擴建京師,是明朝開國以來罕有的大工程,其工程量恐怕也僅有太祖朱元璋築金陵、成祖朱棣建京師,以及曆代修葺長城能與之比肩。如此浩大的工程,即使朱由檢不惜內帑,仍然會遇到各種各樣的困難。
首先就是工人。築城既是技術活又是力氣活,除了有專業的匠戶對質量把關以外,還需要大量的民伕。民伕自然是從徭役中來,但京師百姓雖多,卻已經承擔了各種各樣的徭役,根本擠不出多少人手來築城。
第二則是土方與城磚。新規劃的外城周長百裏,牆高三丈,內層為版築夯土牆,外層包覆城磚。所謂版築,即是以木板為模,內填粘土灰石,每個夯層厚一尺,層層用土夯實。底端牆基最寬處達七丈二尺,頂端也有三四丈寬,其土方量可想而知。
而夯土層外包覆的城磚就更難了。以往不論是築長城還是築京師外城,所用城磚都是從全國各地的官窯發來。城磚有嚴格的規製,生產緩慢,成品率極低,一塊磚從開始和泥到最終壘到城牆上,往往需要半年甚至更長的時間。此次擴建京師,至少也需要數百萬塊城磚,這簡直就是個天文數字。
第三是後勤服務。若想盡快竣工,就得發動至少數萬民伕同時築城。先不說這些民伕從哪來,即使真湊夠了這麽多人,民伕又不是機器人,總要吃喝拉撒睡,這麽多人的基本需求如何解決?土方和城磚又如何運輸?按照工部官員的估算,平均每一名築城的民伕,需要有二到三人為他提供服務,這些服務人員又從哪來?對此工部既一籌莫展,又有些幸災樂禍,心想可不是我們不幹活,而是這活根本沒法幹,你皇帝有本事自己築城去。
但是朱由檢既然決定擴建京師,就早已經想好了這些問題的應對之策。對於負責技術的匠戶,本身京師就是匠戶雲集之地,戚美鳳從西安赴京之時,也把大多數工匠一起帶來了,技術力量是不成問題的。
而築城需要的大量民伕,朱由檢決定不另開徭役征人,而是采用募工的方法。他並沒有像涇陽縣那樣直接廢除徭役,因為這個題目可太大了,可謂牽一發而動全身,現在的局勢還不允許做這樣劇烈的改革。
那麽,在大多數老百姓都有徭役在身的情況下,如果再開徭役,一則也征不上來多少人,二則凡是服徭役的,都是出工不出力,能偷懶就偷懶,肯定會延誤工期。
而募工雖然要額外支付工錢,但工人是賣力氣掙錢養家,積極性自然會高很多。朱由檢算了一筆帳:假如有五萬募工同時勞作,即使按照當時在秦王莊實行的較高標準,一個工人月新也就是三五兩銀子,五萬人就是十幾萬兩。朱由檢希望工程能在冬季上凍之前結束,那麽僅需八個月,最多二百萬兩銀子就足夠了。更何況他會實行計件工資、多勞多得,實際支出的銀子也未必有這麽多。
除去募工之外,朱由檢還有兩大免費的勞動力來源,那就是流民和被俘的蒙古人。
京師向來是流民匯聚之地,當年還是寧王的朱由檢正是因為救助無法入城的流民,才逐漸走上了對抗魏忠賢的道路。如今各地連年大災,民不聊生,京師附近的流民至少也就幾萬。隻要能把這些流民組織起來,給他們提供最基本的飲食和住處,實行“以工代賑”,既可以得到至少上萬免費勞動力,又消除了不穩定因素,可謂一舉兩得。
至於在包克圖一役中擒獲的蒙古鄂爾多斯部數萬俘虜,朱由檢就沒打算對他們客氣了。他們是標準的戰俘,按理說應該全部殺掉,朱由檢沒殺他們,而隻是讓他們做苦工贖罪,已經是格外優待了。
之前這些蒙古人分散在鄜州、固原、慶陽、隴州等地,在秦兵的嚴密監管下屯田。現在屯田初具規模,已經不需要這麽多人賣苦力了,而朱由檢是絕對不會讓他們閑下來白吃白喝的。
他立即向陝西巡撫孫傳庭和延綏巡撫周延儒飛鴿傳書,要他們選派軍士,將那些身強力壯的蒙古人押解到京師來。至於老弱婦孺,則仍留在原地屯田,對來京師的蒙古人也能起到一個牽製的作用。
土方和城磚的問題也不難解決。從一開始,朱由檢就沒打算從全國各地磚窯往京師送城磚,那也太麻煩了。磚也是土燒的,完全可以就地取材嘛!
朱由檢的方案堪稱野心勃勃,那便是沿著規劃的京師外城牆,在外麵挖一道寬約數十丈的超大護城河,挖出來的土正好用於築城。
對於城磚,正所謂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朱由檢的做法不是運輸城磚,而是把全國各地的匠戶集中到京師來,在這裏建造幾十座磚窯,晝夜燒製城磚。雖然匠戶來京和建造磚窯需要一段時間,但無論如何也比傻乎乎地運輸城磚省事多了。
惟一比較棘手的就是後勤問題,再說簡單點就是糧食問題。不管是匠戶、募工還是流民、蒙古人,餓著肚子幹活肯定是不成的。但是京師糧食本來就緊張,如今要一下子提供十餘萬人的糧食,這也完全超出了戶部的能力。
而且南糧北上,主要經過京杭大運河。可京杭大運河到通州就終止了,從通州到京師的運河通惠河因為年久失修,已經漸漸淤塞,運糧的大船無法通航,隻能走陸路從通州運至京師。就算朱由檢肯花內帑銀大量購糧,這糧食能不能及時運到,也是一個很大的問題。
但是開弓沒有迴頭箭,工程既然已經開始,就是再大的困難也得克服。朱由檢一咬牙一狠心,又做出一個重大決定:疏浚通惠河,讓大運河直抵京師!
滿朝文武正被皇帝頻施的大手筆搞得眼花繚亂,朱由檢又做出了一個新決定。可讓他想不到的是,這件看似比築城開河簡單得多的事,卻遭遇了前所未有的阻力…
首先就是工人。築城既是技術活又是力氣活,除了有專業的匠戶對質量把關以外,還需要大量的民伕。民伕自然是從徭役中來,但京師百姓雖多,卻已經承擔了各種各樣的徭役,根本擠不出多少人手來築城。
第二則是土方與城磚。新規劃的外城周長百裏,牆高三丈,內層為版築夯土牆,外層包覆城磚。所謂版築,即是以木板為模,內填粘土灰石,每個夯層厚一尺,層層用土夯實。底端牆基最寬處達七丈二尺,頂端也有三四丈寬,其土方量可想而知。
而夯土層外包覆的城磚就更難了。以往不論是築長城還是築京師外城,所用城磚都是從全國各地的官窯發來。城磚有嚴格的規製,生產緩慢,成品率極低,一塊磚從開始和泥到最終壘到城牆上,往往需要半年甚至更長的時間。此次擴建京師,至少也需要數百萬塊城磚,這簡直就是個天文數字。
第三是後勤服務。若想盡快竣工,就得發動至少數萬民伕同時築城。先不說這些民伕從哪來,即使真湊夠了這麽多人,民伕又不是機器人,總要吃喝拉撒睡,這麽多人的基本需求如何解決?土方和城磚又如何運輸?按照工部官員的估算,平均每一名築城的民伕,需要有二到三人為他提供服務,這些服務人員又從哪來?對此工部既一籌莫展,又有些幸災樂禍,心想可不是我們不幹活,而是這活根本沒法幹,你皇帝有本事自己築城去。
但是朱由檢既然決定擴建京師,就早已經想好了這些問題的應對之策。對於負責技術的匠戶,本身京師就是匠戶雲集之地,戚美鳳從西安赴京之時,也把大多數工匠一起帶來了,技術力量是不成問題的。
而築城需要的大量民伕,朱由檢決定不另開徭役征人,而是采用募工的方法。他並沒有像涇陽縣那樣直接廢除徭役,因為這個題目可太大了,可謂牽一發而動全身,現在的局勢還不允許做這樣劇烈的改革。
那麽,在大多數老百姓都有徭役在身的情況下,如果再開徭役,一則也征不上來多少人,二則凡是服徭役的,都是出工不出力,能偷懶就偷懶,肯定會延誤工期。
而募工雖然要額外支付工錢,但工人是賣力氣掙錢養家,積極性自然會高很多。朱由檢算了一筆帳:假如有五萬募工同時勞作,即使按照當時在秦王莊實行的較高標準,一個工人月新也就是三五兩銀子,五萬人就是十幾萬兩。朱由檢希望工程能在冬季上凍之前結束,那麽僅需八個月,最多二百萬兩銀子就足夠了。更何況他會實行計件工資、多勞多得,實際支出的銀子也未必有這麽多。
除去募工之外,朱由檢還有兩大免費的勞動力來源,那就是流民和被俘的蒙古人。
京師向來是流民匯聚之地,當年還是寧王的朱由檢正是因為救助無法入城的流民,才逐漸走上了對抗魏忠賢的道路。如今各地連年大災,民不聊生,京師附近的流民至少也就幾萬。隻要能把這些流民組織起來,給他們提供最基本的飲食和住處,實行“以工代賑”,既可以得到至少上萬免費勞動力,又消除了不穩定因素,可謂一舉兩得。
至於在包克圖一役中擒獲的蒙古鄂爾多斯部數萬俘虜,朱由檢就沒打算對他們客氣了。他們是標準的戰俘,按理說應該全部殺掉,朱由檢沒殺他們,而隻是讓他們做苦工贖罪,已經是格外優待了。
之前這些蒙古人分散在鄜州、固原、慶陽、隴州等地,在秦兵的嚴密監管下屯田。現在屯田初具規模,已經不需要這麽多人賣苦力了,而朱由檢是絕對不會讓他們閑下來白吃白喝的。
他立即向陝西巡撫孫傳庭和延綏巡撫周延儒飛鴿傳書,要他們選派軍士,將那些身強力壯的蒙古人押解到京師來。至於老弱婦孺,則仍留在原地屯田,對來京師的蒙古人也能起到一個牽製的作用。
土方和城磚的問題也不難解決。從一開始,朱由檢就沒打算從全國各地磚窯往京師送城磚,那也太麻煩了。磚也是土燒的,完全可以就地取材嘛!
朱由檢的方案堪稱野心勃勃,那便是沿著規劃的京師外城牆,在外麵挖一道寬約數十丈的超大護城河,挖出來的土正好用於築城。
對於城磚,正所謂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朱由檢的做法不是運輸城磚,而是把全國各地的匠戶集中到京師來,在這裏建造幾十座磚窯,晝夜燒製城磚。雖然匠戶來京和建造磚窯需要一段時間,但無論如何也比傻乎乎地運輸城磚省事多了。
惟一比較棘手的就是後勤問題,再說簡單點就是糧食問題。不管是匠戶、募工還是流民、蒙古人,餓著肚子幹活肯定是不成的。但是京師糧食本來就緊張,如今要一下子提供十餘萬人的糧食,這也完全超出了戶部的能力。
而且南糧北上,主要經過京杭大運河。可京杭大運河到通州就終止了,從通州到京師的運河通惠河因為年久失修,已經漸漸淤塞,運糧的大船無法通航,隻能走陸路從通州運至京師。就算朱由檢肯花內帑銀大量購糧,這糧食能不能及時運到,也是一個很大的問題。
但是開弓沒有迴頭箭,工程既然已經開始,就是再大的困難也得克服。朱由檢一咬牙一狠心,又做出一個重大決定:疏浚通惠河,讓大運河直抵京師!
滿朝文武正被皇帝頻施的大手筆搞得眼花繚亂,朱由檢又做出了一個新決定。可讓他想不到的是,這件看似比築城開河簡單得多的事,卻遭遇了前所未有的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