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八十七章 喜新厭舊(二合一)
我的仇敵成了我的道侶 作者:藍薬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深沉夜色裏,小舟已不再漾起碧波,隻餘一圈圈細微漣漪,月色間由內而外蕩了開去。
殷聽雪委實不耐折騰,臥在陳易的懷裏,任由著他的鼻息打在脖頸上,俏臉通紅。
而陳易虛合著眸子,享受著她的嬌小乖順。
夜色漸,茫茫無聲,殷聽雪鼻尖隻嗅到發幹的汗味,眉頭皺了起來,攥緊了被褥。
她的腦袋側了側,下顎蹭到了陳易的脖頸,他就低頭看她。
“還不睡?”陳易調笑問道。
殷聽雪沒迴答,而是反問道:“…你滿意了?”
滿意?
陳易摟著她纖細的腰,之前那段時日以來,倒真是受夠了殷聽雪的貧瘠,像是吃慣了饕餮盛宴的人迴頭應付八珍玉食,美則美矣,但怎麽琢磨怎麽不是滋味。
而不久前有過番善事人的高麗女子相伴,膏腴肥肉可飽腹,小狐狸就像餐後餘興般叫人滿意得不能再滿意。
“滿意了。”陳易柔聲說著,末了親了親她的後腦勺。
殷聽雪側著臉,眼角餘光覽到些許麵頰輪廓,陳易則望著她那帶嬰兒肥的小臉,渾圓得像是小丘,邊沿處可見點點月光。
陳易慢慢道:“你怎麽不長個呢?”
“在長呀。”
“都要十七了,沒機會長了。”
“…有機會的…隻要你不欺負得那麽狠……”
“都怪我?”
殷聽雪聽出他有意刁難,但也不跟他駁斥,而是道:“那怪我吧。”
“倒是會說話。”
陳易揉了揉她腦袋,小狐狸總是順著他的意思來,很少爭辯,幾乎百依百順,與其說是逆來順受的軟弱,倒不如說是一種妥協的抗拒,她的心底總有點剛強,總會認死理。
想到這,不知怎麽地,陳易兀然有些不滿起來。
相伴這麽久,殷聽雪似乎從未跟他撒過嬌,與之相較,大殷反倒時不時就嬌聲暗唱……還不待他思緒成型,耳畔邊忽來少女聲音:“你怎麽之前總不滿意,這迴才滿意?”
陳易擱置思緒,應聲道:“沒辦法,見過世麵了。”
且不論大殷和女王爺,甚至不論祝莪冬貴妃,哪怕是閔寧,雖說一般貧瘠,但手臂大腿腹部上的肌肉線條也別有韻味,更有一身俠氣,至於殷聽雪,她太不耐折騰了。
“可你以前很…纏我的。”
“纏你?那是沒得選。”
“噢…”殷聽雪垂下眉頭,“你太喜新厭舊了。”
陳易心腸兀然一柔,其實很早之前也還好,畢竟身邊就殷聽雪這一個女子,何況她又生得極美,更叫人憐愛,所以那話做不得假,因此終日跟她相伴,隻是之後…女人愈發多了,也見過別的滋味,迴過頭來,她反倒更像是一碗沁人心肺的解酒茶。
特別是在大小殷開殷趴時,那時往往是陳易最滿意的。
“哪裏喜新厭舊了。”陳易摟她更緊,親了又親,“都要跟你十輩子,還不滿意?”
殷聽雪沒有迴話,隻是任由陳易摟住她。
不消多時,陳易的力道放鬆了些,她則轉過身。
許是聽出他心情不錯吧,殷聽雪壯起膽子來道:“夫君…你是不是經常跟我不滿意?”
叫夫君往往都是有事求他…陳易雖知此理,仍不住心軟道:“偶爾吧。”
“…我也不滿意……”她頓了頓,生怕誤會道:“你太兇了。”
這嫌中帶誇,誰受得了,陳易很是受用,一句討他不快,十句叫他開心,這小狐狸放在史書裏,隻怕是禍國殃民的美人。
他不禁好笑道:“你到底想說什麽,就直說好了。”
殷聽雪遂咬咬牙,直接道:“以後少一點弄,不要那麽好色,成嗎?不是不弄,夫妻嘛…可我受不住,心裏不舒服。”
她沒有殷惟郢那般不顧世俗的道心,更沒有女子王爺的滿腔豪放,王府的教養下讓她雖不至於避之如蛇蠍,但心裏對那事仍本能排斥,或多或少因為這樣,所以陳易格外愛欺負她。
不是第一次聽殷聽雪提到這要求了,陳易不置可否,反而戲謔問道:“不弄這事,那睡覺時做什麽?”
“跟平常一樣吧…就親一親,抱一抱,摟在一起睡覺多好呀。”她頓了頓,“我要是有個殷聽雪摟,我別的什麽都不想了。”
“倒是臭美。”
“那你不要摟我呀。”
“偏要。”
……
夜已不覺深了,小舟月色間泛波而行,殷聽雪後半夜又求過幾迴,隻是太過疲倦,不覺間已睡下,打起輕微鼾聲,陳易低頭吻了下她的額頭,想趁她睡著時說些肉麻話,可她若是裝睡聽到,那就不好了。
……………
京城內,太後告病已有多時,年前一月便不再有朝會,許多政務要麽擠壓著等著處理,要麽便在內閣商議後轉交尚書內省,雖叫人心覺可疑,但年節休沐到了,百官偃旗息鼓,一時京中風平浪靜。
“娘娘,人帶來了。”
某處安家置辦的宅院中,歸魂雀領著冬貴妃繞過了屏風,迎向了那翻看密折的雍容女子。
她掃過來時,雙手仍被緊銬的冬貴妃,彎下膝蓋柔柔福了一禮,姿儀從上到下無可挑剔。
“好會裝模做樣。”安後語帶譏諷。
冬貴妃並無反駁,隻輕輕點頭道:“可娘娘交代的事,終歸是做成了。”
“雜事一樁罷了,你要邀功?”
“娘娘的雜事,就是臣天大的本份事。”冬貴妃應得滴水不露,麵上還帶著討好的淺笑。
安後看在眼裏,揮了揮手,讓一旁的歸魂雀退下。
高麗女子善事人,除卻不下於寵臣般揣摩聖心的手段外,更因高麗女子往往愛行動,不滿於相夫教子,無論爭寵還是鬥豔,都樣樣在行,更能下得了狠心,所以慣常的妃子,往往都不如高麗妃子容易得到寵幸。
安後放下手中密折,慢慢道:“你的事,本宮前夜都從喜鵲閣裏聽全了。”
“娘娘未必真能聽全。”
“你是說喜鵲閣瞞我?”安後語氣微妙。
倘若別人,早已被這句話引蛇出洞,再順水推舟,說上別有用心之言,以為自己牟取利益。
隻是冬貴妃了解這女人,哪怕深居冷宮中,亦憑借女官、宮女們的反應做出推斷,再加之她與安後也有幾次會麵。
安後常常會這般看似推心置腹,實則又刻薄寡恩,喜怒無常,一點點建立起臨朝稱製的權威。
宮廷權術,帝王心思,這般的人物,冬貴妃自小經高麗兩班貴族內的血腥權鬥,早已耳濡目染。
“不是喜鵲閣瞞了太後。”
“那就是你瞞了喜鵲閣?”
冬貴妃搖了搖頭道:“臣也沒有瞞喜鵲閣,隻是有些事,聽不同的人說,著重點不同。”
“哦?”安後麵露沉吟。
冬貴妃垂下眼瞼,銬住的雙手亦是下垂,漫不經心道:“臣與他野合時,看見他胸口還留著吊墜。”
“…繼續。”
安後不動聲色。
冬貴妃卻恰到好處地麵露喜色,道:“是!”
旋即,她便把前夜的事原原本本講述一番,雖與喜鵲閣如出一轍,但明裏暗裏中,更強調那人的依依不舍,以及無端眷戀。
“……臨別時我向他贈詩,‘明朝相別後,情與碧波長’。”
安後沉吟片刻後道,“他如何以對?”
“無言以對。”冬貴妃慢慢道:“臣聽許多文人說,最多心緒是無言。”
言下之意,不言自明。
安後不禁沉吟,冬貴妃的所有話,包括這句詩都與喜鵲閣的報告如出一轍,如今聽她親口講述,竟真有些不一樣的感觸,或許…那人對這高麗女子暗藏深情?
她一時沒能想到,陳易那不是無言,而是完全不懂詩詞韻腳,作不出詩來。
冬貴妃垂著眸,眼角隱約有些許情絲,似動了春心一般。
冬貴妃迴來的第一時間不是見的太後,而是先送到喜鵲閣處審問一迴,其結果再由喜鵲閣座主交代給太後,後者對她的不信任,可見一斑,冬貴妃更是心知肚明,所以…她必須做出些動作。
安後迴過神來,笑問道:“詩倒還不錯,你自己作的?”
“不敢賣名,是臣故鄉的一位名妓所作,是為黃真娘。”冬貴妃談及故鄉的時候,猶有一縷驕傲,便是這般,才是高麗女子跟其他妃子的一大區別。
安後並沒有探聽的打算,還是留給別人去聽吧,眼下她隱約有幾分深談的意味,卻馬上按了下來,她仍舊不動聲色。
“以後不必特意到本宮麵前交代。”
冬貴妃眼眸裏閃過一絲失望之色,稍微退後幾步。
接著,安後抬起密折,道:“話說迴來,你對白蓮教很感興趣,不妨看看這番密折。”
冬貴妃聞言做出轉憂為喜的模樣。
她更知道這副模樣會被安後看在眼裏。
自先帝駕崩,太後掌權後,冬貴妃都有自信她是最能體會聖意的人。
“白蓮賊子禍亂湖廣,更引妖邪攻城,還糾結了南疆的魔教中人暗中相助……”
冬貴妃心中默念,將這些都記在心裏,以便不時之需,而讀到末尾時,她瞳孔微縮,
“按察使韓讓被白蓮教聖母誅殺軍中,相助者是天下第十的瞎眼箭。”
按察使是正三品的大官,提點整個湖廣的刑事,卻被人誅殺於軍中,其中還有天下前十的蹤跡,冬貴妃的麵色瞬間凝重起來,任她如何作想,都想不到這一迴白蓮教亂,竟會鬧得如此之大,隻怕湖廣無論山水精怪,還是武林江湖,都被扯入到這漩渦之中。
若是如此,那麽他們黃嶽寺在湖廣的人就得趕緊撤迴來……
冬貴妃不禁想看更多的密折,但心念剛起,眼前的密折便被安後收起。
她怔了片刻,旋即馬上反應過來道:“臣本待罪之身,險些失儀了。”
安後眼眸微斂。
這朝中無甚根基勢力的冬貴妃,好用是好用的,隻是…尚需敲打,更需警惕。
…………
一國之君或一國之母擅自移駕離宮,本為國事大忌,更何況朝中林黨雖滅,但仍傾軋不斷,彼此彈劾不斷,稍有不慎,便會會給人渾水摸魚、政變登臨大寶的可趁之機,此等故事,史書中屢見不鮮,譬如宋金時海陵王南征,題詩雲“萬裏車書一混同,江南豈有別疆封?”,何等豪氣雄壯,但後方金世宗政變登基,海陵王旋即遭遇兵變,死於亂兵叢中。
不過,大虞終究並非那些蠻夷王朝,且不論京城漢地安穩,少有謀逆大亂,更何況安後此番出行,不僅攜走了小皇帝,還將宮中璽印一並帶去,再加之無人知曉她此番南下,便是到了二月時,京城也會井然有序,一切照常,縱使知道安後離宮,朝廷局勢也不見得會動蕩不安,難不成扶景王政變登基麽?
上元將近,京城彌漫在一派喜氣洋洋的氣氛中。
崔家的家主崔逋街上路遇同僚,以及兩位禮部官員,互相道喜之後,便被邀去飲酒。
“可還有別客啊?”
同僚一場,不好拒絕,林逋也想著多拉近關係,隻是若是接近了些不該接近的人,可就不好了。
湖廣的左右布政使、都指揮使皆有定安黨舉薦,其中都指揮使蘇鴻濤,還被景王親自接見,然而如今卻鬧白蓮教亂,滿地狼藉,待教亂平息之後,勢必要追究旁人,宮中更說不準會以此發難,打壓乃至摧毀定安黨。
已經沒了林黨大樹庇護,崔逋自然是明哲保身,及時跟原來相好的定安黨劃清界限。
“國子監的杜太學會來,翰林院喬掌院……”
崔逋聽見幾人都是定安黨人,隨意寒暄幾句,搖了搖頭道:“罷了罷了,家中有事,實在不好同去,更何況我等朝廷官吏,難免有結黨營私之嫌,林黨之事曆曆在目,還是做好本份工作為妙。”
“崔郎中何必這般迂腐?”見他這般說辭,一人不住道。
崔逋嗓音板正,顯得格外鄭重:“便當我是迂腐吧,我委實不願以權謀私,踏入汙濁之中,是了,我就是迂腐君子。”
幾人旋即不歡而散。
崔逋並無惱意,恰恰相反,他很慶幸自己安守本份,及時劃清界限,更慶幸多虧林琬悺,崔家多了層聖眷在身,到時教亂平定,追究起湖廣之事,再怎麽也不會追究到他頭上。
然而沒過幾日,崔逋便收到了自吏部左遷禮部的任命。
殷聽雪委實不耐折騰,臥在陳易的懷裏,任由著他的鼻息打在脖頸上,俏臉通紅。
而陳易虛合著眸子,享受著她的嬌小乖順。
夜色漸,茫茫無聲,殷聽雪鼻尖隻嗅到發幹的汗味,眉頭皺了起來,攥緊了被褥。
她的腦袋側了側,下顎蹭到了陳易的脖頸,他就低頭看她。
“還不睡?”陳易調笑問道。
殷聽雪沒迴答,而是反問道:“…你滿意了?”
滿意?
陳易摟著她纖細的腰,之前那段時日以來,倒真是受夠了殷聽雪的貧瘠,像是吃慣了饕餮盛宴的人迴頭應付八珍玉食,美則美矣,但怎麽琢磨怎麽不是滋味。
而不久前有過番善事人的高麗女子相伴,膏腴肥肉可飽腹,小狐狸就像餐後餘興般叫人滿意得不能再滿意。
“滿意了。”陳易柔聲說著,末了親了親她的後腦勺。
殷聽雪側著臉,眼角餘光覽到些許麵頰輪廓,陳易則望著她那帶嬰兒肥的小臉,渾圓得像是小丘,邊沿處可見點點月光。
陳易慢慢道:“你怎麽不長個呢?”
“在長呀。”
“都要十七了,沒機會長了。”
“…有機會的…隻要你不欺負得那麽狠……”
“都怪我?”
殷聽雪聽出他有意刁難,但也不跟他駁斥,而是道:“那怪我吧。”
“倒是會說話。”
陳易揉了揉她腦袋,小狐狸總是順著他的意思來,很少爭辯,幾乎百依百順,與其說是逆來順受的軟弱,倒不如說是一種妥協的抗拒,她的心底總有點剛強,總會認死理。
想到這,不知怎麽地,陳易兀然有些不滿起來。
相伴這麽久,殷聽雪似乎從未跟他撒過嬌,與之相較,大殷反倒時不時就嬌聲暗唱……還不待他思緒成型,耳畔邊忽來少女聲音:“你怎麽之前總不滿意,這迴才滿意?”
陳易擱置思緒,應聲道:“沒辦法,見過世麵了。”
且不論大殷和女王爺,甚至不論祝莪冬貴妃,哪怕是閔寧,雖說一般貧瘠,但手臂大腿腹部上的肌肉線條也別有韻味,更有一身俠氣,至於殷聽雪,她太不耐折騰了。
“可你以前很…纏我的。”
“纏你?那是沒得選。”
“噢…”殷聽雪垂下眉頭,“你太喜新厭舊了。”
陳易心腸兀然一柔,其實很早之前也還好,畢竟身邊就殷聽雪這一個女子,何況她又生得極美,更叫人憐愛,所以那話做不得假,因此終日跟她相伴,隻是之後…女人愈發多了,也見過別的滋味,迴過頭來,她反倒更像是一碗沁人心肺的解酒茶。
特別是在大小殷開殷趴時,那時往往是陳易最滿意的。
“哪裏喜新厭舊了。”陳易摟她更緊,親了又親,“都要跟你十輩子,還不滿意?”
殷聽雪沒有迴話,隻是任由陳易摟住她。
不消多時,陳易的力道放鬆了些,她則轉過身。
許是聽出他心情不錯吧,殷聽雪壯起膽子來道:“夫君…你是不是經常跟我不滿意?”
叫夫君往往都是有事求他…陳易雖知此理,仍不住心軟道:“偶爾吧。”
“…我也不滿意……”她頓了頓,生怕誤會道:“你太兇了。”
這嫌中帶誇,誰受得了,陳易很是受用,一句討他不快,十句叫他開心,這小狐狸放在史書裏,隻怕是禍國殃民的美人。
他不禁好笑道:“你到底想說什麽,就直說好了。”
殷聽雪遂咬咬牙,直接道:“以後少一點弄,不要那麽好色,成嗎?不是不弄,夫妻嘛…可我受不住,心裏不舒服。”
她沒有殷惟郢那般不顧世俗的道心,更沒有女子王爺的滿腔豪放,王府的教養下讓她雖不至於避之如蛇蠍,但心裏對那事仍本能排斥,或多或少因為這樣,所以陳易格外愛欺負她。
不是第一次聽殷聽雪提到這要求了,陳易不置可否,反而戲謔問道:“不弄這事,那睡覺時做什麽?”
“跟平常一樣吧…就親一親,抱一抱,摟在一起睡覺多好呀。”她頓了頓,“我要是有個殷聽雪摟,我別的什麽都不想了。”
“倒是臭美。”
“那你不要摟我呀。”
“偏要。”
……
夜已不覺深了,小舟月色間泛波而行,殷聽雪後半夜又求過幾迴,隻是太過疲倦,不覺間已睡下,打起輕微鼾聲,陳易低頭吻了下她的額頭,想趁她睡著時說些肉麻話,可她若是裝睡聽到,那就不好了。
……………
京城內,太後告病已有多時,年前一月便不再有朝會,許多政務要麽擠壓著等著處理,要麽便在內閣商議後轉交尚書內省,雖叫人心覺可疑,但年節休沐到了,百官偃旗息鼓,一時京中風平浪靜。
“娘娘,人帶來了。”
某處安家置辦的宅院中,歸魂雀領著冬貴妃繞過了屏風,迎向了那翻看密折的雍容女子。
她掃過來時,雙手仍被緊銬的冬貴妃,彎下膝蓋柔柔福了一禮,姿儀從上到下無可挑剔。
“好會裝模做樣。”安後語帶譏諷。
冬貴妃並無反駁,隻輕輕點頭道:“可娘娘交代的事,終歸是做成了。”
“雜事一樁罷了,你要邀功?”
“娘娘的雜事,就是臣天大的本份事。”冬貴妃應得滴水不露,麵上還帶著討好的淺笑。
安後看在眼裏,揮了揮手,讓一旁的歸魂雀退下。
高麗女子善事人,除卻不下於寵臣般揣摩聖心的手段外,更因高麗女子往往愛行動,不滿於相夫教子,無論爭寵還是鬥豔,都樣樣在行,更能下得了狠心,所以慣常的妃子,往往都不如高麗妃子容易得到寵幸。
安後放下手中密折,慢慢道:“你的事,本宮前夜都從喜鵲閣裏聽全了。”
“娘娘未必真能聽全。”
“你是說喜鵲閣瞞我?”安後語氣微妙。
倘若別人,早已被這句話引蛇出洞,再順水推舟,說上別有用心之言,以為自己牟取利益。
隻是冬貴妃了解這女人,哪怕深居冷宮中,亦憑借女官、宮女們的反應做出推斷,再加之她與安後也有幾次會麵。
安後常常會這般看似推心置腹,實則又刻薄寡恩,喜怒無常,一點點建立起臨朝稱製的權威。
宮廷權術,帝王心思,這般的人物,冬貴妃自小經高麗兩班貴族內的血腥權鬥,早已耳濡目染。
“不是喜鵲閣瞞了太後。”
“那就是你瞞了喜鵲閣?”
冬貴妃搖了搖頭道:“臣也沒有瞞喜鵲閣,隻是有些事,聽不同的人說,著重點不同。”
“哦?”安後麵露沉吟。
冬貴妃垂下眼瞼,銬住的雙手亦是下垂,漫不經心道:“臣與他野合時,看見他胸口還留著吊墜。”
“…繼續。”
安後不動聲色。
冬貴妃卻恰到好處地麵露喜色,道:“是!”
旋即,她便把前夜的事原原本本講述一番,雖與喜鵲閣如出一轍,但明裏暗裏中,更強調那人的依依不舍,以及無端眷戀。
“……臨別時我向他贈詩,‘明朝相別後,情與碧波長’。”
安後沉吟片刻後道,“他如何以對?”
“無言以對。”冬貴妃慢慢道:“臣聽許多文人說,最多心緒是無言。”
言下之意,不言自明。
安後不禁沉吟,冬貴妃的所有話,包括這句詩都與喜鵲閣的報告如出一轍,如今聽她親口講述,竟真有些不一樣的感觸,或許…那人對這高麗女子暗藏深情?
她一時沒能想到,陳易那不是無言,而是完全不懂詩詞韻腳,作不出詩來。
冬貴妃垂著眸,眼角隱約有些許情絲,似動了春心一般。
冬貴妃迴來的第一時間不是見的太後,而是先送到喜鵲閣處審問一迴,其結果再由喜鵲閣座主交代給太後,後者對她的不信任,可見一斑,冬貴妃更是心知肚明,所以…她必須做出些動作。
安後迴過神來,笑問道:“詩倒還不錯,你自己作的?”
“不敢賣名,是臣故鄉的一位名妓所作,是為黃真娘。”冬貴妃談及故鄉的時候,猶有一縷驕傲,便是這般,才是高麗女子跟其他妃子的一大區別。
安後並沒有探聽的打算,還是留給別人去聽吧,眼下她隱約有幾分深談的意味,卻馬上按了下來,她仍舊不動聲色。
“以後不必特意到本宮麵前交代。”
冬貴妃眼眸裏閃過一絲失望之色,稍微退後幾步。
接著,安後抬起密折,道:“話說迴來,你對白蓮教很感興趣,不妨看看這番密折。”
冬貴妃聞言做出轉憂為喜的模樣。
她更知道這副模樣會被安後看在眼裏。
自先帝駕崩,太後掌權後,冬貴妃都有自信她是最能體會聖意的人。
“白蓮賊子禍亂湖廣,更引妖邪攻城,還糾結了南疆的魔教中人暗中相助……”
冬貴妃心中默念,將這些都記在心裏,以便不時之需,而讀到末尾時,她瞳孔微縮,
“按察使韓讓被白蓮教聖母誅殺軍中,相助者是天下第十的瞎眼箭。”
按察使是正三品的大官,提點整個湖廣的刑事,卻被人誅殺於軍中,其中還有天下前十的蹤跡,冬貴妃的麵色瞬間凝重起來,任她如何作想,都想不到這一迴白蓮教亂,竟會鬧得如此之大,隻怕湖廣無論山水精怪,還是武林江湖,都被扯入到這漩渦之中。
若是如此,那麽他們黃嶽寺在湖廣的人就得趕緊撤迴來……
冬貴妃不禁想看更多的密折,但心念剛起,眼前的密折便被安後收起。
她怔了片刻,旋即馬上反應過來道:“臣本待罪之身,險些失儀了。”
安後眼眸微斂。
這朝中無甚根基勢力的冬貴妃,好用是好用的,隻是…尚需敲打,更需警惕。
…………
一國之君或一國之母擅自移駕離宮,本為國事大忌,更何況朝中林黨雖滅,但仍傾軋不斷,彼此彈劾不斷,稍有不慎,便會會給人渾水摸魚、政變登臨大寶的可趁之機,此等故事,史書中屢見不鮮,譬如宋金時海陵王南征,題詩雲“萬裏車書一混同,江南豈有別疆封?”,何等豪氣雄壯,但後方金世宗政變登基,海陵王旋即遭遇兵變,死於亂兵叢中。
不過,大虞終究並非那些蠻夷王朝,且不論京城漢地安穩,少有謀逆大亂,更何況安後此番出行,不僅攜走了小皇帝,還將宮中璽印一並帶去,再加之無人知曉她此番南下,便是到了二月時,京城也會井然有序,一切照常,縱使知道安後離宮,朝廷局勢也不見得會動蕩不安,難不成扶景王政變登基麽?
上元將近,京城彌漫在一派喜氣洋洋的氣氛中。
崔家的家主崔逋街上路遇同僚,以及兩位禮部官員,互相道喜之後,便被邀去飲酒。
“可還有別客啊?”
同僚一場,不好拒絕,林逋也想著多拉近關係,隻是若是接近了些不該接近的人,可就不好了。
湖廣的左右布政使、都指揮使皆有定安黨舉薦,其中都指揮使蘇鴻濤,還被景王親自接見,然而如今卻鬧白蓮教亂,滿地狼藉,待教亂平息之後,勢必要追究旁人,宮中更說不準會以此發難,打壓乃至摧毀定安黨。
已經沒了林黨大樹庇護,崔逋自然是明哲保身,及時跟原來相好的定安黨劃清界限。
“國子監的杜太學會來,翰林院喬掌院……”
崔逋聽見幾人都是定安黨人,隨意寒暄幾句,搖了搖頭道:“罷了罷了,家中有事,實在不好同去,更何況我等朝廷官吏,難免有結黨營私之嫌,林黨之事曆曆在目,還是做好本份工作為妙。”
“崔郎中何必這般迂腐?”見他這般說辭,一人不住道。
崔逋嗓音板正,顯得格外鄭重:“便當我是迂腐吧,我委實不願以權謀私,踏入汙濁之中,是了,我就是迂腐君子。”
幾人旋即不歡而散。
崔逋並無惱意,恰恰相反,他很慶幸自己安守本份,及時劃清界限,更慶幸多虧林琬悺,崔家多了層聖眷在身,到時教亂平定,追究起湖廣之事,再怎麽也不會追究到他頭上。
然而沒過幾日,崔逋便收到了自吏部左遷禮部的任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