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風勁起,鐵甲生寒。勢不可擋的魏武卒,終於還是進攻到了龍城之下。威風凜凜的魏國上將嚴虎,立馬在將旗之下,遠遠眺望著趙國王都那巍峨的城牆,胸中豪情不禁勃然而生。


    八萬魏武卒在他的指揮下,自從踏入趙國境內之後,幾乎是攻無不克,戰無不勝,席卷數百裏,縱橫近月餘,未嚐一敗。這樣的驕人戰績,對於嚴虎來說,可以說是從來沒有過的。


    雖然,認真說起來,這場戰爭從開始到現在,還並沒有發生過太大規模的兩軍對戰。除了剛開始在魏、趙邊境有過激烈的交鋒之外,魏軍長驅直入數百裏,僅僅隻遇到過幾次小規模的騎兵對抗。這樣難免讓想贏得一場大勝利的嚴虎和麾下將士感覺意猶未足。但無論怎麽說,現在已經進攻到了龍城附近,這卻是不能更改的事實。


    對於自嚴虎以下的魏軍將士來說,這場戰爭除了讓他們得到大量賞賜之外,更是助長了他們的驕矜之氣。一路上,好幾次趙國軍隊的不戰而逃,讓他們越來越相信,趙軍具有戰鬥力的軍隊已經出征去了燕國和齊國,剩下的盡皆不堪一擊。


    就是在全軍上下這樣的認知中,八萬大軍在龍城之外停住了腳步。他們將在這裏進行暫時的休整。然後準備一鼓作氣,徹底奪取這座敵國的王都。


    除了大河之南的中州洛城和南漢國的廣陵城之外,北方四座名城,秦之鳳安,趙之龍城,魏之大梁,齊之滄海。從某種意義上來說,它們也同時被稱為天下四大名城!而其中的龍城,尤其以剛烈之氣著名。


    百年以來,龍城雄踞北方,抵擋胡騎。曆經數次大戰。城牆上留下的斑斑刀痕箭簇,至今清晰可見。


    而不管是胡人還是諸侯軍隊,至今為止,還從來沒有任何人能夠攻進龍城去過。這座堅城也因此而被蒙上了一層英雄的色彩。


    嚴虎的心情非常激動。如果他能夠帶領魏武卒進入龍城的話,毫無疑問,他將成為真正的當世名將。先不用說即將得到的城中無盡財富,隻是這樣的赫赫戰功,就足以令人自豪了。


    而這,絕對不是癡心妄想,應該是有很大把握來實現了。在傍晚時分距離龍城三十裏外紮下大營之後,嚴虎看著將士們戰意高漲的表情,又認真的去巡視了一遍軍中的各種武器裝備。他的信心比任何時候都要堅定。


    “傳令所有將士,今夜好好休息。明日開始攻城作戰!龍城就在眼前,這個千載難逢的建功立業機會,可絕對不能錯過了。本將軍現在就可以作出保證,如果哪一個先登城頭,當記首功!大王之賞,可是會超出想象的啊……嗬嗬!”


    三軍將士歡聲雷動。就算不用將軍多說,他們也非常明白眼前的形勢。身為殺場戰士,試問誰不想建立非常之功?如果眼前的機會不好好抓住了,又要等待何時呢!


    龍城四周,一片肅殺。沒有人能夠預知這場戰爭的結果。就如同沒有人知道龍城之內的具體情況一樣,一切都是未知。


    朔風起,枯草寒,殺意滿天。站在龍城箭樓上觀望良久的趙國相費義,心中有著無限悵然。


    城南的九行山連綿起伏,鬆柏長青。想必那些熟悉的溝壑之間,已經被斑斕的秋意染透。千山萬樹,輪迴凋落。百代春秋,不過如此!


    這位已經為趙國王室盡職盡責了大半輩子的老人,足以當得上股肱之臣這個稱號。想起那些追隨先王楚烈縱馬九行山的歲月,他蒼老的心中已經盡起波瀾。


    如果一個有所作為的人,從青年時代就得遇良主,這無疑是一件萬分幸運的事。在這個諸侯紛亂的王朝末期,天下懷才之士不可計數。可是能夠真正得到重用,並且能夠有機會發揮胸中才幹的人,又能有幾個呢?


    而費義無疑就是這其中的佼佼者。當年來到趙國之後,他憑著胸中的學識和高尚的品格,很快就得到了趙王楚烈的信任和賞識。並且委以重任,托為心腹。他也不負所望,以不避嫌疑的態度,凡王廷內外之事,事無巨細,悉數過問,唯恐國事有失。如此近四十年兢兢業業,不辭辛苦。堪稱良臣典範!


    “費公秉政,從無私誼之交。一顆丹心,滿腔熱血,公平持正,如蒼鬆寒柏,愈難愈堅……可托以家國大事者也!”


    這幾句讚歎的話,是那年趙王楚烈當著所有王廷大臣們的麵,公開對費義的評價。能夠從那位很少議論別人的王者嘴裏說出這樣的話來,可是極其罕見的事。


    白雲蒼狗,世事變幻。轉眼之間,不知不覺已經幾十年過去了。如今楚烈已經作古,而曾經最為他所寄予厚望的費義,也已經從意氣風發的青年才俊變成了蒼髯白發的社稷老臣。當今天的趙國終於又一次麵臨危急局麵的時候,費義再次想起先王的音容笑貌,他心中的滋味可想而知。


    不過,這種滋味卻絕不是沮喪和失望,而是久違的熱血,還有對波瀾壯闊天下大勢的無限期待!


    那個他親眼看著成長起來的年輕人,終於飛龍在天,不可複製矣!這是費義在昨夜收到來自中州洛城的緊急軍情之後,他已經可以無比確定的事。在那一刻,他才猛然意識到,恐怕就算是先王楚烈遺留的名聲,在不久的將來,也會對他的兒子望塵莫及了!


    其實,如果按照費義的真實想法,他並不讚成楚江眠當初作出的出兵齊國計劃。至於後來的中州勤王,輾轉數千裏作戰,就更是出乎了他的意料之外。


    如果可以的話,費義很想讓楚江眠一切求穩。不管從那一方麵來說,穩妥行事總是不會出大差錯的。趙國發展到今天的地步,是多麽來之不易。這其中所付出的努力和心血,沒有人能夠比費義更清楚。


    可是,趙王楚江眠自從展露鋒芒以來,一切所作所為卻無不是險之又險啊!他就像是一個上蒼的寵兒,不管在怎樣危難的局麵下,都能夠峰迴路轉,絕處逢生。而且,凡是與之作對的人,都死得很慘!


    有這樣的大王,固然令趙國人無比振奮。但即便如此,費義卻總不放心。他不相信好運氣會一直伴隨那個年輕人。如果有一次失誤,也許就是滅國之禍了。


    而他的擔心並非毫無道理。在他沒有勸阻住楚江眠出征齊國之後,最擔心的事終於還是發生了。魏國人趁著趙國國內空虛,悍然發動了軍事行動。不得不說,他們選擇的正是時候。


    趙國同時發動的兩場軍事戰爭,派出了最精銳的軍隊。而且不僅如此,為了萬無一失,在燕國邊境和通往齊國的方向上,更是調集了趙軍中大批的儲備力量。這樣做的目的,自然是為了絕對保證趙國兩支精銳軍隊在外征伐的安全。


    而這樣一來,當和趙國相鄰的魏國突然發動襲擊的時候,趙軍措手不及之下,幾乎在第一時間就處在劣勢。當然,趙國的男兒都不是貪生怕死之輩,如果拚死抵抗,魏國軍隊也不會前進的那麽順利。但他們在最開始不顧傷亡的堅持了一段兒之後,卻不得不選擇了保存實力,避其鋒芒。


    當看著魏國軍隊耀武揚威長驅直入的時候,沒有人甘心咽下這口惡氣。身為沙場戰士,對這樣的退縮行為,感到的隻是屈辱和憤怒。但他們卻別無選擇,隻能遵守這個命令。因為親自發布這道命令的人,不是別人,正是趙王楚江眠。


    從中州而來的這道大王軍令,是國相費義親自傳達並實行的。不管想通還是想不通,也不管甘心還是不甘心。所有留守的趙國將士必須遵行,沒有討價還價的餘地。


    楚江眠的親自命令,雖然令很多人產生了抵觸情緒。但在龍城以西的地方,終於還是得到了執行。也正是因為這個原因,魏國軍隊幾乎是以無敵的姿態,順利的來到了龍城附近。但他們也就是止步於此了,再想要往前進,卻是勢比登天還難!


    “龍城之戰,絕對不能有任何的閃失!這一戰不僅關係到龍城王都的安危,而且對大王最新軍事行動的成敗,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龍羽將軍,你都準備好了嗎?”


    在傍晚暮色中觀望良久的費義,終於收迴目光,低聲問了一句。而站在他旁邊扶劍而立的龍騎大將軍龍羽,重重的把手拍在城牆上,大聲隻迴答了一句。


    “魏軍若有一兵一卒登上城頭,我願自斬此頭,城前謝罪!”


    提前立下這句軍令狀的龍羽,臉色有些微微的漲紅。其實不僅是他,就連那些摩拳擦掌的麾下將士,也早已經急不可耐等待多時了。


    他們是龍騎軍!素稱趙國以來最精銳的騎兵部隊。可是現在,這支已經擴充到萬餘騎的龍騎軍,和在燕國戰場上叱吒風雲屢立功勳的虎賁軍相比,卻顯得黯然失色了。這是每一個龍騎軍戰士絕對不能忍受的!


    既然他們的任務是保衛龍城,那麽這裏就是他們的主場。明日之戰,當耀武鷹揚,龍騰奮發!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山河多嬌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流年書柬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流年書柬並收藏山河多嬌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