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四十一章 她怎麽今非昔比了(二合一)
我的仇敵成了我的道侶 作者:藍薬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她全然想不到閔寧會動手去搶。
頭發兀然披散,殷惟郢眸裏驚怒交加,而在她的目光下,閔寧悠哉遊哉地把簪子戴到了發間。
閔寧本就束著單馬尾,煙霞雲紋簪一戴到上麵,好似錦上添花,葉影斑駁間錯開淡銀色的光澤,更讓殷惟郢難受的是,這發簪其實…還蠻適合閔寧的。
這怎麽能行?!
女冠心裏氣急,正欲伸手,但旋即收迴,念頭百轉千迴,她神色淡然道:
“你既然想要就借給你了。”
閔寧隻是笑了笑,也不管她怎麽想,轉身就走。
看著那耀武揚威的背影,殷惟郢暗暗攥了攥拳頭。
陳易跟她經曆了這麽多的艱難曲折,好不容易把這定情信物送給她,可是竟然被人這樣奪去了,她銀牙緊咬,別說陳易知道後會看出些什麽,自己到時就糟了,就算他看不出來,殷惟郢也不想它被誰人奪走。
隻是如果暴露自己心急如焚,隻怕閔寧就看出端倪,除此之外,在這姓閔的麵前,殷惟郢絕不想低她一頭。
如果陳易在就好了,說不準能吹上兩句枕邊風,拿捏拿捏他,雖不可能讓他恨閔寧吧,起碼能讓他更親近自己,給這閔寧添堵。
殷惟郢深吸一氣,瞧見天已完全亮堂,不再多想,走迴到營地裏。
陸英這時醒了,她看見女冠過來,瞬間就想到了夢中的景象。
那真的是夢嗎?
醒來之後,夢境的景象仍然曆曆在目,陸英不禁去想,如果真是夢的話還好,可如果不是夢,麵對地府閻王鬼差齊至,太華神女能如此淡然自若,這是何等堅韌的道心?
怪不得能讓他甘之如飴地當鼎爐。
陸英默默歎了口氣,也不知該說什麽,就隻有佯裝無意地撥弄篝火。
可篝火熄滅很久了。
不消多時,三女再度啟程。
也不知是否錯覺,今日天穹較以往清澈了不少,林間吹拂起了和煦的風。
山道一路通暢,兩側樹叢林立,走過一段往上的山道,踏出一步時險些踏空,閔寧低頭一看,眼前突兀割開一個大裂穀。
懸崖峭壁聳立兩旁,銳利的劍意橫生於穀底,留下成千上百道溝壑,三女再往兩側一看,隻見一座座洞窟開鑿於絕壁之上,千百具蒲團上打坐的屍骨拉起壯觀的驚悚。
隻有一條小路沿著峭壁通往遠方。
閔寧走在最前,踏上這條道路,兩位女道隨後跟上,陰風森森,吹得人頭皮發麻,腳下便是萬丈深淵。
殷惟郢凝望著閔寧的背影,煙霞雲紋簪爍爍銀光落眼,她好幾次忍耐住推人一下的心思。
順著絕壁上的道路深入,雷霆忽然炸裂在山穀間,陰雲籠罩著天穹,閔寧持刀緩步而行,警心之法略微躍動,她橫掃四周,一口氣遲遲不鬆,幾乎草木皆兵。
繞過一個拐角,絕壁上的山路直入山中,甬道不是天然,石壁有鐵器開鑿的痕跡,三女深入其中,莫名的陰鬱感籠了過來。
漆黑得伸手不見五指,隱約間透著悚然。
噗嗒一點聲響,殷惟郢嚇了一跳,轉過頭才發現是火折子點了起來。
風聲嘶嘶,刺得人毛骨悚然,洞窟內格外的靜,窸窸窣窣的腳步聲迴蕩,似有外人在場,可再仔細一聽,又發現隻是三人的腳步聲迴蕩,殷惟郢唿吸急促起來。
牆壁上蔓延著刺骨的寒意。
漸漸的,眼前的甬道收窄起來,僅容一人走過,裏麵更是昏暗陰森,細弱的風從裏麵吹來,火折子上的火焰都小了一圈。
寒意滲入內心。
三人不禁腳步放慢,暗施卜卦之法。
無一例外地,顯示其中並無危險。
裏麵好像很安全……
三女不經意間互望一眼,見到那卜卦的手勢,不約而同地毛骨悚然、汗毛倒豎。
裏麵一如既往的空寂,更深處黑得伸手不見五指。
慢慢探入其中,微弱的火光勾勒著隱約輪廓,空間寬敞了些許,陰影裏,似乎有座某種法台輪廓的屹立。
三女在深入幾分,
一股濃烈的血腥味湧入鼻中!
沒有人發出聲音,四周的風好似也停了下來,如同凝固牆上的斑斑血痕,殷惟郢好像踩到了什麽,整個人定在原地,指尖顫個不停。
她瞳孔猛縮,隻見腳邊上,是一具頭顱歪斜的道士屍體,分明已經斷氣,道袍卻詭異地沒有血跡。
道士的臉龐蒼白,像是沒了魂魄。
另外二女也是倒吸一口了冷氣,閔寧舉著火折子,往前又走了幾步。
而後,洞窟內宛若地獄般的詭譎景象顯露出來,
一具、兩具、三具…
數十具屍身倒在法台上下各處,形態各異、有老有少,卻無一例外的臉龐蒼白、印堂發黑,如同被人生生攪碎了魂魄。
曾險些葬身地府的殷惟郢,此刻心都被提緊。
哢…
法台中間冒起異響,微不可察,三女幾乎同時擰過頭去,隻見那身著明黃祖師道袍的道士動了,他的頭顱慢慢抬起,那陰沉無神的目光落在殷惟郢那裏
他劇烈顫抖起來,砰地往地上跪下,近乎伏首,
“重陽觀眾罪道即日伏誅…”
“伏誅!”
三女都定在原地。
閔寧不可置信地擰過頭來道:“都是你幹的?”
殷惟郢滯澀片刻,將滿地屍身環視一圈。
原來…都是我斬的?!
那不是夢!
幾乎電光火石間,女冠思緒刹那擰轉。
如同天翻地覆。
“隨手而為,”
白衣女冠斜劍在前,衣袖飄蕩,漫吟出聲:
“夢中斬鬼三百萬,不曾飛劍取人頭!”
氣勢何其淡薄隨性。
閔寧瞳孔猛縮,心裏沒來由地咯噔了下,發間的簪子莫名沉了些。
她知道景王女有些變了,
可這殷惟郢怎麽…今非昔比了?
她不會搶不過了吧?!
…………
火光躍動於洞窟之間,滿地橫屍落於人眼裏,任誰人見到,皆是毛骨悚然,饒是於走了大半年江湖的閔寧而言,也是震蕩眼眶。
白衣女冠已動了身形,到了那法台正中,就見那身著祖師袍子的重陽觀道士仍久跪於地,反複喃喃著“伏誅”二字。
她再一側眸,就見陸英也是驚駭之色,殷惟郢猜都不用猜,定然是沒想到夢中景象是真的。
因為她也沒想到。
殷惟郢掃了眼法台,望了下幡旗的布局和紋路,就知這是夢殺之法,簡而言之,便是將人拖入夢境之中誅殺,輕則精神萎靡,重則魂飛魄散,避開正麵交鋒而殺人,不可謂不毒辣。
然而,他們卻不曾想到,自己雖是結丹境,但在地府之中機緣巧合下凝練出了元嬰。
夢中神識交鋒,這重陽觀的道士們至多不過金丹,又怎可能敵得過元嬰境,需知元嬰本就為神識魂魄凝練而出。
滿地鮮血,那重陽觀祖師仍在匍匐,雙瞳失神,殷惟郢豁然記起,這就是夢裏的閻王。
砰砰。祖師一遍又一遍叩首,重撞在地,砸得地上滿是血汙。
受了一劍,魂魄受損,雖不像其他人一般身死當場,卻是已經瘋了。殷惟郢微微皺眉,暗自後悔夢裏的自己沒輕沒重,這副模樣搜魂也搜不出個結果。
她抬頭望去,便見一副畫高懸於堂內,筆走龍蛇,近乎純粹寫意,隱約間是山巔二人鬥劍,雷蛇狂舞,狂風驟雨,而滿地盡是沒入山巔的長劍,似在靜靜見識這場近乎你死我活的廝殺。
“那幅畫,是怎麽一迴事?”
不能搜魂,那便直接問了。
祖師停下叩首的動作,呆呆把頭抬起道:
“吳不逾、樓蘭劍皇…劍勢衝天,天開一口,我等聯袂飛升、聯袂飛升……”
哪怕心底早有預料,三人聽過仍然為之一驚。
但見畫幅之上,天穹好似被衝霄的劍氣撕開一道裂口。
點點墨斑往上飄去,好似一個個魂魄潮湧而去。
“真的…飛升了?”閔寧不住道。
一路所見所聞,無論是那斬了三屍的灰衣道人,還是那滿地橫屍,似乎都在揭露著這一事實。
天開一口,無數重陽觀道人拔地飛升。
陸英也喃喃道:“之前聽說重陽觀老觀主請樓蘭劍皇與吳不逾於劍池一戰,難道說…就是劍意衝霄,開天一口,旋即飛升?”
重陽觀借了勢。
借兩位武榜前十傾力廝殺的勢,攜重陽觀數百年來的劍意積攢,一朝開天飛升。
至於劍池內劍意橫生,秘境幾近崩潰,整座山同城危如累卵,則全然留於後人。
殷惟郢收攏心緒,環視了一圈,問道:
“其他人呢?”
她記得她並沒能盡數殺盡,仍有不少人得以逃脫。
祖師顫著聲道:“去天口了,去天口了,請仙下凡,請仙下凡……”
他的話含混不清,讓人隻能勉強聽見寥寥幾字。
轟!
天邊驚起一道雷霆。
重陽觀祖師瞳孔瞪大,恢複了一瞬間的清明,他猛然拍地,周身冒起一圈黑霧,青藍色的魂魄掙脫軀殼,發瘋似地朝深處逃竄。
風中隱約可以聽見“魂兮歸來”之語。
然而,殷惟眸如水波不興,桃木劍舉起,吐字道:
“去。”
眉心間大放光輝,幽藍色的元嬰手提法劍湧出,劍光飛貫而出。
劍光如電。
正中那祖師魂魄,生生釘在牆上。
殷惟郢又探出手,正要拘魂。
祖師魂魄好似早有所料,口中誦咒,青藍色的身形猛然凝聚成一團光華,飛快地凝縮,接著自行炸散洞窟之間。
瀕臨消散之際,他嘶吼一聲:
“你我同為道人,竟趕盡殺絕、趕盡殺絕!
今日我固然魂飛魄散,你等也別想獨善其身,天裂一口,一念纖塵再醒,八方動亂、八方禍患!”
待光華消散之後,聲音也漸行漸遠。
殷惟郢渾不在意,似若無物般收劍入鞘。
閔寧卻因話而眉頭皺起。
一念纖塵…
吳不逾?
“…吳不逾在這裏?”
閔寧不由心聲,但並無迴應。
她再問一遍,
著雨仍舊沉吟不語。
天忽驚雷。
磅礴的雷聲穿透石壁,石壁微微震蕩,沙礫滾滾落下,三人皆是搖晃。
這道雷霆如同炸在心頭一般,叫人魂魄抖震。
山巔劍池,厚重雲海逼壓而下,已是雷霆萬丈。
…………
雷蛇狂舞之間,劍池外一座樓閣處,歇山頂的屋簷向外極力延申,如同神人大張雙臂執兩蛇。
此為飛升前的曆代祖師牌位樓,一座為陽樓,立於重陽觀,一座為陰樓,立於劍池秘境內。
雲海壓在樓宇上,樓內的牌位籠在無盡陰翳裏,都好似弧度彎曲,像是往前俯瞰。
案台前有三十人跪坐,三十人皆著羅天大醮時的大紅法衣,而最前麵跪坐三人更是身著大袖明黃的祖師法衣。
嫋嫋煙霧縈繞香爐,那碩果僅存的三位長老曾苦修數百年,此刻卻如卑微稚童般跪坐在地。
三人一並出聲。
正中間人誦道:“焚香拜請天上祖師,管下百萬大兵將;千星雷公千星尖,萬星毫光萬星明,手按寶劍斬妖惘。”
左右側人誦道:“今大魔吳不逾經數百年塵勞所困,劍池動亂,即日將醒,重陽觀之興亡隻在今日爾!”
雷聲轟鳴,牌位好似彎得更厲害,但仍遲遲未有迴應。
似是要坐觀興亡。
隻見中間之人忽然拔劍而出,劍光唰地驚起。
滾燙的鮮血飛濺到案台上。
“眾不肖子弟血請祖師下天!”
香爐中煙霧大盛,層層疊疊朦朧間,依稀可見一點光華。
但不過隻有一點,近乎微乎其微。
左右兩側長老旋即舉劍,誦道:
“我重陽觀立觀數百年,今豈無一祖師願渡濟我輩劫難?!”
兩道劍光唰地驚起。
身後二十七人,猛地將頭往地上一磕,聲如雷震,
“眾不肖子弟血請祖師下天!”
重陽觀昔年開天一口,不知其數不得飛升的修士得以成仙,或騎龍、或乘鶴、或乘虹。
香爐間兩柱香燒著。
如今隻請兩位仙人下凡。
香爐間燃燒著的兩柱香,綻放出絢麗火光,一道道祖師牌位彎得近乎對折。
不知過了多久,當香即將燃燒殆盡時,兩隻無垢如琉璃的手從左右兩側撚起兩柱香。
隻見那一眾牌位上,兩道牌位爍起金光。
左為離正元君,右為明道元君。
一位手持燦紫寶傘,一位手提古劍,皆著黃紫道袍,頭頂偃月觀,氣態超凡脫俗,三步間已越過眾人,落向遠方。
每一步下,平地間生一株幼小的青蓮。
頭發兀然披散,殷惟郢眸裏驚怒交加,而在她的目光下,閔寧悠哉遊哉地把簪子戴到了發間。
閔寧本就束著單馬尾,煙霞雲紋簪一戴到上麵,好似錦上添花,葉影斑駁間錯開淡銀色的光澤,更讓殷惟郢難受的是,這發簪其實…還蠻適合閔寧的。
這怎麽能行?!
女冠心裏氣急,正欲伸手,但旋即收迴,念頭百轉千迴,她神色淡然道:
“你既然想要就借給你了。”
閔寧隻是笑了笑,也不管她怎麽想,轉身就走。
看著那耀武揚威的背影,殷惟郢暗暗攥了攥拳頭。
陳易跟她經曆了這麽多的艱難曲折,好不容易把這定情信物送給她,可是竟然被人這樣奪去了,她銀牙緊咬,別說陳易知道後會看出些什麽,自己到時就糟了,就算他看不出來,殷惟郢也不想它被誰人奪走。
隻是如果暴露自己心急如焚,隻怕閔寧就看出端倪,除此之外,在這姓閔的麵前,殷惟郢絕不想低她一頭。
如果陳易在就好了,說不準能吹上兩句枕邊風,拿捏拿捏他,雖不可能讓他恨閔寧吧,起碼能讓他更親近自己,給這閔寧添堵。
殷惟郢深吸一氣,瞧見天已完全亮堂,不再多想,走迴到營地裏。
陸英這時醒了,她看見女冠過來,瞬間就想到了夢中的景象。
那真的是夢嗎?
醒來之後,夢境的景象仍然曆曆在目,陸英不禁去想,如果真是夢的話還好,可如果不是夢,麵對地府閻王鬼差齊至,太華神女能如此淡然自若,這是何等堅韌的道心?
怪不得能讓他甘之如飴地當鼎爐。
陸英默默歎了口氣,也不知該說什麽,就隻有佯裝無意地撥弄篝火。
可篝火熄滅很久了。
不消多時,三女再度啟程。
也不知是否錯覺,今日天穹較以往清澈了不少,林間吹拂起了和煦的風。
山道一路通暢,兩側樹叢林立,走過一段往上的山道,踏出一步時險些踏空,閔寧低頭一看,眼前突兀割開一個大裂穀。
懸崖峭壁聳立兩旁,銳利的劍意橫生於穀底,留下成千上百道溝壑,三女再往兩側一看,隻見一座座洞窟開鑿於絕壁之上,千百具蒲團上打坐的屍骨拉起壯觀的驚悚。
隻有一條小路沿著峭壁通往遠方。
閔寧走在最前,踏上這條道路,兩位女道隨後跟上,陰風森森,吹得人頭皮發麻,腳下便是萬丈深淵。
殷惟郢凝望著閔寧的背影,煙霞雲紋簪爍爍銀光落眼,她好幾次忍耐住推人一下的心思。
順著絕壁上的道路深入,雷霆忽然炸裂在山穀間,陰雲籠罩著天穹,閔寧持刀緩步而行,警心之法略微躍動,她橫掃四周,一口氣遲遲不鬆,幾乎草木皆兵。
繞過一個拐角,絕壁上的山路直入山中,甬道不是天然,石壁有鐵器開鑿的痕跡,三女深入其中,莫名的陰鬱感籠了過來。
漆黑得伸手不見五指,隱約間透著悚然。
噗嗒一點聲響,殷惟郢嚇了一跳,轉過頭才發現是火折子點了起來。
風聲嘶嘶,刺得人毛骨悚然,洞窟內格外的靜,窸窸窣窣的腳步聲迴蕩,似有外人在場,可再仔細一聽,又發現隻是三人的腳步聲迴蕩,殷惟郢唿吸急促起來。
牆壁上蔓延著刺骨的寒意。
漸漸的,眼前的甬道收窄起來,僅容一人走過,裏麵更是昏暗陰森,細弱的風從裏麵吹來,火折子上的火焰都小了一圈。
寒意滲入內心。
三人不禁腳步放慢,暗施卜卦之法。
無一例外地,顯示其中並無危險。
裏麵好像很安全……
三女不經意間互望一眼,見到那卜卦的手勢,不約而同地毛骨悚然、汗毛倒豎。
裏麵一如既往的空寂,更深處黑得伸手不見五指。
慢慢探入其中,微弱的火光勾勒著隱約輪廓,空間寬敞了些許,陰影裏,似乎有座某種法台輪廓的屹立。
三女在深入幾分,
一股濃烈的血腥味湧入鼻中!
沒有人發出聲音,四周的風好似也停了下來,如同凝固牆上的斑斑血痕,殷惟郢好像踩到了什麽,整個人定在原地,指尖顫個不停。
她瞳孔猛縮,隻見腳邊上,是一具頭顱歪斜的道士屍體,分明已經斷氣,道袍卻詭異地沒有血跡。
道士的臉龐蒼白,像是沒了魂魄。
另外二女也是倒吸一口了冷氣,閔寧舉著火折子,往前又走了幾步。
而後,洞窟內宛若地獄般的詭譎景象顯露出來,
一具、兩具、三具…
數十具屍身倒在法台上下各處,形態各異、有老有少,卻無一例外的臉龐蒼白、印堂發黑,如同被人生生攪碎了魂魄。
曾險些葬身地府的殷惟郢,此刻心都被提緊。
哢…
法台中間冒起異響,微不可察,三女幾乎同時擰過頭去,隻見那身著明黃祖師道袍的道士動了,他的頭顱慢慢抬起,那陰沉無神的目光落在殷惟郢那裏
他劇烈顫抖起來,砰地往地上跪下,近乎伏首,
“重陽觀眾罪道即日伏誅…”
“伏誅!”
三女都定在原地。
閔寧不可置信地擰過頭來道:“都是你幹的?”
殷惟郢滯澀片刻,將滿地屍身環視一圈。
原來…都是我斬的?!
那不是夢!
幾乎電光火石間,女冠思緒刹那擰轉。
如同天翻地覆。
“隨手而為,”
白衣女冠斜劍在前,衣袖飄蕩,漫吟出聲:
“夢中斬鬼三百萬,不曾飛劍取人頭!”
氣勢何其淡薄隨性。
閔寧瞳孔猛縮,心裏沒來由地咯噔了下,發間的簪子莫名沉了些。
她知道景王女有些變了,
可這殷惟郢怎麽…今非昔比了?
她不會搶不過了吧?!
…………
火光躍動於洞窟之間,滿地橫屍落於人眼裏,任誰人見到,皆是毛骨悚然,饒是於走了大半年江湖的閔寧而言,也是震蕩眼眶。
白衣女冠已動了身形,到了那法台正中,就見那身著祖師袍子的重陽觀道士仍久跪於地,反複喃喃著“伏誅”二字。
她再一側眸,就見陸英也是驚駭之色,殷惟郢猜都不用猜,定然是沒想到夢中景象是真的。
因為她也沒想到。
殷惟郢掃了眼法台,望了下幡旗的布局和紋路,就知這是夢殺之法,簡而言之,便是將人拖入夢境之中誅殺,輕則精神萎靡,重則魂飛魄散,避開正麵交鋒而殺人,不可謂不毒辣。
然而,他們卻不曾想到,自己雖是結丹境,但在地府之中機緣巧合下凝練出了元嬰。
夢中神識交鋒,這重陽觀的道士們至多不過金丹,又怎可能敵得過元嬰境,需知元嬰本就為神識魂魄凝練而出。
滿地鮮血,那重陽觀祖師仍在匍匐,雙瞳失神,殷惟郢豁然記起,這就是夢裏的閻王。
砰砰。祖師一遍又一遍叩首,重撞在地,砸得地上滿是血汙。
受了一劍,魂魄受損,雖不像其他人一般身死當場,卻是已經瘋了。殷惟郢微微皺眉,暗自後悔夢裏的自己沒輕沒重,這副模樣搜魂也搜不出個結果。
她抬頭望去,便見一副畫高懸於堂內,筆走龍蛇,近乎純粹寫意,隱約間是山巔二人鬥劍,雷蛇狂舞,狂風驟雨,而滿地盡是沒入山巔的長劍,似在靜靜見識這場近乎你死我活的廝殺。
“那幅畫,是怎麽一迴事?”
不能搜魂,那便直接問了。
祖師停下叩首的動作,呆呆把頭抬起道:
“吳不逾、樓蘭劍皇…劍勢衝天,天開一口,我等聯袂飛升、聯袂飛升……”
哪怕心底早有預料,三人聽過仍然為之一驚。
但見畫幅之上,天穹好似被衝霄的劍氣撕開一道裂口。
點點墨斑往上飄去,好似一個個魂魄潮湧而去。
“真的…飛升了?”閔寧不住道。
一路所見所聞,無論是那斬了三屍的灰衣道人,還是那滿地橫屍,似乎都在揭露著這一事實。
天開一口,無數重陽觀道人拔地飛升。
陸英也喃喃道:“之前聽說重陽觀老觀主請樓蘭劍皇與吳不逾於劍池一戰,難道說…就是劍意衝霄,開天一口,旋即飛升?”
重陽觀借了勢。
借兩位武榜前十傾力廝殺的勢,攜重陽觀數百年來的劍意積攢,一朝開天飛升。
至於劍池內劍意橫生,秘境幾近崩潰,整座山同城危如累卵,則全然留於後人。
殷惟郢收攏心緒,環視了一圈,問道:
“其他人呢?”
她記得她並沒能盡數殺盡,仍有不少人得以逃脫。
祖師顫著聲道:“去天口了,去天口了,請仙下凡,請仙下凡……”
他的話含混不清,讓人隻能勉強聽見寥寥幾字。
轟!
天邊驚起一道雷霆。
重陽觀祖師瞳孔瞪大,恢複了一瞬間的清明,他猛然拍地,周身冒起一圈黑霧,青藍色的魂魄掙脫軀殼,發瘋似地朝深處逃竄。
風中隱約可以聽見“魂兮歸來”之語。
然而,殷惟眸如水波不興,桃木劍舉起,吐字道:
“去。”
眉心間大放光輝,幽藍色的元嬰手提法劍湧出,劍光飛貫而出。
劍光如電。
正中那祖師魂魄,生生釘在牆上。
殷惟郢又探出手,正要拘魂。
祖師魂魄好似早有所料,口中誦咒,青藍色的身形猛然凝聚成一團光華,飛快地凝縮,接著自行炸散洞窟之間。
瀕臨消散之際,他嘶吼一聲:
“你我同為道人,竟趕盡殺絕、趕盡殺絕!
今日我固然魂飛魄散,你等也別想獨善其身,天裂一口,一念纖塵再醒,八方動亂、八方禍患!”
待光華消散之後,聲音也漸行漸遠。
殷惟郢渾不在意,似若無物般收劍入鞘。
閔寧卻因話而眉頭皺起。
一念纖塵…
吳不逾?
“…吳不逾在這裏?”
閔寧不由心聲,但並無迴應。
她再問一遍,
著雨仍舊沉吟不語。
天忽驚雷。
磅礴的雷聲穿透石壁,石壁微微震蕩,沙礫滾滾落下,三人皆是搖晃。
這道雷霆如同炸在心頭一般,叫人魂魄抖震。
山巔劍池,厚重雲海逼壓而下,已是雷霆萬丈。
…………
雷蛇狂舞之間,劍池外一座樓閣處,歇山頂的屋簷向外極力延申,如同神人大張雙臂執兩蛇。
此為飛升前的曆代祖師牌位樓,一座為陽樓,立於重陽觀,一座為陰樓,立於劍池秘境內。
雲海壓在樓宇上,樓內的牌位籠在無盡陰翳裏,都好似弧度彎曲,像是往前俯瞰。
案台前有三十人跪坐,三十人皆著羅天大醮時的大紅法衣,而最前麵跪坐三人更是身著大袖明黃的祖師法衣。
嫋嫋煙霧縈繞香爐,那碩果僅存的三位長老曾苦修數百年,此刻卻如卑微稚童般跪坐在地。
三人一並出聲。
正中間人誦道:“焚香拜請天上祖師,管下百萬大兵將;千星雷公千星尖,萬星毫光萬星明,手按寶劍斬妖惘。”
左右側人誦道:“今大魔吳不逾經數百年塵勞所困,劍池動亂,即日將醒,重陽觀之興亡隻在今日爾!”
雷聲轟鳴,牌位好似彎得更厲害,但仍遲遲未有迴應。
似是要坐觀興亡。
隻見中間之人忽然拔劍而出,劍光唰地驚起。
滾燙的鮮血飛濺到案台上。
“眾不肖子弟血請祖師下天!”
香爐中煙霧大盛,層層疊疊朦朧間,依稀可見一點光華。
但不過隻有一點,近乎微乎其微。
左右兩側長老旋即舉劍,誦道:
“我重陽觀立觀數百年,今豈無一祖師願渡濟我輩劫難?!”
兩道劍光唰地驚起。
身後二十七人,猛地將頭往地上一磕,聲如雷震,
“眾不肖子弟血請祖師下天!”
重陽觀昔年開天一口,不知其數不得飛升的修士得以成仙,或騎龍、或乘鶴、或乘虹。
香爐間兩柱香燒著。
如今隻請兩位仙人下凡。
香爐間燃燒著的兩柱香,綻放出絢麗火光,一道道祖師牌位彎得近乎對折。
不知過了多久,當香即將燃燒殆盡時,兩隻無垢如琉璃的手從左右兩側撚起兩柱香。
隻見那一眾牌位上,兩道牌位爍起金光。
左為離正元君,右為明道元君。
一位手持燦紫寶傘,一位手提古劍,皆著黃紫道袍,頭頂偃月觀,氣態超凡脫俗,三步間已越過眾人,落向遠方。
每一步下,平地間生一株幼小的青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