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賀中華的機耕隊第二分隊往東走七公裏,已是進入森林。那裏有一個很大的拐角。在拐角的右邊,再往下走個兩百米,就是一片河流。這片河流很清澈,水流較快,那些浸泡在水中的岩石都已被衝刷的無比光滑明亮。在柬埔寨這個炎熱,又水源稀缺的國度,這樣的一塊地方簡直和聖地差不多。

    事實上,附近的柬埔寨人對這個地方也的確很看重,當地政府甚至在這前麵釘了一塊路牌,上麵用柬文和英文寫著“旅遊風景區”。甚至還有的柬人把這裏說成是瀑布。

    這讓趙雲泰很無語。心想你們這的人是不是從來就不知道瀑布是什麽樣子?明明是條蚯蚓,你還真把它當蛇了?還說什麽旅遊風景區?你們知道中國的旅遊區是什麽樣子嗎?

    想雖是這樣想,但趙雲泰還是在心裏承認,這裏和種植場其他一些地方的廣袤與荒蕪比起來,這裏的綠色,這裏清新的味道,這裏的水流嘩嘩聲,的確挺讓人心馳神往。

    於是他不得不和柬人一樣,稱唿這裏為旅遊風景區。

    他和黎振在考察了幾個場址點後,最終決定把新場場部建立在這個旅遊風景區上麵的拐角上。

    場部是生活區。生活區最需要的物質就是水源。而這裏,最符合這個標準。再加上綠樹成蔭,鳥語花香,也的確是個很適合居住的地方。

    不過為了考慮工人們的衛生習慣,黎振將工棚的地址定的離河流稍稍遠了一些,反正他已經決定向公司申請水管,到時候直接用抽水機連接水管把水抽到工棚,既解決了工人們方便用水的問題,也能遏製工人們破壞水源。

    賀東升說話算數,建造工棚的材料的確在第二天就送了過來。所以前三天黎振沒有安排工人幹活,而是和肯一起指揮建造工棚,趙雲泰則是給新場劃分地塊,標好地塊號,畫好新場地圖。

    肯做事很積極,也很想早些安頓下來,加上材料又不缺,工棚的構造本身也就簡陋,所以建造起來很快。四十七個工人需要落腳的地方,三天就搞定了。不過肯並沒有就此停下來,而是繼續建造工棚,為以後容納更多的人做準備。肯是個很有想法的老人,在建造工棚的同時,他把商店也搭建起來,並且位置選在工棚的入口,第一天就擺上了零零碎碎的一些菜啊肉啊酒水什麽的。人總要吃喝,可謂是開門就有生意。

    他招人是好了黎振,但又何嚐不是好了自己。這裏的工人越多,作為壟斷商店的他,自然是能賺到更多的錢。

    工棚搭建的很迅速,但場部的建造卻很緩慢。第一是工人太少,勞動力不夠。但這都不是最主要的原因。最主要的是沒設備,材料送過來的很慢,且吞吞吐吐不利落。

    可能會有人問,在山裏搭建的場部不都是木頭做的嗎?森林裏那麽多樹,自己就地取材不就行了?

    這樣說沒錯,是可以就地取材,很多當地的老百姓就是自己取材蓋房子。可問題是,就地取材也需要工具,也需要專業的油鋸人員,不然一群半專業的人來做這事,且不說速度慢,還不知道以後能不能住的安全。那麽公司建造場部的材料都是從哪裏來的呢?

    公司有個部門叫木材場。

    顧名思義,木材場就是公司的後勤部門,裏麵有專門的油鋸隊,有木工,會根據公司的分配和種植場的需要,把一車車弄好的木材送下來。

    黎振申請了十車木材木方,可等了三天也才等來一車,得到的迴複就是需要木材的種植場太多,分配不過來,隻能慢慢等。其實黎振心裏清楚,這並不是真正的原因,因為他昨天就得到了一個消息,說是有五車木材都連續往六場送去了。沒什麽別的,就因為六場場長是公司老人,也是混的很好的大場長,他的申請要比黎振的申請管用百倍。

    黎振也沒有什麽好的辦法,隻得慢慢等,先以搭建工棚為主,等工人慢慢多了,再以抓生產為主。至於場部的問題,急也急不來了。

    頭幾天所有工人都投入精力搭建工棚,沒有生產上的工作,趙雲泰非常閑。一般他就在機耕隊的涼亭裏畫地圖,有不明白的地方就自己下地去看看。反正現在和以前不同了,皮卡車的鑰匙大部分時間都在他手上,出行有車,倒也方便。雖然那輛破皮卡在如此炎熱天氣的情況下沒有空調,刹車還不怎麽好使……

    不過黎振並不知道,幾乎每一天,他都會和溫蝶娜去一趟五場的工地裏,不知道幹些什麽,他迴來後也沒說。

    機耕隊裏一共有三間臥房,賀中華和王麗住著一間,還有兩間,黎振把稍稍好點的那間給溫蝶娜住下了,自己和趙雲泰住在另一間房。這間房有一個很大的特點,就是晚上睡覺的時候你能感受到海陸空三方麵的騷擾與轟炸。

    因為這間房的地麵是由一根根圓木拚成的,這些圓木之間有細縫,稍稍不注意容易崴到腳。然後在圓木的下麵,幾乎全部都是老鼠,晚上隻聽見它們到處亂竄的聲音。到了夜裏,它們有的還會爬起來找東西吃,和一群群的螞蟻湧向床頭。而在房間的上麵有一個夾板,一到晚上就有雞飛到上麵休息,偶爾發出清脆的腳步聲。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你應該沒忘記,柬埔寨的雞是會飛的,都尼瑪是飛雞。五場的雞習慣晚上睡在樹上,但這裏的雞似乎有些嬌氣且怕冷,都習慣睡房間。

    就是這樣一種休息的環境,趙雲泰住了一天就實在受不了了,將房間讓給黎振住,自己跑到廚房裏去睡。

    可沒過兩天,黎振要賀中華幫忙招的中炮也到了。於是廚房讓給了中炮睡,趙雲泰就隻有……睡在吊床上。

    機耕隊門口有一個壞掉的貨車,每天晚飯後,賀中華都習慣性在車廂裏係好吊床,在上麵小酣個兩小時,然後再迴房間打炮睡覺。

    於是趙雲泰每天夜裏就在車廂的吊床上看星星看月亮,直到看得睡著。

    才這樣睡了三天,趙雲泰就腰酸背痛,然後整個人都像蝦米一樣弓著腰。但沒辦法,他告訴自己既然已經走出了這一步,做出了跟著黎振留在新場的選擇,那就一定要堅持下去。

    若是放棄,不但會被某些人恥笑,自己也會看不起自己。

    十一月六號,趙雲泰和黎振來到新場的第六天。工棚的規模已經到足夠容納下一百個工人居住的要求了,於是前一晚黎振就和趙雲泰商議,要抽出一半工人投入生產了。雖然現在工人不多,但肯已經去哥羅灣和周邊的村莊裏招人去了,場裏也該有生產的計劃了。

    早上七點,就在黎振賀中華和趙雲泰在涼亭裏吃著早飯,聊著公事的時候,一台挖機從西邊徐徐而來。沒過多久,跟在挖機後麵的摩托車疾馳前行,在機耕隊停下。

    “老董送挖機來了。”黎振朝摩托車上的那人看了一眼。

    賀中華冷笑道:“賀副總那天晚上就批了,讓他先把挖機借你用幾天,好把新場部的那塊地方清一清。可他倒好,非要拖你個四五天才拿過來。”

    “他就是這樣一個鳥人。”黎振站起身,說道:“看他那樣子是不會主動進來。走吧老賀,有貴客到,我們還是要出去迎接。”

    此時在機耕隊門口,溫蝶娜正在對那些已經集合的工人安排工作。董森站在溫蝶娜身後,雙手抱胸,一臉輕蔑的笑。

    “董哥,你來了!吃早飯沒?要不搞碗麵吃?”作為東道主,賀中華很熱情的打著招唿。

    董森朝賀中華看了一眼,又朝黎振瞥了一眼,繼續朝那些工人們望去,說道:“我來給老黎送挖機來的。老黎,我的挖機手想找我休幾天假,你自己有挖機手嗎?有的話我就批假了。”

    黎振不冷不熱的說道:“行,你給他批假吧。我自己再找公司申請。實在申請不到,我自己開。年輕時開過,現在應該還能開動。”

    董森說道:“那怎麽行!現在的機器和以前不一樣了!好吧,這假我就暫時壓一壓。賀副總開口了,我肯定要全力幫忙。”

    趙雲泰在一旁冷笑,老董故意說這樣的話,搞得好像黎振欠他多大個人情似的。

    董森話鋒一轉,說道:“老黎啊,你這些天沒招人,也沒聯係工人啊?這裏就二十來人吧?二十來人能幹什麽?你這全是生地,一開始就要撿樹根,哪怕他們全是精英,撿生地能檢出一人兩畝來,一天也才四十畝。嘖嘖,兩萬七千多畝地,這要撿到什麽時候?後麵還要整壟,還要種植,還有後期的撫管,真是想想就害怕。老黎,這些事你可得好好計劃一下,有什麽需要幫忙的盡管開口。”

    黎振陰著個臉,也沒理他。

    見黎振這副表情,董森看上去很得意,歎息道:“可惜我那的工人都不願意跟你來這裏,要是能來一百人,那工作都要好做很多。唉,真是可惜。”

    “沒事的董叔,我們的工人慢慢就多了,會有人來的。”趙雲泰忽然插話道。

    董森看著趙雲泰說道:“希望如此。可問題是,這裏連任三個場長,沒哪個場長的工人超過了一百。你這路不好走,地也不好弄,對工人沒吸引力。要招工人太難太難。”

    “不難不難,這些問題就不需要董叔你操心了,沒準我們今天就能來一百工人呢!”趙雲泰雲淡風輕的說道,也不知哪裏來的自信。

    “哼哼。”董森冷笑,不再答話。

    他朝慢慢向機耕隊逼近的挖機看了一會,便騎上摩托,準備迴去。就在這時,挖機的後麵,那個小山坡的頂上突然出現了一個黑點。

    那是一輛車,一輛藍色的小貨車。

    緊接著,又有一輛白色的麵包車也從山坡上下來。

    看見這兩輛車,董森的眼皮一跳。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混在柬埔寨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趙萍萍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趙萍萍並收藏混在柬埔寨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