和衣服,都是他們湊的,書是我自己的,不過也是他們給我帶出來的。”
</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