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大地大,麵子最大,尤其是張鬥魁這樣混江湖的,不論他是否對李家橋讓步低頭,想必都不會希望有人事先張揚出去,結果騎虎難下。
現在他們隻能希望,大明山的劫匪打算和顧家談贖金談條件,而不是殺了他們兩人滅口以絕後患。這樣的話,說不定他們兩人還可以做個中間人見證人什麽的,順帶送顧家一個人情。
既然已經卷進來了,馬三元也就不那拘著了,不免問起顧嶽在哪個學堂讀書,昆明那邊家裏還有什麽人。
在哪兒讀書,顧嶽倒是很鎮定地說了出來,隻是那鎮定之中,又有著掩蓋不住的驕傲與自豪,眼中閃亮,精神振奮,便是在暗夜之中,也感覺得出來。
陳大貴一聽顧嶽讀的是什麽學堂,便生了三分敬畏,外加三分艷羨。馬三元雖然並不意外,也很是感嘆了一會,果然如他所猜想的那樣。
至於昆明那邊家裏還有什麽人――顧嶽似乎有什麽顧慮,不太願意明說,隻含糊答了幾句,說是家裏沒什麽人了,所以迴老家來投奔本家叔伯。
馬三元覺得顧嶽不是那種小心謹慎、逢人隻說三分話且莫拋撒一片心的老成人,以顧嶽的年紀和家境,本來也應該在學堂讀書的,如今獨自一人,千裏迢迢地迴來投奔親友,想來確有苦衷,所以才不能說出真實情形。
這麽揣度著,馬三元也不好再問下去了,隻同陳大貴一道,聊些陽縣峰縣的風土人情,因不知顧嶽還有什麽忌諱,連李家橋的種種傳聞也不去提及了。
斷斷續續聊到後半夜,馬三元和陳大貴已經有些捱不住了,隻不敢放鬆心神去睡,正勉強支撐著,柴房門突然被打開了,兩名劫匪端著槍站在門外,喝令馬三元和陳大貴先出來,待到顧嶽出來時,那兩名劫匪不自覺地往後退了幾步,在馬三元看來,似乎連手中的槍都抖了兩下,不免猜測,這夥劫匪,是不是已經知道顧嶽的來歷,所以這樣謹慎得幾乎有些畏懼了?
另有一名劫匪舉著火把站在柴房外麵,張鬥魁站在火把下,臉上陰晴不定,瞪著顧嶽,那神情,仿佛猛虎欲噬獵物一般,讓膽戰心驚地站在一旁的馬三元和陳大貴都哆嗦了一下。
顧嶽停住了腳步。
這匪首如臨大敵的慎重,並不讓他意外。
張鬥魁慢慢走過來,手中的盒子炮一直牢牢端著,直至抵上顧嶽眉心。
山猴兒不知從哪裏鑽出來,快手快腳地將一副鐵鐐銬扣上了顧嶽的雙腳,又解了顧嶽身上的麻繩,將他雙手也用鐵鐐銬鎖了,再將鑰匙捧給張鬥魁收好。
四周的劫匪齊齊鬆了一口氣,收起槍來。
張鬥魁也收了槍,哈哈一笑:“顧兄弟,得罪了,不是張某不講情麵,實在是顧兄弟身手不凡,讓我這些兄弟們自愧不如,綁老虎不得不急啊!”
顧嶽詫異地看著麵前這個悍匪。縛虎不得不急,這是三國演義裏麵,白門樓那一節,曹操捉住呂布之後、呂布抱怨綁他的繩子太緊時,曹操說的話。真看不出,這劫匪居然還將三國讀得挺熟的,順帶還小小地拍了顧嶽一記,將他比做呂布這樣萬人敵的勇將。
能夠熟讀三國的劫匪……
顧嶽打量張鬥魁的眼神,不覺便有了變化,鄭重地說道:“我明白。
第4章 盜亦有道(四)
馬三元和陳大貴兩人再次被關入了柴房,顧嶽卻被關進了堂屋東側的小廂房裏,門外與窗外都有人看守。小廂房裏,有桌椅有床帳,牆角熏著纏了菖蒲的艾草,氣味不那麽熏人,青紗帳裏還擱著把大薄扇,顯見得是格外的優待。
顧嶽沒說什麽。他現在也知道了,劫匪對著有大筆贖金可拿的肉票,那是真當金娃娃一樣捧著,更何況這張鬥魁似乎還很有抱負、很想拉攏他的樣子。
第二天上午,張鬥魁帶著那個山猴兒,還有另外六名劫匪,找了一桿竹涼轎將顧嶽捆上去抬著,押了馬三元和陳大貴,離開了那個小山村,走了好幾十裏的山路,太陽西斜時,轉到了山林更深處的另一個小村裏。村落前的池塘邊,另有一條小路,曲折延伸,消失在山林中,不知通往何方。池塘邊的大柳樹下,坐著個瘦骨伶仃的中年男子,穿一身洗得發白的青布長衫,有一下沒一下地搖著手中的白摺扇,帶著一臉高深莫測的微笑看著他們這一行人。
顧嶽一見這人,腦子裏便跳出“師爺”二字來。
果然,張鬥魁搶前幾步,拱手道:“莫師爺,辛苦了!”
莫師爺搖搖晃晃地站起來,摺扇一收,微笑點頭:“大哥也辛苦了。”
隨即看向剛剛從竹涼轎上放下來、但還是戴著鐐銬的顧嶽,笑容變得極是和藹可親愛:“這就是顧小哥?坐,坐,坐下來談,咱不跟那幫土匪計較。”
顧嶽毫不在意地在他對麵的石頭上坐了下來。
張鬥魁嘿嘿笑著,帶了其他人先走了。
顧嶽這才發現,原來那莫師爺的身後,老柳樹的粗大斜枝上,還躺著個人,想來是這師爺的保鏢之類的人物。
莫師爺敲著摺扇,感慨不已地說道:“莫某當年,家破人亡,無路可走之時,受張大哥活命之恩,因此立下誓言,此生一定要為張大哥找一條出路。”
顧嶽詫異地打斷了他:“殺人放火受招安?宋江可沒什麽好下場。”
</br>
現在他們隻能希望,大明山的劫匪打算和顧家談贖金談條件,而不是殺了他們兩人滅口以絕後患。這樣的話,說不定他們兩人還可以做個中間人見證人什麽的,順帶送顧家一個人情。
既然已經卷進來了,馬三元也就不那拘著了,不免問起顧嶽在哪個學堂讀書,昆明那邊家裏還有什麽人。
在哪兒讀書,顧嶽倒是很鎮定地說了出來,隻是那鎮定之中,又有著掩蓋不住的驕傲與自豪,眼中閃亮,精神振奮,便是在暗夜之中,也感覺得出來。
陳大貴一聽顧嶽讀的是什麽學堂,便生了三分敬畏,外加三分艷羨。馬三元雖然並不意外,也很是感嘆了一會,果然如他所猜想的那樣。
至於昆明那邊家裏還有什麽人――顧嶽似乎有什麽顧慮,不太願意明說,隻含糊答了幾句,說是家裏沒什麽人了,所以迴老家來投奔本家叔伯。
馬三元覺得顧嶽不是那種小心謹慎、逢人隻說三分話且莫拋撒一片心的老成人,以顧嶽的年紀和家境,本來也應該在學堂讀書的,如今獨自一人,千裏迢迢地迴來投奔親友,想來確有苦衷,所以才不能說出真實情形。
這麽揣度著,馬三元也不好再問下去了,隻同陳大貴一道,聊些陽縣峰縣的風土人情,因不知顧嶽還有什麽忌諱,連李家橋的種種傳聞也不去提及了。
斷斷續續聊到後半夜,馬三元和陳大貴已經有些捱不住了,隻不敢放鬆心神去睡,正勉強支撐著,柴房門突然被打開了,兩名劫匪端著槍站在門外,喝令馬三元和陳大貴先出來,待到顧嶽出來時,那兩名劫匪不自覺地往後退了幾步,在馬三元看來,似乎連手中的槍都抖了兩下,不免猜測,這夥劫匪,是不是已經知道顧嶽的來歷,所以這樣謹慎得幾乎有些畏懼了?
另有一名劫匪舉著火把站在柴房外麵,張鬥魁站在火把下,臉上陰晴不定,瞪著顧嶽,那神情,仿佛猛虎欲噬獵物一般,讓膽戰心驚地站在一旁的馬三元和陳大貴都哆嗦了一下。
顧嶽停住了腳步。
這匪首如臨大敵的慎重,並不讓他意外。
張鬥魁慢慢走過來,手中的盒子炮一直牢牢端著,直至抵上顧嶽眉心。
山猴兒不知從哪裏鑽出來,快手快腳地將一副鐵鐐銬扣上了顧嶽的雙腳,又解了顧嶽身上的麻繩,將他雙手也用鐵鐐銬鎖了,再將鑰匙捧給張鬥魁收好。
四周的劫匪齊齊鬆了一口氣,收起槍來。
張鬥魁也收了槍,哈哈一笑:“顧兄弟,得罪了,不是張某不講情麵,實在是顧兄弟身手不凡,讓我這些兄弟們自愧不如,綁老虎不得不急啊!”
顧嶽詫異地看著麵前這個悍匪。縛虎不得不急,這是三國演義裏麵,白門樓那一節,曹操捉住呂布之後、呂布抱怨綁他的繩子太緊時,曹操說的話。真看不出,這劫匪居然還將三國讀得挺熟的,順帶還小小地拍了顧嶽一記,將他比做呂布這樣萬人敵的勇將。
能夠熟讀三國的劫匪……
顧嶽打量張鬥魁的眼神,不覺便有了變化,鄭重地說道:“我明白。
第4章 盜亦有道(四)
馬三元和陳大貴兩人再次被關入了柴房,顧嶽卻被關進了堂屋東側的小廂房裏,門外與窗外都有人看守。小廂房裏,有桌椅有床帳,牆角熏著纏了菖蒲的艾草,氣味不那麽熏人,青紗帳裏還擱著把大薄扇,顯見得是格外的優待。
顧嶽沒說什麽。他現在也知道了,劫匪對著有大筆贖金可拿的肉票,那是真當金娃娃一樣捧著,更何況這張鬥魁似乎還很有抱負、很想拉攏他的樣子。
第二天上午,張鬥魁帶著那個山猴兒,還有另外六名劫匪,找了一桿竹涼轎將顧嶽捆上去抬著,押了馬三元和陳大貴,離開了那個小山村,走了好幾十裏的山路,太陽西斜時,轉到了山林更深處的另一個小村裏。村落前的池塘邊,另有一條小路,曲折延伸,消失在山林中,不知通往何方。池塘邊的大柳樹下,坐著個瘦骨伶仃的中年男子,穿一身洗得發白的青布長衫,有一下沒一下地搖著手中的白摺扇,帶著一臉高深莫測的微笑看著他們這一行人。
顧嶽一見這人,腦子裏便跳出“師爺”二字來。
果然,張鬥魁搶前幾步,拱手道:“莫師爺,辛苦了!”
莫師爺搖搖晃晃地站起來,摺扇一收,微笑點頭:“大哥也辛苦了。”
隨即看向剛剛從竹涼轎上放下來、但還是戴著鐐銬的顧嶽,笑容變得極是和藹可親愛:“這就是顧小哥?坐,坐,坐下來談,咱不跟那幫土匪計較。”
顧嶽毫不在意地在他對麵的石頭上坐了下來。
張鬥魁嘿嘿笑著,帶了其他人先走了。
顧嶽這才發現,原來那莫師爺的身後,老柳樹的粗大斜枝上,還躺著個人,想來是這師爺的保鏢之類的人物。
莫師爺敲著摺扇,感慨不已地說道:“莫某當年,家破人亡,無路可走之時,受張大哥活命之恩,因此立下誓言,此生一定要為張大哥找一條出路。”
顧嶽詫異地打斷了他:“殺人放火受招安?宋江可沒什麽好下場。”
</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