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6朵杏花

    徐杏拎著食盒到崇仁殿時,雁奴正在做先生留給他的課後功課。

    聽婢子來稟說良娣過來了,雁奴雙眼登時一亮,立馬撂下書本就親自迎了過來。

    這是杏娘嫁給父親後,第一次到他的崇仁殿來,雁奴不免意外又興奮。

    迎到徐杏後,又是親自接過她手中的食盒,又是問她怎麽會過來。然後高興得連功課都不想溫習了,恨不能讓徐杏即刻陪著他玩才好。

    鄭贇也在,鄭贇見雁奴如此,忙輕輕咳了一聲提醒他。

    然後,鄭贇則規規矩矩的抱手朝徐杏請安。

    雁奴還是蠻願意聽他鄭家大表兄的話的,見如此,雁奴則也規規矩矩的朝徐杏行了個禮。

    徐杏並不想打攪他們溫習功課,所以則說:“你們繼續忙你們的,我親手做了糕點燉了湯,一會兒你們結束後,一起過來吃。”

    雁奴最嘴饞徐杏的廚藝了,這會兒聽徐杏這樣說,他笑得嘴巴都恨不能咧去耳後根。但因鄭贇在,他還算收斂著自己的這份喜悅。

    和鄭贇一起規規矩矩稱了聲“是,多謝良娣”後,雁奴則暗中悄悄衝徐杏眨了下眼,這才重又坐迴去。

    徐杏吩咐婢子們把糕點和燉湯先拿下去溫著後,就安靜坐了下來。她隨手抽了本書,安安靜靜陪坐在一旁看。

    徐杏過來,雁奴感覺自己好像又迴到了一年前一樣,內心有說不出的興奮和滿足。

    等表兄弟二人完成了今日的課業後,雁奴顧著禮數,留了鄭贇下來一起吃。

    鄭贇卻婉拒了。

    說是自己一會兒迴去後還得早早備一下明後兩日的課,就不留了。雁奴聽到鄭贇這句話,本能頭皮發麻。

    待鄭贇走後,雁奴少不了又要在徐杏麵前訴苦。

    “大表兄什麽都好,就是過於沒眼力勁兒了些。明知道我這會兒心情好,他偏還要說那些掃我興致的話。”雁奴抱怨。

    徐杏卻笑著說:“能得鄭家贇郎這樣的人陪著你讀書,你可偷著樂吧。”

    雁奴也隻是這樣說說,他心裏自然是知道大表兄好的。所以,徐杏一戳穿他,雁奴便又立馬嘿嘿笑起來。

    便是如今稍大了一些,雁奴還是很喜歡黏著徐杏。

    見她今日破天荒的來他這裏,雁奴就好奇問:“你今日怎麽過來了?真是讓我好不習慣啊。自從你和

    父王在一起後,你都再沒來過我的崇仁殿。平時你也不出門,隻窩在你麗正殿裏,這樣可不好。”

    又說:“你日後得常來我這裏串門。”

    徐杏不來自有不來的道理的,崇仁殿畢竟是雁奴的寢殿,也是他認真讀書的地方。若她日日過來,難免會影響到雁奴讀書。

    何況,雁奴每日念完書後都會去她那裏,他們也不是不能見麵的。

    所以,徐杏便多一事不如少一事了。

    但這會兒聽雁奴這樣說,又見他語氣中有期盼的意思,徐杏不免要點頭答應他:“好。”

    徐杏又吩咐讓送一份點心和湯去鄭贇那兒,之後,她便和雁奴一起吃。恰好沒一會兒又到了用晚膳的時辰,二人一番商量後,便決定今日傳膳到崇仁殿來。

    二人似乎這會兒都忘記了太子。

    雁奴是以為杏娘來前和他父王打過招唿了,或是他父王差人去麗正殿那邊送了信,明確說了他今日忙,不去麗正殿了,所以這才沒管他父王。但徐杏這邊,卻是故意不去管太子的。

    太子過來崇仁殿時,徐杏和雁奴正在用食。

    雁奴瞧見父王來了,好奇的“咦”了一聲後,才過去請安。

    徐杏見狀,也起身過去請安。

    太子一手一個,將二人都扶了起來。

    雁奴好奇問:“阿父怎麽這個時辰過來?可用過飯了?”

    “還沒有。”太子話雖是迴雁奴的,但卻看了一旁徐杏一眼。

    徐杏餘光瞥見了他朝自己探視過來的目光,但卻理直氣壯的沒有搭理,更沒給迴應。

    雁奴“哦”了一聲,然後又高興說:“今天良娣特意來找我,給我帶了她親手做的點心和燉湯,可好吃了。”他很幸福。

    又邀請太子:“阿父來得正好,我們才開始吃沒多久。”又說,“不如阿父差人把晚膳也傳到這兒來吧?今兒我做東道主,我招待你們。”

    雁奴一副小大人模樣,說完拍自己胸脯。

    太子卻說:“但這是良娣親手做給雁奴吃的,孤不敢吃。”

    徐杏則說:“這東宮內所有的一切都是太子殿下的,殿下有何不敢吃的。”

    見人終於主動和自己說話了,太子這才側過身去,看著徐杏道:“良娣若心中有孤,若真想讓孤吃一口點心喝一口湯,便一早就該差人送一份去明德殿了。既沒送,想來是沒打

    算讓孤吃的。”

    又道:“雖說這東宮內的一切都是孤的,但孤也不能強人所難,去搶誰的東西。”

    徐杏微笑:“殿下既有這個權勢,為何不搶呢?”

    太子擰眉問她:“什麽意思?”

    徐杏和他四目相對,凝視了他許久。之後,倒也沒再說什麽。

    難不成要和他吵架嗎?不說她其實也不太敢,就是真的敢,好像也沒有道理和他吵。

    在外人眼中,太子殿下對她,算是極好的了。她是東宮內院第一人,受寵至極,風光無限,誰提起一嘴不說是她命好福大?

    可隻有她自己心裏明白,如今所擁有的一切的一切,都不是她真正想要的。

    她真正想要的,他心裏明白,但他卻從不給。

    從一開始,他就把她最想要的生活給扼殺在了搖籃中。

    徐杏知道自己不能再細往深處去想了。越想越不平,若再繼續下去,這眼下的日子估計也沒法繼續過了。

    所以徐杏也就沒再多說什麽,隻說:“是妾多言了,還望殿下恕罪。”

    雁奴看出了二人間的不對勁,黑眼珠轉了兩轉後,他則問太子:“阿爹是因為良娣今日來了兒臣這裏,所以生氣了?那阿爹到底是生兒臣的氣,還是良娣的氣?”

    太子這才擰著眉把目光從徐杏身上挪開,投到了雁奴身上。

    “都沒有。”

    雁奴又道:“當初阿爹說,接良娣入東宮,是來陪我的。怎麽如今反倒是日日去陪著阿爹,倒從未踏足過我寢殿半步。今日良娣好不易兌現諾言過來找我,阿爹竟然還生氣?真是好沒道理。”

    雁奴很明白,這種時候當然是要和杏娘站在一個陣營,而不是和他阿爹。

    再說了,他說的也都是事實。

    這些話,他憋心裏很久了,今天終於可以借勢說出口來了。怎一個爽字了得。

    徐杏見雁奴開始揭他爹的短,心中立馬鬱結一掃,蹲一旁不再作聲,隻安安靜靜看戲。

    太子臉色很差,因為雁奴方才的三言兩語,直戳了他痛處。而且這個痛處,還是見不得光的痛。

    太子冷漠著一張臉,淡淡問這二人:“如今這裏是沒孤的一口飯吃了嗎?”可謂是答非所問。

    雁奴也沒答他太子阿父的話,直接吩咐了自己身邊的宮人說:“我阿爹今天要留這裏用膳,你去

    告訴禦膳房一聲,傳阿爹的晚膳到此處。”

    宮人應聲退下去後,太子則誰也沒理,徑自往裏麵去了。

    雁奴和徐杏二人對望了一眼,相互交換了個眼色後,也皆又坐迴原處去。

    太子這頓飯吃的夾生又冷清,一頓飯下來,盡是那二人你一言我一語的說話,人家也沒遞話給他。吃完後,太子讓徐杏先迴去,他則在崇仁殿多留了一會兒。

    “杏娘過來和你說了什麽?”太子認真又嚴肅的問兒子。

    雁奴認真想了想,然後搖頭:“什麽也沒說。”

    “真的?”太子不太信。

    “真的。”雁奴語氣非常堅定。

    太子點了點頭:“為父知道了。”然後起身,離開之前,又說了句,“若她對你說了什麽,記得告訴為父。”

    雁奴心裏覺得這樣不好,若杏娘真和他說了什麽,那也是他和杏娘之間的秘密。既是秘密,又怎好告訴第三個人?

    但雁奴這會兒又見他阿爹的確是很嚴肅的樣子,所以猶豫了一下後,點頭答應了。

    太子見狀,這才離開。

    太子迴到麗正殿,照例又喊了賀姑姑來問一問徐杏今日的情況。問今日在麗正殿發生了什麽,良娣有沒有心情不好。

    賀姑姑正想找太子說吳昭訓的事,此番見太子主動問,賀姑姑自是把吳昭訓今兒過來麗正殿的事告訴了太子。

    當時吳昭訓在的時候,賀姑姑就伺候在一旁。吳昭訓所說的每一個字,她都牢牢記在了心中。

    這會兒匯報與太子知曉,賀姑姑幾乎是一字不落的。

    太子聽後點了點頭:“孤知道了。”然後抬腿便往內殿去。

    徐杏已經早早躺著睡下了,太子進了內殿見人已經躺下,他則放緩了腳步走至床前。

    徐杏雖然躺下了,但還沒睡著。所以,太子過來她知道。

    徐杏沒有裝睡,而是直接臥坐了起來。太子看著她,她就看著太子。

    太子忽而笑了起來,問她:“是因為吳昭訓?”

    徐杏知道,太子讓她先迴麗正殿,肯定是想從雁奴那裏探知她到底怎麽了。若是雁奴那裏問不到什麽的話,來了麗正殿這邊,他也肯定會再問賀姑姑。

    所以,徐杏自然也猜到了他會問有關吳昭訓的事。

    其實雖然不關吳昭訓的事,但徐杏之後不想再

    被吳昭訓煩,這會兒也隻能點頭說:“是。”

    太子則道:“她雖長得像先太子妃,但她畢竟不是。皇後覺得她能左右孤的心,那是皇後以為。放她在東宮,也就是多一口飯的事,不去理她就好。”

    想了想,又說:“知道你好清靜,你放心,她日後不會再來煩你。”

    “妾多謝殿下—體諒。”徐杏順勢服了個軟。

    不過太子的這一番話,她卻是隻信一半的。

    皇後費盡心機送吳氏入東宮,不過就是想在東宮放一個自己的眼線而已。日後,但凡太子身邊有個什麽風吹草動,皇後都能知曉。

    但這麽淺顯的計謀,她既看得出,太子必然也能。

    憑太子手腕,他若不想吳氏入東宮,若想直接從源頭上斷了皇後念想,他有的是法子。而如今卻裝著被迫一樣接受吳氏這個姬妾,接受皇後這個賞賜,不過是將計就計罷了。

    徐杏想,日後太子對吳氏,要麽會行反間計,挑撥她和皇後的關係,讓吳氏為他所用。要麽,就是借吳氏的手給皇後傳遞一些錯誤的訊息,去誤導皇後。

    但這些話,徐杏不好和太子說。當然,她也不會說。

    交心這種事,在她和太子之間是沒有的。太子最喜歡和她做的,便隻是男女間的那點事。

    一想到此,徐杏不免又微勾唇,嘴角泛起了一抹嘲諷的笑意。

    但同時她心中也很釋然。

    她和太子的關係不過如此,便是日後離開了,也沒什麽牽掛。

    這樣一想,徐杏也就沒再去問有關徐妙芝的事。本來她還想問問,他這個時候解了徐妙芝的禁足,到底是為何呢。

    自這日徐杏去過雁奴的崇仁殿後,接下來的一段日子,徐杏隔三岔五便會往崇仁殿跑上一趟。

    每迴去,都是傍晚時分雁奴下了課去。有時候會燉了湯帶過去,偶爾也會親自做幾樣菜放在食盒裏提過去,然後直接在崇仁殿用膳。

    起初幾次徐杏倒是沒提先太子妃,還是後來去的次數多了,徐杏才漸漸和雁奴談起先太子妃來。

    徐杏說:“那日我瞧見了吳昭訓,大家都說吳氏容貌十分肖似先太子妃娘娘,我沒見過先太子妃娘娘,也不知是不是真的。”

    雁奴立馬說:“我寢臥內有我阿母的畫像,你要不要去看看?”

    徐杏這才笑著:“好啊。”

    之前來崇仁殿,徐杏都是呆在外殿,這還是她第一次來雁奴的內臥。這崇仁殿的內臥要比她麗正殿的稍大一些,但擺設卻不如她那裏精致典雅。

    雁奴這裏一看就是郎君住的地方,除了必要的一些東西外,其餘地方都是空蕩蕩的。

    幾麵牆上都掛滿了畫像,每一幅畫都神態各異。能看出畫這些畫像的人畫技很好,或靜或動,皆栩栩如生,仿若畫中人下一刻就會從畫裏走出來一樣。

    吳氏的確和這畫中人很有幾分相像,但也僅限於皮囊。不論是神態,還是舉手投足間的氣質,吳氏都不敵畫中人十之一二。

    看到這樣的畫像,再想著先太子妃的為人,徐杏心中倒更是釋懷了。這樣的人,的確也不是她這等庸脂俗粉比得上的。

    “雁奴,你真的有一個好母親。”目光從各幅畫上挪開後,徐杏笑著對雁奴說。

    雁奴同意徐杏的這個說法,但他遺憾道:“可惜阿母去世時我還很小,我並不記得她的樣子了。”

    徐杏安慰他道:“若是太子妃泉下有知,知道你這麽想她念她的話,她心裏肯定會很高興的。她是一位很偉大的母親,你應該在心中記她一輩子。”

    “嗯!”雁奴非常肯定點頭,表示自己懂的。

    然後又說:“我阿父也是這樣和我說的。我阿父還說,我阿母是這世間最好的母親,他讓我一輩子都要記得阿母。”

    “他怕我會忘記阿母,所以親筆畫了許多阿母的畫像掛在我寢臥內,讓我每天睜眼就能看到阿母,每晚睡前也能看到阿母。”

    “你父親也是位好父親。”徐杏這句話說的也很誠懇。

    從十一月中旬開始,京中便熱鬧了起來。上至皇室,下到百姓,議論的都是戍北將軍凱旋一事。

    戍北大將就要歸京,聖人太子並幾個大臣這些日子一直商議的就是如何封賞那些大將。所以,這幾日太子很忙,日日披星戴月,早出晚歸。

    這日太子又是天沒亮就起了,縱然他動作已經很輕,但睡在他身邊的徐杏還是安靜睜開了眼睛。

    外麵天還黑得猶如潑了墨汁一樣,室內也十分安靜。太子為了不吵醒身邊的人,也沒喚婢子進來服侍更衣。

    見人醒了,太子則停了手上動作,坐過去說:“時辰還早。”

    徐杏其實一夜都沒怎麽睡,心裏想事情想得睡不著。

    “殿下今日又會忙到很晚?”

    徐杏就這樣側躺著問,人也沒有坐起來。

    太子輕輕“嗯”了一聲說:“還是為了戍北大將封賞一事。”

    徐杏這才爬坐起來,一頭青絲隨著她的動作傾瀉在腰後。

    她問:“殿下可是忘了什麽事?”

    太子側眸望向人,眉毛輕抬了抬,暗示她說下去。

    徐杏說:“這個月,妾還沒出去過。”

    太子倒沒忘記這事,隻是這些日子實在太忙。下了朝後日日得呆在兩儀殿內繼續議政,一議就是一整天。

    “這個月怕實在不行了,孤沒時間。”他蹙眉,倒有些抱歉的意思。

    徐杏則笑說:“妾知道殿下很忙,所以不敢無理取鬧,非要殿下帶妾出宮。但一個月一次出宮遊玩的機會,妾已經被殿下養得刁鑽了,如今不去,實在不習慣。”

    “你想自己出門嗎?”太子問。

    徐杏順勢靠進了他懷裏,側臉貼著他胸膛說:“殿下不同意嗎?若是不同意,那妾便乖乖呆在家好了。妾知道這宮裏的規矩,不會胡鬧。”

    太子本來也沒有那個意思,他就是隨口一問。被她這樣可憐兮兮一說,太子倒笑了。

    “這不是什麽事,你選好了哪一天,和孤說一聲就行。”太子同意了,難免又要叮囑幾句,“一個人出門,要多注意一些,外麵魚龍混雜,不比宮裏安全。”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獨占春色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荷風送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荷風送並收藏獨占春色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