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天工與李來亨帶著一千多石糧食返迴夷陵,全軍將士大喜過望,六七天來第一次美美地吃了一頓飽飯。李定國與李來亨也對陳天工刮目相看,因為誰也想不到這麽一個白麵書生,竟然能解決他們一萬兵馬都解決不了的糧草問題。

    飽餐戰飯後,李定國立即下令:全軍拔營起寨,馬上西進峽江道。

    陳天工卻道:“將軍且慢。進兵自然是要進的,但學生以為,夷陵是戰略要地,當地守軍過於孱弱,最好能留下少數人馬,以防局勢突變。”

    二將都莫名其妙,便請陳天工詳細解釋。陳天工便侃侃而言道:“夷陵位於長江三峽之第三峽西陵峽的出口,地扼川鄂咽喉,上控巴夔,下引荊襄。水至此而夷,山至此而陵,故此得名,自古為兵家必爭之地。

    “三國時期,西蜀和東吳正是在這裏進行了夷陵之戰。本來蜀軍由蜀帝劉備親統,兵鋒甚銳,吳軍連連損兵折將。後吳國大都督陸遜以退為進,先從秭歸一帶撤到夷陵,任蜀軍占據夷陵以西的數百裏山區。

    “劉備輕敵冒進,沿建平、秭歸、夷陵一線連設數十座營寨,號稱七百裏連營。因這一帶全是山區,營寨也隻能建在山上。陸遜則堅守不出,消磨蜀軍銳氣。

    “對峙半年之後,蜀軍深入敵境,路途遙遠,山路崎嶇,糧草不繼,士氣開始動搖。彼時正值盛夏,酷熱難耐,劉備便讓夷陵的水軍也全撤入山中的營寨避暑。這時陸遜突然發動反攻,且以大火燒山,把蜀軍殺得潰不成軍,所有營寨全被燒毀。劉備倉惶逃迴永安,既今之奉節,自此西蜀元氣大傷,再也沒能出三峽一步。”

    這個時代《三國演義》已經很流行,李定國和李來亨也看過這部小說。此時再聽陳天工一講,就更加深了對夷陵之戰的理解。因為《三國演義》從感情上是傾向劉備的,李來亨也深受影響,恨恨地道:“唉!都怪劉備不聽諸葛亮的,非要來打東吳。打就打吧,還不帶著諸葛亮,連個出謀劃策的人都沒有!”

    李定國卻淡淡一笑道:“今日聽陳大人一講,有茅塞頓開之感。來亨,我們可比劉備幸運,現在陳大人就是我們的諸葛亮嘛!陳大人想留下些兵力守夷陵,是不是為了防備流賊?”

    “學生焉敢與諸葛武侯相比,李將軍玩笑了。”陳天工肅容道,“不過學生確實認為必須防備流賊。請想,流賊就在西北二三百裏的山中,眼下洪兵駐守襄陽,雙方相持日久,流賊糧草必然不繼,肯定會有所動作。其動向無非有三條路:向東北入河南,向西北入漢中,以及向南來這裏。今年北方又是大旱,河南、漢中夏糧恐怕會歉收,流賊去了也搶不到多少。因此學生以為,流賊最有可能南進,突入江漢平原。如果流賊占據夷陵,豈不是堵死了出川的道路?”

    李定國與李來亨聽得頻頻頷首之際,陳天工又道:“學生與李來亨將軍荊州一行,已看出本地官軍素質極差,根本不堪一擊。二位將軍雖是奉命平四川、貴州之叛,但既知此地緊要,最好還是留下些兵力駐守。想必聖上也會讚同的。”

    李定國沉思片刻點頭道:“陳大人所慮極是。若流賊占據夷陵,不但荊州等地都要不保,就連我軍都沒有歸路了。竇名望!”

    竇名望應聲而出。他本是李定國的二團下屬的步兵營營長,但因為人機警善戰,李定國很器重他,從陝西起兵勤王之時,把他調到了騎兵營,此次平叛也帶上了他。

    “你率領二團五百騎兵駐守夷陵。”李定國緩緩地道,“糧草你自己想辦法,任務隻有一個:守住峽江道的出口。記住要經常用飛鴿傳書,同時向聖上和本將報告流賊動向。萬一流賊大至,一定要死守峽江道,不能讓流賊輕鬆入蜀,否則軍法從事!”

    竇名望轟然領命。李定國和李來亨這才拔營起寨,沿長江一路西進而去。

    他們率領的這支部隊,是秦兵的老底子,身經百戰,軍紀嚴明,強行軍自是不在話下。就在今年年初,他們從陝西急行千裏趕到京師,途中翻越了山西的崇山峻嶺,也僅僅用了六天。

    可是當走上這條著名的峽江道,將士們才知道,“蜀道難,難於上青天”這句詩可不是隨便亂說的,而是入蜀路途的真實寫照。

    大軍首先進入西陵峽。此處江水雖寬,卻甚為曲折,多怪石險灘,江水奔流而來,一刻不停地衝擊著江岸和江心巨石,發出雷鳴般的轟隆之聲,讓人聞之驚心。

    而且西陵峽是大峽套小峽,峽中還有峽,破水峽、兵書寶劍峽、白狗峽、鎮山峽、牛肝馬肺峽、燈影峽,一個連著一個。兩岸山勢險峻,一條狹窄到隻能容一人通過的棧道淩空架於峭壁之上,這就是峽江古道了。

    這次遠征軍全是騎兵,在平原來去如風,可是到了這種地形,卻是苦不堪言。人還好些,可馬走棧道實在是太費勁了,稍有不慎,馬蹄卡入棧道的木板縫隙,就會堵住全軍的前進道路,甚至還會踩壞棧道。有好幾次,將士們不得不忍痛把受傷的戰馬從棧道上推下以打通道路,戰馬從高空墜入江中,轉瞬間即被衝得無影無蹤。

    西陵峽全長不過一百五十多裏,但是第一天下來,全軍隻走了不到二十裏。照這種走法,單是過西陵峽就要將近十天,還沒等過巫峽、瞿塘峽,軍糧就又耗盡了。

    李定國、李來亨和陳天工均知道“兵貴神速”的重要性,緊急商議之後,隻得決定兵分三路。一路由李來亨的部將、四團騎兵一營營長李守俊率領,撇下馬匹連夜輕裝前進,先去前方開路;一路不再走峽江道,而是直接翻山兼程西進;大隊人馬則仍繼續前進。

    連續急行軍四天之後,大軍終於抵達秭歸。在前麵,還有更加險峻的巫峽在等待著他們!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崇禎:重征天下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飽吹餓唱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飽吹餓唱並收藏崇禎:重征天下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