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天清晨,朱由檢照例率領王府全體成員參加晨練。與以前不同的是,今天晨練的隊伍又壯大了不少,一百多個孩子也加入了進來。
之前朱由檢的“以工代賑”隻針對成年男子,以及一部分婦女;從今天開始,範圍擴大到了所有學齡兒童:名為“秦王小學”的學校正式成立了。
所謂十年樹木,百年樹人,其實朱由檢早就意識到培養人才的重要性了。他深知這個時代的傳統教育無非就是四書五經,朝廷選拔官員的科舉考試也隻考些八股文。
用這種方法培養出來的官員,絕大多數都是像東林黨人那樣的書呆子。事實已經證明此路不通,孔孟之道根本對抗不了女真人的刀鋒。所以朱由檢根本就沒想從現在的這些讀書人中選拔人才,而是決定自己興辦新學。
隻有按照現代化的標準辦起新式學校,才能開啟民智,培養和選拔符合現代化標準的人材。有了足夠多的人材,朱由檢的各種計劃才能夠得到順利推行,而不是被一幫迂腐的學究來迴掣肘。
但是朱由檢開始向村民招收學生時,卻遇到了很大的抵觸情緒。他連著招了好幾天生,而且還聲明完全免費,可居然一個報名的都沒有,搞得他百思不得其解。
恰好有一天孫傳庭來匯報涇陽縣城的情況,二人閑談之際,朱由檢便向他提起自己的困惑。
孫傳庭卻淡淡一笑道:“村民不願意讓孩子讀書,也有他們的考慮。首先讀書是要向老師交束脩,也就是學費的。很多老百姓連飯都吃不飽,哪有閑錢供孩子讀書。”
“可是我已經聲明完全免費了啊!”朱由檢詫異地道。
“束脩隻是一個方麵。”孫傳庭侃侃而言道:“更重要的是老百姓覺得讀書沒用。”
“怎麽會沒用?朝廷取士不都是通過科舉考試麽?”朱由檢更加糊塗,“不是‘萬般皆下品,惟有讀書高’麽?難道這些老百姓就不希望自己的孩子出人頭地,改變自身的命運?”
“怎麽不想,但卻太難!”孫傳庭搖搖頭道:“並不是誰都有資格參加科舉的。若想取得參考資格,必須先通過縣試和府試兩場考核,成為‘童生’。單是這兩輪,已經淘汰了半數讀書人。
“而成為童生之後,則要參加院試;通過者方可加入州學,成為生員,也就是‘秀才’。很多人年年考年年不過,到五六十歲也當不上秀才,眉毛胡子都花白了,每年還得和十幾歲的後生同場參試,便被稱作‘老童生’。”
“既然當秀才這麽難,那以後就輕鬆多了吧?”朱由檢試探著問道。
“所謂行百裏者半九十。”孫傳庭微笑道,“即使成為秀才,離金榜題名還遠著呢!下麵就是科舉三試中的第一試,鄉試。鄉試分省舉行,每三年一次,因時間皆在秋天,故又稱‘秋闈’。這場考試卻是極難,百名考生,往往隻有二三人通過。通過鄉試之人,稱為‘舉人’,方有做官資格。”
朱由檢聽得滿頭是汗,心想前世的高考號稱“千軍萬馬擠獨木橋”,但最難的一次,也就是一九七九年恢複高考的那一屆,錄取率也達到了百分之四。
至於後來進行所謂的教育製度改革,實行並軌招生之後,基本上隻要掏錢就有學上,錄取率也越來越高,等到自己參加高考那年,已經達到百分之八十以上。
而根據孫傳庭的介紹推算,在這個時空,舉人的實際錄取率恐怕隻有千分之幾。與這個時代的讀書人相比,前世的孩紙們實在是身在福中不知福啊!
孫傳庭接著道:“中舉之後,才能進京趕考了。這便是科舉三試中的第二試,會試。也是每三年一次,因為在春天舉行,故又稱‘春闈’。不論有多少考生參考,每次會試隻取三百名,稱為‘貢士’;其餘的人則全部落榜,隻好蓄芳待來年了。”
“至於科舉三試的最後一試,殿試,卻相對較為輕鬆。”孫傳庭見朱由檢聽得目瞪口呆,微笑著道,“通過會試的貢士馬上參加殿試,也就是由皇帝親自主持策問。錄取分為三甲:一甲三名,稱為‘進士及第’,分別為狀元、榜眼、探花;二甲若幹名,稱為‘進士出身’;三甲若幹名,稱為‘同進士出身’。這三甲錄取之人,又統稱為‘進士’。
“每次殿試,能中進士的也不過一百多人而已。不知多少讀書人寒窗苦讀,黑發熬成了白發,就為那金榜題名的一刻;卻總是年年失望,虛耗年華。因此對於普通莊稼人來說,還不如幹脆不讀書,老老實實地種地來得踏實呢!”
朱由檢聽罷孫傳庭的介紹,已經知道症結所在。但他興辦學校,可不是為了讓學生參加科舉考試的。經過幾夜的冥思苦想,朱由檢終於想到了一個絕妙的點子。
於是第二天他便通過涇陽商幫宣布:所有來粥廠吃粥的孩子必須上學,以用功的程度和成績的優劣做為下次施粥的依據。若家長不讓孩子上學,則連家長帶孩子誰也吃不上飯。
這一招果然厲害,絕大多數家長都把孩子送了過來。朱由檢卻又發現,來上學的全都是男孩,一個女孩也沒有。他不得不故技重施,規定不讓女孩上學的同樣趕出粥廠。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這次就連孫傳庭都有些不理解地問道:“俗話說‘女子無才便是德’,女孩子早晚要嫁人生子,襙持家務,讀書又有什麽用呢?”
朱由檢見連孫傳庭都認識不到“男女平等”的重要性,也知道在這個時代,“男尊女卑”的思想還異常頑固,不是輕易就能改變得了的。因此也就懶得和孫傳庭再多廢話,趕緊把他打發到涇陽縣城上任。
在朱由檢的“強製義務教育”政策下,秦王小學今天終於開學了。一百多名男女學生有大有小,但卻沒有一個識字的,起點完全相同,因此也就不再分班。
在早晨的跑*完畢、吃過早飯之後,學校的課程就正式開始了。但名為學校,實則連個教室也沒有,都是露天上課。這也是沒辦法的事,磚廠還沒有建成,也隻能因陋就簡地湊合著了。
朱由檢隻請了一名教書先生,卻不讓他教授《弟子規》之類的玩意,而是直接教學生識字。當然,因為是第一節課,也隻教了些“一二三、人口手”這樣的最簡單的字。
小半個時辰之後,識字課結束,朱由檢卻讓一位商幫裏的老夥計當數學老師,教授算術知識。這位老夥計其實是個文盲,但算盤珠子卻打得滾瓜爛熟。因為這個時代的人普遍不重視數學,朱由檢也隻好讓老夥計暫代一時,等以後找到更合適的人選再說。
算術課結束,就到了課間*的時間。朱由檢怕這些孩子記不住,就把前世的課間*盡量簡化,還親自為他們演示。孩子們倒是覺得十分有趣,個個學得認真。
課間*之後,又到了音樂課的時間。這節課的老師卻是葉卡捷琳娜,孩子們見到一位金發碧眼的番邦女子,均覺得十分稀罕,上起課來也是格外認真。
朱由檢還專門為葉卡捷琳娜搬來一架鋼琴,這可是他費盡九牛二虎之力才搞到手的。
葉卡捷琳娜自幼接受宮廷教育,在這方麵自是得心應手。她一直想做些事情報答朱由檢,此時終於有了發揮的舞台。那一個個優美的鋼琴音符從她靈活的指尖流出,宛如天籟之音。不但是孩子們,就連在附近圍觀的村民們,也都被深深地吸引住了。當然以歌喉的優美來論,女孩子比男孩子要強得多,這節課的成績也是女生更勝一籌。
音樂課之後,卻是體育課。朱由檢一時興起,換上便裝,親自客串起老師來。做完熱身運動之後,他便找出一個皮球,組織了一場足球比賽。
其實中國古代早就有“蹴鞠”遊戲,並且一直流傳到這個時代。不過由於整個社會重文輕武,蹴鞠也由對抗性遊戲逐漸演變為技巧性遊戲,倒跟前世的踢毽子差不多。
朱由檢自然不會理會這個時代的玩法,而是直接把現代足球的規則搬了過來。當然他現在還整不出標準足球場來,隻得用石塊擺成簡易球門。
不過足球運動的魅力,並不會因為場地的條件和競技水平的高低而有所改變。即使穿越到這個時代,它那種簡單的魔力仍然輕而易舉地吸引了孩子們,不多時場上便踢得熱火朝天。
不過孩子們第一次玩足球,怎麽也比不上朱由檢那麽遊刃有餘。沒幾分鍾,朱由檢便連中三元,還得意地學起了因紮吉的蒙頭狂奔。
可沒跑幾步,他便與一人結結實實地撞了個滿懷,差點沒被撞飛出去。
朱由檢趕忙忍痛扯下蒙在頭上的衣服,定睛觀看。卻見一位俊朗儒雅的公子正對自己暖暖地笑道:“尤公子真好興致,卻讓小可一番好找!”
之前朱由檢的“以工代賑”隻針對成年男子,以及一部分婦女;從今天開始,範圍擴大到了所有學齡兒童:名為“秦王小學”的學校正式成立了。
所謂十年樹木,百年樹人,其實朱由檢早就意識到培養人才的重要性了。他深知這個時代的傳統教育無非就是四書五經,朝廷選拔官員的科舉考試也隻考些八股文。
用這種方法培養出來的官員,絕大多數都是像東林黨人那樣的書呆子。事實已經證明此路不通,孔孟之道根本對抗不了女真人的刀鋒。所以朱由檢根本就沒想從現在的這些讀書人中選拔人才,而是決定自己興辦新學。
隻有按照現代化的標準辦起新式學校,才能開啟民智,培養和選拔符合現代化標準的人材。有了足夠多的人材,朱由檢的各種計劃才能夠得到順利推行,而不是被一幫迂腐的學究來迴掣肘。
但是朱由檢開始向村民招收學生時,卻遇到了很大的抵觸情緒。他連著招了好幾天生,而且還聲明完全免費,可居然一個報名的都沒有,搞得他百思不得其解。
恰好有一天孫傳庭來匯報涇陽縣城的情況,二人閑談之際,朱由檢便向他提起自己的困惑。
孫傳庭卻淡淡一笑道:“村民不願意讓孩子讀書,也有他們的考慮。首先讀書是要向老師交束脩,也就是學費的。很多老百姓連飯都吃不飽,哪有閑錢供孩子讀書。”
“可是我已經聲明完全免費了啊!”朱由檢詫異地道。
“束脩隻是一個方麵。”孫傳庭侃侃而言道:“更重要的是老百姓覺得讀書沒用。”
“怎麽會沒用?朝廷取士不都是通過科舉考試麽?”朱由檢更加糊塗,“不是‘萬般皆下品,惟有讀書高’麽?難道這些老百姓就不希望自己的孩子出人頭地,改變自身的命運?”
“怎麽不想,但卻太難!”孫傳庭搖搖頭道:“並不是誰都有資格參加科舉的。若想取得參考資格,必須先通過縣試和府試兩場考核,成為‘童生’。單是這兩輪,已經淘汰了半數讀書人。
“而成為童生之後,則要參加院試;通過者方可加入州學,成為生員,也就是‘秀才’。很多人年年考年年不過,到五六十歲也當不上秀才,眉毛胡子都花白了,每年還得和十幾歲的後生同場參試,便被稱作‘老童生’。”
“既然當秀才這麽難,那以後就輕鬆多了吧?”朱由檢試探著問道。
“所謂行百裏者半九十。”孫傳庭微笑道,“即使成為秀才,離金榜題名還遠著呢!下麵就是科舉三試中的第一試,鄉試。鄉試分省舉行,每三年一次,因時間皆在秋天,故又稱‘秋闈’。這場考試卻是極難,百名考生,往往隻有二三人通過。通過鄉試之人,稱為‘舉人’,方有做官資格。”
朱由檢聽得滿頭是汗,心想前世的高考號稱“千軍萬馬擠獨木橋”,但最難的一次,也就是一九七九年恢複高考的那一屆,錄取率也達到了百分之四。
至於後來進行所謂的教育製度改革,實行並軌招生之後,基本上隻要掏錢就有學上,錄取率也越來越高,等到自己參加高考那年,已經達到百分之八十以上。
而根據孫傳庭的介紹推算,在這個時空,舉人的實際錄取率恐怕隻有千分之幾。與這個時代的讀書人相比,前世的孩紙們實在是身在福中不知福啊!
孫傳庭接著道:“中舉之後,才能進京趕考了。這便是科舉三試中的第二試,會試。也是每三年一次,因為在春天舉行,故又稱‘春闈’。不論有多少考生參考,每次會試隻取三百名,稱為‘貢士’;其餘的人則全部落榜,隻好蓄芳待來年了。”
“至於科舉三試的最後一試,殿試,卻相對較為輕鬆。”孫傳庭見朱由檢聽得目瞪口呆,微笑著道,“通過會試的貢士馬上參加殿試,也就是由皇帝親自主持策問。錄取分為三甲:一甲三名,稱為‘進士及第’,分別為狀元、榜眼、探花;二甲若幹名,稱為‘進士出身’;三甲若幹名,稱為‘同進士出身’。這三甲錄取之人,又統稱為‘進士’。
“每次殿試,能中進士的也不過一百多人而已。不知多少讀書人寒窗苦讀,黑發熬成了白發,就為那金榜題名的一刻;卻總是年年失望,虛耗年華。因此對於普通莊稼人來說,還不如幹脆不讀書,老老實實地種地來得踏實呢!”
朱由檢聽罷孫傳庭的介紹,已經知道症結所在。但他興辦學校,可不是為了讓學生參加科舉考試的。經過幾夜的冥思苦想,朱由檢終於想到了一個絕妙的點子。
於是第二天他便通過涇陽商幫宣布:所有來粥廠吃粥的孩子必須上學,以用功的程度和成績的優劣做為下次施粥的依據。若家長不讓孩子上學,則連家長帶孩子誰也吃不上飯。
這一招果然厲害,絕大多數家長都把孩子送了過來。朱由檢卻又發現,來上學的全都是男孩,一個女孩也沒有。他不得不故技重施,規定不讓女孩上學的同樣趕出粥廠。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這次就連孫傳庭都有些不理解地問道:“俗話說‘女子無才便是德’,女孩子早晚要嫁人生子,襙持家務,讀書又有什麽用呢?”
朱由檢見連孫傳庭都認識不到“男女平等”的重要性,也知道在這個時代,“男尊女卑”的思想還異常頑固,不是輕易就能改變得了的。因此也就懶得和孫傳庭再多廢話,趕緊把他打發到涇陽縣城上任。
在朱由檢的“強製義務教育”政策下,秦王小學今天終於開學了。一百多名男女學生有大有小,但卻沒有一個識字的,起點完全相同,因此也就不再分班。
在早晨的跑*完畢、吃過早飯之後,學校的課程就正式開始了。但名為學校,實則連個教室也沒有,都是露天上課。這也是沒辦法的事,磚廠還沒有建成,也隻能因陋就簡地湊合著了。
朱由檢隻請了一名教書先生,卻不讓他教授《弟子規》之類的玩意,而是直接教學生識字。當然,因為是第一節課,也隻教了些“一二三、人口手”這樣的最簡單的字。
小半個時辰之後,識字課結束,朱由檢卻讓一位商幫裏的老夥計當數學老師,教授算術知識。這位老夥計其實是個文盲,但算盤珠子卻打得滾瓜爛熟。因為這個時代的人普遍不重視數學,朱由檢也隻好讓老夥計暫代一時,等以後找到更合適的人選再說。
算術課結束,就到了課間*的時間。朱由檢怕這些孩子記不住,就把前世的課間*盡量簡化,還親自為他們演示。孩子們倒是覺得十分有趣,個個學得認真。
課間*之後,又到了音樂課的時間。這節課的老師卻是葉卡捷琳娜,孩子們見到一位金發碧眼的番邦女子,均覺得十分稀罕,上起課來也是格外認真。
朱由檢還專門為葉卡捷琳娜搬來一架鋼琴,這可是他費盡九牛二虎之力才搞到手的。
葉卡捷琳娜自幼接受宮廷教育,在這方麵自是得心應手。她一直想做些事情報答朱由檢,此時終於有了發揮的舞台。那一個個優美的鋼琴音符從她靈活的指尖流出,宛如天籟之音。不但是孩子們,就連在附近圍觀的村民們,也都被深深地吸引住了。當然以歌喉的優美來論,女孩子比男孩子要強得多,這節課的成績也是女生更勝一籌。
音樂課之後,卻是體育課。朱由檢一時興起,換上便裝,親自客串起老師來。做完熱身運動之後,他便找出一個皮球,組織了一場足球比賽。
其實中國古代早就有“蹴鞠”遊戲,並且一直流傳到這個時代。不過由於整個社會重文輕武,蹴鞠也由對抗性遊戲逐漸演變為技巧性遊戲,倒跟前世的踢毽子差不多。
朱由檢自然不會理會這個時代的玩法,而是直接把現代足球的規則搬了過來。當然他現在還整不出標準足球場來,隻得用石塊擺成簡易球門。
不過足球運動的魅力,並不會因為場地的條件和競技水平的高低而有所改變。即使穿越到這個時代,它那種簡單的魔力仍然輕而易舉地吸引了孩子們,不多時場上便踢得熱火朝天。
不過孩子們第一次玩足球,怎麽也比不上朱由檢那麽遊刃有餘。沒幾分鍾,朱由檢便連中三元,還得意地學起了因紮吉的蒙頭狂奔。
可沒跑幾步,他便與一人結結實實地撞了個滿懷,差點沒被撞飛出去。
朱由檢趕忙忍痛扯下蒙在頭上的衣服,定睛觀看。卻見一位俊朗儒雅的公子正對自己暖暖地笑道:“尤公子真好興致,卻讓小可一番好找!”