番外21


    阿綠想和兄長一直呆一起,所以她願意嫁給兄長為妻。永久陪伴在他身邊,和他一起生兒育女。


    方才太子在,何玉姑沒好說什麽。但等太子走後,何玉姑少不得要給侄女剖析一下嫁去東宮做太子妃的各種厲害關係。


    “他是儲君,未來的君主。如今他對你有情,但他身份擺在這兒,也不能一輩子都隻對你一個人好。萬一他日後變了心,有了別的喜歡的女子呢?你欲如何?”何玉姑苦口婆心,“阿綠,現在後悔還來得及,等日後他真變了心再後悔,可就來不及了。”


    “他是這個世上對我最好的人。”阿綠重拾了九歲前的記憶後,人一夜間仿若長大成熟了不少。


    她忽然意識到這句話會傷害到姑姑,忙道歉說:“姑姑,請原諒我這樣說。可當年真的若不是有兄長,我想我早被賣去了青樓煙花之地,又哪裏還能守得住如今這般清淨的日子和清白的身子?兄長對我恩重如山,救我一命,之後,又悉心教我很多。我不想去管以後如何,那樣太累了。既然眼下我和他就是兩情相悅的,他心裏有我,我亦心裏有他,我就覺得是最好的。”


    “若之後他真變了心,我也接受。或許會難過會傷心,但定不會後悔今日的選擇。我不能……不能因為他日後有變心的可能,就從一開始就否定他,萬一他就能一心一意待我一輩子呢?我想,若我此刻為日後不確定的事而做出違心的選擇,以後才會後悔。”


    何玉姑當然知道東宮是個什麽樣的去處,她本能不希望侄女嫁去那樣的地方。其實李家這三兄弟,不論是在身份還是在年紀上,侄女嫁給衛王或齊王,都要比嫁給太子好。


    但感情這種事,是沒道理的。


    既如此,何玉姑自就不再反對。


    當然她也知道,侄女自己心甘情願,太子臨走前又給了承諾,她反對也是無用。


    太子既是給了承諾,他自是有辦法讓聖人把阿綠賜婚給他當太子妃。並且,除了太子妃外,別的什麽良娣良媛,他都沒要。


    秋日宴過後不久,宮裏指婚的聖旨下來時,整個長安城泰半的勳貴都驚著了。


    是怎麽也沒有想到,最後聖人竟會把永安侯的那個侄女賜婚給太子做太子妃。並且此番指婚,除了一個太子妃外,竟再無任何姬妾人選。


    這讓那些盤算了許久的人家,一時無法接受。


    尤其是徐國公府徐家。


    當初為了家中能送一個女兒去東宮,二女選其一,他們想也沒想,直接就選了養在身邊多年的二娘。可如今,和東宮太子有打小一起長大情分的是那個人,被賜婚到東宮做太子妃的也是那個人。


    徐國公是既後悔又氣憤!


    早知道事情會是今天這個樣子,他當初是怎麽也要認迴阿綠的。


    可如今,他已經沒了退路可走。


    當時,是他自己親口在禦前,當著眾多臣子的麵,親口說阿綠是何夫人的女兒的。若是如今再向何家討要阿綠,便就是犯了欺君之罪。


    這可不是個小的罪名。


    所以,徐國公沒有別的法子,隻能打碎了牙和血往肚子裏咽。雖然他也能想明白,當時他之所以那般著急給阿綠定一個何氏女的身份,乃是那永安侯故意激他的。


    但又怎樣?他就是吃了這個虧了!


    他再恨永安侯,也不能衝去她府上以此嚴詞厲問,他不夠理直氣壯。


    得知被賜婚為太子妃的人是阿綠後,衛王還好,真心笑著給二人道賀了。但齊王卻很氣。


    “你們是什麽時候好上的?我怎麽沒看出來?”齊王說,“之前為何也不透露一二?還瞞著我……和三哥!”


    衛王卻打趣他說:“雖也瞞著我了,但我卻是一早就知道了。是你自己心不細,自己沒看出來,怪誰?”


    齊王更氣。


    但齊王氣性來的快,去的也快。當他得知阿綠已經記起了自己其實就是如娘時,又不氣了。


    定了婚後,阿綠更無所顧忌,常常往東宮跑。除了還沒圓房外,二人倒是率先過起了小夫妻的生活。


    太子雖忙,但卻總能抽出空閑來每隔幾天就陪阿綠出城去玩。有的時候會捎帶上衛王齊王兄弟二人,有時候隻想過二人世界時,總有借口能把這二人撇下。


    阿綠總歸也不是從小就受著大家閨秀的禮數長大的,她雖潔身自好,也有本分,但不至於過於刻板。何況,她也總喜歡挨著太子,喜歡他牽著自己手散步,也喜歡他親吻自己額頭,更喜歡二人什麽都不說,就這樣安安靜靜依偎在一起。


    一起看日落,一起看日出。


    阿綠是過完及笄禮後才嫁去的東宮,十五歲入東宮,隔了一年多,十七歲懷的身子。


    阿綠雖貪玩,但卻知道輕重。知道懷了身子後,就不能為所欲為想做什麽就做什麽了。


    她聽東宮裏教養嬤嬤的話,好好吃飯,好好休息。


    但總憋在東宮不出門,她也悶得慌。故而胎坐穩了後,孕肚有四五個月大時,太子向聖人請了幾天的假,擇了個秋高氣爽的好季節,專門帶著阿綠出城去山上華清宮住了幾日。


    山上有皇家寺廟金龍寺,寺廟裏有一位德高望重的高僧。這日太子帶著阿綠徒步慢悠悠從華清宮徒步往金龍寺去時,半道上恰巧遇到了那位高僧。


    高僧隻瞥了眼阿綠的肚子,就告手“阿彌陀佛”了一聲,然後對太子和阿綠道:“女施主分娩那日,必將霞光滿天,天上金龍環繞。此乃天生帝王命,盛世之英主,乃蒼生之福。阿彌陀佛”


    高僧隻留下這麽一句話,就走了。


    太子和阿綠麵麵相覷。


    太子意欲再問個清楚,但一迴頭,卻不見了神僧蹤影。


    阿綠輕輕摸著自己肚子,問太子:“他是金龍寺的高僧?”


    太子一邊扶著妻子,一邊伴她一起繼續往前去,然後迴她話道:“金龍寺乃皇家寺廟,曾幾次隨父皇來過這裏,但卻從未見過此人。”


    阿綠則很願意信這位高僧的話:“他說我肚子裏的這個是盛世英主,是不是他日後能造福天下子民,開創盛世?”


    太子則是將信將疑的,他聽阿綠這樣說,就笑著抬手蹭了下她鼻尖。


    “想來是真的。”太子順著阿綠話說,“我們的孩子若能是日後的英主,不僅是天下蒼生之福,也是我的福氣。而這一切,都是我們阿綠的功勞,阿綠十月懷胎辛苦了。”


    辛苦的確是很辛苦的,但阿綠卻覺得很幸福。


    她走的有些累了,太子就扶著她於一旁的石塊上坐下來。親自拿了帕子替她擦了臉上細密的汗珠後,太子則把阿綠的腿抬起,抱到自己跟前,擱置在自己的腿上。


    懷孕的女人很辛苦,初期不僅會有孕吐反應,之後身上還會浮腫。


    阿綠近來倒是沒了孕吐,但腳卻漸有些腫起來了。太子心疼她,故而每每坐下來時,都會脫了阿綠的鞋,幫她揉一揉腳。


    阿綠對此沒什麽難為情的,她和兄長都是夫妻了,彼此早是坦誠相待的關係,又怎會難為情這個。


    且阿綠也習慣了太子如此對她,坐下來後,阿綠說:“等我們的孩子降世了,我們一定要對她/他很好很好。我們一起教她/他讀書識字,教她/他習武,要讓他/她做這個世上最幸福的人。”


    太子知道,阿綠在五歲前吃了很多苦,故而才會如此執著於這個。


    她想把她自己幼年時從沒感受到過的盡數都給自己的孩子。


    太子心疼阿綠,自然也心疼他們的孩子。


    太子和阿綠已經在展望未來,憧憬著日後的三口之家。


    想起不久之後將會有一個帶著他們二人血脈的小生命降世,二人都期待得不行。


    小皇孫是在萬眾期待下降世的,正如幾個月前那位高僧所言一樣,皇孫降世之時,紅光遍天,天上似有霞光布成金龍的模樣籠罩在產房。


    而阿綠生小皇孫還算順利,分娩時沒吃什麽苦。


    從肚子開始痛,到有嬰兒呱呱哭,前後不到一個時辰功夫。


    阿綠生下孩子後醒來,腦袋還很清醒。穩婆把皇孫洗幹淨,又滾了裹巾來,放他在阿綠身邊睡。


    太子則一直陪在阿綠身邊,二人手緊緊握在一處。


    太子給長子取一“佼”字為名,又送了他個小名,叫雁奴。


    雁奴自幼是集萬千寵愛長大的,不僅父親母親疼他愛護他,太極宮的祖父祖母也喜歡他,稀罕他。還有幾位皇叔,也都對他特別好。


    但雁奴自幼就十分懂事,哪怕是調皮淘氣,也都是有分寸的。


    等到了開蒙的年紀,更是一頭猛紮進書海裏,認認真真跟著文武師父學習。


    更甚至後來,有了弟弟妹妹,雁奴更是擔起了照顧一雙弟妹的責任。


    太子和阿綠見長子很有長兄風範,且也願意親自教養弟妹,二人索性就把幼子和長女皆送去了雁奴的崇仁殿,讓他們兄妹三人一起學習生活。而他們二人,索性又過起了你儂我儂誰的二人生活。


    阿綠覺得已經有了兩個兒子和一個閨女,不想再生了。太子尊重她,每每再行房,便避開重要的日子。


    等到了雁奴成年,能獨當一麵時,李鄴則把江山徹底交給了兒子打理,他則退為太上皇,帶著太上皇後阿綠離開了長安城,出門遊山水去了。


    正如高僧所言,新一代帝王乃是英主。他在位期間,開創了大魏盛世,不但民間富饒百姓安居,更是開疆拓土。他在位期間,中原王朝的疆土,乃最廣袤。


    是為,一代英宗。


    【第三世完】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獨占春色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荷風送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荷風送並收藏獨占春色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