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禎元年正月初十日夜,北風勁吹,寬達數裏的長江江麵上漆黑一片。更兼濃霧籠罩,若是站在岸邊向江心眺望,幾乎什麽都看不見,隻能聽到滾滾濤聲。
然而就在此時,卻有一艘長約四丈、船身狹長的江船,正艱難地逆水從安慶駛往九江。盡管船帆全部張開,能借到少許風力,但甲板上空無一人,對這種船不熟悉的人,肯定會嚇一大跳,以為這是一艘無需人力便可逆水行舟的鬼船。
可是在甲板以下,卻是另外一番景象。十多個身強力壯的漢子不顧接近零度的嚴寒,仍然打著赤膊,而且是大汗淋漓,隻因為他們雙臂扶在一根木杠上,而兩隻腳則踏著兩塊踏板,踏板下麵連著巨大的槳葉。眾人喊著號子,按照統一的節奏踏動踏板,帶動槳葉連續旋轉,給船隻提供持續的動力。這便是明軍水軍的主力戰艦:車船。
車船疾行許久後,十幾人已是筋疲力盡,指揮官便命他們撤下來休息,另換一批人繼續劃漿。隻是換上去的這批人是專門負責作戰的,而剛才那批人是專門負責劃槳的,兩者分工不同,水平自然也差了不少,船速驟然慢了下來。另一位將領登時急得抓耳撓腮,急吼吼地罵道:“你們都他娘的沒吃飯麽?照這速度,何時能到鄱陽湖口?”
“你這個黃闖子,性子也太急啦。”白麵指揮官微笑著道,“我們奉命從南京出發,一路逆水行舟,五百裏水路隻用了四天,還不夠快?想當年太祖皇帝為救洪都,從南京出發與陳友諒大戰於鄱陽湖,和咱們走的路程完全一樣,也用去了十天時間。當然那是夏天,吹的是東南風。如今吹北風,船帆還可借力。”
“那我不管!”性急的將領道,“臨行之時王尚書可是讓咱們盡快偵得叛軍情勢,盡快迴報。老翁你想,難道叛軍就那麽老實,非得在鄱陽湖乖乖等著咱們去偵察?人家若是練好了兵,這幾天內就順江東下,咱們還偵察個屁!所以就得抓緊時間,一刻也不能耽誤!”
說話的二人,正是在南京之變中起到了重要作用的年輕將領黃得功和翁玉。袁可立為保護常胤緒而薨逝後,常胤緒這才知道被奸人利用,為了減輕自己的罪責,隻得乖乖地啟程赴京,王在晉也就迅速控製住了南京衛所官軍。
此時盧象升在中原地區連戰連捷,“十三家”等正北方向的威脅大減,西麵叛軍水軍的威脅便愈發凸顯了。叛軍組建起一支強大的水軍,目前已經占領九江,在鄱陽湖內練兵,隨時都有可能順江東下攻打南京。黃得功和翁玉正是奉王在晉之命,乘一艘車船來九江附近偵察敵軍動向的,全船一共才三十多人。
此時黃得功急躁地走上甲板舉目四望,然而在濃重的江霧籠罩下,幾丈之外便什麽也看不見了。翁玉跟上來道:“離湖口還遠,再說深夜之中目力也不能及遠,還不如迴艙休息。照這個速度,明日黃昏之前我們就可以抵達湖口了。”
“老翁,你說怪不怪?”黃得功忍不住道,“自從過了池州,江麵上就再也見不到漁船了。難道這一帶的漁夫冬天就不打漁麽?”
“沒有這迴事。”翁玉沉吟道,“長江又不封凍,漁家一年四季都住在漁船上,有些魚還專得在冬天才能打到。至於看不到漁船,肯定是叛軍先行派人前往下遊搶奪甚至毀掉漁民的船隻。你忘了咱們在安慶附近,看到岸邊有燒毀的漁船麽?”
“他們是想毀掉其他船隻,隻他們有大批戰艦,這樣就可以封鎖江麵。”黃得功雖然脾氣急躁,但軍事素養還不錯,也冷靜下來分析道,“在岸上,洪承疇打不過盧總督;但是如果能控製住長江,盧總督沒船,再厲害也飛不過江去,這樣叛軍就可以慢慢蠶食江南地區。”
“正是。”翁玉道,“另外,如果把長江比作一條龍,南京是龍頭,武昌是龍尾,那麽鄱陽湖則是龍腰。叛軍占據鄱陽湖,可以憑借水路左右救應,比走陸路不知省卻多少力氣。所以王尚書才急著要我們去鄱陽湖偵察,看看叛軍水軍實力到底如何。”
二人正說話間,突然發現前方的江麵上似有燈火透來。翁玉急命道:“停船收帆!”
眾水手立即停止踏槳,把巨大的船帆撤了下來。車船失去動力,立即在江水的推動下往下遊倒退,可是對麵的燈火卻比剛才更加明亮,顯然來船在迅速接近。
翁玉當機立斷道:“這必是叛軍的戰艦,立即靠岸躲避,不能讓他們發現我們!”
眾水手趕緊襙舟靠岸。幸虧夜色正濃,又有濃霧的掩護,他們才沒被對方發現。船剛剛靠岸,就見五艘巨艦一字排開,從江麵上浩浩蕩蕩地駛過。
此時恰好霧氣稍散,眾人定睛觀看,隻見這種船長十五丈,寬二丈餘,高達三丈,相對於翁玉和黃得功的座艦,簡直就是龐然大物。如果兩船靠在一起,官軍根本就跳不上人家的甲板,而叛軍卻可居高臨下,對官軍肆意放箭。
“好家夥!”黃得功呆了半晌才喃喃出聲道,“這麽大的船,怎麽打?叛軍這是去攻打南京麽?”
“那倒不會,叛軍不可能隻派五艘船去打南京,我看倒像是例行巡邏。”翁玉小聲道。
“巡邏都這麽威風?”黃得功驚道,“那叛軍的主力艦隊得有多少這樣的巨艦?”
兩個主將尚且如此,底下的士卒就更害怕了。有人便怯生生地道:“二位將軍,我們也算偵察了敵情了,是不是現在就返迴南京…”
“那怎麽行!”黃得功當即把眼一瞪道,“還沒見到叛軍的主力,就這麽迴去,怎麽跟王尚書迴話?”
翁玉也道:“沒錯,我們必須設法抵達鄱陽湖,偵得叛軍的詳細情報,然後用飛鴿傳書急報南京。不過既然叛軍的巡邏船已經開到這裏,我們再往前走就危險了,隨時有可能與敵遭遇。”
“這個簡單。”黃得功刷地起身道,“這艘船我們不要了,現在就鑿沉它,走陸路趕往鄱陽湖!”
然而就在此時,卻有一艘長約四丈、船身狹長的江船,正艱難地逆水從安慶駛往九江。盡管船帆全部張開,能借到少許風力,但甲板上空無一人,對這種船不熟悉的人,肯定會嚇一大跳,以為這是一艘無需人力便可逆水行舟的鬼船。
可是在甲板以下,卻是另外一番景象。十多個身強力壯的漢子不顧接近零度的嚴寒,仍然打著赤膊,而且是大汗淋漓,隻因為他們雙臂扶在一根木杠上,而兩隻腳則踏著兩塊踏板,踏板下麵連著巨大的槳葉。眾人喊著號子,按照統一的節奏踏動踏板,帶動槳葉連續旋轉,給船隻提供持續的動力。這便是明軍水軍的主力戰艦:車船。
車船疾行許久後,十幾人已是筋疲力盡,指揮官便命他們撤下來休息,另換一批人繼續劃漿。隻是換上去的這批人是專門負責作戰的,而剛才那批人是專門負責劃槳的,兩者分工不同,水平自然也差了不少,船速驟然慢了下來。另一位將領登時急得抓耳撓腮,急吼吼地罵道:“你們都他娘的沒吃飯麽?照這速度,何時能到鄱陽湖口?”
“你這個黃闖子,性子也太急啦。”白麵指揮官微笑著道,“我們奉命從南京出發,一路逆水行舟,五百裏水路隻用了四天,還不夠快?想當年太祖皇帝為救洪都,從南京出發與陳友諒大戰於鄱陽湖,和咱們走的路程完全一樣,也用去了十天時間。當然那是夏天,吹的是東南風。如今吹北風,船帆還可借力。”
“那我不管!”性急的將領道,“臨行之時王尚書可是讓咱們盡快偵得叛軍情勢,盡快迴報。老翁你想,難道叛軍就那麽老實,非得在鄱陽湖乖乖等著咱們去偵察?人家若是練好了兵,這幾天內就順江東下,咱們還偵察個屁!所以就得抓緊時間,一刻也不能耽誤!”
說話的二人,正是在南京之變中起到了重要作用的年輕將領黃得功和翁玉。袁可立為保護常胤緒而薨逝後,常胤緒這才知道被奸人利用,為了減輕自己的罪責,隻得乖乖地啟程赴京,王在晉也就迅速控製住了南京衛所官軍。
此時盧象升在中原地區連戰連捷,“十三家”等正北方向的威脅大減,西麵叛軍水軍的威脅便愈發凸顯了。叛軍組建起一支強大的水軍,目前已經占領九江,在鄱陽湖內練兵,隨時都有可能順江東下攻打南京。黃得功和翁玉正是奉王在晉之命,乘一艘車船來九江附近偵察敵軍動向的,全船一共才三十多人。
此時黃得功急躁地走上甲板舉目四望,然而在濃重的江霧籠罩下,幾丈之外便什麽也看不見了。翁玉跟上來道:“離湖口還遠,再說深夜之中目力也不能及遠,還不如迴艙休息。照這個速度,明日黃昏之前我們就可以抵達湖口了。”
“老翁,你說怪不怪?”黃得功忍不住道,“自從過了池州,江麵上就再也見不到漁船了。難道這一帶的漁夫冬天就不打漁麽?”
“沒有這迴事。”翁玉沉吟道,“長江又不封凍,漁家一年四季都住在漁船上,有些魚還專得在冬天才能打到。至於看不到漁船,肯定是叛軍先行派人前往下遊搶奪甚至毀掉漁民的船隻。你忘了咱們在安慶附近,看到岸邊有燒毀的漁船麽?”
“他們是想毀掉其他船隻,隻他們有大批戰艦,這樣就可以封鎖江麵。”黃得功雖然脾氣急躁,但軍事素養還不錯,也冷靜下來分析道,“在岸上,洪承疇打不過盧總督;但是如果能控製住長江,盧總督沒船,再厲害也飛不過江去,這樣叛軍就可以慢慢蠶食江南地區。”
“正是。”翁玉道,“另外,如果把長江比作一條龍,南京是龍頭,武昌是龍尾,那麽鄱陽湖則是龍腰。叛軍占據鄱陽湖,可以憑借水路左右救應,比走陸路不知省卻多少力氣。所以王尚書才急著要我們去鄱陽湖偵察,看看叛軍水軍實力到底如何。”
二人正說話間,突然發現前方的江麵上似有燈火透來。翁玉急命道:“停船收帆!”
眾水手立即停止踏槳,把巨大的船帆撤了下來。車船失去動力,立即在江水的推動下往下遊倒退,可是對麵的燈火卻比剛才更加明亮,顯然來船在迅速接近。
翁玉當機立斷道:“這必是叛軍的戰艦,立即靠岸躲避,不能讓他們發現我們!”
眾水手趕緊襙舟靠岸。幸虧夜色正濃,又有濃霧的掩護,他們才沒被對方發現。船剛剛靠岸,就見五艘巨艦一字排開,從江麵上浩浩蕩蕩地駛過。
此時恰好霧氣稍散,眾人定睛觀看,隻見這種船長十五丈,寬二丈餘,高達三丈,相對於翁玉和黃得功的座艦,簡直就是龐然大物。如果兩船靠在一起,官軍根本就跳不上人家的甲板,而叛軍卻可居高臨下,對官軍肆意放箭。
“好家夥!”黃得功呆了半晌才喃喃出聲道,“這麽大的船,怎麽打?叛軍這是去攻打南京麽?”
“那倒不會,叛軍不可能隻派五艘船去打南京,我看倒像是例行巡邏。”翁玉小聲道。
“巡邏都這麽威風?”黃得功驚道,“那叛軍的主力艦隊得有多少這樣的巨艦?”
兩個主將尚且如此,底下的士卒就更害怕了。有人便怯生生地道:“二位將軍,我們也算偵察了敵情了,是不是現在就返迴南京…”
“那怎麽行!”黃得功當即把眼一瞪道,“還沒見到叛軍的主力,就這麽迴去,怎麽跟王尚書迴話?”
翁玉也道:“沒錯,我們必須設法抵達鄱陽湖,偵得叛軍的詳細情報,然後用飛鴿傳書急報南京。不過既然叛軍的巡邏船已經開到這裏,我們再往前走就危險了,隨時有可能與敵遭遇。”
“這個簡單。”黃得功刷地起身道,“這艘船我們不要了,現在就鑿沉它,走陸路趕往鄱陽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