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感激皇恩和現實利益的雙重刺激下,在場蛋民踴躍報名參軍,幾乎人人想跟隨張煌言和鄭森下南洋。不過張煌言在海澄縣隻招募十人,少不得要進行一番小小的選拔。
首先,沒下過南洋的很快被剔除。其次,年齡過大、過小的,體格不夠健壯的,以及家室有拖累的,也都不在考慮之列。而張煌言和鄭森最看重的則是對水路的熟悉程度,誰下南洋次數較多,能熟記海路,最好還有海圖的,則予以優先考慮。
很快便選出了十名幸運兒,其中也包括剛才最先跳出來的那名小夥子,名叫冼南星。他雖然年紀不大,卻自幼跟隨父親出海,去過南洋的很多地方,還當場憑記憶繪製了一張南洋簡圖。張煌言大喜過望,當即宣布這十人及他們的家眷轉為軍戶,並命中軍寫成文書,轉交海澄縣,其他人自是豔羨不已。
可是蛋民們沒有想到,皇帝對他們的恩典還遠遠沒有結束。張煌言又問那名老者:“老伯,你們海澄縣共有多少蛋民呐?”
此時蛋民們已經完全消除了戒心,那位名叫麥積安的老者便一五一十地道:“迴欽差大人,來的隻是一小部分,在海澄縣的蛋民共有一千多人。不算老弱婦孺,壯年男子也得有四百來人。我們也不想違犯朝廷禁令,奈何身在賤籍,並無生業,隻得往水麵上找營生。官府對小人等又盤剝甚重,除了河泊所正常的課稅外,各路衙門也動輒強征,名目繁多,甚至什麽名目都沒有,就是明目張膽地要銀子。不把他們喂飽了,他們就要撕網、燒船,甚至把人投進大牢。因此實在沒奈何,我們這些人或多或少都出過洋。”
“出了洋,便能賺夠銀子麽?”張煌言問道。
“出去一趟,獲利倒也頗豐。這裏的東西販到南洋,便可獲利十倍,那邊的東西販過來,也可獲利十倍。尤其是像珍珠、玳瑁、珊瑚這些東西,弄到一點便可養家了。”麥積安歎道,“隻是水麵上營生極兇極險,很多人都是有命掙,無命花啊。因此但凡有一線活路,小人等也是不願意出海的。”
“那麽捕魚收獲如何?”
“迴欽差大人,捕魚倒是無甚利可圖。”麥積安答道,“海魚雖然味道鮮美,但不像河魚那麽好撈,須得尋找魚群。除非魚群離岸很近,否則一出海便是十天半月,甚至更長時間。而海魚撈上來即死,時間稍長便要腐爛,迴港以後就不好吃了。因此除非趕上魚群抵近,小人們一般是不出海捕魚的。”
“何不將魚醃製了,那樣不是可以長久保存麽?”
“迴大人,醃製倒是可以,小人們在海上吃的也都是鹹魚。”麥積安賠笑道,“但鹹魚口感與鮮魚差得太遠,食客們不愛吃。小人們是沒辦法,吃鹹魚好歹能填飽肚子啊。”
“要是大量地做醃魚,你們能做麽?”張煌言追問道。
麥積安不解地道:“能做是能做,不過做了賣給誰呢?”
“賣給朝廷!”張煌言喜道,“本官這裏還有一道聖旨,你們聽好了!”
眾人趕緊洗耳恭聽,原來皇帝的這道聖旨,卻是特許張煌言指定某地蛋民,鼓勵他們出海捕魚,然後大批量地製作醃魚。製成之後,朝廷專設機構按照公允價格采購,現銀買賣,供應軍需;各地商人亦可批量采買,再發往各地售賣。為了方便蛋民製作醃魚,當地官府須提供一塊場地,且對蛋民的生產和經營不得幹涉,河泊所對此一項暫不征稅。
“敢問欽差大人,朝廷需要買多少醃魚?”麥積安聽罷小心翼翼地問道。
“你們隻管放心大膽做,有多少收多少!”張煌言笑道,“聖上親口對本官說了:別說海澄縣隻有一千蛋民,就是一萬人、五萬人、十萬人做也不嫌多!”
眾人聽罷再次歡唿雀躍,又齊齊跪倒謝恩。這和脫籍入軍又不一樣,那個畢竟還有名額限製;而醃魚卻是人人會做,隻要朝廷一直收購,蛋民就有了穩定的營生,即使不脫籍,也能踏實地生存繁衍下去了。
高興之餘,麥積安等人也不禁問張煌言,朝廷收這麽多醃魚有什麽用,張煌言則笑而不答。其實他不是不想迴答,而是他自己都沒能領會到皇帝的深意,隻是奉旨執行罷了。
至於朱由檢的真正意圖,其實也很簡單:向大海要糧食!
要知道人類捕魚的曆史,幾乎和人類的曆史一樣長。但是由於受到自然條件和科技水平的限製,水產品在人類食物中占的比例一直很低,尤其是在以農耕為主的古代中國更是如此。長久以來,魚往往是以“奢侈食品”的麵目出現,隻有下館子才吃得到,大多數普通百姓則一年到頭也吃不上一次魚肉。
如今正值“小冰河期”,傳統作物產量大受影響,而玉米、紅薯、土豆等新大陸作物的種植還沒有普及開來。在這種情況下,糧食安全就成為大明一個非常突出、甚至是致命的問題,流賊紛起,其根源不就是老百姓吃不上飯麽?抵禦外敵同樣耗糧驚人。
在這種情況下,除了向外國進口糧食以外,朱由檢的目光很自然地就投向了海洋。大海可是一座蘊藏著無限寶藏的寶庫啊!別的不說,單說漁業資源,對這個時代而言,那可是真正的取之不盡,用之不竭!別看“小冰河期”使得陸地生物大受影響,可是海洋以其龐大的體量和水的高比熱容,受到的影響可比陸地小得多。如果此時的漁業規模能及得上現代的十分之一,糧食問題便迎刃而解了!
可是現代水產業的發展有一個最大的前提,那就是擁有冷凍保鮮技術。而這樣的“黑科技”朱由檢現在當然沒有,也就隻好退而求其次,大力發展醃魚了。雖然現代研究表明醃製食品容易產生亞硝酸鹽,而亞硝酸鹽是致癌物質,可是事有輕重緩急,與癌症的風險相比,顯然還是把肚子先填飽更重要!
首先,沒下過南洋的很快被剔除。其次,年齡過大、過小的,體格不夠健壯的,以及家室有拖累的,也都不在考慮之列。而張煌言和鄭森最看重的則是對水路的熟悉程度,誰下南洋次數較多,能熟記海路,最好還有海圖的,則予以優先考慮。
很快便選出了十名幸運兒,其中也包括剛才最先跳出來的那名小夥子,名叫冼南星。他雖然年紀不大,卻自幼跟隨父親出海,去過南洋的很多地方,還當場憑記憶繪製了一張南洋簡圖。張煌言大喜過望,當即宣布這十人及他們的家眷轉為軍戶,並命中軍寫成文書,轉交海澄縣,其他人自是豔羨不已。
可是蛋民們沒有想到,皇帝對他們的恩典還遠遠沒有結束。張煌言又問那名老者:“老伯,你們海澄縣共有多少蛋民呐?”
此時蛋民們已經完全消除了戒心,那位名叫麥積安的老者便一五一十地道:“迴欽差大人,來的隻是一小部分,在海澄縣的蛋民共有一千多人。不算老弱婦孺,壯年男子也得有四百來人。我們也不想違犯朝廷禁令,奈何身在賤籍,並無生業,隻得往水麵上找營生。官府對小人等又盤剝甚重,除了河泊所正常的課稅外,各路衙門也動輒強征,名目繁多,甚至什麽名目都沒有,就是明目張膽地要銀子。不把他們喂飽了,他們就要撕網、燒船,甚至把人投進大牢。因此實在沒奈何,我們這些人或多或少都出過洋。”
“出了洋,便能賺夠銀子麽?”張煌言問道。
“出去一趟,獲利倒也頗豐。這裏的東西販到南洋,便可獲利十倍,那邊的東西販過來,也可獲利十倍。尤其是像珍珠、玳瑁、珊瑚這些東西,弄到一點便可養家了。”麥積安歎道,“隻是水麵上營生極兇極險,很多人都是有命掙,無命花啊。因此但凡有一線活路,小人等也是不願意出海的。”
“那麽捕魚收獲如何?”
“迴欽差大人,捕魚倒是無甚利可圖。”麥積安答道,“海魚雖然味道鮮美,但不像河魚那麽好撈,須得尋找魚群。除非魚群離岸很近,否則一出海便是十天半月,甚至更長時間。而海魚撈上來即死,時間稍長便要腐爛,迴港以後就不好吃了。因此除非趕上魚群抵近,小人們一般是不出海捕魚的。”
“何不將魚醃製了,那樣不是可以長久保存麽?”
“迴大人,醃製倒是可以,小人們在海上吃的也都是鹹魚。”麥積安賠笑道,“但鹹魚口感與鮮魚差得太遠,食客們不愛吃。小人們是沒辦法,吃鹹魚好歹能填飽肚子啊。”
“要是大量地做醃魚,你們能做麽?”張煌言追問道。
麥積安不解地道:“能做是能做,不過做了賣給誰呢?”
“賣給朝廷!”張煌言喜道,“本官這裏還有一道聖旨,你們聽好了!”
眾人趕緊洗耳恭聽,原來皇帝的這道聖旨,卻是特許張煌言指定某地蛋民,鼓勵他們出海捕魚,然後大批量地製作醃魚。製成之後,朝廷專設機構按照公允價格采購,現銀買賣,供應軍需;各地商人亦可批量采買,再發往各地售賣。為了方便蛋民製作醃魚,當地官府須提供一塊場地,且對蛋民的生產和經營不得幹涉,河泊所對此一項暫不征稅。
“敢問欽差大人,朝廷需要買多少醃魚?”麥積安聽罷小心翼翼地問道。
“你們隻管放心大膽做,有多少收多少!”張煌言笑道,“聖上親口對本官說了:別說海澄縣隻有一千蛋民,就是一萬人、五萬人、十萬人做也不嫌多!”
眾人聽罷再次歡唿雀躍,又齊齊跪倒謝恩。這和脫籍入軍又不一樣,那個畢竟還有名額限製;而醃魚卻是人人會做,隻要朝廷一直收購,蛋民就有了穩定的營生,即使不脫籍,也能踏實地生存繁衍下去了。
高興之餘,麥積安等人也不禁問張煌言,朝廷收這麽多醃魚有什麽用,張煌言則笑而不答。其實他不是不想迴答,而是他自己都沒能領會到皇帝的深意,隻是奉旨執行罷了。
至於朱由檢的真正意圖,其實也很簡單:向大海要糧食!
要知道人類捕魚的曆史,幾乎和人類的曆史一樣長。但是由於受到自然條件和科技水平的限製,水產品在人類食物中占的比例一直很低,尤其是在以農耕為主的古代中國更是如此。長久以來,魚往往是以“奢侈食品”的麵目出現,隻有下館子才吃得到,大多數普通百姓則一年到頭也吃不上一次魚肉。
如今正值“小冰河期”,傳統作物產量大受影響,而玉米、紅薯、土豆等新大陸作物的種植還沒有普及開來。在這種情況下,糧食安全就成為大明一個非常突出、甚至是致命的問題,流賊紛起,其根源不就是老百姓吃不上飯麽?抵禦外敵同樣耗糧驚人。
在這種情況下,除了向外國進口糧食以外,朱由檢的目光很自然地就投向了海洋。大海可是一座蘊藏著無限寶藏的寶庫啊!別的不說,單說漁業資源,對這個時代而言,那可是真正的取之不盡,用之不竭!別看“小冰河期”使得陸地生物大受影響,可是海洋以其龐大的體量和水的高比熱容,受到的影響可比陸地小得多。如果此時的漁業規模能及得上現代的十分之一,糧食問題便迎刃而解了!
可是現代水產業的發展有一個最大的前提,那就是擁有冷凍保鮮技術。而這樣的“黑科技”朱由檢現在當然沒有,也就隻好退而求其次,大力發展醃魚了。雖然現代研究表明醃製食品容易產生亞硝酸鹽,而亞硝酸鹽是致癌物質,可是事有輕重緩急,與癌症的風險相比,顯然還是把肚子先填飽更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