朔風起處,烏雲密布。薊城之戰,正式揭開了帷幕。這場對一個偉大帝國的疆域正式形成輪廓的戰爭,注定將會名彪青史,功垂百代。
幾年之後,當承載著天下人目光的楚江眠在秋風之中登上薊城遠望的時候,他的心中仍舊感慨萬千。後人隻看到了這場戰爭的赫赫功勳和榮耀。卻很少了解為了贏得這次戰爭而付出了怎樣的代價。也許,除了當初參加薊城之戰的千萬將士之外,隻有楚江眠才最清楚在這裏發生過的一切。
這座英雄之城,在這場抵抗外敵的戰爭中,如同一把倚天長劍,拔地而起在這北方大地上。它以自己鋒利無匹的銳氣和光芒,硬生生的擋住了草原三十萬大軍的腳步。在將近半個月的時間裏,大小數十戰,縱橫裨闕,英雄光芒……鐵騎折戟沉沙,胡王野心破滅。從此之後,整個北方草原的蠻族元氣大傷,再也沒有力量能夠威脅到中原族群了。
而這次戰爭的直接後果,就是為一個赫赫東方帝國統一九州四海提供了最有利的條件。與此同時,也為融合不同民族提供了一個範本。可以說,薊城之戰的勝利,對於以後的曆史進程至關重要。
也正是因為如此,當楚江眠以一個嶄新帝國君主的身份巡視北疆的時候,他特地在這裏停住了三天的時間。一座英雄的紀念豐碑就佇立在北城門外。上麵的八個大字正是他親手所題。
“功垂萬代,英雄千古”!
而在這座豐碑上密密麻麻鐫刻的名字,共有兩萬八千三百九十六人。他們都是在這次戰爭中死去的中原勇士。每一個人的事跡都可歌可泣,值得讚頌。
以將近三萬人的犧牲代價,葬送掉草原三十萬大軍。不管從哪方麵來說,這都是一次輝煌的勝利。然而,在後來的很長一段時間裏,楚江眠的心中都存有深深的愧疚。
他終究還是有些低估了草原的力量。付出這麽大的傷亡,對於悲天憫人的他來說,是不可承受之重。如果能夠再準備充足一些,讓戰士們的盔甲再堅固一些,讓他們的刀再犀利一些,作戰計劃策劃的再詳細一些……會不會能減少更多的傷亡呢?!
但一切都已過去。為國捐軀的勇士已經化作英魂,環繞長空。他們無愧於身後父老的期望,更無愧於君王的厚遇。秋風薊北,杏花江南。當九州四海重新安定下來,民眾重新安居樂業的時候。沒有人會忘記他們曾經的功績!
但在當時的薊城內外,卻也沒有人會想到這些身後殊榮。更沒有人去過多的計較生死。自李穆將軍以下,八萬趙國將士嚴陣以待,開始為了保衛北疆防線而戰。
胡王摩珂親自率領的大軍果然非比尋常。他們首先分幾個方向對薊城附近的所有趙軍據點展開了攻擊。原先修築在薊城之外的五六個城寨,很快就形勢危急起來。
草原蠻族的彪悍善戰,絕對不是吹噓得來的。他們似乎是不知疲倦,可以連日連夜的作戰。把準備堅守的趙軍弄得疲憊不堪。再加上這些家夥不怕死的輪番進攻,每一個連成犄角之勢的城寨在很短的時間內都岌岌可危起來。
針對這種形勢,在薊城親自坐鎮的李穆,很快重新調整了作戰部署。他命令城外的將士放棄堅守,全部撤退到城裏邊來,以減少不必要的傷亡。這樣一來,胡騎乘勝進逼,在幾天時間之內就清除掉了阻攔他們馬蹄的一切障礙。
胡人的騎射之術太厲害了。每當萬人騎兵縱馬而過之處,那些無羽鐵箭如同鋪天蓋地的蝗蟲一般落下來,幾乎沒有人敢正麵抵擋這種銳氣。如果不是趙軍對這片地域的民眾提前進行了動員和大撤退,恐怕將無一幸免,都難逃此劫了。
即便如此,這些地方也是損失慘重。幾乎所有的村寨和集市都被燒光了。任何一點兒有價值的東西,也都被胡人騎兵劫掠一空。沒有得到期望中的財富和收獲,令這些野蠻的家夥極為惱怒。因此,隻要他們馬蹄踏過的地方,都變成了焦土。
薊城內,緊急軍情來迴傳遞。李穆眉頭緊鎖,聽著從不同方向傳過來的消息。毫無疑問,胡人的策略就是形成一道枷鎖,越來越近的收縮,直到把這座孤城扼殺。
也曾經有人提出過棄城而退的建議。如果從事實上來考慮,趙軍放棄這座孤城,退守雲中、上穀一帶,在那裏形成一道新的堅固防線。既可以有更加穩固的後勤保障,又可以利用有利地形從容布置,勝算將更大。
但這個建議立刻就被李穆親口否決了。他當著所有將校的麵,把自己的配劍插在城頭上。麵色嚴肅的表達了自己的決心。
“自此刻起,我與此劍共守薊城。劍在人在,劍亡人亡!”
也就是從那一時起,八萬將士便一起堅定了守城而戰的決心。既然大將軍要與此城共存亡,他們還有什麽好說的呢?要戰便戰!男兒意氣,唯死而已!
烏雲蓋頂,鐵箭如雨。不管是在什麽艱難的情況下,始終有一支百人小隊,牢牢守護在這把劍的周圍。將軍劍,已經不是普通的劍。它代表著將軍的意誌,更代表著這座孤城的必勝信心。即便是最危急的時刻,悍不畏死的草原人爬上了城頭。這裏的人也沒有一個退後半步。他們與其他守城者一起奮力拚殺,殺退了一波又一波草原死士的奪城。
“將軍!末將願出城而戰,挫其鋒芒!”
眼看著三麵圍城,有麾下將軍慨然請命。李穆毫不猶豫就答應了下來。千餘騎飛馬而出,護城河邊,血染黃沙,大唿酣戰,直到戰至最後一騎,也無人迴首一顧。
“大將軍!與胡騎正麵為敵,很難取勝……還要另想辦法才是!”
聽到軍中司馬的憂慮,李穆點了點頭。站在城頭上親自觀戰的他,之所以同意麾下的出戰,正是要看一看這些胡騎的真正戰鬥力如何。結果讓他感到很吃驚。千騎趙軍勇士雖然殺死殺傷了同樣多數量的敵人,但他們也終於全部戰死在城下了。
“傳我命令。全軍將士固守東、西、北三個方向的城牆。盡最大的努力,也不要放一兵一卒進來。另外,調集一萬騎兵,在南門隨時待命。如果有胡騎繞過薊城,想要南下的話,不管付出任何代價,也要阻擋住他們。隻要能夠堅持……少則三五日,多則十餘日。北方戰場的局勢必定會有意想不到的變化。到了那個時候,便是決勝之機。”
許多將校疑惑不解的看著李穆,不明白他為什麽會做出這樣的安排。不過,他們還是立刻就毫不猶豫地執行了這道命令。長期以來對李穆將軍的信任,讓他們相信,這其中必有玄機。也許,隻是為了保密的需要,而暫時不便於讓他們知道罷了。
將校們猜想的其實並沒有錯。李穆在等待一個最好的良機。同時也在等待著來自遠方的好消息。他站在城頭上,看著如同狼群般從三個方向包圍薊城的胡人,表麵上波瀾不驚,心底卻異常焦急。
如果能夠依靠薊城守軍的力量取得先機,他當然會當機立斷,率領麾下將士與胡人展開決戰。但這個前提是不成立的。雙方的實力相差過於懸殊,雖然趙軍有犀利的弩箭和其他軍中利器相助,但想要取勝仍然難上加難。所以,他隻能以守為攻,動員全部力量形成牢不可摧的薊城防線,等待著來自草原的破局之戰。
然而,不管是城內還是城外,有人卻已經等不及了。當夜幕再次降臨,城頭上的廝殺聲逐漸消失的時候。城內民眾也結束了一天提心吊膽的生活,他們在祈禱過上蒼保佑之後,懷著不安的心情睡去。
天上星光黯淡,月亮似乎也躲開了這片發生過激烈戰爭的土地。許多暗中活動的身影,趁著夜色的掩護,形如鬼魅。
“為什麽定在今夜行動?時間太倉促了。大家都還沒有準備好呢!”
“沒有辦法啊!草原大軍攻城已經三天,可是沒有任何的進展。薊城的城牆高大堅固,易守難攻。白白犧牲了許多胡人……胡王十分惱怒。他對我們派去的使者下達了嚴厲命令,讓我們在城裏的潛伏力量趕快行動,配合城外的胡人,盡快攻破這座堅城!如果再延誤的話,等到城破之日,他將命令草原大軍無分差別的屠城啊!”
城內一處秘密院落的地道入口處,十幾個預備叛亂者的首腦人物正在這裏商議。聽到胡王下達的嚴厲命令,他們都倒吸了一口冷氣。蠻族的殘暴,令人可怕。這絕不是故意嚇唬他們的。
“那就幹吧!燕將軍,該如何做,大家都聽從分派!”
“好!所謂擒賊先擒王。薊城之戰的關鍵,在於趙國將軍李穆!如果除去此人,便是首功!今夜便先殺李穆,砍下他的腦袋,傳首城外……!”
幾年之後,當承載著天下人目光的楚江眠在秋風之中登上薊城遠望的時候,他的心中仍舊感慨萬千。後人隻看到了這場戰爭的赫赫功勳和榮耀。卻很少了解為了贏得這次戰爭而付出了怎樣的代價。也許,除了當初參加薊城之戰的千萬將士之外,隻有楚江眠才最清楚在這裏發生過的一切。
這座英雄之城,在這場抵抗外敵的戰爭中,如同一把倚天長劍,拔地而起在這北方大地上。它以自己鋒利無匹的銳氣和光芒,硬生生的擋住了草原三十萬大軍的腳步。在將近半個月的時間裏,大小數十戰,縱橫裨闕,英雄光芒……鐵騎折戟沉沙,胡王野心破滅。從此之後,整個北方草原的蠻族元氣大傷,再也沒有力量能夠威脅到中原族群了。
而這次戰爭的直接後果,就是為一個赫赫東方帝國統一九州四海提供了最有利的條件。與此同時,也為融合不同民族提供了一個範本。可以說,薊城之戰的勝利,對於以後的曆史進程至關重要。
也正是因為如此,當楚江眠以一個嶄新帝國君主的身份巡視北疆的時候,他特地在這裏停住了三天的時間。一座英雄的紀念豐碑就佇立在北城門外。上麵的八個大字正是他親手所題。
“功垂萬代,英雄千古”!
而在這座豐碑上密密麻麻鐫刻的名字,共有兩萬八千三百九十六人。他們都是在這次戰爭中死去的中原勇士。每一個人的事跡都可歌可泣,值得讚頌。
以將近三萬人的犧牲代價,葬送掉草原三十萬大軍。不管從哪方麵來說,這都是一次輝煌的勝利。然而,在後來的很長一段時間裏,楚江眠的心中都存有深深的愧疚。
他終究還是有些低估了草原的力量。付出這麽大的傷亡,對於悲天憫人的他來說,是不可承受之重。如果能夠再準備充足一些,讓戰士們的盔甲再堅固一些,讓他們的刀再犀利一些,作戰計劃策劃的再詳細一些……會不會能減少更多的傷亡呢?!
但一切都已過去。為國捐軀的勇士已經化作英魂,環繞長空。他們無愧於身後父老的期望,更無愧於君王的厚遇。秋風薊北,杏花江南。當九州四海重新安定下來,民眾重新安居樂業的時候。沒有人會忘記他們曾經的功績!
但在當時的薊城內外,卻也沒有人會想到這些身後殊榮。更沒有人去過多的計較生死。自李穆將軍以下,八萬趙國將士嚴陣以待,開始為了保衛北疆防線而戰。
胡王摩珂親自率領的大軍果然非比尋常。他們首先分幾個方向對薊城附近的所有趙軍據點展開了攻擊。原先修築在薊城之外的五六個城寨,很快就形勢危急起來。
草原蠻族的彪悍善戰,絕對不是吹噓得來的。他們似乎是不知疲倦,可以連日連夜的作戰。把準備堅守的趙軍弄得疲憊不堪。再加上這些家夥不怕死的輪番進攻,每一個連成犄角之勢的城寨在很短的時間內都岌岌可危起來。
針對這種形勢,在薊城親自坐鎮的李穆,很快重新調整了作戰部署。他命令城外的將士放棄堅守,全部撤退到城裏邊來,以減少不必要的傷亡。這樣一來,胡騎乘勝進逼,在幾天時間之內就清除掉了阻攔他們馬蹄的一切障礙。
胡人的騎射之術太厲害了。每當萬人騎兵縱馬而過之處,那些無羽鐵箭如同鋪天蓋地的蝗蟲一般落下來,幾乎沒有人敢正麵抵擋這種銳氣。如果不是趙軍對這片地域的民眾提前進行了動員和大撤退,恐怕將無一幸免,都難逃此劫了。
即便如此,這些地方也是損失慘重。幾乎所有的村寨和集市都被燒光了。任何一點兒有價值的東西,也都被胡人騎兵劫掠一空。沒有得到期望中的財富和收獲,令這些野蠻的家夥極為惱怒。因此,隻要他們馬蹄踏過的地方,都變成了焦土。
薊城內,緊急軍情來迴傳遞。李穆眉頭緊鎖,聽著從不同方向傳過來的消息。毫無疑問,胡人的策略就是形成一道枷鎖,越來越近的收縮,直到把這座孤城扼殺。
也曾經有人提出過棄城而退的建議。如果從事實上來考慮,趙軍放棄這座孤城,退守雲中、上穀一帶,在那裏形成一道新的堅固防線。既可以有更加穩固的後勤保障,又可以利用有利地形從容布置,勝算將更大。
但這個建議立刻就被李穆親口否決了。他當著所有將校的麵,把自己的配劍插在城頭上。麵色嚴肅的表達了自己的決心。
“自此刻起,我與此劍共守薊城。劍在人在,劍亡人亡!”
也就是從那一時起,八萬將士便一起堅定了守城而戰的決心。既然大將軍要與此城共存亡,他們還有什麽好說的呢?要戰便戰!男兒意氣,唯死而已!
烏雲蓋頂,鐵箭如雨。不管是在什麽艱難的情況下,始終有一支百人小隊,牢牢守護在這把劍的周圍。將軍劍,已經不是普通的劍。它代表著將軍的意誌,更代表著這座孤城的必勝信心。即便是最危急的時刻,悍不畏死的草原人爬上了城頭。這裏的人也沒有一個退後半步。他們與其他守城者一起奮力拚殺,殺退了一波又一波草原死士的奪城。
“將軍!末將願出城而戰,挫其鋒芒!”
眼看著三麵圍城,有麾下將軍慨然請命。李穆毫不猶豫就答應了下來。千餘騎飛馬而出,護城河邊,血染黃沙,大唿酣戰,直到戰至最後一騎,也無人迴首一顧。
“大將軍!與胡騎正麵為敵,很難取勝……還要另想辦法才是!”
聽到軍中司馬的憂慮,李穆點了點頭。站在城頭上親自觀戰的他,之所以同意麾下的出戰,正是要看一看這些胡騎的真正戰鬥力如何。結果讓他感到很吃驚。千騎趙軍勇士雖然殺死殺傷了同樣多數量的敵人,但他們也終於全部戰死在城下了。
“傳我命令。全軍將士固守東、西、北三個方向的城牆。盡最大的努力,也不要放一兵一卒進來。另外,調集一萬騎兵,在南門隨時待命。如果有胡騎繞過薊城,想要南下的話,不管付出任何代價,也要阻擋住他們。隻要能夠堅持……少則三五日,多則十餘日。北方戰場的局勢必定會有意想不到的變化。到了那個時候,便是決勝之機。”
許多將校疑惑不解的看著李穆,不明白他為什麽會做出這樣的安排。不過,他們還是立刻就毫不猶豫地執行了這道命令。長期以來對李穆將軍的信任,讓他們相信,這其中必有玄機。也許,隻是為了保密的需要,而暫時不便於讓他們知道罷了。
將校們猜想的其實並沒有錯。李穆在等待一個最好的良機。同時也在等待著來自遠方的好消息。他站在城頭上,看著如同狼群般從三個方向包圍薊城的胡人,表麵上波瀾不驚,心底卻異常焦急。
如果能夠依靠薊城守軍的力量取得先機,他當然會當機立斷,率領麾下將士與胡人展開決戰。但這個前提是不成立的。雙方的實力相差過於懸殊,雖然趙軍有犀利的弩箭和其他軍中利器相助,但想要取勝仍然難上加難。所以,他隻能以守為攻,動員全部力量形成牢不可摧的薊城防線,等待著來自草原的破局之戰。
然而,不管是城內還是城外,有人卻已經等不及了。當夜幕再次降臨,城頭上的廝殺聲逐漸消失的時候。城內民眾也結束了一天提心吊膽的生活,他們在祈禱過上蒼保佑之後,懷著不安的心情睡去。
天上星光黯淡,月亮似乎也躲開了這片發生過激烈戰爭的土地。許多暗中活動的身影,趁著夜色的掩護,形如鬼魅。
“為什麽定在今夜行動?時間太倉促了。大家都還沒有準備好呢!”
“沒有辦法啊!草原大軍攻城已經三天,可是沒有任何的進展。薊城的城牆高大堅固,易守難攻。白白犧牲了許多胡人……胡王十分惱怒。他對我們派去的使者下達了嚴厲命令,讓我們在城裏的潛伏力量趕快行動,配合城外的胡人,盡快攻破這座堅城!如果再延誤的話,等到城破之日,他將命令草原大軍無分差別的屠城啊!”
城內一處秘密院落的地道入口處,十幾個預備叛亂者的首腦人物正在這裏商議。聽到胡王下達的嚴厲命令,他們都倒吸了一口冷氣。蠻族的殘暴,令人可怕。這絕不是故意嚇唬他們的。
“那就幹吧!燕將軍,該如何做,大家都聽從分派!”
“好!所謂擒賊先擒王。薊城之戰的關鍵,在於趙國將軍李穆!如果除去此人,便是首功!今夜便先殺李穆,砍下他的腦袋,傳首城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