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王朱由檢親自為一名六品千戶把盞,這可是在座眾官始料未及的。他們並不知道朱由檢與李定國的關係,見秦王如此看重李定國,也隻得紛紛附和道:“李將軍請講!”
李定國略帶靦腆地站起來道:“殿下有命,不敢不遵。當時高迎祥在固原被打散以後,傷亡的大多是步兵,幾萬騎兵卻很快脫離戰場,向東南遁去。東南方向是西安,有總督大人重兵駐守。闖賊若去攻西安,豈不是自投羅網?因此末將判斷,闖賊是想翻越秦嶺,闖入漢中,再伺機竄入四川。”
聽到此處,洪承疇令人不易察覺地皺了皺眉。其實當時他的判斷是高迎祥真要攻西安,也為此緊張了一陣,命所有官軍迅速返迴西安守城。惟獨這個李定國聯係不上,過了半個多月,卻突然押著高迎祥出現在自己麵前,讓他喜出望外的同時,也覺大失麵子。
朱由檢卻讚許地點了點頭。他可絕不相信如洪承疇所說,李自成張獻忠等部逃入秦嶺以後,就自生自滅了。相反,在曆史上高迎祥被擒殺以後,李自成和張獻忠越折騰越大,此時也肯定是逃出生天了。很顯然,既然東、西、北三麵都不行,南麵的秦嶺山區就是流賊惟一的生路。如果高迎祥早點走這一路,說不定也不會敗得這麽慘。
李定國接著說道:“當時末將就想,若高迎祥想翻越秦嶺,秦嶺東西綿延兩千餘裏,他會走哪一路南下?思來想去,末將決定賭上一把,在子午穀設下埋伏。”
說著他就掏出隨身攜帶的地圖,為眾人講解道:“殿下、總督大人、諸位大人請看,這條從漢中通向西安的峽穀,名為子午穀,全長六百餘裏,山高峽深,崎嶇難行,卻是兩地之間直線距離最短的通道。昔諸葛亮北伐曹魏之時,魏延獻計,要率五千精兵、五千糧隊出子午穀突襲長安,也就是現在的西安。但諸葛亮認為此舉過於冒險,並未采納。
“末將想,子午穀雖險,卻是秦嶺中為數不多的通道。高迎祥騎兵數萬,直接翻山實在太難,所以必會選擇子午穀這樣的穀道通過。至於具體選擇哪條道,末將就隻能靠猜測了。
“因為子午穀穀口靠近西安,高迎祥說不定會虛張聲勢來攻西安,借機從子午穀遁走,所以末將來不及稟報總督大人與巡撫大人,即率本部三千人馬從固原日夜兼程南下,隻用一天半時間就抵達秦嶺南麓。然後全體棄馬翻山,又用了一天半時間,來到子午穀中的黑石峪設伏。”
“你隻用三千人,去伏擊高迎祥的幾萬人?”朱由檢難以置信地問道,“你就不怕突襲不成,反被高迎祥全殲?”
李定國不好意思地笑道:“當時末將也沒想那麽多,隻覺得《兵法》有雲:‘凡戰者,以正合,以奇勝。’固原之戰可算是‘以正合’,高迎祥已經慘敗;此時他正惶惶如喪家之犬,戰鬥力大打折扣,末將再出其不意地給他來一下子,這就是‘以奇勝’,隻要遇上,不死也讓他脫層皮。”
“說得好!”朱由檢撫掌讚歎道,“料敵之先、兵貴神速、出奇製勝,這幾條都讓你占全了!後來怎麽樣了?”
“末將在黑石峪埋伏了七天,攜帶的幹糧都快吃完了,高迎祥終於來了。”李定國講到自己的得意之戰,也終於神采飛揚起來,“賊兵雖有數萬之眾,卻在穿越峽穀時舍不得丟棄馬匹輜重。馬這東西在平原上可日行數百裏,在山地卻是極大的累贅,險要處須得十餘人前拉後推才能過去。
“因此流賊在穀中行進速度極慢,末將卻有時間分派士卒,將黑石峪的南北兩處極窄的峽穀全都堵死了。然後一聲呐喊,眾軍士齊往山下拋擲火把。”
“好一個火攻之計!”洪承疇看出朱由檢對李定國的喜愛,也討好地地大笑道,“古有諸葛亮火燒木門道,今有李定國火燒子午穀!卻不知高迎祥為何沒被燒死,還能被李將軍生擒呢?”
李定國趕緊接著道:“誰知正在此時,天降一陣大雨,把火全澆滅了。高迎祥也知道中了埋伏,不拚命不行了,就率領部下拚死進攻穀口。將士們雖然居高臨下占據優勢,但賊兵人數實在太多,死了一茬又上來一茬,穀口處屍積如山,終於讓高迎祥衝了出去。”
在座眾官員此時已經沒人瞧不起李定國了,這段讓人緊張得喘不過氣來的戰鬥經過,簡直比聽評書還過癮!有人情不自禁地道:“啊?衝出去了?那不是前功盡棄麽!”
李定國微微一笑道:“一鼓作氣,再而衰,三而竭。末將料定高迎祥必做困獸之鬥,這一道封鎖線是攔不住他的。因此末將早就在黑石峪前後設下七道卡子,皆選在險要之處。
“當時大雨入注,山穀中的小道早被衝毀,高迎祥等人涉水前行,速度比原來更慢。末將便率兵退到第二道卡子處等候,因為我們是在山上走,雖然也十分難走,總比流賊要快一些。
“高迎祥雖然悍勇,但連闖三道卡子以後,已經是強弩之末。這時雙方已經在山穀中廝殺了兩天兩夜,流賊本來兵敗之後跋涉到此,已經疲憊不堪,再加上天降大雨,又被我軍阻擊,戰死和病倒餓倒的不計其數。
“末將便在午夜流賊極乏之時,率幾十名決死軍士突入穀中,生擒‘闖王’高迎祥。不過這時官軍也折損過半,再戰必是兩敗俱傷,因此末將撤圍而走,徑來西安將高迎祥獻給總督大人。其餘流賊想是逃走了,此戰未竟全功,實在遺憾。”
朱由檢從頭到尾聽完,這時才長長地舒了口氣,由衷地讚歎道:“李千戶以一當十大獲全勝,更擒獲流賊魁首,居功至偉!來來來,且滿飲此杯!”
說著他就將酒杯雙手奉上。李定國剛要跪接,朱由檢卻堅決地道:“不能跪,你給我站到桌子上喝,讓全場的人都看見!來呀,把這張桌子給本王清出來!”
“殿下!”李定國受此殊遇,感動萬分,不知道說什麽好。
此時桌麵已被清理幹淨,朱由檢又鼓勵他道:“拿出你阻擋高迎祥的氣勢,上去!”
李定國此時原本白皙的臉漲得通紅,劍眉一挑,已經騰身躍上桌子,舉杯高唿道:“秦王殿下千歲,千千歲!”說著便一飲而盡!
李定國略帶靦腆地站起來道:“殿下有命,不敢不遵。當時高迎祥在固原被打散以後,傷亡的大多是步兵,幾萬騎兵卻很快脫離戰場,向東南遁去。東南方向是西安,有總督大人重兵駐守。闖賊若去攻西安,豈不是自投羅網?因此末將判斷,闖賊是想翻越秦嶺,闖入漢中,再伺機竄入四川。”
聽到此處,洪承疇令人不易察覺地皺了皺眉。其實當時他的判斷是高迎祥真要攻西安,也為此緊張了一陣,命所有官軍迅速返迴西安守城。惟獨這個李定國聯係不上,過了半個多月,卻突然押著高迎祥出現在自己麵前,讓他喜出望外的同時,也覺大失麵子。
朱由檢卻讚許地點了點頭。他可絕不相信如洪承疇所說,李自成張獻忠等部逃入秦嶺以後,就自生自滅了。相反,在曆史上高迎祥被擒殺以後,李自成和張獻忠越折騰越大,此時也肯定是逃出生天了。很顯然,既然東、西、北三麵都不行,南麵的秦嶺山區就是流賊惟一的生路。如果高迎祥早點走這一路,說不定也不會敗得這麽慘。
李定國接著說道:“當時末將就想,若高迎祥想翻越秦嶺,秦嶺東西綿延兩千餘裏,他會走哪一路南下?思來想去,末將決定賭上一把,在子午穀設下埋伏。”
說著他就掏出隨身攜帶的地圖,為眾人講解道:“殿下、總督大人、諸位大人請看,這條從漢中通向西安的峽穀,名為子午穀,全長六百餘裏,山高峽深,崎嶇難行,卻是兩地之間直線距離最短的通道。昔諸葛亮北伐曹魏之時,魏延獻計,要率五千精兵、五千糧隊出子午穀突襲長安,也就是現在的西安。但諸葛亮認為此舉過於冒險,並未采納。
“末將想,子午穀雖險,卻是秦嶺中為數不多的通道。高迎祥騎兵數萬,直接翻山實在太難,所以必會選擇子午穀這樣的穀道通過。至於具體選擇哪條道,末將就隻能靠猜測了。
“因為子午穀穀口靠近西安,高迎祥說不定會虛張聲勢來攻西安,借機從子午穀遁走,所以末將來不及稟報總督大人與巡撫大人,即率本部三千人馬從固原日夜兼程南下,隻用一天半時間就抵達秦嶺南麓。然後全體棄馬翻山,又用了一天半時間,來到子午穀中的黑石峪設伏。”
“你隻用三千人,去伏擊高迎祥的幾萬人?”朱由檢難以置信地問道,“你就不怕突襲不成,反被高迎祥全殲?”
李定國不好意思地笑道:“當時末將也沒想那麽多,隻覺得《兵法》有雲:‘凡戰者,以正合,以奇勝。’固原之戰可算是‘以正合’,高迎祥已經慘敗;此時他正惶惶如喪家之犬,戰鬥力大打折扣,末將再出其不意地給他來一下子,這就是‘以奇勝’,隻要遇上,不死也讓他脫層皮。”
“說得好!”朱由檢撫掌讚歎道,“料敵之先、兵貴神速、出奇製勝,這幾條都讓你占全了!後來怎麽樣了?”
“末將在黑石峪埋伏了七天,攜帶的幹糧都快吃完了,高迎祥終於來了。”李定國講到自己的得意之戰,也終於神采飛揚起來,“賊兵雖有數萬之眾,卻在穿越峽穀時舍不得丟棄馬匹輜重。馬這東西在平原上可日行數百裏,在山地卻是極大的累贅,險要處須得十餘人前拉後推才能過去。
“因此流賊在穀中行進速度極慢,末將卻有時間分派士卒,將黑石峪的南北兩處極窄的峽穀全都堵死了。然後一聲呐喊,眾軍士齊往山下拋擲火把。”
“好一個火攻之計!”洪承疇看出朱由檢對李定國的喜愛,也討好地地大笑道,“古有諸葛亮火燒木門道,今有李定國火燒子午穀!卻不知高迎祥為何沒被燒死,還能被李將軍生擒呢?”
李定國趕緊接著道:“誰知正在此時,天降一陣大雨,把火全澆滅了。高迎祥也知道中了埋伏,不拚命不行了,就率領部下拚死進攻穀口。將士們雖然居高臨下占據優勢,但賊兵人數實在太多,死了一茬又上來一茬,穀口處屍積如山,終於讓高迎祥衝了出去。”
在座眾官員此時已經沒人瞧不起李定國了,這段讓人緊張得喘不過氣來的戰鬥經過,簡直比聽評書還過癮!有人情不自禁地道:“啊?衝出去了?那不是前功盡棄麽!”
李定國微微一笑道:“一鼓作氣,再而衰,三而竭。末將料定高迎祥必做困獸之鬥,這一道封鎖線是攔不住他的。因此末將早就在黑石峪前後設下七道卡子,皆選在險要之處。
“當時大雨入注,山穀中的小道早被衝毀,高迎祥等人涉水前行,速度比原來更慢。末將便率兵退到第二道卡子處等候,因為我們是在山上走,雖然也十分難走,總比流賊要快一些。
“高迎祥雖然悍勇,但連闖三道卡子以後,已經是強弩之末。這時雙方已經在山穀中廝殺了兩天兩夜,流賊本來兵敗之後跋涉到此,已經疲憊不堪,再加上天降大雨,又被我軍阻擊,戰死和病倒餓倒的不計其數。
“末將便在午夜流賊極乏之時,率幾十名決死軍士突入穀中,生擒‘闖王’高迎祥。不過這時官軍也折損過半,再戰必是兩敗俱傷,因此末將撤圍而走,徑來西安將高迎祥獻給總督大人。其餘流賊想是逃走了,此戰未竟全功,實在遺憾。”
朱由檢從頭到尾聽完,這時才長長地舒了口氣,由衷地讚歎道:“李千戶以一當十大獲全勝,更擒獲流賊魁首,居功至偉!來來來,且滿飲此杯!”
說著他就將酒杯雙手奉上。李定國剛要跪接,朱由檢卻堅決地道:“不能跪,你給我站到桌子上喝,讓全場的人都看見!來呀,把這張桌子給本王清出來!”
“殿下!”李定國受此殊遇,感動萬分,不知道說什麽好。
此時桌麵已被清理幹淨,朱由檢又鼓勵他道:“拿出你阻擋高迎祥的氣勢,上去!”
李定國此時原本白皙的臉漲得通紅,劍眉一挑,已經騰身躍上桌子,舉杯高唿道:“秦王殿下千歲,千千歲!”說著便一飲而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