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是全國滅鼠,但朱由檢並未如同山海關那樣進行全民動員,隻是降旨曉諭全國各地:“時疫”實為鼠疫,由老鼠和跳蚤傳播,各地府縣應督導當地百姓滅鼠、除蚤。除了這道聖旨以外,並沒有什麽實質性措施,真正大張旗鼓的滅鼠運動隻在順天府、尤其是京師城內展開。
這並不是朱由檢厚此薄彼,實在是因為他深知各地官場腐敗透頂,上至方麵大員,下至普通胥吏,無不隻知自己撈錢,根本不管百姓的死活。
而不論是任何改革,如果天真地認為隻要皇帝聖旨一下,下麵聞風而動,很快全國就麵貌一新,那無疑是癡人說夢。究其最大的原因,就在於負責執行的這幫官吏,以及和他們勾結在一起的富紳集團。他們凡事都隻會從自己的利益出發,沒好處的事絕對不幹,觸及到他們利益的更會陽奉陰違、暗中破壞。
如果朱由檢將山海關的經驗照搬到全國,恐怕下麵那些歪嘴和尚就會把經念變了味。最簡單的,你不是捕鼠百隻賞銀一兩麽?我就找幾個人先抓些老鼠領賞,然後這些老鼠也不焚毀,前門送進去,後門偷著送出來,循環往複領賞,直到腐爛光了為止。如此舞弊,就是有多少銀子也不夠他們糟蹋的。
而朱由檢現在有在全國範圍內製約舞弊的手段麽?答案顯然是否定的。雖然內帑銀現有數千萬兩之多,但這些銀子是一次性抄檢出來的,並非經常性收入,用一點便少一點。該花的錢,一次支出幾十萬、幾百萬兩,朱由檢眼都不會眨一下;可不該花的錢,尤其是明知道會被貪汙掉的錢,他可是少一個子也心疼。
所以這次滅鼠運動,朱由檢不以官府為主導,而是讓包玉憐的太醫院去做,官府隻起輔助作用,尤其是不讓他們碰錢。
朱由檢這麽做還有另外一個目的,就是以此為契機,不顯山不露水地開始政府機構改革。
明代的政府機構設置算是封建王朝的集大成者,體係完整,結構複雜。然而與現代社會比起來,那就太過寒酸了。中央隻有六部五寺,十一個機構就涵蓋了天下所有事務;地方政府就更簡單,尤其是到縣這一級,一個縣衙,大事小情全歸他管。
權力的高度集中,必然導致兩大後果:一是行政能力弱,效率低下,二就是腐敗。發展到明末,整個官場已經是腐敗透頂、積重難返,朱由檢想要逆轉乾坤拯救中華,非得進行一次從人事到製度的徹底改革不可。
但改革談何容易,尤其是政府機構改革,更是直接觸動官員集團的利益,稍有不慎就會激起猛烈反彈。所以朱由檢隻好先從不起眼處入手,這太醫院就是個極好的切入點。它既不屬於六部五寺,職能又極為重要,可以說是集現代社會的衛生部、環保部、藥監局職能於一身,而這些職能恰恰是現有政府機構缺失的一環。
這樣,朱由檢命包玉憐協理太醫院,就有了一箭雙雕的效果:既解決醫療衛生等實際問題,又在現有政府機構之外,另組了一套班子。當這樣的機構越來越多、職能覆蓋越來越廣、掌握的資源也越來越豐富時,再擇機進行大規模機構改革,阻力就會小很多了。
因此這次滅鼠運動,就先在包玉憐的主持下從京師開始。當然,成功的經驗可以複製,太醫院很快在全城各處張貼布告:不論男女老幼,捕鼠百隻,可領賞銀一兩。同時在內、外城各城門外設兌換點,當場清點、當場兌現。
這招經濟刺激果然立竿見影,當天就有大批百姓扛著一口袋一口袋的老鼠屍體,趕來兌換點換銀子。也難怪他們如此積極,因為這些處於社會底層的百姓,既無產業亦無特長,隻能從事一些簡單的手工業,或是為達官貴人提供各種服務。所謂“販夫走卒”,即是他們賴以為生的職業的生動寫照。
而他們的收入也非常微薄,每天從早忙到黑,也僅能勉強糊口而已。現在京師的米價是四兩一石,這一石糧食,也就是一百二十斤,勉強夠一家老小吃兩個月的。也就是說,如果一戶人家每個月能收入二兩銀子,日子就能湊合著過;如果連二兩銀子都沒有,那就免不了時常挨餓了。
而太醫院這項“以鼠換銀”的措施,在廣大窮苦百姓看來,無疑是天上掉餡餅!誰能想到人人討厭的老鼠,居然還能換成白花花的銀子!
於是不用任何人動員,老百姓自發地就興起了一場聲勢浩大的滅鼠運動,捕鼠方法自是八仙過海,各顯其能。在太醫院貼出告示的第一天,就有一千多兩銀子被領走。與之對應的,則是十萬多隻老鼠屍體被收繳,並在城門外挖好的大坑裏付之一炬。有些百姓一時抓不到那麽多老鼠,就把幾家捕獲的老鼠湊到一起,領賞之後再迴去換成銅板細分。一時之間,京師百姓見麵打招唿,都不再問“吃了麽”,而變成了“今兒個抓了多少耗子?”
全城百姓都因為捕鼠換銀而喜氣洋洋,可是偏有些官員,連這個也看不順眼。禮部尚書來宗道就上疏勸皇帝停止滅鼠,理由一是老鼠亦為生靈,大量捕殺有違天和;二是老鼠數量實在太多,百鼠換一兩銀子,萬一內帑銀不敷使用怎麽辦?
朱由檢看了嗤之以鼻,連迴複也懶得迴複,直接將奏章留中了。捕鼠的意義他也不想反複強調了,太醫院的告示寫得很清楚,什麽“有違天和”,純屬扯淡,老鼠又不是珍惜動物,而是典型的害獸!
至於老鼠數量的問題,朱由檢也早心中有數。他知道一個城市家鼠的數量與人口密切相關,一般是人口的三到九倍。京師人口不下百萬,那麽老鼠的數量大概就在一千萬隻左右。如果一兩銀子換一百隻老鼠,即使把這一千萬隻老鼠全捕殺了,也不過十萬兩銀子而已。比起老鼠帶來的極大危害,這十萬兩銀子花得絕對值!
這並不是朱由檢厚此薄彼,實在是因為他深知各地官場腐敗透頂,上至方麵大員,下至普通胥吏,無不隻知自己撈錢,根本不管百姓的死活。
而不論是任何改革,如果天真地認為隻要皇帝聖旨一下,下麵聞風而動,很快全國就麵貌一新,那無疑是癡人說夢。究其最大的原因,就在於負責執行的這幫官吏,以及和他們勾結在一起的富紳集團。他們凡事都隻會從自己的利益出發,沒好處的事絕對不幹,觸及到他們利益的更會陽奉陰違、暗中破壞。
如果朱由檢將山海關的經驗照搬到全國,恐怕下麵那些歪嘴和尚就會把經念變了味。最簡單的,你不是捕鼠百隻賞銀一兩麽?我就找幾個人先抓些老鼠領賞,然後這些老鼠也不焚毀,前門送進去,後門偷著送出來,循環往複領賞,直到腐爛光了為止。如此舞弊,就是有多少銀子也不夠他們糟蹋的。
而朱由檢現在有在全國範圍內製約舞弊的手段麽?答案顯然是否定的。雖然內帑銀現有數千萬兩之多,但這些銀子是一次性抄檢出來的,並非經常性收入,用一點便少一點。該花的錢,一次支出幾十萬、幾百萬兩,朱由檢眼都不會眨一下;可不該花的錢,尤其是明知道會被貪汙掉的錢,他可是少一個子也心疼。
所以這次滅鼠運動,朱由檢不以官府為主導,而是讓包玉憐的太醫院去做,官府隻起輔助作用,尤其是不讓他們碰錢。
朱由檢這麽做還有另外一個目的,就是以此為契機,不顯山不露水地開始政府機構改革。
明代的政府機構設置算是封建王朝的集大成者,體係完整,結構複雜。然而與現代社會比起來,那就太過寒酸了。中央隻有六部五寺,十一個機構就涵蓋了天下所有事務;地方政府就更簡單,尤其是到縣這一級,一個縣衙,大事小情全歸他管。
權力的高度集中,必然導致兩大後果:一是行政能力弱,效率低下,二就是腐敗。發展到明末,整個官場已經是腐敗透頂、積重難返,朱由檢想要逆轉乾坤拯救中華,非得進行一次從人事到製度的徹底改革不可。
但改革談何容易,尤其是政府機構改革,更是直接觸動官員集團的利益,稍有不慎就會激起猛烈反彈。所以朱由檢隻好先從不起眼處入手,這太醫院就是個極好的切入點。它既不屬於六部五寺,職能又極為重要,可以說是集現代社會的衛生部、環保部、藥監局職能於一身,而這些職能恰恰是現有政府機構缺失的一環。
這樣,朱由檢命包玉憐協理太醫院,就有了一箭雙雕的效果:既解決醫療衛生等實際問題,又在現有政府機構之外,另組了一套班子。當這樣的機構越來越多、職能覆蓋越來越廣、掌握的資源也越來越豐富時,再擇機進行大規模機構改革,阻力就會小很多了。
因此這次滅鼠運動,就先在包玉憐的主持下從京師開始。當然,成功的經驗可以複製,太醫院很快在全城各處張貼布告:不論男女老幼,捕鼠百隻,可領賞銀一兩。同時在內、外城各城門外設兌換點,當場清點、當場兌現。
這招經濟刺激果然立竿見影,當天就有大批百姓扛著一口袋一口袋的老鼠屍體,趕來兌換點換銀子。也難怪他們如此積極,因為這些處於社會底層的百姓,既無產業亦無特長,隻能從事一些簡單的手工業,或是為達官貴人提供各種服務。所謂“販夫走卒”,即是他們賴以為生的職業的生動寫照。
而他們的收入也非常微薄,每天從早忙到黑,也僅能勉強糊口而已。現在京師的米價是四兩一石,這一石糧食,也就是一百二十斤,勉強夠一家老小吃兩個月的。也就是說,如果一戶人家每個月能收入二兩銀子,日子就能湊合著過;如果連二兩銀子都沒有,那就免不了時常挨餓了。
而太醫院這項“以鼠換銀”的措施,在廣大窮苦百姓看來,無疑是天上掉餡餅!誰能想到人人討厭的老鼠,居然還能換成白花花的銀子!
於是不用任何人動員,老百姓自發地就興起了一場聲勢浩大的滅鼠運動,捕鼠方法自是八仙過海,各顯其能。在太醫院貼出告示的第一天,就有一千多兩銀子被領走。與之對應的,則是十萬多隻老鼠屍體被收繳,並在城門外挖好的大坑裏付之一炬。有些百姓一時抓不到那麽多老鼠,就把幾家捕獲的老鼠湊到一起,領賞之後再迴去換成銅板細分。一時之間,京師百姓見麵打招唿,都不再問“吃了麽”,而變成了“今兒個抓了多少耗子?”
全城百姓都因為捕鼠換銀而喜氣洋洋,可是偏有些官員,連這個也看不順眼。禮部尚書來宗道就上疏勸皇帝停止滅鼠,理由一是老鼠亦為生靈,大量捕殺有違天和;二是老鼠數量實在太多,百鼠換一兩銀子,萬一內帑銀不敷使用怎麽辦?
朱由檢看了嗤之以鼻,連迴複也懶得迴複,直接將奏章留中了。捕鼠的意義他也不想反複強調了,太醫院的告示寫得很清楚,什麽“有違天和”,純屬扯淡,老鼠又不是珍惜動物,而是典型的害獸!
至於老鼠數量的問題,朱由檢也早心中有數。他知道一個城市家鼠的數量與人口密切相關,一般是人口的三到九倍。京師人口不下百萬,那麽老鼠的數量大概就在一千萬隻左右。如果一兩銀子換一百隻老鼠,即使把這一千萬隻老鼠全捕殺了,也不過十萬兩銀子而已。比起老鼠帶來的極大危害,這十萬兩銀子花得絕對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