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海之濱的齊國,當秋色終於渲染大地的時候,泰嶽山下,臨淄城中,有一個年輕人在這裏語驚四座,開始播下改變時代思想的種子。
炎黃之胄,華夏傳承,大道之行,從來不會斷絕。自從盤古開天地以來,隨著社會的發展和人類認識的不斷提高,各類學說和思想流派也應運而生。如同璀璨夜空中的灼灼星辰,這其中湧現出的驚才絕豔之士,不計其數。而最有天賦者,更是自成一派,開宗名義,被世人通稱為諸子百家。
而在齊魯大地上蓬勃發展起來的十幾種學術思想當中,儒家學說無疑獨占鼇頭,成為影響最大和追隨者最多的一個門派。尤其是這數十年來,它的影響日益深遠。在齊國和周圍的幾個諸侯當中,儒學之盛,在某種程度上甚至能影響到國家軍政大計的製定。相比起散布於天下的其他諸子傳承者來說,儒學後人所受到的待遇和重視程度,是不可同日而語的。
建造在臨淄城中的稷下學宮,匯集了齊國的各種精英人才。而這其中,儒學後人就占了一大部分。他們的代表者名字叫做孟淵。
那一個陽光明媚的秋日午後,這位繼儒學大成者在稷下學宮寬敞的院落中,第一次見到了千裏而來的趙王殿下。
兩鬢微白的孟淵眯起眼睛,看著跨過長階從容走來的那個身影,他的心底深處有著無法言說的驚詫。這到底是一個怎樣的年輕人呢?從傳說中那個一無是處的紈絝子,到一飛衝天叱詫風雲,他用了僅僅不到一年的時間。而這個連敗諸侯,手上沾滿了無數鮮血的人,在此刻的從容神色中,竟看不到一絲的崢嶸之氣。
“趙王遠來,可有所教?”
高人打招唿,自然與俗人不同。看著對方的高傲神態,楚江眠心中暗笑。他停下腳步,隨意的拱了拱手,淡然迴答道。
“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小子是來學習的,夫子又何須多問呢?”
聽到他自稱“小子”,孟淵不禁掀起須髯,哈哈大笑。年輕的趙王既然把姿態放的這麽低,他都不好意思給對方一個下馬威了。
“趙王何必過於自謙,燕趙之地,雖稱多慷慨之士,但自然也少不了學識淵博者。龍城所在,足夠王之所學!”
“夫子這樣說就不對了。小子聽說過一句話,叫做學海無涯!所謂活到老學到老嘛。小子還年輕,想知道的事自然多多益善。”
楚江眠神色不變,好像一點兒都聽不出對方語氣中的拒絕意思。而孟淵身後的那些人,都在安靜的聽著這兩個人的初次交鋒,並無人插話。老夫子卻並不肯這樣就放過他,他眉毛一揚,盯著他的眼睛又說到。
“天地輪迴,世事無常……趙王可知現在什麽時候啦?”
安靜的院落中,有風掠過。楚江眠伸出手掌,托住了飄然而落的銀杏樹葉。秋日陽光之下,他的眼睛裏似乎有淡淡的光芒。
“一葉落而知天下秋。現在當然是秋天時節了。”
“嗬嗬!趙王來的有些不是時候啊。”
“夫子,此話怎講?”
“秋意摧百草,萬物究可哀!西風當起,刑主肅殺……你這個時候離開趙國,並不是明智的選擇。”
孟淵突然轉換了語氣,他的眼眸深處藏著憂色。世人隻知道他是研究學問的大儒,可又有幾個人會明白,他心中的誌向是學以致用,一直想要找個最好的機會,真正去實現先聖所沒有達成的目標呢?而眼前的這個年輕人,似乎讓他看到了希望。他相信他能夠聽懂自己話中的意思。
楚江眠看懂了,也聽懂了。他微微搖了搖頭,把手中的葉子舉起來,朝著陽光的方向,若有所思地低聲說道。
“我聽說過齊地有一句俗語,叫做一葉障目而不見泰山。不知道這句話何解,夫子可否為我解釋一二呢?”
“趙王這是故意要考究我嗎?這麽簡單的問題……嗬嗬!當然是見仁見智,隻可意會不可言傳。如此說起來,倒是老夫多慮了。哈哈哈!”
孟淵又一次釋懷的笑了起來。他本來想要以這種形式提醒楚江眠,他輕身離開趙國後有可能麵臨的危險。卻不料對方早就心中有數。這麽看起來,這個年輕人果然是胸有溝壑,深不可測啊!
雖然被楚江眠以“一葉障目而不見泰山”這句話稍微奚落了一下,但孟淵卻一點兒也沒有感到生氣。他和身邊那幾個差不多年紀的博學之士互相對視了一眼,都從對方的臉上看到了滿意笑容。不過,他們並不準備這麽就此放過他。還沒等楚江眠再說什麽,有人在旁邊已經接著說道。
“聽聞趙王年少有為,文韜武略。不僅能夠領兵征戰,更是才華過人。上一次蘭陵君來稷下學宮的時候,曾經讚譽有加,大為稱頌。他親手抄送來的那首蘭陵酒詩,令人吟誦之餘,如聞酒香。老夫每次飲酒,必暢讀數遍,實在是喜愛至極呀!如此佳句既然是出自趙王之手,那麽今日有緣,又何妨再親題一首,讓我等也領教領教王之胸中錦繡……何如?”
說話的老者臉上都是和藹之色,並不像是故意刁難。而其他人也隨聲附和,看著楚江眠,神色各異,都是充滿期待的樣子。
楚江眠看了一眼那還不知道名字的老者,又看了看袖手旁觀看熱鬧的孟淵,不由苦笑著歎了口氣。在這些老家夥麵前,自己要賣弄學問,無異於班門弄斧。不過要說起隨便胡掐幾篇詩句的話,倒是不必露怯,見機行事,說不定馬馬虎虎可以糊弄過去。
“既然幾位夫子要考究小子,我哪敢不從命呢?隻不過小子學識淺薄,如果應答不對,但求不要取笑。”
剛才和他說話的那老者是一個學究天人的人物,在學問之道上並不遜色於擔任稷下學宮祭酒的孟淵。他非常想親自考究楚江眠的本事,好驗證一下他是不是真的如同傳說中那樣文武全才。見楚江眠一點兒都沒有猶豫就答應了下來,倒是讓他感到有些意外。遂笑著點頭說道。
“趙王不要誤會。這不是考究,隻是領教……嗬嗬!”
“那麽,夫子要小子怎樣做呢?”
“很簡單。趙王既然倚馬可待就能吟誦出蘭陵美酒那樣的詩句,今日即性而發就行,我等洗耳恭聽。”
“這樣子啊……。”
看到楚江眠臉上露出一絲猶豫之色,孟淵卻不想太難為於這個年輕人。不管怎麽說,對方以王者至尊,親自前來幫助齊國,這本身就已經是莫大的情分。他上前一步,接過楚江眠手中的那枚銀杏葉,遙望著西南方向那座雄偉的泰嶽山,有些感慨地說道。
“想我大齊之邦,傳自太公,至今已有數百年。巍峨泰嶽,浩蕩東海。有禮儀之隆,有山川之美。各種勝跡,數不勝數……就請趙王以此為題,不吝賜以佳句吧!”
楚江眠點了點頭,負手而立,昂然挺胸。眼前風物如過眼雲煙,春華秋實不過千年一瞬。有人早已搬過筆墨書柬,聽他大聲吟誦道。
“岱宗夫如何?齊魯青未了。造化鍾神秀,陰陽割昏曉。蕩胸生層雲,決眥入歸鳥。會當淩絕頂,一覽眾山小。”
學宮庭院內外,長階上下,親耳聽聞者數十人,無不震驚失色。素來穩如泰山的孟老夫子呆立片刻,俯身拿過剛剛記錄下來的這些詩句,擦了擦眼睛,從頭到尾又認真仔細的看了一遍。即便以他的自負,心中也不由得欽佩不已。
“……會當淩絕頂,一覽眾山小!絕妙好辭。哈哈哈!趙王真是我的知己啊!”
孟淵抓住楚江眠的手臂,有些略微的失態。他無論如何也沒有想到,眼前的這個年輕人,竟然會懂得他心底深藏的誌向。就在這一瞬間,好像有一道曙光在他的眼前閃現。難道先聖宗師在許多年前許下的心願,會在自己手上實現嗎?
諸子百家,就是這世間的一座座山峰。他所秉持的儒學大道,想要在這其中奇峰突起,達到一個前所未有的高度。需要一個千載難逢的契機。而現在,有一個帶著光束的年輕人站到了他的麵前,讓他的心開始波瀾壯闊起來。
“那麽,夫子,我現在可以進入稷下學宮了嗎?”
沉浸在自己激動情懷中的孟淵,被一個聲音猛然驚醒。他抬起頭,看到的是一雙如同秋水般明澈的雙眸。
“趙王,請……!”
楚江眠就是在這樣的前唿後擁中,進入的這座齊國學宮。而等到三天之後他再出來的時候,來自滄海王城的豪華馬車已經在門外等候多時了。齊王特使恭敬施禮,請他即刻出發。因為,齊國已經安排好了隆重的儀式,準備兩位大國王者的正式會見。
臨淄城的事已經告一段落,楚江眠不再耽擱,與稷下學宮的所有人拱手告別。以孟淵為首,大家站在台階上直到他的背影走遠,才直起身來,心中萬般感慨。三天的時間,趙王楚江眠讓他們認識到了一個全新的世界。他們已經彼此立下了約定……天高地闊,未來可期!
而就在千乘扈從的趙王車駕還沒有到達之前。來自燕國的男子,布衣負刀,戴著一頂破舊的鬥笠,悄然走進了滄海王城的西城門。
炎黃之胄,華夏傳承,大道之行,從來不會斷絕。自從盤古開天地以來,隨著社會的發展和人類認識的不斷提高,各類學說和思想流派也應運而生。如同璀璨夜空中的灼灼星辰,這其中湧現出的驚才絕豔之士,不計其數。而最有天賦者,更是自成一派,開宗名義,被世人通稱為諸子百家。
而在齊魯大地上蓬勃發展起來的十幾種學術思想當中,儒家學說無疑獨占鼇頭,成為影響最大和追隨者最多的一個門派。尤其是這數十年來,它的影響日益深遠。在齊國和周圍的幾個諸侯當中,儒學之盛,在某種程度上甚至能影響到國家軍政大計的製定。相比起散布於天下的其他諸子傳承者來說,儒學後人所受到的待遇和重視程度,是不可同日而語的。
建造在臨淄城中的稷下學宮,匯集了齊國的各種精英人才。而這其中,儒學後人就占了一大部分。他們的代表者名字叫做孟淵。
那一個陽光明媚的秋日午後,這位繼儒學大成者在稷下學宮寬敞的院落中,第一次見到了千裏而來的趙王殿下。
兩鬢微白的孟淵眯起眼睛,看著跨過長階從容走來的那個身影,他的心底深處有著無法言說的驚詫。這到底是一個怎樣的年輕人呢?從傳說中那個一無是處的紈絝子,到一飛衝天叱詫風雲,他用了僅僅不到一年的時間。而這個連敗諸侯,手上沾滿了無數鮮血的人,在此刻的從容神色中,竟看不到一絲的崢嶸之氣。
“趙王遠來,可有所教?”
高人打招唿,自然與俗人不同。看著對方的高傲神態,楚江眠心中暗笑。他停下腳步,隨意的拱了拱手,淡然迴答道。
“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小子是來學習的,夫子又何須多問呢?”
聽到他自稱“小子”,孟淵不禁掀起須髯,哈哈大笑。年輕的趙王既然把姿態放的這麽低,他都不好意思給對方一個下馬威了。
“趙王何必過於自謙,燕趙之地,雖稱多慷慨之士,但自然也少不了學識淵博者。龍城所在,足夠王之所學!”
“夫子這樣說就不對了。小子聽說過一句話,叫做學海無涯!所謂活到老學到老嘛。小子還年輕,想知道的事自然多多益善。”
楚江眠神色不變,好像一點兒都聽不出對方語氣中的拒絕意思。而孟淵身後的那些人,都在安靜的聽著這兩個人的初次交鋒,並無人插話。老夫子卻並不肯這樣就放過他,他眉毛一揚,盯著他的眼睛又說到。
“天地輪迴,世事無常……趙王可知現在什麽時候啦?”
安靜的院落中,有風掠過。楚江眠伸出手掌,托住了飄然而落的銀杏樹葉。秋日陽光之下,他的眼睛裏似乎有淡淡的光芒。
“一葉落而知天下秋。現在當然是秋天時節了。”
“嗬嗬!趙王來的有些不是時候啊。”
“夫子,此話怎講?”
“秋意摧百草,萬物究可哀!西風當起,刑主肅殺……你這個時候離開趙國,並不是明智的選擇。”
孟淵突然轉換了語氣,他的眼眸深處藏著憂色。世人隻知道他是研究學問的大儒,可又有幾個人會明白,他心中的誌向是學以致用,一直想要找個最好的機會,真正去實現先聖所沒有達成的目標呢?而眼前的這個年輕人,似乎讓他看到了希望。他相信他能夠聽懂自己話中的意思。
楚江眠看懂了,也聽懂了。他微微搖了搖頭,把手中的葉子舉起來,朝著陽光的方向,若有所思地低聲說道。
“我聽說過齊地有一句俗語,叫做一葉障目而不見泰山。不知道這句話何解,夫子可否為我解釋一二呢?”
“趙王這是故意要考究我嗎?這麽簡單的問題……嗬嗬!當然是見仁見智,隻可意會不可言傳。如此說起來,倒是老夫多慮了。哈哈哈!”
孟淵又一次釋懷的笑了起來。他本來想要以這種形式提醒楚江眠,他輕身離開趙國後有可能麵臨的危險。卻不料對方早就心中有數。這麽看起來,這個年輕人果然是胸有溝壑,深不可測啊!
雖然被楚江眠以“一葉障目而不見泰山”這句話稍微奚落了一下,但孟淵卻一點兒也沒有感到生氣。他和身邊那幾個差不多年紀的博學之士互相對視了一眼,都從對方的臉上看到了滿意笑容。不過,他們並不準備這麽就此放過他。還沒等楚江眠再說什麽,有人在旁邊已經接著說道。
“聽聞趙王年少有為,文韜武略。不僅能夠領兵征戰,更是才華過人。上一次蘭陵君來稷下學宮的時候,曾經讚譽有加,大為稱頌。他親手抄送來的那首蘭陵酒詩,令人吟誦之餘,如聞酒香。老夫每次飲酒,必暢讀數遍,實在是喜愛至極呀!如此佳句既然是出自趙王之手,那麽今日有緣,又何妨再親題一首,讓我等也領教領教王之胸中錦繡……何如?”
說話的老者臉上都是和藹之色,並不像是故意刁難。而其他人也隨聲附和,看著楚江眠,神色各異,都是充滿期待的樣子。
楚江眠看了一眼那還不知道名字的老者,又看了看袖手旁觀看熱鬧的孟淵,不由苦笑著歎了口氣。在這些老家夥麵前,自己要賣弄學問,無異於班門弄斧。不過要說起隨便胡掐幾篇詩句的話,倒是不必露怯,見機行事,說不定馬馬虎虎可以糊弄過去。
“既然幾位夫子要考究小子,我哪敢不從命呢?隻不過小子學識淺薄,如果應答不對,但求不要取笑。”
剛才和他說話的那老者是一個學究天人的人物,在學問之道上並不遜色於擔任稷下學宮祭酒的孟淵。他非常想親自考究楚江眠的本事,好驗證一下他是不是真的如同傳說中那樣文武全才。見楚江眠一點兒都沒有猶豫就答應了下來,倒是讓他感到有些意外。遂笑著點頭說道。
“趙王不要誤會。這不是考究,隻是領教……嗬嗬!”
“那麽,夫子要小子怎樣做呢?”
“很簡單。趙王既然倚馬可待就能吟誦出蘭陵美酒那樣的詩句,今日即性而發就行,我等洗耳恭聽。”
“這樣子啊……。”
看到楚江眠臉上露出一絲猶豫之色,孟淵卻不想太難為於這個年輕人。不管怎麽說,對方以王者至尊,親自前來幫助齊國,這本身就已經是莫大的情分。他上前一步,接過楚江眠手中的那枚銀杏葉,遙望著西南方向那座雄偉的泰嶽山,有些感慨地說道。
“想我大齊之邦,傳自太公,至今已有數百年。巍峨泰嶽,浩蕩東海。有禮儀之隆,有山川之美。各種勝跡,數不勝數……就請趙王以此為題,不吝賜以佳句吧!”
楚江眠點了點頭,負手而立,昂然挺胸。眼前風物如過眼雲煙,春華秋實不過千年一瞬。有人早已搬過筆墨書柬,聽他大聲吟誦道。
“岱宗夫如何?齊魯青未了。造化鍾神秀,陰陽割昏曉。蕩胸生層雲,決眥入歸鳥。會當淩絕頂,一覽眾山小。”
學宮庭院內外,長階上下,親耳聽聞者數十人,無不震驚失色。素來穩如泰山的孟老夫子呆立片刻,俯身拿過剛剛記錄下來的這些詩句,擦了擦眼睛,從頭到尾又認真仔細的看了一遍。即便以他的自負,心中也不由得欽佩不已。
“……會當淩絕頂,一覽眾山小!絕妙好辭。哈哈哈!趙王真是我的知己啊!”
孟淵抓住楚江眠的手臂,有些略微的失態。他無論如何也沒有想到,眼前的這個年輕人,竟然會懂得他心底深藏的誌向。就在這一瞬間,好像有一道曙光在他的眼前閃現。難道先聖宗師在許多年前許下的心願,會在自己手上實現嗎?
諸子百家,就是這世間的一座座山峰。他所秉持的儒學大道,想要在這其中奇峰突起,達到一個前所未有的高度。需要一個千載難逢的契機。而現在,有一個帶著光束的年輕人站到了他的麵前,讓他的心開始波瀾壯闊起來。
“那麽,夫子,我現在可以進入稷下學宮了嗎?”
沉浸在自己激動情懷中的孟淵,被一個聲音猛然驚醒。他抬起頭,看到的是一雙如同秋水般明澈的雙眸。
“趙王,請……!”
楚江眠就是在這樣的前唿後擁中,進入的這座齊國學宮。而等到三天之後他再出來的時候,來自滄海王城的豪華馬車已經在門外等候多時了。齊王特使恭敬施禮,請他即刻出發。因為,齊國已經安排好了隆重的儀式,準備兩位大國王者的正式會見。
臨淄城的事已經告一段落,楚江眠不再耽擱,與稷下學宮的所有人拱手告別。以孟淵為首,大家站在台階上直到他的背影走遠,才直起身來,心中萬般感慨。三天的時間,趙王楚江眠讓他們認識到了一個全新的世界。他們已經彼此立下了約定……天高地闊,未來可期!
而就在千乘扈從的趙王車駕還沒有到達之前。來自燕國的男子,布衣負刀,戴著一頂破舊的鬥笠,悄然走進了滄海王城的西城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