卻說一幹開封府舊吏拉幫結夥來到巡撫衙門外,吵吵嚷嚷要向新任巡撫陳情。此時的巡撫衙門還不如知府衙門,破敗的大門裏,隻有正堂還算完整,其他房舍全部被炮彈轟塌了,到現在還沒來得及修,大門口也隻有數名大明軍值守,連個衙役都沒有。
等了老半天,新任河南巡撫範景文才讓官軍把這些人放入。眾人忙斂容上堂,規規矩矩地跪了黑壓壓一片。偷眼往上看時,隻見範景文約摸四十來歲,白麵長須,氣度儒雅,與眾人心目中的形象相同,而不像閻爾梅那樣年輕氣盛,不覺稍稍安心。
磕完頭後,範景文慢條斯理地開口問道:“本官初到河南,還沒來得及拜望當地名流故老,不知各位找本官所為何事?”
那個吏房長吏趕緊賠笑道:“我等都是開封府的胥吏,祖輩在衙門裏當差。巡撫大人光臨開封,本該由城中有頭有臉的縉紳商賈及飽學儒士舉行一個隆重的歡迎儀式,隻是…”
“那倒不必。”範景文擺擺手道,“開封剛剛收複,百廢待興,講究這些虛禮做什麽?”
“巡撫大人高風亮節,小人等佩服之至。”長吏狡黠地道,“可是不管怎麽說,您是河南全省主官,這官場上迎來送往的規矩還是要有的吧?還有您這巡撫衙門,也得為您準備好吧?可是您看這…唉!”
範景文為官多年,如何聽不出此人是變相挑撥他和開封知府閻爾梅的關係。但他也不動聲色,隻淡淡地問道:“這都是小事。各位今天來見本官,就是為這些事麽?”
這幫人一看範景文城府甚深,也知道說別的都沒用,隻得七嘴八舌地說起了“正事”,也就是開封府競聘官吏的事來。末了那長吏補充道:“巡撫大人,不是小人等舍不得飯碗,您想這官職都是朝廷頒布聖旨、吏部記檔考核的,從洪武年間一朝朝傳下來,哪能說變就變,還是地方衙門自行增減?這不但不合規矩,而且往深裏說,可是違背祖製、大逆不道之舉啊!再說您才是河南主官,就算增減官製,也得是您來主持,閻知府怎麽能繞過您妄自做主呢?”
這番話說得殺氣騰騰,其他人聽了興奮地紛紛附和,心想這一條要是坐實了,就是一品大員也得吃不了兜著走,何況區區一個知府。如果範景文能讓他們說得對閻爾梅產生反感,狠狠地向朝廷參他一本,閻爾梅腦袋能不能保住還不一定呢。
孰料任憑他們說得口幹舌燥,範景文隻是微笑不語。待眾人實在沒詞了,他才嗬嗬一笑道:“原來各位是為此事而來。實不相瞞,新設未入流官及雇員的奏折,就是本官所上,聖上已經詔準。你們也不想想,此等大事,知府豈能做主?”
這下眾人可全傻眼了!敢情剛才一頓痛罵,等於是在罵這位巡撫大人,這不是撞槍口上了麽!眾人趕緊抱頭鼠竄而出,可是無論如何也想不通,這位範巡撫明明是剛到開封,怎麽會是他上的奏折呢?
範景文目送這幫人倉惶退出,嘴角漾出一絲笑意,可是很快又雙眉緊鎖。他當然不怕這些地頭蛇,真正讓他顧慮的,是朝堂上即將掀起的猛烈風暴。
其實這件事並不複雜,因為整件事都是朱由檢一手策劃的。在他向閻爾梅麵授機宜的當天深夜,閻爾梅已經寫就了一篇奏折,提出要增設官職和雇用雇員。因為皇帝就在開封,這份奏折當然是在遞送京師的同時,也直接進呈禦覽。
這篇奏折的主旨,就是詳細講述為什麽要在地方衙門中增設官職和雇用雇員。理由如下:
一,衙門中有官有吏,大部分公事是吏做的,而且吏也要領薪俸,數百年來已是約定俗成。但朝廷不負擔吏的薪俸,要麽由主官出,要麽就是衙門裏的“小金庫”出。本朝官員薪俸本就不高,正常情況下很難負擔那麽多吏員的薪俸,長此以往,助長了基層貪腐行為,導致“小金庫”裏的資金越來越多,而朝廷所得卻越來越少。
與其如此,還不如把不在編的吏,轉為在編的官,然後取消小金庫。雖然表麵上看起來增加了朝廷的負擔,可是基層貪腐行為將不再“合理”,可以嚴加打擊,算下來還是大大劃算。
二,過去官的選拔和任用都是先經過科舉,再由戶部任命。雖然遴選嚴格,但隻重視知縣以上的官職,低級官職則因為很難升遷,很少有人願意做。現在的情況是很多進士、舉人壓在吏部等缺,而八九品、未入流的官職,他們根本不屑去做。
可是在地方官府中,大量的工作又是由這些低級官員和胥吏去完成的。地方事務又瑣碎複雜,飽讀詩書不一定有用,還不如富有經驗的胥吏辦得好。所以建議衙門增加“雇員”,雇員非官,能進能出,而且不必通過科舉考試,選材範圍廣,更能滿足地方的實際需要。
朱由檢覽奏大加讚賞(廢話,他自己出的主意,能不讚賞麽),並禦批:“該官所奏切中積弊,朕覺頗有道理。天地人材,當為天地惜之;人盡其才,物盡其用,豈非社稷之福?是否可行,著河南撫、藩及吏部盡快具本上奏,欽此!”
在這裏朱由檢很狡猾地並沒有直接拍板,而是把皮球踢給了範景文和京師的官員集團。第二天清晨,驛馬就載著閻爾梅的奏折和朱由檢的禦批啟程一路向北狂奔,在大名府先遇到了趕來赴任的範景文、王家禎和玄默這三位大員。
範景文是個非常正值、務實的人,與吏部尚書孫承宗的私交也非常好。因此,他對朱由檢的各種主張頗能認同,故此才為東林黨所不喜。看罷奏折和禦批後,範景文何等聰明,立即意識到皇帝這是要讓他當這個出頭鳥,因為閻爾梅官品太低,在朝中是沒有話語權的。
尤其是皇帝還引用了他當年奏折中的名句,更讓他熱血澎湃,感動不已,馬上奮筆疾書一封奏折,心中默念道:“但為社稷君王百姓計,就算被群起而攻之、丟官罷職又有何妨!”
等了老半天,新任河南巡撫範景文才讓官軍把這些人放入。眾人忙斂容上堂,規規矩矩地跪了黑壓壓一片。偷眼往上看時,隻見範景文約摸四十來歲,白麵長須,氣度儒雅,與眾人心目中的形象相同,而不像閻爾梅那樣年輕氣盛,不覺稍稍安心。
磕完頭後,範景文慢條斯理地開口問道:“本官初到河南,還沒來得及拜望當地名流故老,不知各位找本官所為何事?”
那個吏房長吏趕緊賠笑道:“我等都是開封府的胥吏,祖輩在衙門裏當差。巡撫大人光臨開封,本該由城中有頭有臉的縉紳商賈及飽學儒士舉行一個隆重的歡迎儀式,隻是…”
“那倒不必。”範景文擺擺手道,“開封剛剛收複,百廢待興,講究這些虛禮做什麽?”
“巡撫大人高風亮節,小人等佩服之至。”長吏狡黠地道,“可是不管怎麽說,您是河南全省主官,這官場上迎來送往的規矩還是要有的吧?還有您這巡撫衙門,也得為您準備好吧?可是您看這…唉!”
範景文為官多年,如何聽不出此人是變相挑撥他和開封知府閻爾梅的關係。但他也不動聲色,隻淡淡地問道:“這都是小事。各位今天來見本官,就是為這些事麽?”
這幫人一看範景文城府甚深,也知道說別的都沒用,隻得七嘴八舌地說起了“正事”,也就是開封府競聘官吏的事來。末了那長吏補充道:“巡撫大人,不是小人等舍不得飯碗,您想這官職都是朝廷頒布聖旨、吏部記檔考核的,從洪武年間一朝朝傳下來,哪能說變就變,還是地方衙門自行增減?這不但不合規矩,而且往深裏說,可是違背祖製、大逆不道之舉啊!再說您才是河南主官,就算增減官製,也得是您來主持,閻知府怎麽能繞過您妄自做主呢?”
這番話說得殺氣騰騰,其他人聽了興奮地紛紛附和,心想這一條要是坐實了,就是一品大員也得吃不了兜著走,何況區區一個知府。如果範景文能讓他們說得對閻爾梅產生反感,狠狠地向朝廷參他一本,閻爾梅腦袋能不能保住還不一定呢。
孰料任憑他們說得口幹舌燥,範景文隻是微笑不語。待眾人實在沒詞了,他才嗬嗬一笑道:“原來各位是為此事而來。實不相瞞,新設未入流官及雇員的奏折,就是本官所上,聖上已經詔準。你們也不想想,此等大事,知府豈能做主?”
這下眾人可全傻眼了!敢情剛才一頓痛罵,等於是在罵這位巡撫大人,這不是撞槍口上了麽!眾人趕緊抱頭鼠竄而出,可是無論如何也想不通,這位範巡撫明明是剛到開封,怎麽會是他上的奏折呢?
範景文目送這幫人倉惶退出,嘴角漾出一絲笑意,可是很快又雙眉緊鎖。他當然不怕這些地頭蛇,真正讓他顧慮的,是朝堂上即將掀起的猛烈風暴。
其實這件事並不複雜,因為整件事都是朱由檢一手策劃的。在他向閻爾梅麵授機宜的當天深夜,閻爾梅已經寫就了一篇奏折,提出要增設官職和雇用雇員。因為皇帝就在開封,這份奏折當然是在遞送京師的同時,也直接進呈禦覽。
這篇奏折的主旨,就是詳細講述為什麽要在地方衙門中增設官職和雇用雇員。理由如下:
一,衙門中有官有吏,大部分公事是吏做的,而且吏也要領薪俸,數百年來已是約定俗成。但朝廷不負擔吏的薪俸,要麽由主官出,要麽就是衙門裏的“小金庫”出。本朝官員薪俸本就不高,正常情況下很難負擔那麽多吏員的薪俸,長此以往,助長了基層貪腐行為,導致“小金庫”裏的資金越來越多,而朝廷所得卻越來越少。
與其如此,還不如把不在編的吏,轉為在編的官,然後取消小金庫。雖然表麵上看起來增加了朝廷的負擔,可是基層貪腐行為將不再“合理”,可以嚴加打擊,算下來還是大大劃算。
二,過去官的選拔和任用都是先經過科舉,再由戶部任命。雖然遴選嚴格,但隻重視知縣以上的官職,低級官職則因為很難升遷,很少有人願意做。現在的情況是很多進士、舉人壓在吏部等缺,而八九品、未入流的官職,他們根本不屑去做。
可是在地方官府中,大量的工作又是由這些低級官員和胥吏去完成的。地方事務又瑣碎複雜,飽讀詩書不一定有用,還不如富有經驗的胥吏辦得好。所以建議衙門增加“雇員”,雇員非官,能進能出,而且不必通過科舉考試,選材範圍廣,更能滿足地方的實際需要。
朱由檢覽奏大加讚賞(廢話,他自己出的主意,能不讚賞麽),並禦批:“該官所奏切中積弊,朕覺頗有道理。天地人材,當為天地惜之;人盡其才,物盡其用,豈非社稷之福?是否可行,著河南撫、藩及吏部盡快具本上奏,欽此!”
在這裏朱由檢很狡猾地並沒有直接拍板,而是把皮球踢給了範景文和京師的官員集團。第二天清晨,驛馬就載著閻爾梅的奏折和朱由檢的禦批啟程一路向北狂奔,在大名府先遇到了趕來赴任的範景文、王家禎和玄默這三位大員。
範景文是個非常正值、務實的人,與吏部尚書孫承宗的私交也非常好。因此,他對朱由檢的各種主張頗能認同,故此才為東林黨所不喜。看罷奏折和禦批後,範景文何等聰明,立即意識到皇帝這是要讓他當這個出頭鳥,因為閻爾梅官品太低,在朝中是沒有話語權的。
尤其是皇帝還引用了他當年奏折中的名句,更讓他熱血澎湃,感動不已,馬上奮筆疾書一封奏折,心中默念道:“但為社稷君王百姓計,就算被群起而攻之、丟官罷職又有何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